行,職業是也。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部分所指就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的錯位現象。職業選擇是我們一生的重大選擇之一,決定了未來事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在社會上的定位。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實際上男女都怕選錯了職業,入錯了行。
一旦“入錯行”,有人感到懷才不遇,有才不能盡,從而出現心理困境,郁郁寡歡。時間一長,就可能對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和熱情,產生懈怠心理。工作崗位就成了浪費生命的代稱,實在讓人苦不堪言。
于丹曾把這一現象比喻成“隱性自殺”。盡管不是讓自己從幾十層的高樓縱身一躍,結束生命,但是整天渾渾噩噩,人生缺乏目的、喪失激情,就像一桅帆船漂泊海面,任何地方吹來的風都成了逆風。
職業,抑或稱為工作,本來是成人達己的平臺,如果身處其中,了無生趣,那就成了束縛身心、限制自由的“牢籠”。與其任由生命無端耗費,不如重新選擇一次讓生命綻放的機會。
江西省瑞昌市有一個人叫艾國柱,他是縣委組織部的公務員,工作體面姑且不論,平時非常閑適。就在2002年的一天,他走在街上,突然感到一種漫無邊際的迷茫,他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活得更精彩些。這一年他26歲,從組織部辭職了,來到《鄭州晚報》做體育編輯,還給自己起了筆名阿乙。
于是,作家阿乙給不同的出版商寄出了數百個故事,但是都杳無音訊。堅持再堅持,他輾轉鄭州、北京等地報社做體育編輯,如今他的身份是文學雜志《天南》執行主編。2008年,阿乙出版小說集《灰故事》,2010年出版小說集《鳥,看見我了》,都獲得好評。他的隨筆集《精神深淵》以及長篇小說《貓和老鼠》也即將出版。目前,阿乙入選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和《人民文學》主辦的“未來大家TOP20”評選66人候選名單。
阿乙在家人的罵聲中、朋友的嘲笑之下告別安逸,改行成了“作家”。他不認同別人的看法,守著鐵飯碗,一勞永逸,就此虛度一生,而是選擇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在當前的體制之下,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正如著名作家畢淑敏所說的:“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個命運。”很多時候,有的人進行職業選擇時根本就是身不由己。有的人是聽別人介紹、家人的勸告,或者迫于生活的壓力,真的在選擇工作之初,把自己的喜好參與其中的少得可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因為諸多因素而放棄。
人生短暫,而職業生涯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如果聽憑命運的安排,一味僵持下去,那么最終不僅貽害自己,甚至還會釀成更糟糕的惡果。歷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恐怕就屬于入錯行的皇帝。他治國無能,是個地道的昏君,最終導致國破身亡。但此人適合當詞作家,他作為優秀詩人的才華卻是無人可以否認的。
“入對行”固然幸運,但是“入錯行”也不要痛心疾首。弱水三千并非只取一瓢飲。當今時代,職業選擇日益趨向多元化。與其對峙不良局面,不如選擇主動出擊,毅然改行,也給自己一次挑戰的機會。“雄鷹展翅沖霄漢,燕雀蜷身戀屋檐”,與其年邁蒼蒼、生命將逝的時候抱憾,就不如在當下給自己選擇更好的出路。主動改行,也不枉來到世上一遭。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決定改行,也不能貿然行事,那么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以下經驗可供參考。
第一,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在思想上要激勵自己,勇往直前。改行是讓自己重生,應該有“被解放”的感覺。如果依舊“池魚思故淵”,在改行后就可能意志不堅定,在新的行業也很難有大的起色。
第二,知識或技能上要有充分的準備。凡事要“知己知彼”,如果缺乏新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就可能舉步維艱。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改行就越是不利。另外,在改行之前,要深入了解即將進入的行業,否則一旦不適應新的挑戰,再退出來就不容易了。
第三,要有具體的人生規劃,不可隨波逐流。改行不是追求時髦,不能為了改行而改行。人生就此一次,珍惜新的起點,不斷挑戰自我。一旦適應了新的行業,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挫折,又開始心生倦意,躊躇新的“改行”。反復無常,不斷改行,不僅浪費了精力和時光,同時也蹉跎了美好人生。
認為自己是只蒼鷹,就要勇敢翱翔藍天。改行,是主動給自己放生的機會,也是為了夢想的完善。也許前方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風險,但是既然選擇了前行,就不要畏首畏尾,要不斷激勵自己,讓新的人生起點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