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供應鏈金融
- 張鐘允
- 671字
- 2020-01-10 15:45:01
保理:三角債是怎樣煉成的?
保理本質上是一種債權的轉讓,是保理商從債權人手中買入對債務人的應收賬款,同時提供與此相關的其他金融服務。在供應鏈金融中,保理商可以理解成銀行這類金融機構,債權人一般是交易中的賣方,也就是供應商,債務人一般是買方,也就是采購方。
保理業務有很多種分類,最常見的就是按有沒有追索權分成買斷保理和回購保理。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一旦買方不認賬了,這個鍋誰來背。買斷保理就是金融機構把應收賬款買斷了,先把款項付給賣方,等到期了再向買方收錢;就算買方賴賬不還錢,金融機構也不能找賣家秋后算賬,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所以,買斷保理的風險比較大,對買家的信用要求很高。
回購保理就是金融機構先把貨款付給賣方,一旦賬款到期了從買家那里收不回錢,可以向賣方追索,你這破賬款我不要了,你當初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所以,回購保理的風險比買斷保理要小一些,收益一般也會低一些。
如果只看基本的業務流程,保理大體上和貿易融資中的應收賬款融資類似,其實就是一種三角債關系。假設一個中小企業供應商向它的下游客戶賒銷,客戶承諾三個月后支付貨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向這個供應商提供保理服務,首先需要供應商與下游客戶達成賒銷協議,形成應收賬款。在這個前提下,供應商向銀行轉讓應收賬款。然后,供應商和銀行通知下游企業賬款轉讓的消息,下游企業跟它們各自確認;在各方都確認無誤后,銀行向供應商放款;等到三個月后,銀行再向下游企業回收貨款(見圖3-1)。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是要向供應商賺取差價和利息的,另外再提供一些雜七雜八的金融服務。
圖3-1 保理的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