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勇的新托福口語手稿(第二版)
- 劉文勇
- 4383字
- 2020-01-10 15:47:27
導 言
英文口語中的“發音”是中國學生最喜歡討論的話題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各種口語好的人,他們得意地操著標準的英音或美音或澳音。這使得大部分同學都受到了驚嚇(恐嚇) ,感覺沒有一口標準的發音似乎就難以開口了。這樣的情緒往往也會被帶入托福口語的備考過程中來。當我們說起口語,第一感覺就是要考慮“口音重不重、標不標準、聽上去像不像美國人”。 (或許英音更受歡迎一些,因為聽起來更貴族化)
每當遇到這樣的學生,我總想說服他們開口,因此我會給他們看這樣一組數據。
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印度考生的口語分數居然遠高于中國考生。第一次看到這組數據的同學往往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經常會笑話印度人講英語時“t” “d”不分,甚至還衍生出了若干的段子。
譬如,Do you want a cup of t(d)ea?
但是,為什么他們的分數卻這么高?是不是我們誤解了印度人?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印度人講英語完全沒有口音?是不是我們對他們有成見?事實上并非如此。印度人講英語確實是“t” “d”不分的,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流利度,不影響他們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來表達。通過這組數據,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口音的重要性遠不如內容得當、表達流利以及語法正確來得重要。
然而,每當我強調口音并不是最重要的之后,很多同學可能又會錯誤地認為我指的是“語音、語調或者是停頓”。其實不然:口音不重要,但語調以及停頓是口語中極受關注的方面,需要長期大量的訓練——這也是清晰流暢表達的關鍵所在。
其實, “口音”與“語調/停頓”是兩個相去甚遠的概念。口音(或謂腔調)是一種對詞或特殊音節的模塊化強調程度的變化。語調(intonation)則是一句話里聲調(pitch)抑揚輕重的配置和變化。英語有五種基本語調:升調(↗) 、降調(↙) 、升降調(∧) 、降升調(∨)以及平調(→)。而停頓,一般指說話中話語的短暫停歇或聲音的斷和連。譬如,來自不同省份的中國人說普通話的時候,可能帶有不同的口音,我們之間也會據此相互取笑,顯然這些口音一般是不會影響交流和表達的,同時我們卻能輕易分辨哪些是中國人、哪些是外國人——即便那個外國人的發音極其標準。其差異不在于口音,而是外國人說話的語調往往和母語是中文的國人不同,且停頓在錯誤的地方。我們也因此能輕易分辨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對于語音、語調,本書中會有專門的章節來講述“如何練成良好的語調和停頓”。 (至于如何練出一口流利的英音或美音,以及英音、美音在各區域間的差異,則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在本書中是不講的)至少大家從看到這篇導言開始,就應該學會借力打力,把自己平時講的口語錄下來反復聽:因為我們的聽力水平往往比口語能力高,所以在聽自己的口語錄音時會極其難受,覺得自己講得糟透了——不要懷疑,你的確講得糟透了。嘗試根據聽到的錄音,不斷修正自己的口語表達,至少嘗試讓自己的耳朵滿意,那就說明比原來大有提高了:這一點在語調和停頓的訓練上格外有效。
本書共包含“能力要求” 、 “考試概述”和“題型講解”三大章以及附錄部分。
能力要求
在“能力要求”部分,我會詳細講述如下七部分內容:
1. 發音。
2. 詞匯。
3. 句型。
4. 語法。
5. 有話可說。
6. 內容得當。
7. 流利表達。
發音
我會與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在發音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保證絕不發錯音。如果我們針對特定的幾個要素進行專題訓練,應該可以較快地將最常見的問題糾正過來。事實上,ETS的評分人(rater)也會針對幾個特定的點評分,格外關注這幾個關鍵點的表達效果。
詞匯
詞匯是一個體現口語能力的重大要素。同學們容易將詞匯看做閱讀考查的內容,因為閱讀中有詞匯題。但事實上,閱讀對詞匯的考查是被動的,只需要在看到單詞后認識它就可以了。而在口語中,詞匯的考查是主動的,本質上我們并不是為了使用生詞而使用生詞,是為了細致、精準地描述而使用多個較難的單詞。單詞之間的多樣性差異能幫助我們用口語描述更加細微的內容。我們將會分不同的主題來學習相關但并不相同的詞匯。而熟悉這些主題,能夠使我們對事物的描述更加精準,這正是托福口語所要求的。
句型
盡管我在口語的答題過程中并不要求使用特別華麗的句型結構,但是追求句法的多樣性是應該的。我也時常會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同一份答案中特定句型結構出現的次數不應該超過兩次,比如中國學生常用的there be句型、定語從句等。在《文勇的新托福閱讀手稿》 (簡稱《閱讀手稿》 )中我對句型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在《文勇的新托福寫作手稿》 (簡稱《寫作手稿》 )中我也對句型結構的使用進行了說明。因此,在本書中,我不會對句子的語法部分進行講述,語法功底較弱的同學可以回頭去翻閱相應內容。
語法
事實上我們特別容易原諒自己在口語中所犯的那些瑣碎的錯誤,認為很多內容都只是口誤而已,考試那天稍微注意一下就絕不會再犯了。但這恐怕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愿望,因為這些口誤來自積年累月的大量錯誤表達。一旦習慣了這種錯誤的表達,我們需要花幾乎一樣多的時間才能將這些錯誤糾正過來。甚至很多同學在聽我講述完這一節的內容后,會有一段時間不敢開口、不好意思開口、畏首畏尾,我希望同學們讀完這一節后能有這樣一個階段。只有經過這一階段,語法部分相對較差的同學才能把那些瑣碎的錯誤降到最低。
有話可說
第五部分內容是有話可說。這個要素在口語第1、2題和第3—6題中的要求并不相同。從1、2題的出題形式來看,它們屬于“主觀輸出性”題目,需要我們表達新的內容。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這兩道題即便是用中文來說,好像也沒有什么話好說,不經過準備都很難說出一個四五十秒的答案來。這也是為什么我在書中需要講述一個好的“構造內容的方法”。
我們必須注意到:準備提綱的工作是無法窮盡所有題目的,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題目都寫一遍提綱。即便我們準備了80%甚至90%的題目,依舊不能保證考試那天的題目不是來自剩下的那10%。因此,想要“通過列提綱把所有的內容都準備好”不是一個理智的做法。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學生容易用錯力氣的關鍵所在——把口語考試的所有準備工作都放在羅列提綱上面——更不要說這個工作事實上只為第1、2題做了準備。
我在這本口語手稿中,將會嘗試講授一種新方法—— 一套構造內容的理論,使得考生在面對任何題目時,都能夠輕易地講出足夠豐滿(即便并不深邃)的內容。當我們不再花時間在準備內容上,那么備考時心里就會一直在想:我要用哪個句型、用哪些流利的結構來體現我的語言水平。當學生能夠這樣想時,他才算是真正地在這個語言考試中用對了力氣。
終究我們應該認定這樣一個事實:口語的第1、2題本質上并不是一個說服性的題目,而是一個炫耀性的題目。并沒有人在乎“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么” ,也并沒有人在乎“你到底同不同意下面這個觀點”。它在乎的是你在表達觀點時到底“炫耀/展現”出哪些語言技能。這一觀念格外重要:不但在口語的第1、2題中有所體現,在寫作部分的第2題(也就是獨立寫作)中也是重點關注對象——這樣的觀點我在《寫作手稿》一書中也強調過。
另外,在第3—6題中,試題會提供一份閱讀或者聽力材料,抑或二者兼有。這個時候要表達的內容似乎已經不再是問題了,更需要關注的是要挑出閱讀材料和聽力材料里面的哪些內容來表達和復述。隨意地描述任何在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中所聽到的內容或者是閱讀到的信息,往往會造成信息冗余。復述能力(paraphrase)是一個值得專門拿出時間來練習的能力。無論是聽力還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口語的3—6題,抑或是寫作第1題、閱讀的最后一題,事實上考查的都是理解、分析、總結并表達內容的能力,這說明“paraphrase”是被專門考查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本書此章節中加以訓練。
內容得當
在本章內容的第六部分,將會著力討論如何才能做到內容得當。也就是說,知道需要表達的內容有哪些之后,我們還要思考如何正確地表達這些內容。這里面包含很多個層次,比如“用詞要精準、用句要精準、結構也要精準”。對于托福口語考試來說,并不要求大家使用特別華麗的、文縐縐的字詞,準確性才是最主要的要求——能夠清楚、準確地表達你應該表達的含義就足夠了。
我舉個例子:同學們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使用大詞,任何詞都和“make” “get”連在一起用。這樣做在語法上當然規避了錯誤,但是很難稱之為準確。比如說“制造齒輪” ,同學們往往容易說成“make gear”。這樣用雖然沒有錯,但顯然不夠準確。如果是“ (用鐵水)鑄造” ,應該用“cast” ;如果是“鑿” ,則應該用“conk”。我特別熱衷于舉這個例子,因為這個例子非常明白地說明了“正確的表達不一定是最準確的表達”這一重要觀點。至于用句準確和結構準確,我在后文具體的題目分析中會逐一為大家講述,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對于流利表達這一點,看上去我能做的事情很少,似乎就是把幾個句型結構告訴大家,然后大家就開始練習了。對此,我會給同學們一個操作路徑圖(后文會詳細講述其步驟) ,讓大家把自己最擅長、最喜歡、最愿意說的詞匯、句子先描述出來,然后根據我給出的若干標準——比如句子應該長短相間,應該具有特定的語法結構,從而顯示自己的語言水平等,我們在后文的章節中將會逐一講述——來改進自己最喜歡的語言表達。
本書會像練習冊一樣,直接給大家提供記錄和積累的機會,讓大家能夠輕松地對自己已經改進過的語言表達進行鞏固,在考試的時候能夠脫口而出。為此,我在后文設計了三組表格(包括發音、詞匯和句型,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操作路徑圖) ,并留出了足夠的空白讓大家能夠直接練習。這可能是我在本書之中最得意的一個指南性質的章節。所以建議大家仔細閱讀和填寫本書中的相關內容。另外,當大家在后文學習具體的技巧、方式及語言表達時,要不斷地回來填寫表格,甚至在學完本書之后這一過程也不能停止。
考試概述
該部分簡單介紹了托福口語考試各題型的形式和時間安排,模板或者說是答題框架,如何記筆記以及各題型的概況。
題型講解
作為一個考試,托福口語中有六種不同的題型,每一個題型的考查形式、考查內容都各不相同,可以使用的技巧方式也各有側重,在隨后的內容中我們將針對這六種完全不同的題型進行介紹,并且詳細分析每一種題型中可能使用的技巧。讓大家創作內容之前,我會帶著大家欣賞大量好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分析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家需要通過這些分析建立正確的文章感受。一開始就特別著急地進行作答,只能強化你錯誤的語言習慣。這類似于我們在進行正規的歌唱訓練之前,需要進行嚴苛的視唱練耳和辨音訓練。我們常說學拉小提琴的同學在唱歌時音準不會出現問題也是這個道理。
附錄
在本書的附錄中,我收錄了在微信公眾號中進行口語答疑的精選內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希望大家能夠抽時間閱讀一下。盡管自己的情況與這些同學可能并不一樣,但終究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答疑中我貫穿的也正是本書的觀點,我想這能幫助大家更好地領會本書的中心思想。
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屬于自己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