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用群狼戰術緊盯市場

狼在發現獵物之后,一般都不會獨自行動,而是呼喚狼群集體捕殺獵物,這就是狼的天性。實際上,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銷售團隊也應該像狼那樣,用團隊的力量緊盯市場。

1.1 重兵投入關鍵市場,鞏固市場格局

在創立初期,華為為了與跨國公司爭奪市場,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絲毫不吝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人海戰術”。對當時的華為來說,華為的產品進入哪里,哪里就是最關鍵的市場。

在黑龍江,華為與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血戰”,華為派出的技術人員是愛立信的十多倍,在每個縣電信局展開“肉搏戰”“巷道戰”。哪里出問題,華為人立即趕到現場,解決客戶的問題。就這樣,華為憑借著不計成本的“人海戰術”,重兵投入,從跨國巨頭手中搶下一個個客戶。許多跨國巨頭對于華為的策略也只能表示無可奈何,因為他們要講成本,虧本的事是不做的。

1992年,華為的C&C08交換機研發成功。產品是研發出來了,怎么賣給客戶呢?華為采取的是最笨的辦法,一個縣一個縣去跑。當時的營銷負責人李杰立下了“軍令狀”——一年跑500個縣。其實剛加入華為兩年的李杰心里也完全沒底。但既然立下了“軍令狀”,只能硬著頭皮上。于是,李杰帶著市場部10多個人開著公司配備的兩臺進口奧迪和六輛三菱吉普,從深圳出發,跑各地的縣郵電局,推廣華為剛剛研發成功的局用交換機。最后華為市場部實際上用了近兩年時間,才跑遍500個縣,拿回來的客戶資料堆了幾尺厚。任正非把這一過程形象地形容為“華為的長征”,稱跑了500個縣的市場部員工為“紅軍”。這大概是全球通信制造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例,甚至驚動了時任郵電部部長的吳基傳,他在郵電部的大會上,要求干部們學習華為。

2000年,華為參加香港電信展,邀請世界5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電信官員、運營商和代理商參加。2000多人往返一律頭等艙或者商務艙,住在五星級酒店,還給他們每人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總共花費了2億港元。這是華為第一次高調地在國際電信界展示自己的實力。事實證明,任正非的“出手闊綽”,得到了高額回報,2000年,華為開始向全球大舉擴張,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也正是在2000年,華為首次舉辦出征將士的送行大會,當時的標語上寫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頗有悲壯的意味。任正非曾經動情地說:“華為是沒有多少資本的公司,發展都是靠市場部一步一個腳印跑出來的。市場部‘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精神,不知道感染了多少員工。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員工奔赴前線。商場如戰場,卻比戰場更加殘酷與艱苦。市場部為了推廣華為的產品,走遍了大江南北、山村鄉鎮,行程可以繞地球和月球轉幾千個來回。許多員工一遍又一遍地沖鋒,‘身負重傷’,還是沒能打開市場,我們又換了一批批的新人上去,替代他們。是廣大員工用青春鋪就了華為公司成功之路。”

2016年,時隔16年之后,華為再次召開規模龐大的誓師大會,召集后方2000名高級技術人員奔赴“前線”,力圖搶占下一個時代的高地——“圖像時代”。

任正非在出征大會上說,華為錯過了語音時代,又錯過了數據時代,沒有占據世界的戰略高地,但這一次,華為不能再錯過圖像時代了。如果華為還像過去一樣,招聘新員工,對他們培訓,撲入戰場,他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成熟起來,到那時候,這個機會窗已經差不多關上了,華為肯定會再次失去占領圖像高地、云化時代的機會。

在任正非看來,云化是華為不熟悉的領域,圖像領域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除德國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外,在其他國家還沒有規?;某晒Γ€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特別是面對大視頻帶來的“流量洪水”和更低的時延要求,華為還沒能有效地應對。華為的戰略預備隊只能一邊學、一邊教、一邊干,讓小老師逐漸成為大教授,這樣的成長速度是華為等不起的。

在新的行業機會口面前,華為不能單靠前線的力量作戰,需要后方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支援。而華為的研發人員在后臺,與前線市場層面接觸不多,對于市場的需求有些脫節,而市場反饋到研發實際上也需要一段時間,短時間無法直接傳遞給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上前線,與市場直接接觸,就是要解決研發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華為將這些擁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高級專家及高級干部投入戰場,他們對技術深刻的理解能力和他們的經驗,與前線將士的戰場掌控能力結合在一起,一定會讓華為走在市場的前頭,瞄準客戶的需求。

除了開拓新的戰略市場,對于已經占主導的市場,也時刻不能放松,要重點盯住。主導市場就是企業的糧倉,糧倉一旦失守,那仗就不好打了。任何企業稍微一松懈,競爭對手就趁機擠進來了,市場的競爭就是如此。以美國科技企業為例,過去幾十年,沒有哪家企業能一直獨領風騷,而是你爭我趕,相互滲透,并且以后來者居上為多。在1980年代,IBM憑借在PC市場出色的表現而睥睨天下,到了1990年代,隨著Windows系統的成功,微軟一躍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進入新千年,谷歌公司憑借先進的搜索技術異軍突起,成為硅谷界的“明星”。最近十年呢?最成功的企業無疑當屬蘋果公司,他們推出的iPhone手機風靡全球。國內同樣也經歷過類似的變化。

2010年,智能手機發展迅速,許多企業都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對于當時的騰訊來說,QQ雖然在桌面聊天社交市場上處于絕對統治地位,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QQ還能不能繼續維持這種優勢呢?而在當時,“陌陌”“米聊”等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聊天社交軟件異軍突起,騰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移動互聯網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

為了繼續鞏固騰訊在聊天社交軟件市場的地位,騰訊決定集結全公司之力,開發一個基于移動端的新產品,這就是后來的“微信”。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內部成立了三個開發團隊,一個是桌面QQ團隊,一個是手機QQ團隊,還有一個是QQ郵箱團隊,最后是QQ郵箱團隊的產品脫穎而出。為了讓微信快速發展,騰訊投入大量資源,向這個“新出生”的產品傾斜,包括從QQ端、騰訊新聞導流,QQ用戶可以直接登錄微信等。

馬化騰后來回憶說:“為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取得成功,鞏固騰訊在聊天社交領域的地位,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把所有的關系鏈推到微信里面去,最后才贏得市場。其實贏得也很艱難,也就比同類產品快兩周而已?!?/p>

而華為反復提出要堅守“主航道”,“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就是要盯緊關鍵市場,集中火力在關鍵點上實現突破,從而確保自身的優勢地位,鞏固市場格局。任正非說:“就好比吃下午茶,我們就集中精力吃幾個甜點,重點市場重點投入。”

1.2 構筑防線,大小目標市場都盯到

重兵投入關鍵市場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不重要的目標市場,恰恰相反,很多時候,那些看似不太關鍵的目標市場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如果完全放棄這些市場,任由競爭對手“攻城略地”,競爭對手一旦在這些領域發展壯大,形成一定的優勢,下一步很可能就對關鍵市場形成圍攻之勢。

盡管騰訊QQ在聊天社交軟件領域長期居于統治地位,但騰訊也絲毫沒有放松過警惕,而是積極構筑防線,不放過任何有潛力的市場。

騰訊采取的是一種跟隨的策略,每當市場上出現新的產品時,騰訊很快會炮制出類似的產品與之競爭,因此,騰訊的跟隨策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讓許多企業頭痛的存在,投資人在投資這些企業時,第一個問題就是“請問你們如何面對騰訊的競爭”。許多創業者直言,騰訊不僅自己不會創新,只會“山寨”,還打壓其他追求創新的企業。

例如,正當“三大門戶”紅紅火火之時,騰訊推出了“騰訊新聞”;下載軟件“迅雷”一度占據所有人的電腦桌面,騰訊立即跟進,推出了自己的下載軟件“QQ旋風”;以百度為首的搜索企業大行其道之時,騰訊推出了“搜搜”;社交網站“人人網”火爆了起來,騰訊以“朋友網”對抗;“新浪微博”火了,騰訊也做了自己的“騰訊微博”;阿里巴巴的“淘寶”辦得有聲有色,騰訊推出“拍拍”來對抗。一位騰訊內部人士甚至表示,互聯網所有的產品,騰訊可以做得不好,但是不能沒有。

客觀而言,騰訊這種跟隨策略一直頗受爭議,并且大多未成氣候,最終以失敗告終,許多產品在無聲無息中悄然下線。這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成功的產品,像“騰訊新聞”“騰訊體育”“騰訊文學”等產品都在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甚至在該領域做到了第一。但騰訊推出這些產品最核心的目的,還是鞏固龐大的“社交帝國”。

用軍事術語來講,小的目標市場就是“戰略縱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有馬奇諾防線,但德國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突破,僅用幾個月就攻占了法國。而德國在攻打蘇聯時,蘇聯憑借遼闊的國土面積,精心構筑了數道防線,德國就沒辦法順利推進了,與蘇聯陷入了持久戰,最后輸掉了戰爭。

華為的手機業務一開始就是從中低端業務做起來的,后來慢慢往高端滲透,建立起華為手機的品牌形象。既然華為可以走這樣的路,那么別的企業為什么不能呢?因此,任正非指出,華為手機在聚焦高端市場的同時,千萬不能把低端市場丟了。

任正非說:“在低端市場方面,我們主要以防御的姿態來做,不主動出擊,主要是穩固我們的中高端市場。低端市場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世界上95%的都是窮人,華為也要服務好他們才行。對于低端產品,我們的策略就是‘標準化、簡單化、生命周期內免維護化’,當然低端產品也不是真‘低端’,還是要做好最基本的功能,一個是通信功能,網絡接入速度快,一個是中文軟件功能好。而且每年我們可以讓一些成熟的硬件、軟件從高端機沉淀到低端機,這樣也節約了開發成本。你看蘋果,iPhone8出來了,iPhone6還在賣,對他來說,iPhone6就是他的低端機。從手機行業的經驗來看,單一的品牌能量終究是有限的,一個品牌有20%的市場占有率就差不多是極限了,所以現在我們是兩個品牌,‘華為’和‘榮耀’,兩個競爭點分別應對不同客戶群體和市場,榮耀主要面向年輕人。這樣兩個品牌就互成掎角之勢,團團圍住山腳形成一道防線?!?/p>

華為的“榮耀”品牌不僅承載著華為構筑防線,防止其他廠商從低端市場突圍的任務,還定位于電商品牌,走互聯網營銷道路,實際上這也是華為的一種銷售策略。過往,華為公司主要面對的是運營商客戶,很少直接面對普通消費者,兩者間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因此,自從小米公司使用互聯網營銷模式奠定基礎之后又成功“落地”,開始往線下布局。也有許多企業都在試圖復制小米這種模式。所以“榮耀”采取互聯網營銷的模式,對于華為來說,既是一種探索,又是一種防御策略。

1.3 建立覆蓋目標客戶的營銷和服務網絡

在建立營銷和服務網絡方面,華為向來舍得投入。在任正非看來,許多技術先進的跨國企業在中國難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不舍得投入資源建設營銷網絡。而華為堅持投入,拉近了與客戶的關系,能及時與客戶交流,解決客戶的問題,所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

2000年,中國電信業再次分拆,國內電信運營商由原來只有1個,一下子變成了7個,這就是說,華為現在要同時服務7個不同的客戶了。華為也很快做出了應對,一舉成立了7個運營商系統部,一一對應。從運營商總部到各省分公司,華為的系統部都有其分支機構,有獨立的KPI。

可以說,這就是華為先見之明之處。因為,在分拆之初,各個運營商的實力并不均衡,況且誰也不知道哪家運營商會發展得更快。因此,華為采取的策略就是全都要抓好。

在服務目標客戶方面,華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普遍客戶關系。許多企業或銷售團隊與客戶建立關系時,一般只考慮關鍵位置上的客戶,認為只要服務好關鍵客戶,就能把產品賣出去。但任正非并不這么看,他認為非關鍵位置上的客戶也是很重要的,也要維護好。不能因為對方僅是局方的一個運維工程師就不作維護、介紹產品,那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票。

隨著華為終端部門的發展壯大,華為也意識到,面對消費者的營銷和服務網絡與面對運營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華為極力在加快建設終端營銷服務網絡的步伐,爭取把終端營銷服務網絡覆蓋到更廣的區域。實際上,在這一點上,華為終端部門學習的是OPPO和vivo的策略。

2014年和2015年,當其他手機廠商還在“線上”和一二線城市廝殺,鏖戰正酣時,OPPO和vivo卻積極在線下布局,將營銷網絡延伸到三四線城市,甚至到了鄉鎮。提前的布局讓這兩個品牌手機背后的企業步步高集團收獲頗豐。而當“線上”和一二線城市市場日趨飽和時,所有手機廠商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三四線城市。

對于中國手機行業而言,2017年無疑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兩極分化日趨明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基本形成了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品牌“逐鹿中原”的態勢,根據相關機構的數據統計,四大品牌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0.3%,加上蘋果占有的10.0%,其他手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下降,加起來僅剩17.5%,比排名第三的vivo還略低。圍繞著市場份額的變化,各大企業紛紛加大籌碼,著力布局線下營銷網絡。

除了擴大營銷網絡的覆蓋面,各家企業也在提升客戶體驗度方面下足了功夫。截至2017年底,華為已經在全國各地建成了近2000家“華為體驗店”;小米也不甘示弱,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全球首家旗艦店在深圳正式開業;本就擅長“線下市場”布局的OPPO位于上海的首家旗艦店也于12月24日開業??梢灶A見的是,未來幾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必定會呈現更為激烈的碰撞。由此可見,無論哪家企業都極其重視營銷服務網絡的建設,以盡可能覆蓋更多的目標客戶。

最近幾年,“新零售”的概念也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新零售”就是拉通“線上”和“線下”,“線上”借助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信息,并對商品運輸、存儲進行合理配置,“線下”則為客戶提供極致的服務和體驗。而這無不需要營銷服務網絡的支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蛟河市| 兰西县| 虎林市| 榕江县| 内黄县| 色达县| 灌南县| 平凉市| 三江| 达拉特旗| 西昌市| 青神县| 郴州市| 平昌县| 齐河县| 和平县| 宜宾县| 阳信县| 福州市| 伊金霍洛旗| 仁化县| 沁阳市| 襄垣县| 合作市| 永胜县| 连云港市| 安平县| 虞城县| 九江县| 德化县| 革吉县| 余江县| 吉隆县| 望江县| 云安县| 淳化县| 时尚| 岳阳市| 罗源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