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狼戰術:華為銷售團隊建設與激勵法則(華為營銷方法叢書)
- 周慶 易鳴 向升瑜
- 5386字
- 2019-12-13 19:08:09
1. 用群狼戰術緊盯市場
狼在發現獵物之后,一般都不會獨自行動,而是呼喚狼群集體捕殺獵物,這就是狼的天性。實際上,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銷售團隊也應該像狼那樣,用團隊的力量緊盯市場。
1.1 重兵投入關鍵市場,鞏固市場格局
在創立初期,華為為了與跨國公司爭奪市場,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絲毫不吝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人海戰術”。對當時的華為來說,華為的產品進入哪里,哪里就是最關鍵的市場。
在黑龍江,華為與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血戰”,華為派出的技術人員是愛立信的十多倍,在每個縣電信局展開“肉搏戰”“巷道戰”。哪里出問題,華為人立即趕到現場,解決客戶的問題。就這樣,華為憑借著不計成本的“人海戰術”,重兵投入,從跨國巨頭手中搶下一個個客戶。許多跨國巨頭對于華為的策略也只能表示無可奈何,因為他們要講成本,虧本的事是不做的。
也正是在2000年,華為首次舉辦出征將士的送行大會,當時的標語上寫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頗有悲壯的意味。任正非曾經動情地說:“華為是沒有多少資本的公司,發展都是靠市場部一步一個腳印跑出來的。市場部‘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精神,不知道感染了多少員工。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員工奔赴前線。商場如戰場,卻比戰場更加殘酷與艱苦。市場部為了推廣華為的產品,走遍了大江南北、山村鄉鎮,行程可以繞地球和月球轉幾千個來回。許多員工一遍又一遍地沖鋒,‘身負重傷’,還是沒能打開市場,我們又換了一批批的新人上去,替代他們。是廣大員工用青春鋪就了華為公司成功之路。”
2016年,時隔16年之后,華為再次召開規模龐大的誓師大會,召集后方2000名高級技術人員奔赴“前線”,力圖搶占下一個時代的高地——“圖像時代”。
除了開拓新的戰略市場,對于已經占主導的市場,也時刻不能放松,要重點盯住。主導市場就是企業的糧倉,糧倉一旦失守,那仗就不好打了。任何企業稍微一松懈,競爭對手就趁機擠進來了,市場的競爭就是如此。以美國科技企業為例,過去幾十年,沒有哪家企業能一直獨領風騷,而是你爭我趕,相互滲透,并且以后來者居上為多。在1980年代,IBM憑借在PC市場出色的表現而睥睨天下,到了1990年代,隨著Windows系統的成功,微軟一躍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進入新千年,谷歌公司憑借先進的搜索技術異軍突起,成為硅谷界的“明星”。最近十年呢?最成功的企業無疑當屬蘋果公司,他們推出的iPhone手機風靡全球。國內同樣也經歷過類似的變化。
馬化騰后來回憶說:“為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取得成功,鞏固騰訊在聊天社交領域的地位,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把所有的關系鏈推到微信里面去,最后才贏得市場。其實贏得也很艱難,也就比同類產品快兩周而已?!?/p>
而華為反復提出要堅守“主航道”,“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就是要盯緊關鍵市場,集中火力在關鍵點上實現突破,從而確保自身的優勢地位,鞏固市場格局。任正非說:“就好比吃下午茶,我們就集中精力吃幾個甜點,重點市場重點投入。”
1.2 構筑防線,大小目標市場都盯到
重兵投入關鍵市場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不重要的目標市場,恰恰相反,很多時候,那些看似不太關鍵的目標市場也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如果完全放棄這些市場,任由競爭對手“攻城略地”,競爭對手一旦在這些領域發展壯大,形成一定的優勢,下一步很可能就對關鍵市場形成圍攻之勢。
客觀而言,騰訊這種跟隨策略一直頗受爭議,并且大多未成氣候,最終以失敗告終,許多產品在無聲無息中悄然下線。這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成功的產品,像“騰訊新聞”“騰訊體育”“騰訊文學”等產品都在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甚至在該領域做到了第一。但騰訊推出這些產品最核心的目的,還是鞏固龐大的“社交帝國”。
用軍事術語來講,小的目標市場就是“戰略縱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有馬奇諾防線,但德國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突破,僅用幾個月就攻占了法國。而德國在攻打蘇聯時,蘇聯憑借遼闊的國土面積,精心構筑了數道防線,德國就沒辦法順利推進了,與蘇聯陷入了持久戰,最后輸掉了戰爭。
華為的手機業務一開始就是從中低端業務做起來的,后來慢慢往高端滲透,建立起華為手機的品牌形象。既然華為可以走這樣的路,那么別的企業為什么不能呢?因此,任正非指出,華為手機在聚焦高端市場的同時,千萬不能把低端市場丟了。
華為的“榮耀”品牌不僅承載著華為構筑防線,防止其他廠商從低端市場突圍的任務,還定位于電商品牌,走互聯網營銷道路,實際上這也是華為的一種銷售策略。過往,華為公司主要面對的是運營商客戶,很少直接面對普通消費者,兩者間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因此,自從小米公司使用互聯網營銷模式奠定基礎之后又成功“落地”,開始往線下布局。也有許多企業都在試圖復制小米這種模式。所以“榮耀”采取互聯網營銷的模式,對于華為來說,既是一種探索,又是一種防御策略。
1.3 建立覆蓋目標客戶的營銷和服務網絡
在建立營銷和服務網絡方面,華為向來舍得投入。在任正非看來,許多技術先進的跨國企業在中國難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不舍得投入資源建設營銷網絡。而華為堅持投入,拉近了與客戶的關系,能及時與客戶交流,解決客戶的問題,所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
在服務目標客戶方面,華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普遍客戶關系。許多企業或銷售團隊與客戶建立關系時,一般只考慮關鍵位置上的客戶,認為只要服務好關鍵客戶,就能把產品賣出去。但任正非并不這么看,他認為非關鍵位置上的客戶也是很重要的,也要維護好。不能因為對方僅是局方的一個運維工程師就不作維護、介紹產品,那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票。
隨著華為終端部門的發展壯大,華為也意識到,面對消費者的營銷和服務網絡與面對運營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華為極力在加快建設終端營銷服務網絡的步伐,爭取把終端營銷服務網絡覆蓋到更廣的區域。實際上,在這一點上,華為終端部門學習的是OPPO和vivo的策略。
2014年和2015年,當其他手機廠商還在“線上”和一二線城市廝殺,鏖戰正酣時,OPPO和vivo卻積極在線下布局,將營銷網絡延伸到三四線城市,甚至到了鄉鎮。提前的布局讓這兩個品牌手機背后的企業步步高集團收獲頗豐。而當“線上”和一二線城市市場日趨飽和時,所有手機廠商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了三四線城市。
最近幾年,“新零售”的概念也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新零售”就是拉通“線上”和“線下”,“線上”借助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信息,并對商品運輸、存儲進行合理配置,“線下”則為客戶提供極致的服務和體驗。而這無不需要營銷服務網絡的支撐。
- 窮人的脆弱性與生計風險
- 當代中國游牧業:政策與實踐
- 技術接近、地理位置與產業集聚的技術溢出研究
- 工業產品服務價值創造:企業服務化轉型升級的路徑與案例
- 健康中國,幸福養老:養老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 中國棉花年鑒(2009/2010)
- 田野脈動:鐵嶺農村發展實踐與探索
- 制度、市場與中國農村發展
-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理論與實證研究
- 中國油氣與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
- 河南商務發展報告(2018)
- 構建內生增長動力的老工業基地振興道路
-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現狀與對策
- 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規劃、投資及其經濟效應:基于我國西北內陸三省兩區的實證研究
- 2020全國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職業資格考試考點突破+歷年真題+押題試卷: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