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引  言

利益輸送或隧道挖掘(tunneling)是由Johnson等(2000)最早提出的,它是指企業的控制者或內部人為了個人利益將企業的資產和利潤轉移出去,對少數股東或外部人利益構成侵占的行為。基金家族利益輸送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為了自己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將旗下某些基金的利益輸送給其他基金或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基金家族利益輸送行為不但直接損害基金投資者的利益,而且動搖了基金行業賴以生存的根基——誠信,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自2000年《財經》雜志發表《基金黑幕》一文以來,基金家族利益輸送行為就得到金融界和監管層的高度關注。證監會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法規,如2004年的《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1]、2008年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導意見》[2]、2009年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嚴禁基金管理人員利用基金財產或利用管理基金份額之便向任何機構和個人進行利益輸送,嚴格要求基金家族公平對待不同基金份額持有人,公平對待基金份額持有人和其他資產委托人,不得在不同基金財產之間、基金財產和其他受托資產之間進行利益輸送。

從已出臺的系列監管法規來看,監管層已經充分認識到監管基金家族利益輸送行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對基金家族利益輸送行為缺乏深入研究、認識,只能打擊“老鼠倉”等簡單的利益輸送行為,無法有效監管更隱蔽的深層次利益輸送行為,導致基金家族利益輸送行為屢禁不止。所以,加強對中國基金家族利益輸送問題的研究就顯得特別重要。

1999年,美國通過Gramm-Leach-Bliley法案(GLBA),放松了對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管制,在同一金融集團中可以同時存在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基金。此后,同一金融集團內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就得到美國金融界、監管層和學術界的關注,相關研究成果蔚然形成金融機構利益沖突經濟學。[3]投資基金和同一金融集團內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及利益關聯方之間的利益輸送問題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

國際經濟學界對基金利益輸送做了大量的經驗研究,國內也有部分學者對中國投資基金利益輸送問題做了初步研究。作為全球引人注目的新興資本市場,中國投資基金的利益輸送行為與國外成熟資本市場有何不同?國外的研究對國內的研究有何借鑒意義?國內的研究是否能對國際經濟學界做出獨特的貢獻?鑒于中國投資基金利益輸送問題研究的現實急迫性和制度獨特性,本章對國內外關于基金家族利益輸送問題的研究進行梳理,并根據中國新興資本市場的特點分析在此問題上中國學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怀远县| 察隅县| 麻江县| 大余县| 六枝特区| 扶沟县| 塘沽区| 鹤峰县| 新晃| 全州县| 昔阳县| 定陶县| 丰都县| 兰州市| 高青县| 刚察县| 措勤县| 盘锦市| 明光市| 河南省| 松滋市| 江门市| 深圳市| 会昌县| 绩溪县| 长海县| 青州市| 宝兴县| 奉节县| 湖口县| 弋阳县| 吴旗县| 独山县| 静乐县| 当雄县| 缙云县| 稷山县| 策勒县| 辰溪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