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互聯網+扶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時代,扶貧工作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推動“互聯網+扶貧”發展,建立“制度+技術”的扶貧工作新模式。

第一,以大數據實施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因此,要歸集、采集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和家庭數據,建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開展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大數據分析,真正實施精準扶貧。

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包括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基本信息以及貧困等級、致貧原因、扶貧措施、受益情況等。

目前,公安等部門已經建立一個龐大的人口基礎信息庫。可以利用公安部門已有的人口和戶籍數據,獲取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基礎數據,如貧困人口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等,貧困家庭的地址、人員構成等。可以根據年收入情況,劃分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貧困等級,如特別貧困、比較貧困、一般貧困三級,并在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中進行標記,以確定對每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扶貧力度。可以根據收入來源、支出狀況、身體和思想狀況等分析致貧原因,對致貧原因進行分類,如因病致貧、因災致貧、因子女教育致貧、因喪失勞動能力致貧、因居住環境致貧、因文化素質低致貧、因好吃懶做致貧等,并在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中進行標記,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

建好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之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掌握一個地區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分布規律、主要特征、結構等,如不同貧困程度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占當地人口和家庭總數的比例、不同貧困程度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占比、主要致貧原因等,有利于宏觀把握本地區的扶貧工作重點、扶貧措施和扶貧模式。

值得指出的是,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是一個動態數據庫。這是因為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是動態變化的,有的人口和家庭脫貧之后不再屬于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有的原來不是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因各種原因成為新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

第二,運用互聯網實施信息扶貧。許多事例表明,信息閉塞是產生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不掌握農產品銷售需求信息,農產品賣不出去,守著優質農產品卻依然貧困;不了解衛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識,養成不良生活習慣,小病積成大病,因病致貧;不知道災害預警信息和防災救災知識,因災致貧。

隨著信息化、互聯網的發展,我國貧困人口和家庭與富裕人口和家庭之間、貧困地區與富裕地區之間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我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城鎮網民占71.6%,農村網民占28.4%,相差43.2個百分點。為此,要結合“寬帶中國”戰略,加快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上網條件。各級扶貧機構要通過組織培訓活動、動員自愿者等方式幫助當地貧困人口普及互聯網知識,提高互聯網技能水平,使互聯網成為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在信息扶貧過程中,各級扶貧機構要充分發揮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相關社會團體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的作用。例如,電信運營商在電信資費方面對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給予適當減免等優惠政策。貧困地區相關政府部門可以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開展合作,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大力推廣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幫助貴州貧困侗寨在網上賣大米的經驗,讓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參與信息扶貧工作。探索通過互聯網眾籌方式動員廣大網民為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提供資助、捐助。組織志愿者幫助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學會使用電腦和手機上網。

甘肅隴南的電商扶貧之路

甘肅省隴南市是全國最偏遠和貧窮的地區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制約著隴南的經濟發展。發展以農特產品交易為主的電子商務,雖然對GDP增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源貢獻不大,卻非常有利于把優勢資源與外面的市場精準對接,通過打破信息流瓶頸帶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等要素聚集,改善產業集群規模小、實力弱和集約化程度低的狀況,快速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幫助群眾增收。截至2015年5月,全市網店達6100多家,新辦和加盟網購平臺26個,蘋果、中藥材等隴南特產在網上供不應求,2014年實現銷售額8億多元,直接帶動就業1.6萬多人。隴南探索出了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協會運作、微媒助力“五位一體”的電商扶貧模式,走出了“網吧變網店、網民變網商”的路子。初期,政府像托管嬰兒一樣精心呵護,耐心地提供服務,全方位提供幫助;中期,政府加強指導,出臺扶持政策,培育壯大電商產業;后期,當各項工作走上正軌時,政府退居幕后,強化對市場主體的監管。

資料來源:孫雪濤:《隴南用電子商務開扶貧新路》,載《人民日報》,2015-05-10。

第三,以信息化實施規范扶貧。推動“互聯網+扶貧”發展,是促進扶貧工作程序化、規范化和法治化的重要舉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有大量財政資金投入。如何讓扶貧資金真正交到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手中,減少和避免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和揮霍浪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互聯網+”是解決扶貧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利用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中的信息,財政部門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或支付寶等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將扶貧資金直接撥付到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的銀行賬戶,減少中間環節,避免扶貧資金被截留和挪用,使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一個貧困者。

要加快建立扶貧信息平臺,對扶貧工作進行全程留痕,使扶貧工作“可記錄、可檢查、可追溯”,實現“人在干、云在算”。在扶貧工作中,扶貧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工作內容等都要記錄在案,便于上級領導隨時檢查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一旦在扶貧工作中出現問題,可追查責任人,實現精確問責。

由于信息不共享、不對稱,容易出現多個單位對單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重復資助或捐贈的問題,導致一些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被過度扶貧,而另一些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則扶持不足。因此,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減少和避免重復扶貧和扶持不足并存的問題。例如,在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數據庫中,每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每次收受扶貧資金的時間和數額,收受扶貧物資的時間、名稱、數量和價值等信息都要記錄在案。通過統計分析就可以知道每個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幫扶的情況。

通過全程留痕和數據比對,可以對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起到震懾作用,避免一些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走上歧途。例如,通過對扶貧機構發放的扶貧資金情況與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得到的扶貧資金情況進行數據比對,紀檢監察部門就可以及時發現扶貧過程中扶貧資金的違規使用情況。

通過跨部門數據比對,可以有效發現不符合條件的個人或家庭騙取扶貧資金的線索。通過建立扶貧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將騙取扶貧資金的行為錄入個人信用數據庫,標記為不良記錄,通過多部門開展信用聯合懲戒提高扶貧領域失信者違法違規的成本。

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領作用。信息化的深入推進,特別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既可弱化地區之間的時空制約,減小區位條件對發展的影響,又能通過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這為相對邊遠落后地區高效配置資源、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促進生產模式、組織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創新,培育新的產業形態。

——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在《求是》發表的署名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永嘉县| 清流县| 屯留县| 镇赉县| 衡山县| 长寿区| 光山县| 淮北市| 北安市| 太仆寺旗| 云霄县| 师宗县| 和顺县| 九龙城区| 丹凤县| 汕尾市| 临沭县| 中宁县| 新源县| 兰州市| 西畴县| 安西县| 新沂市| 余干县| 内江市| 密山市| 桑日县| 广元市| 东乡县| 大安市| 阆中市| 台中市| 理塘县| 乳山市| 武穴市| 荆门市| 汕头市| 宁城县| 城口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