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引領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國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信息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信息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那么,信息化在引領經濟新常態方面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呢?如何以信息化引領經濟新常態呢?
信息化在引領經濟新常態中的作用
信息化有利于“穩增長”。近年來,工業用地緊張、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制約著我國經濟增長。而信息化可以提高產業的技術密集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進而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可以提高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減少用工需求;可以減少原材料損耗,促進節能減排;可以幫助企業防范風險,提高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例如,維尚集團信息化以后,產能增長了4倍,原材料利用率從70%提升到90%,出錯率從30%下降至10%,交貨周期從30天縮短到10天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
信息化有利于“調結構”。信息化有利于把產業結構“調優、調輕”?!罢{優”是指提高產業層次,“調輕”是指提高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中國制造業以中低端為主,大而不強。通過提高生產經營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產品的信息技術含量,可以促進制造業高端化。通過推進服務業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服務業,可以提高服務業的比重。信息技術在餐飲住宿、批發零售、交通運輸、金融保險、會展、旅游等服務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網上訂餐、網上訂票、網上購物等。信息化、互聯網促進了許多服務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傳統服務業升級改造。信息化服務業包括通信、軟件、電子、數字內容、IT咨詢等行業,是一種重要的現代服務業。
信息化有利于“轉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可以使傳統產業產生新的活力,甚至使夕陽產業轉化為朝陽產業。通過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推進研發設計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可以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源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信息化可以節約用地,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有利于促進經濟從粗放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式發展。例如,廣東櫻奧廚具有限公司采用工業機器人后,在同樣產能的情況下,新廠房的面積只有老廠房面積的1/3。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信息化實現單位產量用水節約32%,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72%,二氧化硫排放減少81%。
信息化有利于“擴內需”。信息化領域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新的消費需求。信息消費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據商務部統計,我國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從2008年的1.1%提高到2014年的10.6%(見圖1—12)。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13
圖1-12 2008—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變化情況
億,60%的網民進行過網絡購物。通過手機進行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4億,54.8%的手機網民進行過網絡購物。2015年,全國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12.8%。
信息消費
信息消費指的是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或服務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從消費領域來看,信息消費分為生產性信息消費(如企業信息化)和生活性信息消費(如買電腦)。從消費方式來看,信息消費分為直接的信息消費(如買手機)和間接的信息消費(如網上購物)。從消費主體來看,信息消費分為政府部門的信息消費、企業的信息消費和個人的信息消費。據測算,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可以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涌現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信息消費已成為新一輪消費熱點。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創新應用,信息消費的新產品、新服務大量涌現,將進一步推動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信息消費需求。
如何以信息化引領經濟新常態?
第一,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在工業領域推廣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智慧產業,構建智慧企業。推進產品信息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商務,促進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以兩化深度融合支撐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服務化;推進生產性服務業信息化;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培育兩化融合催生出的新興業態。
第二,繼續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把信息化作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中小企業信息化列入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學習的重要內容,列入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的培訓內容,組織開展“信息化提升企業績效”專家行活動。鼓勵服務商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云計算平臺,通過手機應用軟件等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把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業納入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并在相關專項中予以重點支持。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供需對接活動,支持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診斷、咨詢、培訓等服務,激發和挖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需求。推進產業集群信息化,發展縣域經濟。
第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組織制定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向電子商務企業轉型發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扶持一批幫助本地企業在網上銷售產品的商貿企業,扶持一批本地的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規劃建設一批電子商務產業園,推動本地電子商務企業、個體網商向園區集中,促進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電子支付、信用服務、人才培訓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
第四,培育和發展互聯網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對互聯網產業的管理職能,完善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對現有涉及互聯網企業的資質、審批、審核以及行政許可等進行評估和清理,減少政府資質審批,簡化審批流程。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專門政策,完善互聯網產業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體系和機制。在“營改增”過程中,把帶寬和內容采購的費用納入抵扣范圍。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制定針對互聯網大企業和電信運營商的業務規范和服務標準,規范其競爭行為和市場份額邊界,為中小企業留出發展空間。推進互聯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市場監管。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關于“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的內容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深度廣泛應用,帶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新形態。
第一節夯實互聯網應用基礎
積極推進云計算和物聯網發展。鼓勵互聯網骨干企業開放平臺資源,加強行業云服務平臺建設,支持行業信息系統向云平臺遷移。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開環應用。推進信息物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建立“互聯網+”標準體系,加快互聯網及其融合應用的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推廣,增強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第二節加快多領域互聯網融合發展
組織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及供應鏈、物流鏈等各類創新,培育“互聯網+”生態體系,形成網絡化協同分工新格局。引導大型互聯網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創新資源,鼓勵建立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創新聯盟。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創新,鼓勵搭建資源開放共享平臺,探索建立國家信息經濟試點示范區,積極發展分享經濟。推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線上線下結合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0317。
中等收入陷阱與新經濟
根據2007年世界銀行出版的《東亞復興——關于經濟增長的觀點》報告,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人均GDP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內生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有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盡管這些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新經濟發展滯后,經濟發展缺乏新動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2014年網絡準備度(The 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排名前30位的國家,全部為高收入國家。在排名前40位的國家中,高收入國家有38個(占95%),上中等收入國家2個。在排名前50位的國家中,高收入國家有44個(占88%),上中等收入國家有6個。在排名前80位的國家中,高收入國家有50個(占62.5%),上中等收入國家有20個(占25%),下中等收入國家有10個(占12.5%)。在參與排名的148個國家和地區中,泰國排名第67位,菲律賓排名第76位,墨西哥排名第69位,巴西排名第84位,阿根廷排名第91位。
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社會測評報告》提供了2015年世界各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的排名情況,其中泰國排名第74位,菲律賓排名第98位,墨西哥排名第95位,巴西排名第61位,阿根廷排名第52位。
中國要想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大力發展新經濟。具體來說,就是要以信息化、“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包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大力發展以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
中國新經濟相關政策
2013年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網絡基礎設施、雙創、知識產權等方面出臺了諸多政策文件,這些政策與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現歸納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8號)
●《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7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3〕31號)
●《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3〕97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2號)
●《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
●《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4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知識產權局等單位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64號)
●《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8號)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國發〔2015〕28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1號)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6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51號)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5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5〕72號)
●《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53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5〕77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
●《國務院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66號)
●《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71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
●《國務院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號)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聯規〔2016〕109號)
●《國務院關于印發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23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6〕24號)
●《關于印發〈“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農市發〔2016〕2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6〕35號)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發〔2016〕4號)
●《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
●《關于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16〕1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