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世界網力:2018年中國網信產業桔皮書作者名: 于晴 張繼春本章字數: 17字更新時間: 2019-11-22 11:48:43
第二章
網力研究的重要意義及研究方法
2.1 網力研究的重要意義
2.1.1 有利于促進世界網絡技術迅速健康發展
互聯網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是驅動創新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惠及全人類的重要力量。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的出現和運用,互聯網迎來了加速裂變式的新一輪革命,促使社會各方面發生顛覆性變革,并深刻改變著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
全球互聯網接入仍然保持快速增長,聯網數據研究機構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共同發布的“數字2018”互聯網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網民人數已突破40億(約40.21億),占全球人口總數一半以上,其中新增網民人數約2.5億,絕大多數是來自移動端,目前全球約68%的人擁有手機等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在上網流量中的占比達到了52%。
雖然聯合國已經將移動寬帶作為實現普遍接入的關鍵工具,但由于成本原因,該技術仍然無法滿足全球許多人的需求,聯合國預計,到2019年底全球仍有38億人無法連接到互聯網。在對60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調查中,聯合國網絡基金會發現,截至2017年底,只有24個國家提供價格合理的移動網絡套餐(費用不到全國平均月收入的2%)。在互聯網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的非洲大陸,互聯網普及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中即使在表現最好的北非地區,普及率也僅為49%。在全球互聯網技術變革和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各國政府積極擴大信息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互聯網企業成長步伐不斷加快,北美、歐洲及亞洲地區主要經濟體的互聯網平均發展水平最高。歐洲地區互聯網發展比較成熟,北美地區緊隨其后,亞洲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較為均衡。互聯網企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中國和美國,截至2018年5月,在全球20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占據了9家,美國有11家;而在5年前,中國只有2家,美國有9家。
網絡力量的研究,能夠評估與判斷世界主要國家網絡信息發展的短板與長項,使國家間相互借鑒,在網絡體系框架內促進世界網絡力量健康發展。
2.1.2 有利于網絡空間競爭與挑戰的有效治理
網絡競爭是網絡空間中的無形戰爭,具有高技術性、快速性、廣泛性和輻射性,已成為世界各國改變游戲規則的新興領域,是大國在未來戰爭中爭奪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陣地。
國際網絡競爭與挑戰日趨激烈。網絡競爭的交鋒焦點之一是“網絡主權”和“網絡自由”的交鋒,主要爭奪的是話語權。相比此前的大國競爭,爭奪全球網絡空間主導權的競爭有著鮮明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跨領域性與交叉性。第二個特點是現實活動、觀念與政策之間的落差。第三個特點是國際協調基礎的脆弱性與不確定性。第四個特點是問題與利益的普遍連接所產生的關聯性。
網絡競爭的另一交鋒焦點是網絡治理“一超獨大”和“分享共治”的交鋒,爭奪的是治理權。“一超獨大”即對網絡空間資源的獨自占有權,“分享共治”即尋求實現網絡空間的合作開發與治理。作為網絡技術的引領者、網絡行業規范的制定者,美國長期獨霸網絡空間,目前依然“一超獨大”,并欲保持其網絡霸權地位不受威脅。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持共同開發、合作共享的立場,反對國際霸權,與美國在網絡治理的理念上矛盾尖銳。
當前網絡空間的合作幾乎處于一種缺失的狀態,除了一些最低程度的合作,如互聯網域名的分配與管理外,無政府狀態是當前網絡空間的真實寫照。網絡空間幾乎由各民族國家的政府所壟斷,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接受或者拒絕連接外部世界的互聯網,全球網絡空間幾乎被分割成了國家互聯網。這些國家的政府在國家內部可以方便且自由地制定自己本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并且很少或者根本不考慮與其他國家互聯網管理政策的協調。隨著網絡在軍事領域的發展,網絡武器的威力也開始逐漸為人們所重視。當前,世界上主要國家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絡部隊,在網絡空間進行著悄無聲息的網絡戰爭。同時由各種非國家行為體所開展的網絡犯罪、網絡恐怖主義、網絡黑客行為等也都在時時刻刻準備對網絡空間進行破壞和攻擊,網絡空間儼然已經淪為新時代的新戰場了。
網絡力量研究有利于客觀判斷影響世界網絡發展的國家因素,使各國政府能夠更理智、更客觀地調整國家網絡發展戰略與政策,為網絡空間有效治理提供政府支持與合作。
2.1.3 有利于增強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動力
網絡信息發展生成了“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將創新融入社會經濟發展中來,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來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促進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網絡平臺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新動力,“大數據”的挖掘與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集納的“規模龐大數據”,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逐漸成為了一種具有強大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信息資產。在“大數據”的支持下,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化服務水平逐漸提高,服務行業新業態逐漸呈現。網絡信息的運用提高了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政府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各個管理環節納入網絡體系,并形成大數據,挖掘數據價值。例如在城市交通建設中,城市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建立“互聯網+城市交通”的管路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不同時段交通擁堵、事故多發等路段提出治理方案,從而保證城市居民的安全有序出行。
“互聯網+”能夠創新區域經濟發展,推動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平衡。在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的生成與傳輸突破了時空限制,其在資源配置方面有著絕對優勢,這樣使一些原本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國家、地區也能夠獲得新的創新發展資源。在“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中,管理決策者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發現市場經濟發展各要素之間關聯性,并利用數據分析模型指導經濟管理決策,顯然相較于傳統的依靠主觀經驗,甚至盲目跟風的決策模式,建立信息化、數據化的決策體系更加理性,也更能夠體現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大數據”融入了傳統產業組織和運行模式,使得傳統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售后服務等方面逐漸脫離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從更加精準化、高效化、智能化的分析中構建新的發展體系,讓傳統產業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各個環節都能夠滿足市場個性化的發展需求,進而最大化地縮短市場供需周期,協調市場供需之間的矛盾,提高產業管理效率。在新的產業革命中,網絡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促進和增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必然為社會經濟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1.4 有利于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網絡國情和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正在崛起的世界發展中大國,在網絡空間領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有效應對挑戰、合理利用機遇來促進發展,是籌劃我國網絡安全戰略的關鍵環節,也是保障我國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國所處的特殊國情和特定歷史環境,在我國網絡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網絡關鍵技術受制于西方國家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西方擁有網絡技術標準的話語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網絡技術標準化為借口,通過網絡技術標準化組織等學術機構,實現了對網絡技術標準的壟斷,使得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依托其技術標準進行網絡建設。二是軟硬件設備嚴重依賴國外廠商。網絡技術興起于西方國家,在我國網絡建設發展過程中,大量借鑒了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使得我國基礎設施軟硬件嚴重依賴國外。從網絡交換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到應用軟件,目前最為流行、普及率最高的仍然是國外軟件,而且由于用戶的操作習慣問題,這個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三是網絡基礎架構嚴重依賴國外組織。我國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對國外組織的依賴性比較強。例如,用來提供域名解析服務的域名服務器,其主服務器在全世界只有13臺,其中美國掌握10臺,且包含主根服務器。換句話說,美國可以隨時切斷任何國家的網絡連接,斷絕其與其他國家和外部世界的聯系。例如,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使用這種手段使伊拉克所有網站域名無法正常解析,造成了其網絡混亂。
網絡力量的研究,能夠系統、全面地認識自身,看待他國,從而準確把握發展趨向,及時調整網絡發展戰略與政策,促進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盡快實現。
2.1.5 有利于更好地為黨和國家決策服務
隨著全球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外的國家第五大主權空間,控制網絡空間就可以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政治導向和社會穩定。世界各國圍繞網絡空間發展權、主導權、控制權的競爭日趨激烈,網絡空間正在加速演變為戰略威懾與控制的新領域、意識形態斗爭的新平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新陣地、未來軍事角逐的新戰場。網絡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其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地位作用日益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黨的十九大后,改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強調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制定實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發展動力、發展目標、實現方式等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國國家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特點新趨勢。
網絡力量研究能夠認識與解決好新問題新特點新趨勢,有效應對國際網絡空間競爭對我國安全領域的挑戰、有效采取措施把握機遇,是籌劃我國網絡安全戰略的關鍵環節,也是保障我國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這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繁榮與發展,為我國實現網絡強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 C++黑客編程揭秘與防范
- 光網絡評估及案例分析
- Hands-O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應用
- 面向云平臺的物聯網多源異構信息融合方法
- 企業網絡安全管理
- 2小時讀懂物聯網
- 4G小基站系統原理、組網及應用
- 高級網絡技術
-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Larave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okbook
- 物聯網M2M開發技術:基于無線CPU-Q26XX
- Enterprise ApplicationDevelopment with Ext JSand Spring
- 網絡互聯技術(理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