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女性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一、女性心理學與女性學的區(qū)別
女性學的形成和建立與20世紀60年代中期爆發(fā)的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此運動使女性認識到,女性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教育領域受歧視等現(xiàn)象不僅需要通過女權運動等政治斗爭去改變,更需要從學理層面研究和闡釋。因此,女性學從其誕生之日起便呈現(xiàn)出濃厚的政治色彩。建立女性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認識、分析和揭示女性遭受性別壓迫、淪落至從屬地位的根本原因,為女權主義運動提供思想理論武器和斗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
而女性心理學屬于心理學的范疇,而心理學屬于科學。因此,女性心理學應屬于科學。重視用實驗法進行研究,重視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科學實驗依據(jù)。
二、女性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一)女性主義視角
女性主義(feminism)又稱女權主義,是指為結(jié)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chuàng)立和發(fā)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20世紀六七十年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在女性主義運動中產(chǎn)生。女性主義認為,性別特征差異都是文化潛移默化“建構(gòu)的”結(jié)果。性別角色不是自然形成的,造成男女不同的社會現(xiàn)況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現(xiàn)代父權制社會文化建構(gòu)的結(jié)果。著名女性主義者凱特·米利特認為,對男性優(yōu)越這一偏見的普遍贊同保證了男尊女卑的合理性。表現(xiàn)在性別角色上,就是對男女兩性各自的行為舉止和態(tài)度做了不同的規(guī)定。
女性主義屬于政治范疇,政治與人的根本利益相關,不同的利益就會有不同的立場,從而形成不同的觀點。因此,對政治學的公理很難形成共識。那么對女性主義的觀點目前也難以達成共識。其實,由于生理認知特點的差異,決定了男性女性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也決定了兩性各自最適應的角色和工作環(huán)境。兩性很難達到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女性主義比較關注社會制度、社會文化層面對女性造成的不公平。
因此,從女性主義角度研究女性心理學有助于使女性建立起自強、自信,但不屬于實證科學,因此,以極端女性主義視角建立的心理學知識體系容易導致與環(huán)境的不適應。
(二)性別差異權衡理論視角
羅伊·F.鮑邁斯特基于進化心理學和性別和諧的視角,從更開闊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男女差異及其關系的理解。他認為: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男性與女性是互補的,他們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不是對立的陣營。兩性差異主要源自權衡。如果男性在某些方面有優(yōu)勢,那么,他們在另一方面可能就有劣勢;同樣,女性如果在某方面優(yōu)于男性,那么在另一些方面就可能不如男性。男性和女性都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平等。成功的文化正是由于可以很好地運用男性和女性各自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我們在關注處于社會頂層的男性多于女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處于社會底層的男性也多于女性。權衡理論認為:男女之間在能力和愛好上的差異是先天的,先天的微弱差別在社會文化中經(jīng)過放大演變成更大的差異。羅伊·F.鮑邁斯特還大膽提出:女性在人際關系方面做得相當不錯,但是女性的這種相處模式不適用于大型組織,如市場經(jīng)濟或大型團體;而文化讓男性形成了更適合大型組織的相處模式——包括競爭、合作、溝通與武力征服,因此,在這些領域,一直有男人占據(jù)主導。該理論有比較高的科學性和適應性。當然,該提法雖有進化心理學的解讀,但人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再社會化的過程,很多事情都是雙方互動的結(jié)果,這種解讀可能也有些武斷。
(三)科學心理學視角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比較傾向性別差異權衡理論觀點,更立足科學心理學觀點。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心理學有眾多分支學科,有的偏自然科學,如生理心理學、神經(jīng)心理學;有的偏社會科學,如社會心理學、秘書心理學。女性心理學應該是偏社會科學的心理學,但女性心理學的理論和觀點應該是基于自然科學的研究結(jié)果或類似于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法得出的研究結(jié)論,而不應是從政治學、政策學的角度先認為該怎么樣,然后再想各種辦法證明其一定正確。科學不能情緒化,基于科學的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才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才能避免誤導,才能更好地指導女性的生活和工作,為廣大女性營造一個健康、幸福、成功的人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本章小結(jié)】
性分化是指在性別決定的基礎上,進行男性和女性性狀分化和發(fā)育的過程。青春期是性激素對性分化作用的又一明顯時期。性別角色是社會按照性的分類賦予個人在社會關系中的特定位置和與之相關聯(lián)的行為模式。
女性心理學是在兩性比較的基礎上,研究女性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心理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讓女性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而使廣大女性工作更有成效,生活更加幸福。女性學產(chǎn)生于女權運動,主要為女權主義運動提供思想理論武器和斗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
男女心理行為上的差異,是生理遺傳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和動機因素,三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女性心理學研究更適合從性別差異權衡和科學視角展開研究。
【關鍵術語】
性;性別;性分化;性別同一性;性別角色;雙性化;女性心理學;文化;女性主義;性別差異權衡理論
【思考題】
1.性分化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關鍵分化內(nèi)容是什么?
2.女性心理學與女性學的區(qū)別是什么?
3.男女兩性表現(xiàn)差異的影響因素各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女性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1] [美]Claire A.Etaugh & Judith S.Bridges.女性心理學[M].蘇彥捷,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
[2] Theodore Mischel,Maurice Mandelbaum.Philosophy,Science and Senseperception: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tudies[J].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1966:96-98.
[3] 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1986,NJ:Prentice-Hall.
[4] 方剛.性別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5] A.Anastasi.Differential Psychology.3rd ed.[M],Macmillan,New York,1958.
[6] [美]羅伊·F.鮑邁斯特.部落動物[M].劉聰慧,劉潔,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