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眠術:原理、方法與應用
- 鄭日昌
- 1048字
- 2019-12-06 20:13:41
二、催眠后暗示
催眠后暗示是指催眠中給予的而應該在醒來后履行的暗示,即催眠師在催眠狀態(tài)中暗示受術者,要他在清醒之后的某個時間或在收到某個信號的時候,去做某一件事情。所以,很有可能,許多你自己的想法、見解或自主做出的行為,其實,只是你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別人或某些團體催眠了才產生的。
例如,催眠中催眠師暗示你晚上出門時背后有只小狗,你出門后會下意識地覺得背后有狗,并不時回頭看。
又如,催眠中催眠師暗示你下午去街邊小店買瓶啤酒,你午休后真會去買,并覺得自己真的想喝啤酒。
類似下面的暗示語都可能在催眠后仍發(fā)揮影響:
“醒來后覺得口渴,連喝三杯茶。”
“醒后坐在椅子上歇一會兒。”
“醒后翻翻桌上的書本。”
“醒后每小時小便一次。”
“醒后很開心,臉上有微笑表情。”
“醒后吻吻太太的額頭。”
“每天飯前洗手,飯后漱口。”
“每天午飯后靜默一會兒。”
“每天吃一個雞蛋,不吃心不安。”
“每次抽煙后都覺得惡心。”
臺灣催眠大師徐鼎銘教授在《世界催眠法》一書中,翔實地描繪了他的一次“后催眠術”公開表演。這次表演生動有趣,引起在場觀眾熱烈反應。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一讀為快。
一般說來,催眠狀態(tài)越深,催眠后暗示越容易成功。正是這種催眠后暗示使催眠治療可以產生長久的效果。
通常在前一次催眠過程中催眠師會給予受術者再次催眠的催眠后暗示,從而使受術者在下一次能更快被催眠。例如,催眠師可以說,下一次當你聽到我說“閉上眼睛”或“完全放松”的時候,你會立刻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態(tài)。
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報》中一篇介紹催眠術的文章提及,催眠師對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實施了催眠術,并暗示他,要以比平時快一倍的速度完成一系列的實驗并記錄其實驗結果。于是,在這之后,他便變得急如星火地工作,好像確定生活在加快了的時間里。在隔音室內,他一天干的工作通常比在實驗室里干得多一倍。并且,一晝夜的時間里他兩次躺下就寢。
不僅如此,這位被催眠者的呼吸也變快,脈搏跳動次數(shù)增多,新陳代謝大大加劇。這不是自測或直覺觀察的結果,而是經過儀器精確記錄下來的。他的生物節(jié)律確實在加快。
其他許多人也參加了類似的實驗,結果大致相仿。由此可見,這并非是個別的、偶然的現(xiàn)象,而是具有普遍性意義。于是,研究人員改變了實驗的方向——暗示被催眠者時間過得慢一半。其結果是人們開始不慌不忙地行走,說話拖長,馬馬虎虎地工作。他們身體的新陳代謝也變得緩慢起來,生物節(jié)律明顯放慢。在他們身上,正常的時空概念失去了應有的效應。
(轉引自:邰啟揚,吳承紅.催眠術治療手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