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9月16日,仁川登陸戰第二天,滿臉焦急的朝鮮次帥、內務相樸一禹匆匆渡過鴨綠江來到中國安東,緊急約見中國東北軍十三兵團幾位將領。樸一禹也曾是中國軍隊的一名老兵,在八路軍鄧華支隊工作過,還任過平西抗日根據地縣長,中國名字叫王巍。
曾長期戰斗生活在中國的樸一禹滿口流利的中國話,雙方的交流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樸一禹甚至都不能向老戰友鄧華介紹朝鮮具體的戰況。他和金日成都已和前線部隊失去聯絡,只知道美韓軍正向北方疾進,公路、鐵路全被敵機破壞,人民軍部隊正沿山區小道后撤。
聽完了介紹,幾員能征善戰的中國將領心里有譜了,人民軍招架不住了,朝鮮危急!果然,樸一禹代表朝鮮黨和政府懇請中國出兵援朝。
幾員將領雖然早已做好出國作戰的心理準備,但一切行動只能聽從中央命令,也只能泛泛安慰樸一禹:“我們一定把你們的情況和你們的要求向我們黨中央報告,只要黨中央一聲令下,我們立刻出兵!”
心急如焚的樸一禹只待了一個晚上就又趕回了朝鮮,這是朝鮮政府第一次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出兵援朝。
樸一禹一走,幾位將領立刻向毛澤東和黨中央做了詳細報告。接著,鄧華、洪學智、賴傳珠、解方、杜平又開了一個會議,按《孫子兵法》,這次會議可稱出師前的戰術“廟算”。這都是些身經百戰的優秀將領,雖然沒跟美軍交過手,但憑著極其豐富的戰爭經驗,怎么跟美軍打仗的譜還是有的。
幾個腦袋一合計,就分析出了美軍和我軍的優缺點:
美軍有現代化裝備,機動性強,陸軍地面火力強,海空軍絕對優勢。我軍裝備明顯劣勢,步兵就那么幾門迫擊炮,重一點好一點的炮都是繳獲國民黨的,還靠騾子拖馬匹拉呢,火力絕對劣勢,海空軍沒有,主要就靠步槍手榴彈了。
怕不怕?嘿,從紅軍當到解放軍,什么時候我軍裝備強過敵人啦?當初拿著菜刀不也砍出了一個新中國?打仗若就靠武器還要將領們干什么?干脆量量誰的炮筒粗,數數誰的飛機多就行了!
幾個人算完了美軍長處又合計起了我軍長處。我軍為反侵略而戰,師出正義,士氣必高,政治上絕對優勢;美軍為侵略而戰,出師無名,必遭世界反對,士氣低落,政治上劣勢。光這一條就可“一戰”!外行才知道只靠武器打仗,武器是要人操縱的,打仗先就打個精氣神,打勝仗最主要的一條我軍占優了,能戰!
我軍戰斗經驗之豐富可謂舉世無雙,從建軍那天起哪天不是在槍炮聲中度過的?幾十年又是一貫以劣勝優,再厲害的敵人我們都能找到對付他們的辦法。特別是我軍作戰機動靈活,善于側面迂回包抄,又善于分散隱蔽,總之一句話,怎么能打勝仗就怎么打。而美軍一切行動均按作戰條令規定,死板得很。以活對死,能戰!
我軍指揮員英勇善戰,犧牲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勁頭敢說哪個國家都比不上。美軍連喝的水都從日本拉來,少爺兵喝朝鮮水瀉肚。他們就靠個優勢火力,論士兵的素質他們根本就和我們沒得比,能戰!
我軍背靠祖國,補給方便,美軍什么東西都得從本土遠涉重洋運過來,它的裝備現代化,車多炮多飛機多消耗也多,我軍裝備差,車少炮少消耗也少,打仗打后勤,能戰!
還有朝鮮的地形,當地百姓人心向背……
幾個人越合計勝算越大,越合計信心越足,美國佬沒什么了不起,只要中央下令,照樣揍它個屁滾尿流!
幾員戰將隨即根據敵我優劣確定了作戰原則:
戰略上持久,戰術上速決,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回分割包抄。美國佬飛機厲害,我白天就分散隱蔽睡大覺。夜里你總看不到地面吧?我就大打近戰夜戰白刃戰,跟你的步兵貼在一起,讓你的炮兵航空兵干瞪眼!你炸壞了公路鐵路,我不走不就得了!我就靠步兵的兩條腿走山路往你背后鉆。你不正猖狂北進嗎?我就布好陣勢以逸待勞等你進圈套。
不久,戰爭就打響了,幾員虎將的妙算與實際情況幾乎如出一轍,可稱神算!只是后勤一條徹底算錯了。由于美國空軍的轟炸,我軍背靠東北卻沒吃沒喝缺槍少彈。美軍有強大的現代化運輸能力,雖然遠涉重洋卻什么都不缺,閑著沒事還運來幾千萬個避孕套!
那場即將發生的戰爭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幾位揚威國內戰場的將領的想象,他們將在當時世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場上進一步走向成熟,深刻地了解制空權、火力、后勤等現代戰爭要素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有了在朝鮮戰爭中的親身歷練,他們都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英才,直到1959年彭德懷上廬山……
樸一禹來后,經高崗同意,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帶著軍作戰處長和情報處長化裝成火車司機入朝看地形。他從安東出發經新義州、平壤再回到中國輯川,歷時七八天,在朝鮮北部轉了一圈。每到一地,吳瑞林就口述該處地形、能展開何種軍事行動等情況,隨行情報處長趕緊記錄,作戰處長則拼命畫圖,將沿途村莊、橋梁、涵洞等有軍事意義的地點記畫下來。這樣,吳瑞林搶在“聯合國軍”到來之前搞出了一份朝鮮北部的兵地要志,這份報告以后幫了彭德懷大忙。吳瑞林這位智勇雙全的名將將在朝鮮戰場給西方留下極深的印象,直到四十年后的90年代,一名在美國最高軍事學府深造的中國留學生還被校方的一名三星將軍叫去問道:“你知道中共的吳瑞林將軍嗎?吳瑞林是位了不起的將軍,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國之后,在戰術上、戰略上要向他好好學習!”原來,他在朝鮮曾當過吳瑞林的俘虜,甚至還被吳瑞林親自審問過。
鴨綠江邊的中國將領們開始更加狠抓部隊戰備,同時焦急地等待著中央的答復和軍事統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