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用品質為夢想的實現鋪設一條陽關大道
- 孩子有夢想才能高飛
- 辛芝榮
- 6727字
- 2019-11-11 10:23:09
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永遠值得我們敬畏,那就是天上燦爛的星空和人內心的道德法則。”一種美好的品質能爆發出無窮的人格力量,助我們在圓夢的路上成就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和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帶著品質追夢,一切不可能都能成為可能。
建設屬于自己的“品質銀行”
“品質銀行”是無形的,肉眼看不見,但確實在生活中存在。不管是在大城市,還是在鄉村、城鎮,每個角落都存在著我們看不到的“品質銀行”,只有用心靈才能感知。每個人都有一個“品質銀行”賬號,賬號中的數目有多大,到了關鍵時刻,它就會呈現出來,起到關鍵作用。
無論我們做什么,都離不開個人的品質,那是我們修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智慧,是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品質,品質才是一個人的靈魂。
有人說:“我學歷高,品質差一點也沒事吧。”錯!即使你有很高的學歷,但沒有品質,你的學歷就是一張廢紙,你的品質將會毀掉你的美好前程。文憑、學歷只能證明一個人過去受到了什么樣的教育,讀過多長時間的書,而品質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的標桿。
一個人能否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技之長,必要時更要他人的一臂之力,而品質是吸引別人靠近的最好技能。
俞敏洪在創辦新東方時,他期待能有得力的合作伙伴,與他共同開創未來,實現夢想。在前往邀請遠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那些昔日北大同窗時,他并沒有多大把握。然而,當他發出邀請之后,卻發現很多同學愿意放棄大好的發展前景,選擇回來同他一起去實現新的夢想。
是什么人格魅力使得俞敏洪能夠成功地邀請到那些出色的同學呢?其實,這離不開俞敏洪昔日在“品質銀行”的賬本上存下的一筆又一筆“品質款”。
10年前,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上學時,俞敏洪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肯定,他自愿擔任宿舍衛生員,主動每天為室友們打開水,直至大學畢業。10年后,老班長王強意味深長地說:“俞敏洪,我們回來是沖著你為我們打了4年開水的份上。我們知道你有這種精神,有飯吃絕對不會只給我們粥喝,因此,我們愿意回來干新東方!”
多少年后,俞敏洪受益了,用品質來穩固了自己來之不易的事業。
一個人的“品質銀行”“賬本”有多厚,可以體現出這個人的人生價值的大小,是支撐這個人發揮其才能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品質,不管他有多努力,即使暫時實現了自己的某一項需求,最終也會淪落為一個失敗者,體會不到夢想成真的喜悅。
如今社會,是一個更加看重誠信、尊崇品質建設的社會,一個人的品質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因此,為了我們的夢想,請從現在開始,多給自己的“品質銀行”存下幾筆“品質基金”吧。
夢想啟示
“品質銀行”是無形的,其中的“賬本”也是無形的,但它又是時時刻刻被感知到的。一個有著良好品質的人,會給周邊的人帶來安全感,也吸引著其他人的靠近,從而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
誠信是金,要信守諾言
誠信乃為人之本。沒有誠信,人就如空殼一樣,沒有了堅實的靈魂;沒有了靈魂,在追夢路上飄飄浮浮,必然難以抵達夢想的彼岸。
回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成功之士往往恪守誠信的道德品質。商鞅變法之所以能成功,離不開商鞅的“立木為信”;曾子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是因為他“今之欺子,是教子欺,母欺子,子而不信母,非所以成教也”的信仰。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他們無不先給自己打好“誠信”這一根基。
“人無信而不立”,高樓大廈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為有著厚實的地基,誠信就宛如人生的“地基”,需要踏踏實實地扎下根基,才能高聳入云。
誠信與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皆有關系,一個講誠信的人必定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是值得人敬佩的人。
宋慶齡是20世紀舉世聞名的偉大女性。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之一,她拿著國家一級工資,還有相當大數額的職務津貼,也曾獲得數額巨大的斯大林國際和平獎獎金,但她始終過著簡單和廉潔的生活,把斯大林國際和平獎獎金全數捐給了中國福利院,建造了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且把大部分的工資救濟生活困難的親友。她不但從小就有遵守諾言的品質,而且后來居高位之后,她始終保持著誠信是金的好品質。
小時候,宋慶齡最喜歡聽母親給她講故事,有一個故事讓宋慶齡銘記在心,也成了她這一生的堅持,那就是《自食其言》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名大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經常食言,這讓魯國君主魯哀公對他有很大的意見。
有一天,魯哀公宴請群臣,當時另外一個大臣鄭重也參加了本次宴會。孟武伯一向不喜歡鄭重,想讓鄭重下不了臺。因此,倆人見面之后,孟武伯故意提高聲音說:“鄭先生,您最近怎么又發福了?”
魯哀公聽了之后,哈哈大笑,接過話說:“一個人經常把自己的諾言吃掉,就很容易肥啊!”
大臣們聽到,便知道魯哀公一語雙關,并不是在批評鄭重,而是暗指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這個故事給了宋慶齡很大的啟示,也讓宋慶齡學會了信守諾言的重要性。
有一天,父親準備帶全家人去一位朋友家做客,當所有的孩子都穿戴整齊,準備出發時,宋慶齡突然停下了腳步,說:“爸爸,我不能去。”父親問她:“怎么啦?”宋慶齡說:“我想起來昨天我答應了好朋友小珍,要在家里等她,教她做疊花。”
“這事不要緊,改天再教她也不遲呀。走,我們去伯伯家做客。”父親一邊幫女兒解圍,一邊拉起宋慶齡的手便走。
“那可不行,她要是來了,看不到我,這不好的。”宋慶齡把手抽回來。
“沒事的,孩子,改天再跟小珍解釋一下就行啦。”在一邊的母親開導女兒說。
“不行啊,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嗎?我要信守我的諾言。”宋慶齡堅定地說。
這時,她的父母相視而笑,連連點頭稱贊。
等父母回到家,看到宋慶齡一個人在家,并沒有其他的小朋友,便問:“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她沒有來,可能臨時有事吧。”
“都叫你和我們一起去啦,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呀。”母親聽了心疼地說。
“我不寂寞呀,雖然她沒有來,但我因信守了諾言而感到高興呀。”宋慶齡開心地說。
講誠信的人,處處受人歡迎,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旁人也樂意出手相助;而不講信用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也許他需要的只是他人的“舉手之勞”,但他人也不愿意給他行這個方便,他實現夢想的路上會寸步難行。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用誠信的品質來給我們的夢想大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夢想啟示
讓誠信成為我們夢想的掌舵者,載著我們乘風破浪,到達夢想的彼岸,駛向更美好的明天。如果你想成功,請用真誠打動他人的心,讓誠信助你一臂之力,幫你實現你心中的夢想。請帶著誠信出發吧,相信這個世界會因你的誠信而變得更加美好。
一把椅子換來一次機遇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品質是善良。”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外貌的美丑,也不在于他財產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本身人格里善良的品質。
善良是春天里的清風,能夠拂去人們追夢途中的疲憊,讓人精神煥發;善良是夏天的雨,灌溉著夢想的田園,讓希望的田圃綠意盎然;善良是秋天的果實,帶給人們收獲的喜悅;善良是寒冬里的暖陽,讓人在面對挫折時看到一縷光芒。善良,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平安,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它讓我們在追夢的路上充滿著無限可能。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舉手投足之間的一個不經意的善舉,往往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一個午后,一場大雨突然傾盆而下,街上的路人紛紛就近避雨。
菲力是一名費城百貨商店的員工,此時他正在上班。這時,一位全身被淋濕的老婦人走了進來,她的衣服簡樸,有點狼狽,菲力迎了上去,誠心地問:“夫人,請問我能為您做點什么嗎?”
老婦人微笑著說:“謝謝你,不用了,我只想進來避一下雨就走。”
老婦人焦急地看著天空,好像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在別人屋檐下避雨,不買點東西,似乎有點不太近情理。因此,老婦人就在店里轉悠起來,看看有沒有什么是需要的。可是,實在是不知該買什么。在老婦人露出迷茫的眼神時,菲力走了過去,溫和地說:“夫人,請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只需坐著休息等雨停再走就行了。”
一個小時過去了,終于雨過天晴,老婦人向菲力道謝,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后就離開了。
三個月之后,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先生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將菲力派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并讓他全權負責幾家大公司的采購任務。這就意味著,這可以給費城百貨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甚至超過他們公司的兩年利潤之和。
當詹姆斯與寫信人取得聯系時,他驚奇地發現,這一封信是三個月前曾在百貨商店避雨的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當時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母親。她被菲力的善舉打動了,為了感謝菲力因此把他推薦給了她的兒子。
當菲力到達蘇格蘭時,他已被升為費城百貨公司的合伙人。隨后的幾年中,菲力以他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他的事業也得以飛速發展,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內僅次于卡內基的重要人物。
在此之前,菲力根本沒想到一個善舉可以給他的事業帶來如此大的成就。他并不吝嗇他的善良,因為他覺得發自內心的善良,表面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溫暖。他的善良是不講究報酬的,但生活對他善行的回報是巨大的。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每日行一善,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那么,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將開滿善良之花,人人都將會感受到美好和幸福,在我們實現夢想的路途中,也會多了成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善良是值得肯定的品質,但不帶腦子的善良不但害人害己,還有可能助紂為虐,貽害無窮。在行善時一定要分清情況,弱者的自我保護永遠是第一要義,且對惡人的善良,就是對自己的傷害。在罪惡面前,寬容并不是善,讓罪惡得到懲罰,讓正義得到伸張才是真正的善。但是,不管如何,請不要因為自己曾經的善做了蠢事而選擇放棄善良。
夢想啟示
一個人心懷善意,對世界、對他人善良,是值得頌揚嘉許的。正因為有了善良,才讓世界充滿仁愛,讓世界溢滿溫馨,世界也愿意為他打開一扇門。
年輕人,圓夢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許會有風雨,也許會有兇險,但希望你們不要忘記善良,行善時,也請務必保護好自己!
在平凡之中追求卓越
大多數人生而平凡,從呱呱墜地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也許我們領先過、優秀過,但是仍然有著許許多多比我們更加優秀的人,“霸占”了老師的關注和同學們的羨慕。的確,我們是一個個凡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然而,我們也有夢想,也許我們的夢想不及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的那么偉大,但夢想始終在我們心中。
因為我們是凡人,因此,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更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學習,讓自己一點點地進步,一點點地提升,不斷地向夢想靠近。沒有人生來就出類拔萃,也沒有人天賦異秉生來什么都會,的確,有些人會在某個方面有點小特長與專長,但如果沒有付出艱辛的努力與汗水,這些人又怎么能真的夢想成真呢?
平凡,并不代表著碌碌無為;卓越,也并不意味著做得比其他人好,而是實現自我的超越。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顆不甘于平凡的心,那是對卓越的追求。追求卓越并不是追逐名利,而是帶著夢想,在智慧和勤奮的基礎上,用辛勤的汗水一步步地向夢想靠近。
1820年,南丁格爾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富裕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她卻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當時受人歧視的職業——護士。
1853年,克里木戰爭爆發之后,南丁格爾主動申請,率領38名護士親赴前線進行救護。每天,她提著燈巡視病房,竭盡全力排除各種困難,為傷員解決必需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在南丁格爾的努力下,僅僅半年時間,傷病員的死亡率就從42%下降到了2%。戰爭結束之后,南丁格爾被人們推崇為民族英雄。
回國之后,南丁格爾拒絕了國家給她提供的物質待遇。1860年,南丁格爾用政府獎勵給她的4000多英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從此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被聘請到歐、美洲等去開護士學校,大大地提高了世界的醫療水平。
1910年,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溘然長逝。但是,她的精神卻流傳了下來。
1963年,國際護士會決定以她的生日5月12日作為“國際護士節”。
護士的崗位很平凡,但南丁格爾在這個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在未實現夢想之前,我們甘于平凡,因此能聚集更多的力量去完成我們的夢想。只有學會甘于平凡,才會懂得享受平凡,才能學會在平凡之中創造卓越。
一年春天,一個國王到后花園去散步,意外地發現所有的植被都枯萎了。于是,國王生氣地叫來了園丁。園丁解釋說:“矮橡樹妒忌松樹的高大,因此想不開自尋短見了;而松樹妒忌葡萄能結果,活活氣死了;葡萄又介懷于自己只能趴在架子上,因此也選擇死去……”
國王一聽,氣得差點暈過去,說:“好端端的日子,怎么都不過了呢?”一屁股坐到了草地上,這才注意到身邊的小草綠油油的,便問:“為什么只有小草活得好好的?”
園丁回答說:“因為只有它才甘心做一棵小草,盡自己的本分,不覺得有什么遺憾,所以活得好好的。”
我們應該像小草一樣,甘于平凡,要盡一個學生的職責,認真學習,明確自己的位置。甘于平凡,才能超越平凡,才能在平凡之中創造出不平凡。
夢想啟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選擇,在未實現一番大事業之前,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生活中,什么樣的生活是適合自己的,只有將來的自己才會真正知道,因為夢想的實現需要一個很長時間的信念加上飽滿的熱情和努力澆灌才能實現。
甘于平凡,并不等于甘于平庸,在平凡中默默地為自己的夢想添磚加瓦,相信有一天,必定能創造出卓越的成績,實現遠大的夢想。
把競爭對手當作患難之交
說起競爭對手,很多人都恨之入骨,巴不得把世界上所有與自己競爭的人都消滅掉。然而,真正聰明的人則把競爭對手當成朋友,甚至會不時地送“禮”感謝他們。
確實,競爭對手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可以很順利地取得成功,實現夢想。但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競爭中才得以進步和發展的,我們不可能缺少競爭對手。也因為有競爭,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一直不懈地努力,最終在各種壓力下取得成功,這比輕而易舉就實現夢想更讓我們感到高興。
有一種珍奇的鰻魚,它的生命力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不到半天就會死亡。因此,很少有漁民能捕回來活的鰻魚。可是,有一位老漁民,他每次捕回來的鰻魚都是活蹦亂跳的,原來他的秘訣是,在滿倉的鰻魚中放幾條狗魚,而狗魚是鰻魚的天敵,如此一來,船艙中的鰻魚就被激活了。
動物如果失去了競爭對手,就會失去生命力。人也一樣,如果沒有競爭對手的存在,就會失去上進的動力。因此,我們要感謝對手的存在。
李嘉誠曾說:“我不把競爭對手當成仇人,我想他們只是我的對手,我們共同成長和成熟。有時,他們是我的朋友。”不要仇視對手,這樣不僅能夠緩和我們與對手的關系,還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友誼關系。
楊瀾是一位集美麗與智慧于一身的女人,她氣質端莊,博學睿智,大方得體,且從不張揚,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好感。
在楊瀾的學業生涯中,她可算是一個學霸型的女學生,不過,她也有不順心的時候,在上大學時,她的英語聽力成績并不是“A”,這對于事事追求完美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讓她一度感到不自信。為了能提高聽力,她在日記中寫道:“明天開始,我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定要充滿信心地把自己的聽力提高上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楊瀾的聽力終于提高了,她也變得更加自信。
1990年,中央電視臺要推出一檔大型綜藝節目《正大綜藝》,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女主持人。那一年,楊瀾剛好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遇到了這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經過6輪的嚴格篩選,楊瀾和另外一個女孩迎來了第7輪的終極對決。在決賽之前,舉辦方決定讓楊瀾和那個女孩到門口準備5分鐘,然后用英語做自我介紹以及說出自己對節目的想法。
辛少英導演是《正大綜藝》的創建者之一,在她去面試的辦公室時,剛好路過兩個女孩的身邊,恰巧看到另外一個女孩正向楊瀾請教兩句英語的正確表述方式,楊瀾非常友善地給出了正確的提示。但是,節目錄用名額只有一個。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對方的一個小錯誤就是一個好消息,楊瀾完全可以不必理會那個女孩,抓住這個機會,給對手制造絆腳石。可是,楊瀾并沒有這樣做。
而后,辛少英在向楊瀾提出這個疑惑時,楊瀾大方淡然地說:“我并沒有把她當作敵人,而是當作患難之交。”也正是因為楊瀾這種對競爭對手大度的品質,讓她大獲成功,最終幫助她抓住了成功的機會。
夢想啟示
在我們的生活中,合作與競爭無處不在。競爭,可以促進發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長補短,形成合力,使發展更健康、更協調。人各有所長,與競爭對手之間是惺惺相惜還是劍拔弩張,完全看我們個人的選擇。把競爭對手當成朋友,往往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機遇,進而激發我們的才能和潛力。因此,不要嫉妒競爭對手的才能,以一顆平和的心對待競爭對手,更能接近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