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社會保險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社會保險的內容與經濟學相關領域的理論關系密切,這些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等。
具體而言,養老保險涉及的經濟學理論一部分與宏觀經濟學中的生命周期理論、最優儲蓄理論、跨期消費決策、經濟增長理論等相關。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模型是分析養老保險對個體儲蓄行為和代際轉移行為影響的重要工具,是討論最優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另一方面,養老保險制度對于儲蓄、投資、利率、工資的影響也需要納入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框架。[7]
勞動經濟學中的勞動供給和需求理論是分析社會保險對勞動參與影響的框架。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對勞動供給的影響,均需采用勞動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醫療保險涉及的經濟學理論與微觀經濟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理論密切相關,醫療保險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是微觀經濟學領域的經典問題。[8]
公共經濟學強調效率與公平的權衡,是政府干預市場的理論基礎,因而是社會保險政策設計和分析的重要理論基礎。政府參與社會保險的理由、社會保險的再分配功能、健康和醫療保險的公平性等內容均以公共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公共經濟學領域文獻綜述表明,社會保險已經成為公共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