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書館學是什么作者名: 王子舟本章字數: 768字更新時間: 2019-11-29 16:28:47
序一 讓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滋潤心田
北京大學校長
一直以來,社會都比較關注知識的實用性,“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于一個物質匱乏、知識貧乏的時代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經濟和社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常常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互聯網+、跨界、融合、大數據,層出不窮、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顛覆傳統……。中國正與世界一起,經歷著更猛烈的變化過程,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以創新驅動發展的階段。
中國是一個由古文明連續發展至今的大國,在近代史中,曾經歷了百年的苦難和屈辱,中國人民從未放棄探索偉大民族復興之路。北京大學作為中國古老的學府,一百多年來,一直上下求索科學技術、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道路。我們深知,進步決不是忽視既有文明的積累,更不可能用一種文明替代另一種文明,發展必須充分吸收人類積累的知識、承載人類多樣化的文明。我們不僅應當學習和借鑒西方的科學和人文情懷,還要傳承和弘揚中國輝煌的文明和智慧,這些正是中國大學的歷史使命,更是每個龍的傳人永遠的精神基因。
通俗讀物不同于專著,既要通俗易懂,還要概念清晰,更要喜聞樂見,讓非專業人士能夠讀、愿意讀。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碎片化地去尋找和獵取知識。我們真誠地希望,這套“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能幫助讀者重拾系統閱讀的樂趣,讓理解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基本內容的欣喜豐盈滋潤心田;我們更期待,這套書能成為一顆讓人胸懷博大的文明種子,在讀者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無論他們從事什么職業,都能滿懷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都能展現出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
歷史早已證明,最偉大的創造從來都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只有把科學技術、人文修養、家國責任連在一起,才能真正懂人之為人、真正懂得中國、真正懂得世界,才能真正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