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边@一文件明確我國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蔽募掳l后,迅速在全國各高校掀起大力建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浪潮,目前,在國內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中,比較成熟的主要有五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提倡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合起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知識的構建,以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該模式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此類模式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創業計劃大賽、創新賽等活動,依托第一課堂,輔之以創業項目和社會組織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第二種模式提倡將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培養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浙江大學為代表。此類模式認為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培養是幫助學生提升個人能力的良好途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基礎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商業化運作,通過校園結合創業園的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在社會中站穩腳步。
第三種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此類模式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創業所需資金和必要的技術咨詢服務。此類模式提倡在實戰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基本素質。
第四種模式突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實踐相融合,學校設置“專業+方向”的創新人才培養課程群,同時加強競賽、實訓與創新創業實踐訓練,促進復合型、個性化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該模式以黑龍江大學為代表。此類模式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促進學生就業、創業的好方法。
第五種模式以溫州大學為代表,該模式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動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緊密融合,加強創業指導,引導學生創業。
在這五種模式中,前三種模式主要運行于985高校,由于科研力量雄厚,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因此多強調創新精神的激發和技術的轉化應用;后兩種模式則強調結合地方特點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較明顯的區域特色,如黑龍江大學引導學生利用與俄羅斯接壤的優勢,實行“專業+俄語”教育,溫州大學則利用溫州濃厚的創業氛圍,在創業教育中融入區域文化。可見,各校均從各自定位與資源的可獲得性出發,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
2016年,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我校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福建省教育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十六條措施的通知》和龍巖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八條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為指導,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統籌全校創新創業的教育、培訓、孵化、扶持工作,成立龍巖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力圖集聚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營造濃厚的校內創新創業氛圍,系統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和實踐,培養并激發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激情,提升創業能力,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龍巖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是學校推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實施平臺。學院采取校、地、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廣泛集聚創新創業教學與實踐資源,以服務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為導向,滿足龍巖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使教育內容與區域價值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與創業實踐為重點,協調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課程開發,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實踐訓練體系,系統推進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創新創業項目培育的推廣,為全校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指導和服務。
學院在整合各類資源基礎上,通過更加全面、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探索基于跨學科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鼓勵師生積極創新創業,形成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和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學院辦學的主要目標是:
1.通過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教育為基礎,以創業教育為載體,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作為一個整體推進,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具備創業所必須的知識、能力及品質,成為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
2.通過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高為中心,以技術創新和知識應用為本位,致力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終身受雇傭能力的提高。
3.通過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實施教學管理體系改革,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平臺、課程平臺和實踐平臺,培育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成長的教學與實踐環境。
4.通過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型創新創業教育,對具有創新創業意愿與潛質的群體進行專門培養。通過分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的快速成長。
5.通過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業技能,使大學生不僅成為求職者,還能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和職業的創造者,促進學校就業工作的開展,為學生職業生涯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6.與區域內外的教育機構、行業、企業等單位緊密合作,整合一流師資、優勢學科、實踐實訓平臺等各類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主動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服務,滿足社會成員學習和發展需求,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為實現這些目標,創新創業學院的首要任務是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挖掘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并充分利用各類社會機構、國內外院校的精品課、網絡視頻公開課、慕課等優質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規律,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化課程體系。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不要求完整、全面的知識,而是以在創新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導向精心編寫相關教材,以達到精煉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通識模塊包括創新、創造、創業概論。該模塊的主要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創新的基本思維與基本方法。經濟學上所理解的創新不是頭腦中的想法,而是可以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方法、新手段、新空間。為此,應將創新延續至創造,即掌握將創新應用到產品、服務、管理、組織、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基本途徑,提供現實的產品或可實現的方案,讓自己的成果進入市場、接受市場檢驗,學會創辦自己的企業,包括如何組建創業團隊、如何獲得資源、法律和政策是如何支持對大學生創業的、創業失敗與止損的方法等。
創業基礎知識模塊包括經濟形勢與政策解讀、企業的性質與治理、財務分析與財務報表的編寫和解讀、市場定位與產品營銷、創業方案策劃與企劃書寫作。該模塊的主要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解讀經濟形勢與政策的能力,進而掌握企業內部管理、企業財務、產品供給與市場化運作的知識,培養學生管理團隊和企業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創業方案、企劃書、可行性報告等的寫作。
創新創業模擬(路演)模塊包括創新—創造—創業流程與企業管理運作的全過程演練。該模塊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企業參觀、舉辦創新創業沙龍和企業家講堂、實行沙盤或網絡實戰模擬、參加各種競賽等手段,讓學生熟悉創業與企業的管理流程,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實戰模塊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教師一對一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創辦企業。
課程體系的實施,教材是重要載體,其內容和表現方式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契合實際并達成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學校決定編寫一套教材,現在呈現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是第一本通識教材。
本教材由蔡立雄擔任主編。蔡立雄提出全書整體框架并進行統稿和修改;梁俊平協助主編編制全書寫作方案并組織書稿的寫作;丁培榮協助主編進行寫作分工和統稿工作。全書共十四章。各章編寫人員及分工如下:
緒論:張膽;
第一章:邱琳;

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化課程體系金字塔結構圖
第二章:徐初佐;
第三章:丁培榮;
第四章:陳燕赟;
第五章:楊加銀;
第六章:陳嵐;
第七章:吳宗翰;
第八章:王琪;
第九章:陳艷聲;
第十章:陳曉鳳;
第十一章:劉麗紅;
第十二章:羅艷艷;
第十三章:張薇、段超華。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廣泛吸收國內外優秀創新創業理論和案例精華,力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達到教師易教、學生易學的目的。盡管我們為本教材的編寫盡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編寫者學識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寫組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