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絳郡(今山西新絳縣)。官文安縣尉。性豪放,好漫游,盛唐著名詩人之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長于絕句?!度圃姟反嫫湓娏?。
登鸛雀樓[1]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
[1]鸛(ɡuàn灌)雀樓:舊址在今山西永濟西南城上,樓有三層,面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因常有鸛雀住在上面,故名。鸛,鶴一類的水鳥。[2]“欲窮”二句:是說要想眼界更廣,則須站得更高。窮,盡。千里目,目及千里。
涼 州 詞[1]
其 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2]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3]。
[1]本組詩共二首。見21頁王翰《涼州詞》注[1]。[2]仞(rèn認):古時八尺為一仞。[3]“羌(qiānɡ腔)笛”二句:是說玉門關外的邊塞地區(qū)春意甚少,因此不必吹羌笛來抱怨楊柳所引起的客愁。羌,我國古代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楊柳,古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北朝樂府《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边@里兼寫了吹笛、折柳和怨別。玉門關,在涼州境,今甘肅敦煌西,為古代通往西域必經(jīng)的關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