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約656—約714),字云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人。高宗上元二年(675)中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污及依附張易之,被流放州。詩與宋之問齊名,世稱“沈宋”。他們的詩歌多為宮廷應制之作,而在形式上總結了六朝以來詩律的成就,完成了律詩的體制。沈尤長七律。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聞道黃龍戍[2],頻年不解兵[3]。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4]。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5]。誰能將旗鼓[6],一為取龍城[7]。
[1]本題共三首,均寫閨中少婦與戍邊丈夫的相憶。[2]黃龍戍:唐時要塞,在今遼寧開原北。[3]頻年:連年。解兵:撤兵。[4]“可憐”二句:意謂思婦凝望以寄情的月亮,同時照耀著邊營,常為征人所見。[5]“少婦”二句:是說閨中少婦與戍邊丈夫時常相互思念。良人,指丈夫。[6]將(jiànɡ匠):統率指揮。旗鼓:此指軍隊。[7]龍城:見楊炯《從軍行》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