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情報研究的現代方法

隨著時代特點、技術手段、情報議題的不斷演進,情報工作的復雜性也在不斷提升,新的問題不斷涌現,因此情報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必然更加多元和具有綜合性。情報工作和情報研究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既有內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的因素;既有國內的因素,又有國外的因素;既有經濟的因素,又有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甚至還要顧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問題;既要對歷史成因進行分析,又要對現時的狀況進行調查,還要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因此,只有發展出更符合時代特點的情報研究新方法,才能在更廣范圍內捕捉到環境變化的消息,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采取相應的對策。在情報研究的新方法中,具有全局性、預測性、基礎性、前瞻性以及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方法最引人注目,例如全譜分析、情景分析、地平線掃描等,下面對這些情報研究的新方法進行闡述。

2.2.1 全譜分析

2.2.1.1 全譜分析的內涵、原則與優勢

(1)全譜分析的內涵

全譜分析(Full Spectrum Analysis)是21世紀以來逐漸流行的一種情報分析方法,國內杜元清等人從情報工作實際出發總結了全譜分析的思想及相關應用表現。全譜分析嚴格來說并不是一種特定的情報分析方法,而是一種在現代復雜情報工作環境下指導具體情報分析實踐的思維方式。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全譜分析強調情報分析工作的系統性、全面性,力求通過結構化和框架化的方式對情報工作進行分解、組織與重構,以實現對情報工作及其對象的“全面覆蓋,互不重疊”,即對于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借此能夠有效地把握問題的核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叭娓采w”則意味著全面、周密;而“互不重疊”意味著問題的分類是在同一維度上,明確區分,不可重疊。

全譜分析的核心是“全方位,成譜系”,它特別適合運用在問題復雜和資料眾多的研究問題中,擅長借助事物的本質進行分類(分解)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和需求對其進行重構(圖2-4)。

圖2-4 全譜分析“全面覆蓋,互不重疊”內涵示意圖

(2)全譜分析的原則

在進行全譜分析時需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第一是完整性,即對項目、工作或對象進行分解時不要漏掉某項,要保證完整性;第二是獨立性,強調了每項工作之間要獨立,每項工作之間不要有交叉重疊。如果分類沒有涵蓋問題的所有方面,那么最終推演出來的方案或者得出的結論就有可能以偏概全;如果分類有很多是重疊的,那么我們就無法厘清議題背后真正的原因。

(3)全譜分析的優勢

全譜分析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全面性。通過明確問題的邊界,情報研究者可以對復雜問題進行限定,防止研究范圍無限擴大;同時,可利用關鍵維度對問題進行框定和組織,沿著相關維度逐漸展開,保證不遺漏關鍵因素和重要信息。

[2]科學性。通過全譜分析,我們能夠建立共同的框架基礎,便于在同一體系下討論問題,防止缺乏邏輯的敘述造成的混亂,同時,框架的建立為研究議題提供了可證偽性,便于后期檢驗。

[3]有序性。通過對議題和對象的全面、有效組織,可以降低對象的不確定性,將對象狀態由無序混亂變為有序系統,因而情報研究及其成果就容易被理解。同時,由于研究是在特定框架下進行的,因此隨著時間的變化,同樣的研究可以被復制和模仿;此外,經過處理的情報產品也因此更具備傳播價值和生命力。

2.2.1.2 全譜分析的一般步驟

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落實全譜分析。

[1]確定范圍。確定范圍的作用是明確研究的議題到底是什么,以及研究的需求和目的是什么。問題的范圍決定了研究的邊界。只有在明確邊界的情況下,“全面覆蓋”才能成為可能。

[2]尋找“切入點”。所謂的“切入點”是指:針對具體問題,尋找合適的分類方法或劃分維度。一般來說,切入點需要根據問題和對象的共同特征,比如,顏色、大小、時間序列、重要性等。尋找切入點的過程一般最具有難度,但也最關鍵。在找切入點的時候,一般要依照“以始為終”的原則進行,即需要反復思考最初要解決的問題或目的是什么,而不能脫離具體的目的進行分類。此外,在上一級分類的基礎上,還應根據需求對每一類或每一層級的具體特點進行再分解,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

尋找切入點的常用方式是“有選擇的借鑒”,正如《麥肯錫方法》里提到的:“不要試圖重新發明輪子”,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分析模型可供使用,這些模型大多數都符合全譜分析的全面性和獨立性原則,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比如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營銷4P模型、戰略分析3C模型。

[3]檢查是否存在遺漏或重復。在確定范圍和劃分類別的基礎上還必須重新檢視,以發現明顯的遺漏或重復,并進行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一種可行的方式是畫出金字塔結構圖,用可視化的方式來檢查是否有重復項。此外,對于無法劃分到現有類別體系中的事物可以做保守處理,例如列入“其他項”中。

2.2.1.3 全譜分析的典型應用

全譜分析在現實中有大量的應用,在情報分析領域,如基于主題領域和目的的“戰略情報譜系分析”;基于時間譜系的“技術年譜分析”;基于空間的“五大空間譜系分析”;基于問題的“蘭德問題譜系分析”;基于要素的“要素全譜分析”;基于“層級”的情報工作全譜分析,及基于工作流程的“輸入端全譜、方法端全譜、輸出端全譜等”。部分應用實例介紹如下:

(1)基于主題和目的的戰略情報譜系

戰略情報是創建和實施戰略所必需的情報,特別是較大的戰略所需的情報,如這種戰略通常是國家層面上的戰略[28]。從全譜分析的角度看,戰略情報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1]按照主題領域劃分,戰略情報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八個類別,即所謂的“BESTMAPS”[29]。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如下:

B—人物傳記情報(biographic intelligence);

E—經濟情報(economic intelligence);

S—社會情報(sociological intelligence);

T—交通與電信情報(transpor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ce);

M—軍事地理情報(military geographical intelligence);

A—軍力情報(armed forces intelligence);

P—政治情報(political intelligence);

S—科學與技術情報(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telligence)。

每一個大的情報類型下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小的戰略情報類別。

[2]按照目的用途劃分,戰略情報可以分為基礎類情報、動態類情報、推測/預測類情報。

●基礎類情報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對象,進行情報儲備,了解對象的本底情報、基本情況、過去和現在的情況與事件等。基礎類的情報主要有:百科全書式文獻、概覽;其他類情報的基石;特定事件的基礎性情報等。

●動態類情報的主要目的是跟蹤世界范圍內影響國家政策和國家利益的事件,它往往因時而變,不斷更新原有結論分析和判斷,在新事件頻發時,動態情報生產活動變得尤為緊張。

●推測/預測類情報在現實中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比如預測外國在近期或可預見將來從事某活動、發展某能力、與某國結盟的可能性;防被突襲,了解外國決策者的意圖,以及根據當前實力、現實進行預測。

(2)基于時間軸的技術年譜分析

在研究技術發展路徑的眾多研究中,特別是與顛覆性技術相關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對技術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和概述,一種實用的方法是基于時間順序來展現技術之間的演變和替代關系。2014年,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與工程的部長助理沙佛爾在其關于“國防部研究與工程戰略”的演講稿中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一戰以來在戰爭和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技術,并用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展現,最后基于過去的技術年譜分析,提出了關于下一次沖突中的關鍵技術設想(圖2-5)。

圖2-5 沙佛爾演講稿中關于戰爭與沖突中的關鍵技術的譜系示意圖

(3)基于“要素”的賽博空間定義

20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得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由此產生了所謂的人類活動的“第五維空間”賽博空間[30]。傳統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形態及觀念在這個空間中發生著急劇變化,人們不得不正視賽博空間帶來的巨大影響。

“賽博空間”本意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網絡技術,甚至還包括虛擬現實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為基礎,以知識和信息為內容的新型空間,這是人類用知識創造的人工世界,一種用于知識交流的虛擬空間,因此采用電腦空間等譯法都不能表達其廣博的內涵。

進入21世紀,美國政府和軍隊把“賽博空間”納入視野,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形成了“賽博空間”“是信息環境中的一個‘全球公域’,由相互關聯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網絡構成,這些網絡包括國際互聯網、電信網、計算機系統以及嵌入式處理器和控制器。通常還包括影響人們交流的虛擬心理環境”的基本定義,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從單純虛擬空間到物理、信息、認識、社會多維空間的認識轉變。

美國國防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屈爾(Dan Kuehl)博士從要素的角度對“賽博空間”提出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定義。他認為,“賽博空間”是一個運用電子裝備和電磁頻譜,通過基于信息—通信技術(ICT)的互聯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進行信息生產、存儲、修改、交換和利用的作戰(行動、作業)疆域[31]。這種定義建立在“賽博空間”的四要素框架上,即:空間—ICT—應用—聯通四種要素的框架。

“賽博空間”定義的第一個要素是空間。“賽博空間”是人類借助必要技術就可進入其中去活動,并產生效果的一種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活動的效果,可以發生在“賽博空間”內,也可以發生在陸、海、空、天等疆域內,因此,從活動的角度看,這個空間可以和陸、海、空、天這四個疆域相提并論。

“賽博空間”定義的第二個要素是ICT[32]技術。屈爾博士明確指出,創建和進入“賽博空間”的必要技術是運用電磁頻譜特性的電子技術。例如:[1]類似于陸上的車輛、水中的艦船、空中的飛機、天上的衛星,是人類創造出來借以利用陸、海、空、天疆域的裝備;[2]電子裝備(如嵌入式處理器)、cyber craft則是人們制造出來用以利用“賽博空間”的裝備;[3]要進入大氣飛行,往往要搭乘飛機;要進入太空軌道,往往要搭乘宇宙飛船,要進入“賽博空間”,往往要開啟一個計算終端(如入了網的耳麥、手機或計算機等電子技術裝備)。

“賽博空間”定義的第三個要素是應用,即明確“利用賽博裝備來做什么”,在賽博疆域,人們利用電子技術與裝備來創造(采集)、存儲、修改、交換、利用信息。“賽博空間”對信息世界的作用是現實世界的其他技術所難以企及的。通過讓信息在賽博世界中流動就能夠解決許多問題,免去了在“陸、海、空、天”領域中的車馬勞頓,從而大大提升了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賽博空間”定義的第四個要素是聯通。互相連接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所構成的網絡,是“賽博空間”得以存在的環境條件。這些系統和基礎設施或直接部署在陸、海、空、天疆域內,或部署在那些運行在陸、海、空、天疆域內的載具中,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互連所形成的獨特力量,這種力量遵從麥特卡菲定律,即N臺互連的信息和通信技術裝備給人們帶來的效益與N的平方成正比。同樣一個3G手機若未接入網絡,就無法發送和接收關鍵指令,無法實現任何指揮與控制的操作。一顆在軌衛星若因其中嵌入的遙測信號收發裝置失效而與地面失去聯系,無法完成其任務,衛星就變成了太空垃圾。因此,沒有聯通,人們就無法接入和利用“賽博空間”,“賽博空間”也難以存在。

從全譜分析的角度看,這四要素所形成的框架是“賽博空間”構建的必要支柱,缺一不可。反過來,人們對“賽博空間”的認識、利用與改造也要圍繞著這四個要素展開。

2.2.2 情景分析法

2.2.2.1 情景分析法的源起

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又稱前景描述法、腳本法等,是預測工具的一種,但情景分析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預言或預測,而是對未來各種不可知現象的一種描述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軍隊、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變的戰略環境,傳統的基于歷史數據的定量統計預測方法在揭示未來長遠發展戰略時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各方急需一種面向未來分析的有效工具。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蘭德(RAND)公司的研究員赫爾曼·卡恩(Herman Kahn)在其研究中率先提出了情景“scenario”一詞,并將這一術語引入軍事戰略研究中,之后蘭德公司在其承擔的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計劃的咨詢項目中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方法。1960年,卡恩出版了《論熱核戰爭》一書,公開討論美國與蘇聯之間可能發生的核戰爭,直至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卡恩及情景分析的思想也因此聲名大噪。1967年,卡恩和維納(Wiener)合作出版了《2000年:關于未來33年猜想的框架》(The Year 2000:A Framework for Speculation on the Next Thirty-Three Years),該書被公認為情景分析方法的歷史里程碑,卡恩也因此被稱為“情景分析之父”[33]。

20世紀60年代末,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在其戰略規劃中使用了情景分析法,這一方法幫助該公司成功應對了70年代的石油危機。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皮埃爾·沃克(Pierre Wack)于1971年正式提出了情景分析的概念,隨后,情景分析法逐漸受到西方國家和企業的重視,逐漸成為受歡迎的一種戰略分析工具[34]。今天,情景分析法已經成為殼牌公司、戴姆勒-奔馳公司、波音公司等跨國公司所青睞的預測方法。20世紀90年代情景分析法被引入我國,目前在許多領域中得到成功應用,如能源預測、環境預測、經濟預測等[35]。

2.2.2.2 情景分析的定義與特點

目前對情景分析并沒有明確的定義??ǘ骱途S納等人認為:情景是指事物所有的未來發展態勢的描述,這里的“描述”既包括對各種態勢基本特征的定性、定量描述,同時還包括各種態勢的可能性的描述。而情景分析則是在對經濟、產業或技術的重大演變提出各種關鍵假設的基礎上,通過對未來詳細地、嚴密地推理和描述來構想未來各種可能的方案,并隨時監測影響因素的變化,對方案做出相應調整[36]

可見情景分析法是一種在推測的基礎上,對可能的未來情景加以描述,同時將一些有關聯的單獨預測集成一個總體的綜合預測的方法,它是一項提供環境全景描述的方案。因此,情景分析的結果至少應包含三方面的內容:未來可能發展態勢的確認、各態勢的特性及發生可能性的描述以及各種態勢可能的發展路徑。結合以上對情景分析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情景分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37]

[1]承認未來的發展是多樣化的,有多種可能發展的趨勢,其預測結果也將是多維的;

[2]承認人在未來發展中的“能動作用”,把分析未來發展中決策者的群體意圖和愿望作為情景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并在情景分析過程中與決策者之間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

[3]在情景分析中,特別注意對組織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協調一致性關系的分析;

[4]情景分析中的定量分析與傳統趨勢外推型的定量分析區別在于:情景分析在定量分析中嵌入了大量的定性分析,以指導定量分析的進行,所以是一種融定性與定量分析于一體的新的預測方法;

[5]情景分析是一種對未來研究的思維方法,它所使用的技術方法手段大都來源于其他相關學科,重點在于如何有效獲取和處理專家的經驗知識,這使得情景分析具有心理學、未來學和統計學等學科的特征。

2.2.2.3 情景分析法的分類

婁偉等研究者認為,按照不同的標準,情景分析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定性與定量的情景分析;前推式與回溯式情景分析;演繹式與歸納式情景分析;預測性、探究性與預期性情景分析等[38]

(1)定性情景分析與定量情景分析

定性情景分析通常指在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的基礎上,借助不同專家的知識和能力,對某一事件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發展和可能存在的不同結果進行較為主觀的預測與判斷的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可視化的圖表、大綱、圖譜、關鍵詞和情景故事等(表2-3)。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易于理解、觀點有代表性,可以通過洞見獲取數據分析無法得出的結論;劣勢在于較為主觀、缺乏數據支持、分析基于難以證明的假設。

定量情景分析通常是基于數字化的信息,利用較為嚴謹的數學方法進行模型構建和理論推導,從而對未來情景進行判斷的方法(表2-3)。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有可檢驗的模型,論證過程較為嚴謹并可以進行重復檢驗;劣勢在于無法充分地概括復雜的現實世界,許多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往往是不可以量化的,而且這種方法不容易展現價值觀、社會結構、生活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表2-3 定性與定量情景分析特點比較

(2)前推式情景分析和回溯式情景分析

前推式(Forward)情景分析模仿人們預測未來的一般方式,它從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的發展路徑作為開端,目標是推導出最終的狀態,即基于某些關鍵驅動因素的狀態及未來延伸,概括將來的可能性(表2-4)。這種情景分析法想說明的是:我們將到哪里?

回溯式(Backcasting)情景分析則是在確定未來若干種狀態的前提下,再反過來推導可能導致這些狀態的現時因素,目的是在確定目標的情況下,找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推動或抑制(表2-4)。這種方法解答的是:我們如何到達我們想到的地方?

表2-4 前推式與回溯式情景分析特點比較

(3)演繹式情景分析與歸納式情景分析

演繹式情景分析是通過構建邏輯框架,再在這個邏輯框架內對影響未來的不確定因素進行判斷和分析,從而推導出未來可能的情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對未來情景的一種線性接近,其目的在于逐漸減少不確定性(表2-5)。

歸納式情景分析則是非線性的分析,通過各種現有的資料、觀點和現象,總結出未來可能的情景,而并不預先設置邏輯框架(表2-5)。

表2-5 演繹式與歸納式情景分析特點比較

(4)預測性、探究性與預期性情景分析

預測性情景分析(Predictive/Forecast Scenarios)應用在未來相對確定的情形,主要回答“將要發生什么”的問題,一般采用“要是—怎樣(What-if)”情景。預測性情景對未來的預測有較大把握,一般作為基準情景(Business As Usual, BAU)。

探究性情景分析(Exploratory Scenarios)是基于目前的情形,然后推導出未來情景。一般回答“能發生什么”問題,如果想思考未來幾種可能的結果,探索性情景分析可能是有用的(表2-6)。

預期情景分析(Anticipatory Scenarios)是從描述未來情形出發,然后向后推,描述未來情景如何出現,一般回答“如何實現特定目標”問題(表2-6)。

表2-6 探究性與預期性情景分析特點比較

2.2.2.4 情景分析法的一般步驟

在實際應用中,情景分析有著不同的步驟,但是總體思想是相近的,常見的情景分析法如下:

(1)直覺邏輯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之父”沃克提出的直覺邏輯(Intuitive Logics)是常用的定性情景分析方法之一,直覺邏輯法的一般步驟為:[1]界定情景分析的主題、難點與焦點;[2]識別和檢查關鍵因素;[3]識別關鍵不確定性;[4]確定情景邏輯(通常使用情景矩陣);[5]編寫情景故事;[6]評估情景對各方面的影響與意義;[7]提出解決方案或應對策略[39]。

(2)吉爾伯特情景分析十步法

吉爾伯特(Gilbert,2000)將情景分析法分為十個步驟,即:[1]提出規劃的前提假設;[2]定義時間軸和決策空間;[3]回顧歷史;[4]確定普通和相矛盾的假設;[5]為與多樣性相聯系的結構變量決定指標;[6]為填充決策空間而構建情景草案;[7]為所有的競爭者草擬策略;[8]將策略映射到情景;[9]使替代的策略有效;[10]選擇或者適應最好的策略[40]。

(3)斯坦福研究院情景分析六步法

現在一種更為廣泛使用的是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提出的六步情景分析法(圖2-6)[41],即:

[1]明確決策焦點。明確所要決策的內容項目,以凝聚情景發展的焦點。所謂決策焦點,是指為達成企業使命在經營領域所必須做的決策。焦點應當具備兩個特點:重要性和不確定性。管理者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有限的幾個最重要的問題上,而且既然情景分析法是一門預測未來動蕩環境的重要技術,焦點問題必須難以預測,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它們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問題十分重要但結果是能夠確定的,則不能作為焦點。

[2]識別關鍵因素。確認所有影響決策成功的關鍵因素,即直接影響決策的外在環境因素,如市場需求、企業生產能力和政府管制力量等。

[3]分析外在驅動力量。確認重要的外在驅動力量,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各層面,以決定關鍵決策因素的未來狀態。某種驅動因素如人口、文化價值不能改變,但至少應將它們識別出來。

[4]選擇不確定的軸向。將驅動力量以沖擊水平程度與不確定程度按高、中、低加以歸類。在屬于高沖擊水平、高不確定的驅動力量群組中,選出兩到三個相關構面,稱之為不確定軸面,以作為情景內容的主體構架,進而發展出情景邏輯。

[5]發展情景邏輯。選定二到三個情景,這些情景包括所有的焦點。針對各個情景進行各細節的描繪,并對情景本身賦予血肉,把故事梗概完善為劇本。情景的數量不宜過多,實踐證明,管理者所能應對的情景最大數目是三個。

[6]分析情景的內容。可以通過角色試演的方法來檢驗情景的一致性,這些角色包括本企業、競爭對手、政府等。通過這一步驟,管理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并達成一致意見,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可以看到未來環境里各角色可能做出的反應,最后認定各情景在管理決策上的含義。

圖2-6 斯坦福研究院情景分析六步法

2.2.2.5 情景分析的實踐應用

情景分析法適用于資金密集、產品/技術開發的前導期長、戰略調整所需投入大、風險高的產業,如石油、鋼鐵等產業。此外,對于某些不確定因素太多,無法進行唯一準確預測的行業,例如,制藥業、金融業等,也可以嘗試使用情景分析法進行預測。此外,在影響較為重大的環境、交通、政策、經濟方面,情景分析法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情景分析法在實際中的應用不勝枚舉,其中南非蒙特佛利會議中關于南非未來政治變革的情景分析以及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所做的系列情景分析尤為著名。

(1)南非蒙特佛利會議情景分析[42]

1991—1992年的南非蒙特佛利會議(Mont Fleur Conference)是一個成功運用情景分析法的典型案例,該會議所構建出來的四種情景對當時南非成功實現政治變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楊立華、葛佶等人在《南非政治經濟的發展》一書中對南非這段時期的政治經濟背景進行了介紹,牛長振等人對蒙特佛利會議中使用的情景分析方法進行了總結和闡述。

20世紀90年代初,南非當局相繼取消了對多個反對組織的禁令,撤銷了多項種族隔離制度,這使南非進入了由種族隔離向民主政治過渡的特殊歷史階段。然而,在這個階段中,由于當局政治合法性的喪失,國內進入了經濟停滯、政治混亂的動蕩時期,南非走到了政治變革的十字路口。這一時期,能夠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有三個:非國大與白人當局爭奪政治主動權的斗爭、黑人運動內部的分歧和黑人不同利益集團的沖突、執政的國民黨(National Party)與右翼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對白人選民的爭奪[43]。圍繞著這些矛盾,南非的各利益團體舉行了一系列會議,其中以1991—1992年的蒙特佛利會議最為著名。

蒙特佛利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南非未來10年可能的發展狀況,它因在南非開普敦市蒙特佛利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而得名。會議的總召集人是南非西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教授皮爾特·拉諾斯(Pieter Le Roux),他邀請了22位在南非較具影響力的、來自不同利益團體的個人。這些人主要包括左翼政治激進分子、非國大官員、主流經濟學家、工會代表、資深學者和開明的白人企業家等。

此次會議共開發出了30種情景,后經過整合縮減為9種。之后,會議成員分為四個小組,各個小組從社會、政治、經濟和國際四個層面,為這9種情景增添內容。在1991年11月舉行的第二次會議上,各個小組首先對修改后的9種情景做了匯報,然后從中選出4種最重要也最能反映真實情況的情景。

蒙特佛利會議將所達成的4種情景分別用4種不同的鳥類進行了形象的比喻:

[1]“鴕鳥”(Ostrich)。這種情景以“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來比喻德克勒克政府的不作為,即不與黑人團體談判、不舉行自由大選。這種情景會造成白人和黑人的嚴重對立,甚至導致內戰的爆發。

[2]“跛腳鴨”(Lame Duck)。該情景描述了南非陷入無限期轉型的深淵之中。政府雖聲稱為全民服務,但實則人人厭之。由于這個原因,投資商望而卻步,社會發展也停滯不前。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情景,因為很多人都期望組建聯合政府,而現在他們卻可以預知其潛在的危機了。

[3]“伊卡洛斯”(Icarus)。在這種情景中,黑人取得國家政權,并極力實現競選承諾。于是,政府斥巨資進行公共設施建設,但由于沒有充分的財政支援,結果導致國庫空虛、經濟崩潰。

[4]“紅鶴飛翔”(Flight of the Flamingos)。與“跛腳鴨”情景一樣,它也倡導組建聯合政府,只不過這種聯合政府能帶領南非走出困境。該情景選擇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盡管紅鶴飛得很慢,但都是群聚而飛。在該情景中,政府對政治和經濟的變革是逐步進行的,以圖實現平穩發展。最重要的是,南非不同利益團體共同參與到變革進程之中,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我們可以將蒙特佛利會議上達成的四種情景構建成相應“事件樹”,如圖2-7所示:

圖2-7 南非蒙特佛利會議情景分析“事件樹”[44]

蒙特佛利會議對南非各利益集團的思想和主張產生了重要影響?!傍r鳥”情景的可怕后果使德克勒克總統做出“我不是鴕鳥”的強烈回應,并促使他在制憲談判上做出了很大的讓步?!耙量逅埂鼻榫皩Υ偈埂胺悍谴蟆狈艞壩淞Χ窢幝肪€、參加制憲談判起了重要作用。尤為重要的是,“伊卡洛斯”情景使非國大的領導層意識到如果只重視政治、憲法、政府和軍事轉型,而忽視經濟問題或不采取合理的經濟政策,南非的平穩過渡就會是一句空話[45]。鑒于前三種情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各方調整了自己的主張,并在制憲談判上實現了最大程度的相互妥協,最終使南非走上了相互包容、平穩增長的民主化道路。

(2)殼牌石油公司情景分析

20世紀70年代以前,殼牌石油公司一直是世界石油“七姐妹”中的丑陋的小妹妹,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殼牌石油公司在60年代末啟動了情景分析工作,試圖通過對未來世界石油的商業環境的預見占據發展先機(圖2-8)。

20世紀70年代初,各大石油公司對未來的分析主要著眼于國際油價和供需關系,人們認為在當時,國際上石油需求逐年上漲,石油儲量豐富,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開采量可以得到保障。而殼牌石油公司的沃克認為,當時的石油供給存在一定危機,誰能夠控制原油儲量,誰就能最終決定實際的產量。盡管當時石油儲量主要由幾個石油巨頭控制,然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實力日益壯大,逐漸顯現出對國際油價和國際原油供給的巨大影響力。從地緣上來看,OPEC國家主要是仇視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一旦爆發政治危機,其影響很有可能波及石油領域。沃克認為,在進行未來預測時,不能僅僅著眼于技術或宏觀現象,還應將背后的政策制定者的傾向納入分析范圍。這使得殼牌公司敏銳地意識到,阿拉伯國家極有可能會提高輸出石油的價格;并得出結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有必要進行新的部署以應對可能爆發的石油危機。

圖2-8 殼牌公司情景規劃流程圖[46]

1972年,殼牌公司建立了以沃克為核心的“能源危機”情景規劃小組,他們圍繞“經濟增長、石油供給和石油價格”首次提交了六個情景,其中一個為“危機情景”,即設想一旦西方石油公司失去對世界石油供給的控制,將會發生什么,并就此制定應對措施。1973年10月,OPEC宣布實施石油禁運,對西方國家實行“三種油桶策略”。殼牌及時實施預案,有效化解了危機。其措施包括:[1]放緩對煉廠的投資,提高煉廠對不同品種原油的適應能力。殼牌一方面針對歐洲煉油業過度飽和的情況,壓縮其在該地區的煉油能力,另一方面放緩對亞非拉地區新建、擴建煉油和石化裝置的投資進度。加快以外國家和地區的油田開發,例如,墨西哥灣和北海等。[3]有效授權,加強下屬公司的運營決策能力。[4]加大勘探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例如,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FPSO)技術等[2]。

到1974年10月,當中東戰爭爆發,實施石油禁運時,該情景規劃得以實現,石油價格達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水平。殼牌也因此取得了石油行業的戰略地位。情景規劃的這一巨大成果,使得殼牌的規劃人員在計劃編制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于使用情景規劃工具。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殼牌公司的情景規劃工作在30年間不斷被改進,情景規劃還逐漸與企業戰略計劃相結合,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殼牌石油公司進行情景規劃的程序包含七個主要步驟:

[1]找出能夠對商業環境給出全面前景預測的人,使他們參與情景規劃;

[2]全面收集參與情景規劃人員的見解,記錄他們是如何看待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將可能發生的大的變動;

[3]對收集到的見解初步整理,使之成為連續的模式,并按照可能發生的程度從強到弱排序;

[4]以得到的粗略有序的不同情景為基礎,得出對未來粗略的情景規劃;

[5]進一步加工情景規劃,確定每一種情景發生時對公司的影響;

[6]確定預警信號,以得知何時將啟動一個特定的情景規劃;

[7]監控、評價,并回顧情景規劃。

殼牌借助這七個步驟,對全球的宏觀環境進行了綜合考量,掌握相關區域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科技等方面的情況;然后加入市場需求信息以及競爭對手的信息;接著經過風險分析結合自身競爭優勢,得出不同的戰略輸出。這種工作并沒有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是通過對未來各種情況的設想和情景構建,形成一種面向未來的心智模式,反過來指導今天的決策,使得未來不管出現何種變化,自身都能夠有相應的對策。

2.2.3 地平線掃描

2.2.3.1 地平線掃描的源起

地平線掃描法(Horizon Scanning)又被稱為水平掃描法,是一種較為典型的環境掃描法(Environment Scanning)。環境掃描法最先起源于企業的競爭情報領域,196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的F.J.Aguilar在《商業環境掃描》一書中首次提到了環境掃描的概念,他認為環境掃描是指獲取和利用企業外部環境中有關事件信息、趨勢信息以及描述組織與環境之間關系的信息,以有助于企業決策者利用這些信息識別、處理戰略性的威脅與機遇,并制定其未來行動的計劃[47]。此后,有關環境掃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業環境、組織戰略關系方面。從嚴格意義上說,地平線掃描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方法理念,是一種方法論。此類掃描活動在國外不僅被應用于企業、圖書館、政府,還被應用于醫療、教育、土地利用等其他領域。

“地平線掃描”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安索夫(Ansoff)[48]1975年發表的著名的“弱信號反應戰略管理意外”的論文,這個詞后來在英國逐步流行并被使用。Loveridge認為地平線掃描是指一個搜索過程,此過程是對“已知”環境的擴展,甚至不僅如此[49],旨在識別可能對社會和政策構成威脅或創造機會的新出現的問題和事件。據此,我們可以發現地平線掃描與環境掃描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均是對未來的發展問題做出前瞻性預測。

2002年,英國的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Defra)推出的地平線掃描戰略,將地平線掃描定義為“系統地監測處在當前想法和計劃邊緣的潛在的威脅、機會和未來的發展”,另外,地平線掃描可能會探索到出乎意料的新問題,以及持續的問題或趨勢。Defra推出地平線掃描的目的就是為了全面檢驗本機構所制定的政策中的優缺點、面臨的威脅和未來可能所做的改進,從而使得Defra的政策更具健康性和持續性。該方法的參與者主要是Defra職員和相關人員,他們從各種途徑對Defra現有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解,并提出意見,這些意見將經研究處理后再提交給Defra,并成為后續政策制定時的重要參考意見。

2.2.3.2 地平線掃描的內涵及作用

(1)地平線掃描的內涵

地平線掃描的概念比較模糊,不同的研究人員對其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學者認為它與環境掃描法等同,有的學者認為它是在后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概念[50]。一般來說,它主要包含兩個內涵:

[1]從狹義上看,它是一種政策工具,旨在機構或組織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或生態環境中,系統而廣泛地收集與未來問題、發展趨勢、觀念和事件相關的信息和證據。此時,它主要包含幾個特點:具有不同掃描模式,包括被動的信息查看模式和主動的信息搜索模式;涉及組織外部的各種環境;通常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充分利用廣泛的信息來源;系統地收集和歸檔所發現的證據。

[2]從廣義上看,它屬于預見活動中的術語,是預見過程的一部分,旨在提高組織機構對不確定的、復雜的未來的應對能力。預見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地平線掃描的作用及所處的階段,如表2-7所示:

表2-7 全面預見的三個過程[51]

預見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早期監測,通過地平線掃描進行識別和監測可能出現的問題、發展趨勢及變化;第二階段產生預見,通過未來規劃,評估并了解政策的變化;第三階段是借助情景分析法預設未來發展并制定與未來發展相關的政策,以實現機構或組織的健康長遠發展。在整個預見活動過程中,信息轉化為知識,基于知識產生預見性成果,最終將這些預見性成果應用到科學決策的行動中。

通過上述描述,僅把地平線掃描當成一種政策工具用于預測在現有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預測偏離原有發展方向的趨勢。筆者認為這屬于一種較為狹義的理解,不能產生預設的戰略能力,還將使政府制定政策受到限制。為了充分發揮地平線掃描的優勢,根據Beat Habegger[52],地平線掃描應包含以上兩層含義,地平線掃描必須嵌入更加全面的預見過程,通過專業團隊構建網絡,實現廣泛的社會學習,并使地平線掃描結果應用到政策制定過程中。

(2)地平線掃描的作用

首先從地平線掃描的目標來看,進行這一活動的目的是為應對長期挑戰,重新配置政策體系。其次,作為前瞻研究的方法之一,地平線掃描能夠提供關于動態變化、未來挑戰和機遇的情報,從而能夠支撐新政策的構想和設計。另外,在地平線掃描的過程中,通過促使不同利益相關者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嵌入式參與政策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改善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最后,通過構建和相關利益者對現狀、未來挑戰及愿景的共識網絡,將有利于政策的順利實施。

2.2.3.3 地平線掃描實踐應用

(1)澳大利亞HealthPACT[53]

[1]背景:

澳大利亞的地平線掃描項目是在衛生政策技術咨詢委員會(HealthPACT)的指導下進行的一項機構聯合項目。HealthPACT是澳大利亞衛生部長顧問委員會(AHMAC)的下屬小組委員會,直接向醫院主要委員會(HPC)提交報告,其成員主要是來自相關部門的成員代表,如國家領土衛生部門、澳大利亞衛生和老齡化部門、醫療服務咨詢委員會(MSAC)、新西蘭衛生部和新西蘭地區衛生董事會等。HealthPACT的作用之一是為司法管轄機構提供基于證據的有關新興技術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用于協助管轄融資決策,并為管理新技術的引入提供依據。

HealthPACT所進行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平線掃描網絡(ANZHSN)[54]開始于2003年11月,結束于2010年11月。ANZHSN是由衛生和老齡化協會開發和維護的,此項目旨在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衛生部門提供新興技術信息,實現在相關衛生系統中信息的交流,并對新興技術的潛在影響進行評估。為支持HealthPACT的工作,在此項目中阿德萊德大學的阿德萊德衛生技術評估(AHTA)和澳大利亞新技術程序的安全有效性——外科(ASSERNIP-S)提供地平線掃描報告,并且在ANZH-SN網站可以免費獲取。

[2]概況及現狀:

HealthPACT執行并提供地平線掃描的功能,促使委員會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的衛生轄區內識別、分享和管理基于證據的重大新興醫療技術的信息。

目前由HealthPACT秘書處負責關于醫療技術的兩種類型報告:新興醫療技術報告(較為深入但非系統性的技術審查報告)和技術簡報(簡要概述一項技術)。截至目前,信息醫療技術報告平均每年更新一篇,僅有2015年更新了三篇,內容較為詳盡,報告從文化、宗教、倫理等角度進行研究,對當前醫療技術、政策、醫療手段等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建議。相比之下,技術簡報更新較快,數量較多,主要分為專業性技術簡報和會議產生的技術簡報。每年這些報告和簡報均是由HealthPACT內部和外部簽署合同的顧問經過嚴格的系統審查過程產生的[55]

為了支持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采納和應用醫療技術方面的信息,HealthPACT向HPC以及其轄區內的醫院和其他決策者提供與新興醫療技術有關的及時、權威、基于證據的建議,并評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區域內新興技術對醫療服務和現有技術的潛在影響。

為了實現其愿景,實現目標,促進價值觀的形成,HealthPACT制定了以下目標和行動計劃,如表2-8所示。

表2-8 HealthPACT的戰略目標和行動計劃[56]

[3]小結:

從地平線掃描對象看,澳大利亞地平線掃描項目主要是針對有關醫療衛生技術的前瞻性預測,有助于投資、引進新興醫療技術等方面的決策。地平線掃描的執行項目雖然以HealthPACT為主導,但在執行過程中突出了跨部門間的合作,特別是高校等非醫療性質機構的參與。從門戶網站更新來看,雖然ANZHSN的項目已經截止,但是HealthPACT地平線掃描的任務并未停止,而且邁入了新的階段(2015—2020戰略規劃階段),其內容更新及時、數量較多、形式較為完備,并實現內容可獲取等方面的優勢,有助于地平線掃描支持決策功能的實現。

(2)歐盟JRC

[1]背景:

作為歐盟委員會的服務機構,聯合研究中心(JRC)[57]的使命是通過獨立的證據,在整個政策周期中支持歐盟政策的制定等相關活動。其將通過健康、安全環境、能源供應保障、可持續機動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等研究結果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JRC分布在五個不同的國家,擁有專業實驗室和獨特的研究設施以及幾千名科學家,致力于支持歐盟政策。

JRC的工作支持大量的歐盟政策,從農業和食品安全到氣候變化以及核安全、創新與增長。

科學技術對制定良好的政策非常重要。JRC的科學家所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從所面臨的環境挑戰到改善公共健康、減輕自然災害、確保安全和包括較為深遠的跨領域活動。其中跨領域活動包括行為的見解、前瞻研究和地平線掃描、影響評估、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JRC通過前瞻研究和地平線掃描來研究政策和技術的長期影響,并預測新興的社會挑戰。前瞻研究探索未來的科技成就及其對社會潛在的影響。它旨在識別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領域以后可能帶來的改變,推動經濟,產生環境和社會效益。JRC的前瞻性研究遵循一個基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和技術(如,情景分析法、趨勢分析等),主要指識別和分析在一段時間內(5至30年)歐盟政策所產生的影響。JRC極力吸引和鼓勵不同背景的專家和歐盟委員會的利益相關者、產業、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大學和非政府組織的參與。所選的前瞻研究課題也會以高層政治優先事項的形式呈現或者與歐盟委員會共同確定[58]

[59]JRC的前瞻研究和地平線掃描——ForLearn項目[2]:

JRC的ForLearn項目旨在鞏固和提高整個歐洲的前沿知識和技術的可獲取性。它開發了一個在線前瞻指南,是理解和進行前瞻的主要資源,最近更新是2015年版本。地平線掃描收集在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和環境領域新出現的問題和趨勢相關的信息。它更強調對未來而非已經計劃好的活動的研究。從2004年起,JRC已經組織了四次面向未來的技術分析會議(FTA),旨在開發共同體的前瞻、預測和技術評估。會上專家們通過互動、預測未來的發展,來指導策略、政策和決策的制定。

在ForLearn項目中,環境掃描和監測不屬于預見的方法,是前瞻性預測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首要步驟。它旨在監測“弱信號”,以為未來重要的變化提供早期預警。

建立一個正式的掃描系統意味著一個致力于持續監測變化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要弄清楚建立掃描系統的原因、參與掃描所需要的水平和掃描結果的用途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方法可以監測未來發展的早期信號以為做出反應盡可能地爭取更多時間。

這個過程涉及很多掃描技術。通常這是分配給個人或者小組的任務,并需要定期向組織報告(有時有外部專家的會談、視頻等)。執行任務的人員能夠通過網絡搜索、在線數據庫以及掃描媒體和文學評論等方式獲取材料和信息。文本挖掘、文獻計量或者專利分析也是現有支持分析的工具,這些工作也可以通過外包的形式實現。掃描環境變化的另一種方法是組織專家小組,要求小組專家系統地提供有關未來重要發展的觀察和判斷。為激發進程中新觀點的產生,小組的組成形式可以隨時變化,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交流媒介。掃描可以用于通知管理過程,確保在初期階段就能夠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60]。

在介紹如何進行前瞻性研究中,ForLearn運用了Amanatidou等人所提到的兩種主要掃描方法識別新興問題。一種是探索性掃描,從不同來源的數據獲取潛在的信息問題;另一種是集中掃描,識別描述大量潛在問題的核心文件。最佳掃描方法組合的選擇受限于語境問題,如主題研究的目標、能力、資源、組織文化和時間以及內容等問題的潛在風險和緊迫性、廣度和深度、公眾意識和關切程度。在這方面,通過手動掃描、維基、專家調查、會議、推特、文本挖掘工具和技術來識別信號[61][62]。

[3]小結:

與之前澳大利亞地平線掃描不同,JRC的地平線掃描是前瞻性研究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他們擁有共同的目的——支持決策者的決策或制定政策。另外,作為區域性聯盟,制定涉及多方利益的歐盟政策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能夠充分進行前瞻性研究,為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據,地平線掃描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涉及的范圍也會更加廣泛,而且更強調掃描方法運用的多樣化。

(3)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地平線掃描項目[63]

[1]背景:

為了維持領先地位,SCAR必須在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方面保持不斷發展的前瞻和新興方向的探索。為此,SCAR將會進行定期的科學前沿評估。通過世界領先的專家對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有關的新興前沿進行地平線掃描,并識別現有知識與未來發展的差距。所收集的數據和信息主要來自于SCAR會議、座談會、研討會、會議和其他科學聚會、SCAR的行動結果以及專家和項目計劃組織、國家南極規劃和戰略文件、SCAR的科學研究項目結果以及SCAR的交叉聯系會議報告等。評估將產生對南極科學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和將要面臨的重大挑戰的預測。這些評估將會使SCAR的領導和成員進行科學組合、總結規劃或做出新的決策。

其中2011—2016戰略計劃呼吁建立一個地平線掃描活動來支持SCAR在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研究的愿景,促進國際合作,以及實現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建議的使命。

作為2011—2016戰略規劃使命的一部分,SCAR領導全體人員致力于每4或5年的地平線掃描,以更好地預測未來南極科學的走向以及如何產生更好的支持科學決策的知識。這將能夠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人類的影響,并確保有必要的基礎設施來支持下一代的南極科學項目的進行。

雖然這是SCAR第一個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的地平線掃描計劃,但是未來每四到五年都將會基于最新的科學和全球發展對關于未來的觀點進行修訂和更新。每次掃描計劃均將以假設和當前知識狀態開始,在快速變化的時期,將會在四到五年的時間內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定期、持續和超前的思維能夠修正和識別新興趨勢,而這些趨勢對于短期內形成戰略規劃工作是非常關鍵的。

[2]概況:

A. SCAR的地平線掃描框架。在這個科學政策建議的框架下,掃描形成了框架的第一個元素,并將提供一個基于社區的未來20年的南極和南部海洋發展方向的視角。掃描不會試圖直接解決決策者的問題,但是決策者將會成為參與掃描活動的一員,而且其他的活動將會受益于此次掃描結果。

第二個元素——南極保護策略,它是社區驅動的一個結果,強調在未來10到20年里就南極和南部海洋面臨的嚴重的環境問題與決策者進行更好的溝通的必要性。南極保護策略將考慮掃描所識別的科學效用。作為反饋,南極保護策略將會從“向決策者提出科學建議”的角度展現關鍵科學知識的需求或差距。

第三個元素——南極環境門戶,被看作是“一站式購物”的網站,主要提供成形的科學政策輸出。門戶由SCAR發起,新西蘭負責維護和發展。便利地獲取最新和最權威的科學發現和知識是政策制定部門最需要的。掃描的結果和南極保護策略將會直接支持門戶的目標和信息需求。

B. Retreat活動??茖W地平線掃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新西蘭昆士城舉行的Retreat活動,如2014年4月20~23日,來自22個國家的72位參與者,包含了科學家、國家項目的指導者或負責人、決策者、政策制定者、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生?;顒由咸岢龊芏嘀匾目茖W問題,并達成一致。地平線掃描國際指導委員會從500個高素質的候選人提名中確定參加人員,參與人員主要考慮的是優秀的科研人員和領導者。為了確保覆蓋南極科學研究的范圍,根據SCAR的科學活動情況,提名人員主要包括地質專家、生命科學家、社會科學家、自然科學家、人文科學家和政策制定人員。

Retreat活動的參與者代表著他們團體的利益,并負責在他們的專長領域提供一個廣闊的視角?;顒庸膭钊藗兿嗷ソ涣?、表達自己的見解、利用機會參與地平線掃描(如,在線問題請求)。此類活動促進了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的交流,將大大加強地平線掃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C.地平線掃描情況。截至目前,SCAR現有的地平線掃描結果主要包括:通過掃描發現的80個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極地研究;六個南極科學的優先事項;未來20年里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研究的路線圖;未來南極和南部海洋科學規劃。另外后續工作主要有:南極路線圖的挑戰項目——把南極研究問題應用到實踐中;南大洋生態研究中未來挑戰的研究。

通過調查發現,SCAR地平線掃描結果的傳播形式主要包括:傳播活動,包括與共同體的溝通結果以及產生的高質量的文章;宣傳和新聞發布;后期Retreat產品和活動;地平線掃描報告;地平線掃描媒體。另外本項目有來自多方機構的大量的財政贊助,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3]小結:

SCAR的地平線掃描具有很強的周期性,有利于地平線掃描活動有計劃性地進行。其戰略規劃對地平線掃描的目標設立較為清晰。地平線掃描框架的建立特點之一是強調決策者的參與,這有利于地平線掃描結果的充分應用于支持決策。通過Retreat活動發現,參與者的廣泛性和科學性,涉及領域較為廣泛,使掃描結果更加準確、科學。完備的地平線掃描框架體系,展現了現有成果和后續工作的基本情況,無論從掃描結果的傳播形式的多樣化看,還是財政保障等方面,均表明SCAR在地平線掃描應用方面較為成熟,屬于成功范例。

2.2.3.4 地平線掃描法的啟示與展望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地平線掃描的出現及應用相對較晚,目前我國圖書情報領域對地平線掃描的相關研究也較少。但是在相關國際組織機構中,作為前沿預測分析的一部分,地平線掃描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不斷受到重視。筆者通過以上實踐應用的分析總結了所得到的一些啟示,以期為未來地平線掃描的研究與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具體如下:

[1]地平線掃描的領域有待拓展。

目前有關地平線掃描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特定行業領域,如醫療衛生領域的新興技術的前瞻、支持公共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對地平線掃描進行跨主題、跨學科的綜合性應用還較少。

[2]地平線掃描的實現需要廣泛的合作。

地平線掃描團隊具有復雜性,既需要地平線掃描專家,又需要相關主題領域的專題專家。基于掃描過程中,會涉及復雜的學科領域知識、政策等問題,對于一般組織或機構而言,實現掃描目標較為困難,這就需要與外部專家進行廣泛的合作。

[3]地平線掃描應與其他方法進行有機結合。

在前沿預測中,只有將地平線掃描方法與其他方法有機結合,才能保障前瞻性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一方面,有關地平線掃描的研究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理論研究需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在實踐中,相關組織和機構所使用的地平線掃描方法也有所不同。要對未來的發展實現科學的預測,采取單一的研究方法是實現不了的,地平線掃描方法也是如此,需要結合其他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因此,當前各類機構或組織應把地平線掃描作為前瞻研究的一部分。

[4]地平線掃描應用的保障機制。

地平線掃描的順利進行需要有財政支持、人力支持等各方面的保障。進行地平線掃描,最好以國家或者區域組織為單位建立掃描中心,負責經濟、政策、環境、法律、文化等領域的掃描,其掃描結果可提供給各個行業的公共機構、私人機構、學術機構與企業使用,幫助其提高應對未來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同時這還將為各方面專業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溝通與互動平臺。

總之,地平線掃描方法雖然在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機構或組織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但是為了其在情報研究工作中進一步發展并充分發揮其前沿預測的作用,未來還有待于深化對理論體系的研究,同時實踐應用也尚待成熟。

2.2.4 網絡環境下的情報研究模式及研究方法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產生、傳播方式發了巨大的變化。第一,網絡中產生的信息數量龐大。互聯網已經覆蓋了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傳統的門戶網站到Web 2.0時代的社交媒體,互聯網實時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第二,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變化快。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網絡信息可以迅速地傳播,并且范圍更廣。同時,由于互聯網上信息生成的成本極低,信息更新變化速度快。第三,網絡中存在大量異構信息。網絡信息不同于傳統的紙質信息,它大多是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這些變化深刻影響了情報研究,對情報研究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1]在機遇方面。首先是互聯網給情報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內容上,眾多領域內的信息資源被互聯網化;在格式上,互聯網上除了傳統文本信息外,還有大量多媒體的信息。特別是大數據環境下,情報人員可以運用數據挖掘等技術從海量數據中發現隱性知識,而這在過去是無法做到的。其次,互聯網使得情報人員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ヂ摼W的產生、發展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地理空間限制,讓信息的傳播和接受扁平化。人們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的成本很低。在互聯網產生之前,收集競爭對手的信息時,企業可能需要進行實地調查,搜集信息。而現在,眾多企業會將自身的信息、產品資料放在網上。情報人員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從網上抓取到相應的信息。再次,互聯網信息更新及時,便于情報人員獲取新信息。第四,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研究提供了更加先進的工具和手段。在信息搜集、信息分析、情報成果交付和呈現過程中,情報人員利用先進的工具或軟件進行情報研究,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挑戰方面。首先是互聯網龐大的信息量對信息搜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具體表現為情報人員從互聯網海量數據中搜集到特定信息的難度變大。同時,信息零散、無序、混雜、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這就使得情報人員搜集的信息價值密度低,信息甄別困難。其次是互聯網信息更新變化快,這對情報人員的信息監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報研究強調信息的及時性,情報人員要能夠及時檢測到信息源的變化,并做出應對。再次是互聯網存在大量的異構信息,這些半結構、非結構化的信息加大了搜集、存儲和分析的難度。

從整體來看,互聯網的發展給情報研究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在網絡環境下,我們應該正視挑戰、把握機遇,利用現代化技術,積極探索新的情報研究模式,創新的情報研究方法,從而推動情報研究工作的開展。

2.2.4.1 探索新的情報研究模式

隨著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情報研究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第一,情報源從印刷型單一文本向以網絡資源為代表的多類型轉變;第二,數據庫正在取代“資料卡片”式的情報積累方式,情報分析處理逐步走向自動化;第三,情報交流方式由單向服務向交互式服務過渡;第四,工作定位也開始由單一型情報研究向綜合性情報研究咨詢轉變等[64]。這一系列的變化對于情報研究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報研究需要從傳統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的工作模式轉變。

(1)形成以網絡資源為主的信息搜集模式

網絡信息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及時、傳播速度快、獲取成本低的優勢。在網絡時代,情報研究的信息搜集應該側重于網絡資源的獲取,形成以網絡資源為主,電子資源為輔、紙質資源作補充的新型搜集模式。網絡資源包括網站信息、博客、貼吧、微博、網絡數據庫等。情報人員應該掌握網絡信息檢索技能,能夠依據情報研究主題,在不同的網絡信息資源中搜集信息。當網絡資源不能滿足需求時,情報人員可以進一步通過電子光盤、磁盤數據庫和紙質版資料來彌補需求。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資源質量參差不齊。以網絡資源為主的信息搜集中要加強信息的甄別工作。

(2)形成以數據庫為主的資源建設模式

加強數據庫建設是網絡化情報研究工作的重點之一。由于互聯網信息資源的特性,信息搜集工作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如果沒有完善的數據庫去組織、存儲這些信息資源,雜亂無章的信息就無法發揮價值。當前數據庫建設要以網絡化為方向,能夠處理網絡中半結構、非結構化的數據。面對大數據的挑戰,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要向非關系型數據庫轉變。同時借助網絡,數據庫建設要加強數據的共享。

(3)形成以網絡支持的成果發布模式

情報產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需要及時傳遞給決策者。而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首先,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情報成果的發布借助網絡可以迅速傳遞給決策者,保證情報成果的時效性。其次,互聯網信息傳播范圍廣?;ヂ摼W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情報成果可以短時間內傳播給更多的受眾,提高情報成果的影響力。再次,互聯網可以傳遞多種形式的情報產品,包括文本、音頻、視頻文件等,從而豐富了情報成果內容。情報人員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個人博客等網絡途徑發布研究成果。

(4)形成以網絡為平臺的情報工作共享協作模式

在網絡環境下,情報工作平臺日趨網絡化。情報研究應該采用先進的技術,構建以網絡共享平臺為載體的情報研究協作模式。在這個模式中,第一,要整合情報信息,統一管理情報數據庫。通過網絡將分布在不同數據上的情報成果進行共享。第二,要改進合作形式,增強情報分析人員的協作。每個情報分析人員都有一部分自己掌握的知識或是情報信息。通過共享協作,將自己的知識或是情報放到網絡共享平臺上,從而使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通過網絡化協作,情報分析人員在各自擅長的情報流程中發揮專長,從而推動整個情報研究工作的開展。第三,要建立情報分析人員的社交網絡。網絡共享平臺在情報研究中的運用體現在通過設置情報分析人員的黃頁(聯系方式和專業領域),為優秀者提供多部門輪訓機會,鼓勵組建各類虛擬團隊等方式盡可能地為情報人員的協作牽線搭橋,把分析專家的個人信息記錄并編目到系統中,使每個人既是使用者又是參與者,在這個網絡中找人和被找都變得十分便捷。

(5)形成“小核心,大范圍”的情報研究模式

“小核心,大范圍”研究模式是指專職研究人員與兼職研究人員相結合的研究模式,每個研究項目的核心人員并不多,主要在項目負責人的領導下做好課題的設計、分解和綜合分析工作,然后利用大量外聘專家,根據他們的學術專長兼職參加研究工作,實現智慧共享[65]。例如,蘭德公司華盛頓分部僅有20多名研究人員,但參加他們研究工作的外部專家多達600余人。在網絡環境下,互聯網為專家間相互交流創造了便捷的空間。20多名專職研究人員的“小核心”與600多名外部專家的“大范圍”通過網絡進行合作研究,從而提高研究的效率。特別是結合到具體的情報工作,由于情報研究人員大多都沒有從事過一線生產、管理工作,所以在知識結構上存在一定缺憾。因此,結合有關外部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工作,是深化情報研究,增強針對性,從而提高情報研究質量的有效手段。

2.2.4.2 創新情報研究方法

在網絡化時代,創新情報研究方法要根據互聯網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改進原有研究方法或是創造新的方法以適應網絡化的情報工作需求,提高情報工作效率。

(1)創新信息搜集方法

信息搜集是競爭情報工作的基礎,它為情報分析、情報傳播、情報反饋提供了可靠與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源。信息搜集工作涉及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信息搜索,強調信息的獲取。情報工作人員在確定相關主題后,通過多個渠道搜索相關的信息。傳統的情報搜索渠道和手段主要有:公開渠道,如商業聯機數據庫、出版物、廣告雜志、行業性會議等;非公開渠道如企業內部信息、專業咨詢機構報告等。Web 2.0時代最為主要的信息搜索渠道是互聯網。第二是信息集成,強調信息的存儲整合。在信息搜索階段,會涉及多種多樣的信息。然而雜亂無序的信息是無法為后續的情報分析提供有效的支持的。因此信息集成就需要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格式處理,分類儲存,完成集成化工作。通過信息“搜”與“集”,競爭情報工作才可以獲得有價值并且可操作的信息。因此,針對信息搜集的研究可以為競爭情報工作的優化提供支持。

[1]信息搜索。

在網絡環境下,為了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需要借助各種機器輔助。搜索信息的方法主要有搜索引擎使用方法、數據庫檢索方法、各種站內檢索方法等。

搜索引擎是一個對互聯網信息資源進行搜索整理和分類,并儲存在網絡數據庫中供用戶查詢的系統。它包括信息搜集、信息分類、用戶查詢三部分。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查找公司網頁信息、Blog信息、BBS信息、貼吧信息等;同時,搜索引擎可以實時監測信息源,及時更新抓取的信息,情報人員使用搜索引擎可以實現全面動態跟蹤信息源。搜索引擎可以大致分為:全文搜索引擎類、目錄索引類、元搜索引擎類。除此之外,從內容上細分,還會有專注某一特定領域的垂直類引擎。不同類型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優勢,情報人員要根據信息搜集的需求選擇和組配各種搜索引擎。

數據庫檢索方法主要是進行網絡數據庫信息搜集的方法。網絡中存在各種類型的適用于情報研究的數據庫,具體可分為專利數據庫和非專利數據庫。專利數據庫中收藏了具有高情報價值的專利文獻,是情報研究重點跟蹤與關注的情報源。搜集專利信息的方法是針對相關情報主題詞,進行相關的邏輯組配,在相關的專利數據庫中檢索。非專利數據庫是指各種綜合類數據庫、行業數據庫等。非專利數據根據自身的特點會有不同的檢索系統,情報人員可以先在網絡搜索引擎中進行預檢索,然后找到相關數據庫再進行正式檢索。

站內檢索是指在網站內部、網絡社區中進行垂直檢索的方式。在特定的網站內部,借助網站提供的檢索工具可以進行深度檢索。網絡社區是一種網上特有的虛擬社會,匯聚了具有共同特征的用戶,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網絡社區分為實時社區和非實時社區。實時社區有QQ、微信、微博等即時聊天社區;非實時社區有博客、問答社區、百科社區等。情報工作人員可以在站內進行信息搜集,比如說進入某行業的BBS社區,可以在相關產品的貼吧里了解產品生產、銷售情況。

由于某一情報主題的信息資源會分布在互聯網的不同平臺上,為了搜集到全面的信息,情報人員要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網絡檢索方法,集成不同信息源的數據,做到信息搜集的“快”“準”“全”。

[2]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方法強調將網絡上發現的信息存儲到本地,為情報分析做準備。信息集成的方法主要包括網絡信息提取方法和網絡信息存儲方法。

為完成信息抽取,首先需要做的是將網絡信息下載到本地。網絡信息下載的方式包括防拷貝網頁信息獲取方法、單站信息批量獲取方法、定題信息采集方法、網絡信息監測方法。有些網站為了防止他人隨意復制網站信息,采取了限制復制的技術[66]。針對此類的設限信息源,情報人員可采取從源碼中復制信息、網頁另存為的方式搜集信息。網站信息的整體下載方法和定題信息采集的方式包括運用網站下載軟件的方式,自制瀏覽器批量下載的方式等。網絡信息監測的方式是主要是利用網絡監測工具,定時推送最新信息。

提取信息是對下載到本地的信息進行過濾,去除垃圾信息,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網頁中的垃圾信息包括網頁廣告、網站設計者故意預留的無意義關鍵詞等。情報人員可以利用垃圾信息過濾軟件、主題相關性等方法除去無用信息。網頁信息的抽取可以在分析網頁結構的基礎上,利用HTML Parser等工具對網頁進行解析,從而直接抽取出需要的信息[67]。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本體技術被應用到信息提取中。通過構建領域本體,建立領域知識庫,從而提高信息提取的準確度。

信息存儲是將提取的信息有序化的保存,便于信息處理。在網絡環境下,數據存儲從批處理向流處理轉變,情報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庫存儲技術,例如,nosql數據庫對半結構、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存儲。通過運用現代化的數據庫存儲方法,情報人員可以有效進行信息組織。

(2)創新信息分析方法

在網絡環境下,大量的信息資源被數字化。針對數字化資源的情報分析,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這些技術、方法促進了信息分析和情報研究的定量化、模型化、實時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情報研究工作的深度和效率。了解和學習這些網絡環境下的新型信息分析方法,將有助于情報研究人員拓展相關知識,掌握最新手段,提高情報研究分析能力,也將有助于信息技術研發人員把握前沿技術,借鑒相關經驗,開發研制更多、更好的網絡環境下信息分析與情報研究的新工具、新方法。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分析方法是在傳統的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圍繞著數字化信息源,采取網絡計量分析法、聚類分析法、關聯分析法等技術方法,從信息資源中發掘知識。下面將分別介紹這些信息分析方法。

[1]網絡計量分析法。

網絡計量分析法是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情報計量學和技術計量學在信息網絡時代融合的產物。它主要是以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為基礎,采用數學聚類分析法、統計學等各種定量方法,對網上信息的組織、存儲、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等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以便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網絡計量學主要研究對象有三個層級:網上信息的直接計量;網上文獻及其相關特征信息的計量;網絡結構單元的信息計量。網絡計量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網絡鏈接分析和網絡影響因子分析。鏈接分析用來分析網站之間相互鏈接的特征。比較典型的應用是搜索引擎排序,例如,Google采用的Page Rank算法進行檢索結果的排序。網絡影響因子是由情報學家P.Ingwersen在1998年提出,是指在某一時間,來源于外部和自身內部指向特定國家(或)網站的網頁數與該國或該網站中的網頁數之比。通過對網絡影響因子的分析,可以測度一個網站被重視和利用的程度,并以此來確定網絡中的核心網站。

[2]關聯分析法。

相關性原理是情報學的基本原理,為情報關聯分析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關聯分析又稱為關聯挖掘,是在交易數據、關系數據或其他信息載體中,查找存在于項目集合或對象集合之間的頻繁模式、關聯、相關性或因果結構。關聯分析是從大量數據中發現項集之間有趣的關聯和相關聯系。關聯分析的一個典型例子是購物籃分析。該過程通過發現顧客放入其購物籃中的不同商品之間的聯系,分析顧客的購買習慣。通過了解哪些商品頻繁地被顧客同時購買,這種關聯的發現可以幫助零售商制定營銷策略。網絡環境下,情報研究面對著海量的信息,直接信息表面很難發現研究對象之間的關聯。情報研究應該借助響應的情報分析軟件,運用關聯分析算法,如Apriori算法,深度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關聯信息。

[3]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也稱群分析或點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類問題的數量方法,是一種新興的多元統計方法,是當代分類學與多元分析的結合。聚類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樣本自身的屬性,用數學方法按照某種相似性或差異性指標,定量地確定樣本之間的親疏關系,并按這種親疏關系程度對樣本進行聚類。聚類分析法的特征有:第一,聚類分析簡單、直觀。第二,聚類分析主要應用于探索性的研究,其分析的結果可以提供多個可能的解,選擇最終的解需要研究者的主觀判斷和后續的分析。第三,不管實際數據中是否真正存在不同的類別,利用聚類分析都能得到分成若干類別的解。第四,聚類分析的解完全依賴于研究者所選擇的聚類變量,增加或刪除一些變量對最終的解都可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第五,研究者在使用聚類分析時應特別注意可能影響結果的各個因素。第六,異常值和特殊的變量對聚類有較大影響,當分類變量的測量尺度不一致時,需要事先做標準化處理。在網絡環境下,情報研究搜集到的信息可能是無序的、錯綜復雜的。情報人員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可將錯綜復雜的信息進行科學的類目劃分,一目了然地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參考文獻

[1]包昌火,謝新洲,申寧.人際網絡分析[J].情報學報,2003,22(3):365—374.

[2]查先進編著.信息分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3]鄧汝邦主編.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概論[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

[4]杜元清.情報分析的5個級別及其應用意義[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2:20—22.

[5]顧鏡清.未來學概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

[6]化柏林.網絡海量信息環境下的情報方法體系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11):1—57.

[7]黃純洲.網絡信息環境下航空科技情報研究模式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4,(12):106—107.

[8]冷伏海,馮璐.情報研究方法發展現狀與趨勢[J].圖書情報工作,2009,02:29—33.

[9]婁偉.情景分析方法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2,09:17—26.

[10]盧小賓主編.信息分析概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11]牛長振.國際關系中的情景分析[J].國際政治科學,2012,03:4,61—83.

[12]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九)第九講文獻信息引證規律和引文分析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03:236—240.

[13]曲柳鶯,陳忠.數字時代情報研究工作模式探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8,52(5):117.

[14]沙勇忠,牛春華.信息分析[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5]孫建軍,柯青.不完全信息環境下的情報分析方法——情景分析法及其在情報研究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7,51(2):63—66.

[16]王偉軍,蔡國沛.信息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17]王延飛,秦鐵輝,等.信息分析與決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8]王震.殼牌:情景規劃發展簡史和啟示[EB/OL].[2016-11-25].http://www.oilobserver.com/tendency/article/1267/.

[19]楊立華,葛佶.南非政治經濟的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20]楊艷,何艷青,呂建中.殼牌公司“情景規劃”的實踐與啟示[J].國際石油經濟,2015,09:36—41.

[21]岳珍,賴茂生.國外“情景分析”方法的進展[J].情報雜志,2006,07:59—60,64.

[22]張佳南.軍事信息化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23]朱慶華,李亮.社會網絡分析法及其在情報學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02:179—183+174.

[24]宗蓓華.戰略預測中的情景分析法[J].預測,1994,02:50—51,55,74.

[25]Aguilar F J.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M].New York:Macmillan,1967.

[26]Ansoff H I.Managing strategic surprise by response to weak signal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5,(02):21—233.

[27]Loveridge D.Foresight:the art and science of anticipating the future[J].Foresight,2009,(05):80—86.

[28]BEST MAPS.[EB/OL].[2016-12-17].http://www.globalsecurity.org/intell/library/policy/army/fm/fm34-52/chapter7.htm/.

[29]Bradfield R, Wright G, Burt G, et al.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scenario tech-niques in long range business planning[J].Futures,2005,37(8):795—812.

[30]Amanatidou E, Butter M.On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horizon scanning:lessons from initiating policy dialogues on emerging issues[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12,(39):208—221.

[31]Fildes R.Scenarios:the art of strategic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1998,49(7):773—774.

[32]Foresight and Horizon scanning[EB/OL].[2016-11-17].http://ec.europa.eu/jrc/en/research/crosscutting-activities/foresight.

[33]FOR-LEARN.Environmental Scanning and Monitoring[EB/OL].[2016-11-20].http://forlearn.jrc.ec.europa.eu/guide/4_methodology/meth_environmental-scanning.htm.

[34]Gilbert A L.Using multiple scenario analysis to map the competitive futurescape:A practice-based perspective[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2000,11(2):12—19.

[35]Habegger B.Horizon Scanning in Government:Concept, Country Experiences, and Models for Switzerland,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CSS),ETH Zurich,2009.

[36]Health Policy Advisory Committee on Technology(HealthPACT)[EB/OL].[2016-11-15].https://www.health.qld.gov.au/healthpact/.

[37]HealthPACT Strategic Plan 2015-2020[EB/OL].[2016-11-17].https://www.health.qld.gov.au/healthpact/docs/gen-docs/hp-strat-plan15-20.pdf

[38]Horizon Scanning[EB/OL].[2016-11-20]http://www.foresight-platform.eu/community/forlearn/how-to-do-foresight/methods/analysis/horizon-scanning/.

[39]JRC in brief[EB/OL].[2016-11-17]https://ec.europa.eu/jrc/en/about/jrc-in-brief.

[40]Kahn H, Wiener A J.The year 2000:a framework for speculation on the next thir-ty-three years[J].1967.

[41]Kuehl D T.From cyberspace to cyberpower:defining the problem[J].Cyberpower And National Security,2009:26—28.

[42]Loveridge D.Foresight:the art and science of anticipating the future[J].Fore-sight,2009,(05):80—86.

[43]Th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Horizon Scanning Network(ANZHSN)[EB/OL].[2016-11-15].http://www.horizonscanning.gov.au/.

[44]The FOR-LEARN Online Foresight Guide[EB/OL].http://forlearn.jrc.ec.eu-ropa.eu/guide/0_home/index.htm.

[45]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Horizon scanning[EB/OL].[2016-11-20].http://www.scar.org/horizonscanning.

[46]Wack P.Scenarios:shooting the rapids.How medium-term analysis illuminated the power of scenarios for shell management[R].1985.

[47]What are the five basic components of strategic intelligence?[EB/OL].[2016-12-17].https://www.coursehero.com/tutors-problems/Other-Homework/8599578-what-arethe-five-basic-components-of-strategic-intelligence-why-is-i/.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黄大仙区| 朝阳县| 临桂县| 龙陵县| 揭阳市| 苍山县| 阿瓦提县| 东兰县| 二连浩特市| 泰和县| 洮南市| 中西区| 龙游县| 麻江县| 乌拉特后旗| 宝兴县| 习水县| 崇文区| 托里县| 耒阳市| 石棉县| 玉溪市| 峨眉山市| 积石山| 南开区| 定州市| 溧阳市| 上杭县| 安岳县| 十堰市| 武穴市| 芷江| 阜南县| 阜新市| 威宁| 丘北县| 邛崃市| 五河县| 绥芬河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