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單元 “九八年一代”和“一四年一代”

一 “九八年一代”:歷史背景與社會現實

西班牙位于歐洲西南的伊比利亞半島,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國家。伊比利亞半島最早受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侵擾。公元前8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經比利牛斯山遷移至此。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又將其霸權擴展到這里。公元4世紀,日耳曼部族入侵,西哥特人在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建立起自己的王國。8世紀初,穆斯林從北非入侵,占領了半島南部的廣大地區,從此開始了天主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長達800年的“光復戰爭”。1469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聯姻。十年后兩國合并,史稱“天主教雙王”。于是,他們的王國強大起來,逐漸吞并了其他王國,并于1492年攻克了穆斯林的最后堡壘格拉納達,使西班牙成了統一的國家。

就在攻克格拉納達的同時,伊莎貝爾女王在市郊的圣達非接見了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支持他的遠航計劃。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三艘帆船,從帕洛斯港揚帆起航。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終于在同年10月12日凌晨發現了陸地。哥倫布自以為到達了印度。他登上的這塊土地,其實屬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被命名為“圣薩爾瓦多”(薩爾瓦多是“拯救者”的意思)。

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震驚了世界。此后,西班牙遠征軍占領了從墨西哥到阿根廷和智利(巴西除外)的廣大地區以及加勒比海諸島(海地除外),后來又征服了北非的部分地區和亞洲的菲律賓。到了卡洛斯一世(1500—1558)時期,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卡洛斯一世同時是西班牙國王(1516—1556)、德意志國王(1519—1556)、尼德蘭君主(1506—1555)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即查理大帝,1520—1556)。這個處于大航海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國王,他的“日不落帝國”比維多利亞的大英帝國早了三百多年。

西班牙當年從拉丁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并沒有用于發展經濟和改造社會,而是醉心于窮兵黷武和奢侈享樂。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的腰包,為他們的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正如一位烏拉圭作家所說:“西班牙養牛,他人喝奶。”[1]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全軍覆沒。從此,這個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威嚴。雖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到了19世紀,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已是日薄西山,積重難返。19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各地區紛紛擺脫了宗主國的統治。至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落敗,失去了古巴、菲律賓、關島等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這一年,在西班牙歷史上被稱為“災難之年”;在我國,則恰恰是戊戌變法遭到鎮壓的一年。西班牙的歷史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不無相似之處。

“九八年一代”就是在上述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美西戰爭的失敗,使西班牙封建君主制度的弊端暴露無遺,激發了年輕一代作家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憂慮,他們開始從各方面尋求國家腐朽沒落的根源和民族復興的途徑。這一代作家大都出生在1864至1875年間,20世紀初期,正是他們創作的巔峰時代。

“九八年一代”的雛形形成于1901年:散文家和文體學家阿索林(1874—1967)、小說家皮奧·巴羅哈(1872—1956),以及一生變化無常、后來變得極為保守乃至反動的雜論隨筆作家拉米羅·德·馬埃蘇托(1874—1936),在這一年共同發表宣言,成立“三人組合”,這便是“九八年一代”最初的核心。他們首先得到了時任薩拉曼卡大學校長的烏納穆諾的支持,后來巴列因克蘭、安東尼奧·馬查多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需要指出的是,“三人組合”并不長久,1905年便因政治觀點和創作理念的不同而分道揚鑣。

“九八年一代”的稱謂最早由阿索林提出,后經“二七年一代”詩人薩利納斯具體論證,被大多數人認可,遂為文學史沿用。有的文學史家將其五位核心人物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組合成一個簡稱“VABUM”,即由巴列因克蘭(V)、阿索林(A)、巴羅哈(B)、烏納穆諾(U)和安東尼奧·馬查多(M)姓氏的縮寫組成。在“九八年一代”的五位代表人物中,安東尼奧·馬查多是西班牙當代詩壇的象征,烏納穆諾的創作雖涉及各種文體,但自認為首先是詩人,巴列因克蘭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和戲劇,但也有少量的詩歌創作。

“九八年一代”詩人生活在一個社會動蕩、矛盾激化的時代。在阿方索十三世統治初期(1902—1923),西班牙沿襲兩黨輪流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在此期間,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社會矛盾日益激化。1909年7月26日至31日,加泰羅尼亞人民抗議政府出兵摩洛哥,從而引發了震驚世界的巴塞羅那“悲慘一周”事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政府在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腳踩兩只船”,大發戰爭財,一些經濟部門得到了迅猛發展,肥了資產階級,苦了無產階級,農民破產現象日趨嚴重,貧富懸殊愈演愈烈。在大戰期間,西班牙社會分為親協約國和親同盟國兩派。就一般情況而言,前者傾向進步,后者趨于保守。尤其是1917至1919年這三年,罷工運動風起云涌,席卷全國,史稱“布爾什維克的三年”,使得波旁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在這種“日薄西山,朝不保夕”的形勢下,國王不得不依靠軍方來維系自己的生存,在殖民戰爭中飛黃騰達的里維拉將軍的獨裁統治(1923—1930)由此開始了。他罷免所有的文職省長,禁止一切黨派活動,將全國的最高權力集于一身。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知識界幾乎無一人支持里維拉獨裁政權。巴列因克蘭、阿索林、巴羅哈、奧爾特加·伊·加塞特等著名作家都在反獨裁共和聯盟的宣言書上簽了名。對摩洛哥的殖民戰爭給工人、農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民生凋敝,民怨沸騰,國家瀕于癱瘓,國王又不得不從幕后走向臺前。但這時的波旁王朝已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1931年4月14日,共和派在全國大選中獲勝,迫使阿方索十三世退位,從此開始了第二共和國時期(1931—1939),其中包括給西班牙歷史進程留下了深遠影響的三年內戰(1936—1939)。西班牙內戰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間涌現了多少偉哉壯哉的場景和可歌可泣的人物,為西班牙乃至世界詩壇提供了無限豐富的創作素材。眾所周知,西班牙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迥然不同:后者以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前者卻導致了佛朗哥的上臺,從而開始了西班牙歷史上一個新的獨裁統治時期(1939—19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丹寨县| 锡林浩特市| 赣州市| 曲阜市| 临高县| 大邑县| 响水县| 木兰县| 黄浦区| 万荣县| 宁南县| 龙里县| 临朐县| 图片| 广南县| 五莲县| 定结县| 台州市| 漾濞| 太白县| 江门市| 贺兰县| 金湖县| 定远县| 黎川县| 临沭县| 兴安县| 阳春市| 林口县| 毕节市| 靖州| 开封市| 鸡泽县| 遂溪县| 福贡县| 徐水县| 饶河县| 永嘉县| 九江市|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