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典電影作品賞析讀解教程(第三版)作者名: 張險峰本章字數: 2698字更新時間: 2019-12-11 15:53:56
第三版前言
一
電影被稱為第七藝術,同時又叫綜合藝術,它融匯了諸如文學、繪畫、雕塑、音樂、建筑和戲劇等藝術因素的精華,并且采用了聲學、光學、機械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種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技術成果,在20世紀的百年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綜合能力極強、表現能力極其豐富生動、審美價值極高,同時又是傳播最快、最廣、最具有國際性的一門藝術。
電影藝術的經典作品,尤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歐美電影作品,以及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韓國和伊朗等國作品,乃至我國本就歷史悠久、如今漸已復興并開始享譽世界的各個作品,都以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品位贏得各國電影研究者和觀眾的重視與喜愛。學影視的學生,更應該把對這些影片的觀摩和學習當成自己首要的任務,在深刻理解作品內涵的同時,也要通過對影片藝術手法的分析讀解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
基于此,在充分整理、審核、補充和提高近年來教學成果的基礎上,作者從一切為了指導教學和藝術實踐的理念出發,編寫了這本《經典電影作品賞析讀解教程》(第三版),奉獻給廣大師生和社會讀者(觀眾),希望本書能對他們了解電影知識,鑒賞電影文化,學習電影手法,提高人文素質有所裨益、有所指導、有所幫助。
二
國內有關影視賞析的書籍(教材)有很多,與其他同類書籍(教材)相比,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本書不單是對一些電影的賞析讀解,而且通過對這些電影的賞析讀解,提供一個能讓觀眾和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最短的途徑熟悉并掌握影片分析的基礎理論和實用方法的方法。
2.相對于那些雖很有學術價值,但內容過于高深、晦澀和難懂的同類作品,本書文字生動活潑,平實樸素,不事雕琢;表述側重藝術分析,力求準確、凝練,具有概括力,同時還注意本書的文獻和資料參考價值,所以,對讀者和觀眾更具實踐和指導意義。
3.體系、結構方面,本書以電影鑒賞方法為編寫縱軸,以類型片、藝術片及反類型片為編寫橫軸,縱橫交叉,構成了一個全面介紹世界經典影片的賞析讀解體系,豐富、立體。
4.所選片目在兼顧其藝術性的同時,有意識地向商業性和觀賞性方面靠攏,以滿足更多更廣的觀眾和讀者的需求。對每一部電影的評析,出于全書體系的考慮,有的講得全面,有的有所側重。
由于時間倉促、作者水平有限等多種原因,雖然已經是第三版,但本書勢必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熱忱祈望專家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或者再次修訂時加以改正。另外,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汲取了大量前輩、同道的相關作品和教學成果,在書后一并列出并表示衷心的謝意。
三
究竟該如何分析鑒賞一部影片,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影片分析讀解的行家里手,答案也許成百上千,但最重要者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受眾要由“看”電影的層次上升到“鑒賞”電影的層次。
電影拍出來,就是給人看的,所以“看電影”成了一個習以為常的用語。然而,這只是針對普通觀眾而言。對于影片的賞析讀解者來說,卻要始終把握牢記一點,那就是在“看”電影時,要由“看”上升到“鑒賞”的層次。
這就先要搞清楚,“看”電影與“鑒賞”電影的區別在哪里。
“看”電影,是指受眾把電影當作大眾傳播媒介,被動地接受影片所傳播的各類信息。這與電影具有“視聽結合,以視為主”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由于電影總是以活動的影像來塑造形象,敘述故事,抒發感情,闡述哲理,用畫面、聲音、色彩和光影等可以直觀的東西來構造感性認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因此,觀眾在“看”一部電影時,可以不做任何有關電影知識的準備,也可以不做更多意義的思考,就能“看”懂影片所提供的全部劇情,還能接受影片的控制并產生出喜怒哀樂之類的審美情緒。從這個意義上說,“看”電影是被動的,它僅僅局限于所“看”到的東西。
而“鑒賞”電影則不同,它要求電影的受眾在“看”電影的同時,還要通過感知、理解、調動情感、觸發聯想,進入一種再創作的境地。“鑒賞”電影既要被所看影片的情節、人物、畫面和造型等吸引,又要學會有時從影片中走出來,靠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社會知識、文化知識、理論水平和藝術修養等去解讀和挖掘影片所蘊含的更加深刻、更加耐人回味的藝術和思想內涵,在知其然的同時,再知其所以然。所以,電影鑒賞是藝術的再創作,是對影片更深一步的介入。相對于“看”電影的輕松,鑒賞電影是一次緊張、主動、大腦劇烈運動的累人過程,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審美,同時也是影片分析鑒賞的實質內容。
有意思的是,一旦受眾通過緊張、劇烈的大腦活動鑒賞和破譯出電影深刻的、獨到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從有限的形式里捕捉到無限的內容,他就會在感情上獲得極大的滿足,甚至會自我陶醉,而這正是電影藝術贏得公眾喜愛的魅力和特征。
第二,鑒賞分析電影需要受眾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理論儲備。
電影好看、易看,但想真正看懂、看透卻很難。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以下的情況:一部電影放過之后,一些觀眾覺得這部影片不錯或者不怎么樣,但當別人問他為什么不錯或者不怎么樣的時候,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又有一些時候,一部影片問世之后,一部分觀眾非常喜愛,贊不絕口,而另一些觀眾卻覺著沒意思,抱怨看不懂,這其中就有個欣賞水平高低的問題。而欣賞水平的高低與受眾的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正如革命導師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能實際上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1]電影賞析讀解也同樣如此。要想成為一個影片賞析讀解的行家里手,你首先得是一個有著很高藝術修養的人,有著很多知識積累的人,有著很強藝術感悟能力的人。而這就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理論儲備。知識,唯有知識,才能擔當起帶你遨游電影世界的引路人。
鑒賞電影所需知識有很多,從大類上劃分,可以分為電影方面的知識和電影場外的知識兩類。電影方面的知識將在本書一一提及,而電影場外的知識,如文學知識、美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政治知識等則需要受眾在日常的學習和實踐中廣征博引、日積月累。
第三,具體來講,要想成為電影賞析讀解的行家里手,還應當從以下六句話著手。
1.牢記電影藝術的特點之一是敘事與造型的結合。
2.牢記電影藝術的特點之二是聲音與畫面的結合。
3.牢記電影藝術的特點之三是時間與空間的結合。
4.牢記無論是造型與敘事的結合,還是視聽結合,或是時空結合,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詞語——蒙太奇。
5.牢記除了蒙太奇以外,還有長鏡頭,以及由長鏡頭理論導致的電影寫實主義。
6.再有,就是要學會用符號學的方法來分析和讀解影片。
這六句話看似簡單,卻涵蓋了影片賞析讀解的實質,所以需要牢記。至于這六句話字里行間究竟包含著怎樣的影視賞析讀解理論,讓我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通過對具體影片的賞析讀解一點一點地深化理解它。
張險峰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