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學(下)(第二版)
- 劉艷紅
- 965字
- 2019-11-29 18:06:28
第二版說明
本書自2014年6月出版以來,以其編寫體系的新穎性、內容的深淺適當性、理論與實務的兼容性,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并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鑒于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典修訂幅度較大,加之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新頒布的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也比較多,刑法學理論研究亦有諸多新的進展,而且本書第一版也已售罄,于是,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有了本書的第二版。
當今中國刑法學界,老一輩刑法學者高銘暄、馬克昌教授主編的紅封皮《刑法學》教材地位堅實而穩固,中年刑法學者張明楷教授獨著的黃封皮《刑法學》地位超然而強勁;在“紅色”與“黃色”教科書當道、其他各位刑法學者獨著或主編的刑法教科書林立的情況下,本套“藍色”刑法學教科書(本套教材初版于2004年)歷經十余年而不斷完善,有了一定的學術地位與市場。相信在努力吸收前輩刑法學者的經驗之下,在參加本書編寫的各位學界同仁努力之下,“藍色”教科書未來會有更美好的前景。隨著中國刑法學派之爭的形成,如同中國刑法學理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樣,中國的刑法學教科書的發展無疑將是在多元化基礎上的個性化。本套教材的編寫內容和體例均體現了此種努力。
由于時間倉促,此次修改并非由相應章節的原作者進行,主要由主編、副主編及東南大學刑法團隊其他各位老師協力完成。相對于第一版,本書第二版的突出變化有如下幾點:
1.刑法各論體系:放棄了第一版從個人法益到社會法益及至國家法益的編排順序,根據刑法典分則十章犯罪的順序而進行編寫,以方便讀者諸君的講授與學習。
2.犯罪論體系:放棄了第一版的平面三要件說,采用了遞進式的三階層體系說,以通過個罪的出罪而充分實現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
3.刑法基本立場:改變了第一版的“派別無意識”,貫徹并體現了實質刑法觀以及結果無價值論,體現了鮮明的東南刑法學派特色。
4.編寫風格:詳略得當,深入淺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務案例異常豐富;結合國家司法考試,服務教學與教輔。
5.編寫內容:完整體現《刑法修正案(九)》,反映最新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截至2016年1月31日);吸收刑法理論研究最新成果,糾正了以往各種疏漏甚至錯誤。
對于其中仍然存在的種種不足,歡迎學界同仁賜教、讀者諸君指正。對于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責任編輯的敦促及辛勤勞動,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謝。
主編
2016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