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加工質量控制與檢測(第二版)
- 張秀珍 晉其純
- 1473字
- 2019-11-29 17:33:33
1.4 典型零件的加工質量控制
1.4.1 細長軸的加工質量控制
工件長度與直徑之比大于20(L/D>20)的軸類零件稱為細長軸。細長軸類工件加工時的顯著特點是:由于剛性差,工件會因自重和離心力產生彎曲。
影響細長軸加工的質量因素包括:
(1)在切削過程中,因為熱變形使工件伸長從而產生彎曲;
(2)在切削力的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而引起振動,從而降低精度和表面質量;
(3)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等輔助工具時,調整困難,技術難度大;
(4)由于工件長,走刀時間長,刀具磨損嚴重,使工件尺寸難以控制;
(5)工件細長,因剛性差而使切削用量較低,致使生產率也較低。
(1)“左夾右頂”時,應在左端工件和卡爪之間安裝一開口鋼絲圈,以減少夾持接觸長度,避免產生“別勁”現象,從而防止工件彎曲變形。鋼絲直徑為?4~5mm,參見圖1-3中的開口鋼絲圈。

圖1-3 反向車削細長軸
(2)為避免因熱變形伸長產生彎曲,應使用彈性活動頂尖,尤其在采用由左向右切削時更為需要。如沒有彈性頂尖,可用死頂尖,但不宜頂得過緊,而且每次走刀后應檢查頂尖的松緊程度,以進行必要調整,保持一定間隙。
(3)頂尖孔是細長軸的定位基準,一般精加工前應對中心孔進行修整,使兩端中心孔同軸,中心孔的角度、圓度、表面粗糙度均應符合定位要求。
(4)使用跟刀架是增大細長軸剛性的有效措施。可將傳統的兩點支承改為三點支承,以增加接觸剛度。支承爪的材料可用球墨鑄鐵(QT600-3),并使用與工件尺寸相同的研磨棒加研磨膏進行仔細研磨,以達到定位需要的表面粗糙度值。
(5)改變加工時的走刀方向,是克服細長軸變形的重要措施。傳統的加工方法是由尾座方向向主軸方向車削,這時細長軸所受的力為壓力,細長桿件在受壓力時易產生“失穩”,導致工件彎曲變形;若改為從主軸方向向尾座方向車削,配合使用彈性頂尖,這時工件所受的力變為拉力,因此不會產生“失穩”彎曲變形。
車細長軸時將工件“頂彎”的力是切削時分解的徑向分力。因此,使用的刀具應使徑向分力盡量小,故刃磨刀具角度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總切削功率,加大前角(16°~20°)、后角(6°~8°)使切削刃鋒利,減小切削阻力。
(2)提高刀具刃磨質量,尤其是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Ra=0.8~0.4μm),必要時要進行研磨或拋光。
(3)使用較大的主偏角(75°~93°)、副偏角(8°~12°)和正刃傾角(3°~10°),減小徑向分力。
(4)使用較小的主切削刃負倒棱(0.1~0.15mm,γ01=-5°)、主后刀面倒棱(0.1~0.5mm,0°)、較小的刀尖圓弧半徑(εr=0.15~0.2mm)。
(1)刀片為YT15、YT30或YW類時的切削用量參見表1-6。
表1-6 用硬質合金刀具加工細長軸的切削用量

(2)刀具為高速鋼材料時加工細長軸的切削用量參見表1-7。
表1-7 高速鋼刀具加工細長軸的切削用量

(1)粗加工時應加強切削液的冷卻效果,精加工時應加強切削液的潤滑效果。
(2)編制工藝要考慮將粗精加工分開進行。粗加工后應進行適當的熱處理。每次加工完畢,都應將工件吊掛在架子上,不宜水平堆放,以防止工件彎曲。重要零件還要經常用木錘進行敲打,以消除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
(3)切削過程中要注意切屑卷曲和斷屑,切忌切屑纏繞工件。
1.4.2 車削螺紋的加工質量控制
螺紋是零件中的常見結構,單件小批生產中,回轉類零件的螺紋結構一般采用車削加工。車削螺紋時易產生的質量問題分析及控制措施參見表1-8。
表1-8 車削螺紋的質量分析及控制措施



圖1-4 反向車削降低螺紋表面粗糙度值
1.4.3 滾齒的加工質量控制
齒輪的齒形常用滾齒方法加工,滾齒加工的質量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參見表1-9。
表1-9 滾齒加工的質量原因及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