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社會法學 環境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 科技法學
- 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編委會
- 36793字
- 2019-11-29 18:04:57
D
dɑbiɑnche
搭便車(free riding)對公共物品進行消費而逃避付費的行為。搭便車理論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曼柯·奧爾遜在其1965年出版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利益和團體理論》(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書中提出。經濟學中的搭便車現象是在公共物品購買時出現的,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某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不能排斥其他人對之同樣的消費,所以有人就會實施獲得利益而逃避付費的行為。
(曲三強 吳紹卿)
dɑshou
搭售(tying)經營者利用其在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地位,在銷售某種產品時強迫交易相對人購買其不需要、不愿意購買的商品,或者接受其他不合理條件的行為。由于搭售行為違反了公平銷售的原則,妨礙了商場的競爭自由,影響了交易相對人自由選購商品的經營活動,而且還會導致使競爭對手的交易機會相對減少的后果,因此而具有明顯的反競爭性質。搭售行為能夠使行為人在競爭中獲得不正當的優勢,或者使自己的競爭優勢得到加強,因而不當排擠了其他競爭對手,扭曲了經營者之間的公平競爭關系,所以,屬于限制自由競爭的違法行為;搭售行為往往還與不當引誘、引人誤解的宣傳等行為聯系在一起,構成不正當競爭。
(曲三強 吳紹卿)
dɑlujiɑ
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地理學上的大陸架是指鄰接和圍繞陸地比較平緩的淺海地帶,是陸地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部分,其范圍一般自低潮線起直到海底坡度顯著增加的大陸坡折處為止。大陸架的寬度從極狹窄甚至缺失到千余千米不等,平均坡度約0.1°,水深變化在20—550米之間。國際法上的大陸架與地理學上的大陸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邊包括沿海國大陸塊沒入水中的延伸部分,由陸架、陸坡和陸基的海床和底土的海底構成。沿海國的大陸邊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不足200海里的,則擴展到200海里。如果超過200海里,可以延伸到不超過350海里處,或不超過2500米等深線以外100海里處。沿海國為勘探大陸架和開發其自然資源的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其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于定居種的生物,即在捕撈階段在海床上或海床下不能移動或其軀體須與海床或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
(嚴厚福)
dɑqi huɑnjing zhiliɑng gongbɑo
大氣環境質量公報(repor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環保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并逐步開展大氣環境質量預報工作。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大氣環境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及污染危害程度等。
(嚴厚福)
dɑqi wurɑn
大氣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進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使人類生命、健康、財產以至生態系統遭受危害的現象。大氣污染可以由自然災害引起,也可以由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引起,因為法律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所以環境法所稱的大氣污染,僅指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從人為因素造成的大氣污染的來源上看,目前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由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以及交通運輸等過程中產生并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所引起的。此外,按照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可以將大氣污染分成:(1)煤煙型污染。由煙塵、顆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這些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所引起。大多發生在城市,如倫敦煙霧事件,因此也稱為倫敦型煙霧。(2)石油型污染。由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和鉛引起,主要來自汽車排氣、油田、石油化工企業的排氣等,又稱氧化型、洛杉磯型煙霧。(3)混合型污染。由煤炭和石油在燃燒或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合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氣污染,或是由工業企業排放的各種化學物質,相互結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大氣污染。(4)特殊型污染。由于某種特殊原因或者特殊的污染物所引起的大氣污染。
按照大氣污染的范圍,還可以將大氣污染分為低空污染、高空污染以及全球污染等類型。
大氣污染物是指可以單獨或復合造成大氣污染的物質,其種類很多,物理化學性質也很復雜。其中,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氣,其物理和化學性質未發生變化的大氣污染物稱為一次污染物,又稱原發性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大氣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稱為二次污染物,又稱繼發性污染物。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人體健康的侵害、對其他環境要素的侵害以及對財產器物的損害等方面。
(嚴厚福王若玉)
dɑqi wurɑn fɑngzhi fɑ
大氣污染防治法(the law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調整與防治大氣污染有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又稱大氣保護法、大氣凈化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包括綜合性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有關防治大氣污染的專門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法律中有關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定。早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前,歐洲就有了具有保護大氣環境功能的法律,如英王在1306年頒布的關于禁止在議會開會期間燒海煤的法令,違者將被處以死刑。工業革命后,一些國家先后針對某種污染物或某一行業產生的嚴重的大氣污染進行了立法,如1863英國制定了《堿業法》,1864年美國制定了《煤煙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有效控制大氣污染,一些國家制定了綜合性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如日本1968年的《大氣污染防止法》,美國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等。1970年前后,國際社會還簽訂了一些保護大氣環境的公約,如1979年的《長程越境大氣污染公約》,1985年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
我國于1987年制定了綜合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和2000年兩次修訂)。經國務院批準,1991年5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自1991年7月1日起施行(現已失效)。此外,我國還制定了一些防治大氣污染的規章,如《關于防治煤煙型污染技術政策的規定》(1984年)、《城市煙塵控制區管理辦法》(1987年)、《關于發展民用型煤的暫行辦法》(1987年)、《汽車排氣污染監督管理辦法》(1990年)、《地方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審批辦法》等。在其他綜合性環境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中,還針對鄉鎮企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尾礦污染以及飲食娛樂服務業的油煙污染等作出了規定。除此之外,我國還頒布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現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有關工業鍋爐、水電廠、惡臭、煉焦爐以及保護農作物等方面的單項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并頒布了《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等各類大氣環境標準,作為大氣污染監測與行政監督管理的技術指針和要求。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的主要內容包括:防治大氣污染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防治酸雨、氣候變化及惡臭、粉塵、煤煙塵、二氧化硫、溫室氣體等各種大氣污染物的專門措施;為防治機動車船排氣污染,有關改變能源結構、采用清潔能源、節約能源、實行清潔生產等大氣保護措施的規定;對污染大氣行為的各種禁止性規定;大氣污染監測;排污單位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向大氣排污的申報、登記、許可和收費制度;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大氣污染事故報告及其處理;大氣污染糾紛及其處理;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責任等。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廢氣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大中城市,機動車廢氣已經逐漸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2000年修改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機動車污染控制已經作出一定規范,但已經不適應當前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有必要進一步加以修改和補充。
(嚴厚福 孔興滿)
dɑqi wurɑn fɑngzhi zhongdiɑn chengshi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key cities for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國務院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和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劃定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重點旅游城市應當列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我國已劃定了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未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應當按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該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并可以根據國務院的授權或者規定,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按期實現達標規劃。
(嚴厚福)
dɑqingzhuzuoquɑnlü
《大清著作權律》(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great Qing)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1910年由清朝政府頒布。該法分為通則、權利期間、呈報義務、權利限制、附則等5章,共55條。其主要內容有:(1)關于著作權的定義和受保護作品范圍。著作權指對作品的專有復制權。受保護作品包括文藝、圖畫、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等。(2)關于取得保護的手續。作者應用本人姓名呈報注冊。凡以學堂、公司、局所、寺院、會所之名發行之著作,應用該學堂等名稱,附以代表者姓名呈報,并送樣本兩份,注冊費銀5元,呈送民政部注冊發照后,方能取得保護。(3)關于著作權保護期。著作權歸作者終身享有,作者亡故,由其繼承人繼續至30年。(4)關于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凡法令、約章及文本案牘、各種善會宣講之勸誡文、各種報紙記載政治及時事上之論說新聞、公會之演說不享有著作權。(5)關于合理使用。將他人已出版作品節錄供普通教科書參考之用,在自己作品考證注釋時節錄引用他人作品,仿他人圖畫以為雕刻模型,或仿他人雕刻模型以為圖畫者,不以假冒論,但須注明原著之出處。(6)關于外國人作品,只規定將外國作品譯出華文者,著作權譯者享有。(7)關于侵犯著作權。凡假冒他人作品,科以40元以上400元以下罰金,賠償作品損失,沒收印本刻版及專供假冒使用之器具。割裂、改竄及變匿姓名或更換名目發行他人之作品者,科20元以上200元以下之罰金。侵犯著作權訴訟期限為2年。該法于清朝政府垮臺前一年頒布,實際施行時間不長,但它對后來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著作權法有重大影響。
(周林)
dɑiwei chuzhi zhidu
代為處置制度(administrative substitute disposal system)為進一步保證危險廢物得到限期的妥善處理,我國1996年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46條和2004年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55條都規定了行政代為處置制度: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不處置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為處置,處置費用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
2000年6月原國家環保總局在《關于同意試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和代處置制度的批復》(環辦[2000]55號)中,同意江蘇省環保局試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和代處置管理制度。2001年江蘇省環保局發布了《關于在全省試行危險廢物行政代處置制度的通知》(蘇環控[2001]9號),要求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處置和利用危險廢物。對不按規定處置或不利用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對逾期不改正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危險廢物行政代處置決定,并報省環保廳備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采用下列兩種方式確定代處置單位:(1)對于處置費用高、技術難度大的代處置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代處置單位。參加投標的必須是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招投標工作必須執行《江蘇省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省環保廳委托省固體有害廢物登記和管理中心監督招投標工作。招投標工作所發生的費用,由被執行單位承擔。(2)對于不需要采用招投標方式確定代處置單位的項目,可由被執行代處置企業選擇兩家以上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作為代處置備選單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備選單位上報的處置、利用方案和污染防范措施、處置費用預算等最終確定代處置單位并核準處置經費。被執行單位必須按照危險廢物行政代處置決定,與代處置單位簽訂合同,將指定的危險廢物交代處置單位處置,并承擔處置的相關費用。對危險廢物的轉移,被執行單位和代處置單位必須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1999]5號令),并逐級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執行危險廢物行政代處置決定的情況。對危險廢物產生者不承擔依法應當承擔的處置費用,或者違反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轉移危險廢物的,應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嚴厚福)
dɑiye
待業(wait for employment)在勞動年齡之內,有勞動能力,要求就業而沒有職業的人。這是我國過去特有的一個概念,此概念的源起在于我國長期以來在理論上一直否認社會主義條件下失業問題的存在。基于這種認識,我國提出了待業概念,以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還一直用“待業”一詞來說明失業現象。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化,我們認識到勞動者失業并非某一社會經濟形態的特有現象,而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承認了中國失業問題的存在。1994年,根據國際慣例和我國的現實國情,原勞動部會同國家統計局對現行就業失業統計進行改革,提出新的就業與失業定義,待業作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被失業概念取代。
(沈浩葉靜漪)
dɑiye bɑoxiɑn
待業保險(unemployment insurance)我國在頒行《失業保險條例》之前對我國失業保險的代稱。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并發行了《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是公認的中國失業保險法律制度的開端。規定了可以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的人群,同時確立了由企業(稅前列支以該企業全部職工標準工資總額的1%的待業保險基金)和地方財政雙方負擔的繳費機制。此外還包括該待業保險基金的使用和相應的管理機構。1993年,國務院又頒布了《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被撤銷、解散企業的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停產整頓企業被精減的職工;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企業辭退、開除的職工以及其他依法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的職工”。另外改變了待業保險金的計算方法,可以在法定范圍內浮動;待業保險基金的使用增加了“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為解決職工生活困難和幫助其再就業確須支付的其他費用”;由按本人標準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改為按社會救濟金的120%—150%計發;增加了罰則一章并突出了待業保險與再就業服務的結合。以上規定為我國的失業保險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礎,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實施范圍過窄、待業保險基金的收繳不合理、待業保險基金統籌的層次過低、待業保險的待遇水平偏低、與促進再就業工作的脫節等。因此,在1999年又頒布了《失業保險條例》以解決上述缺陷。
(葉靜漪)
dɑiye qijiɑn
待業期間(duration of unemployment)符合待業人員條件的人在就業或者重新就業以前經歷的時間。在待業期間內,應當履行待業登記的義務,同時要積極參加勞動服務部門組織的就業前的培訓等。現在一般用失業期間來代稱。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待業期間的起始點從待業人員進行必要的登記時開始。對于待業期間的終止包括待業人員得到就學機會。符合領取待業救濟金條件的待業人員,在一定的期間內可以領取待業救濟金。
(葉靜漪)
dɑiye renyuɑn
待業人員(job-seekers)符合就業登記辦法所規定范圍并進行了登記的人員,一般是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失業人口,包括兩部分人群:待業青年和其他社會待業人員。依據我國原勞動部1984年3月20日發布的《城鎮待業人員登記管理辦法》中第1條的規定,待業人員限于具有城鎮戶口的下列人群,包括:(1)待業青年,指年齡在16至25周歲、具有勞動能力、未能升學而要求就業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其他要求就業的適齡城鎮青年。(2)其他社會待業人員,指年齡超過25周歲,男50周歲以下,女45周歲以下,具有勞動能力并要求就業的人員。已在區、縣以下集體單位(即所謂“小集體”)就業的人員和個體從業人員,不屬于待業人員的范圍。隨著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失業人員的概念已經取代待業人員。
(葉靜漪)
dɑiye zhigong
待業職工(unemployed workers)我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失業人員的特定的歷史稱謂。主要是依據1986年7月12日由國務院頒布的《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現已廢止)和1993年4月12日由國務院頒布的《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中對于待業的界定。《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中第2條規定:“本規定所稱待業職工,是指因下列情形之一,失去工作的國有企業職工:(一)依法宣告破產的企業的職工;(二)瀕臨破產的企業在法定整頓期間被精減的職工;(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被撤銷、解散企業的職工;(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停產整頓企業被精減的職工;(五)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六)企業辭退、除名或者開除的職工;(七)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享受待業保險的其他職工。”我國1997年頒布《失業保險條例》后,正式將原來的待業職工歸入失業人員的范圍中,在符合失業保險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失業保險待遇。
(葉靜漪)
dɑigong
怠工(sabotage)又稱意大利式罷工。勞動者為迫使用人單位接受某些要求而采取的一種不離開工作場所,但實際上不從事工作或者消極工作,甚至破壞工作的一種斗爭方式。我國工會法明確規定,企業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會同企業行政方面或者有關方面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可以解決的合理的要求,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為工會處理此類事件提供了原則上的指導。
(劉金波)
dɑnxiɑngjiɑng
單項獎(individual award)綜合獎的對稱。適用于我國企業的,以生產或工作中的某一項指標作為計獎條件的獎金形式。特點是只對勞動成果中的某一方面進行專項考核,簡便易行,易于管理,適用面廣,利于突破生產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但容易造成獎項繁多的現象。單項獎的實行要根據生產和工作中的現實需要,同時具備一定客觀條件,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實行。其具體形式包括:節約獎、安全獎、超額獎、質量獎、發明創造獎、合理化建議及技術改進獎等。
(孫娟 劉金波)
dɑnyixingyuɑnze
單一性原則(principle of unity)專利制度基本原則之一。一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應當限于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屬于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單一性原則的確立有經濟上的因素,也有技術上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是防止申請人只支付一件專利的費用而獲得幾項不同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技術上的因素是便于專利申請的分類、檢索和審查,有助于提高審查效率,也便于公眾和專利局使用專利文獻。只有在屬于一個發明構思的情況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才可以合并在一個專利申請中,這叫做合案申請(combination application)。根據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34條,屬于一個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應當在技術上相互關聯,包含一個或者多個相同或者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征。所謂特定技術特征,是指體現發明或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作出貢獻的那些技術特征,也就是使發明或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新穎性、創造性的那些技術特征,這些特征應當從每一項要求保護發明的整體上考慮后加以確定。除此以外,一組發明創造是否與一個總的發明構思有聯系,還要從目的、效果、所屬技術領域等方面作具體分析。具有共同的發明目的、共同的應用領域等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總的發明構思,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不符合單一性標準的申請,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根據專利局的要求進行分案的,其申請視為撤回。依法提出的分案申請,可以保留原申請日,但不得超出原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董曉敏)
dɑoyongxinxi
盜用信息(misappropriation of information)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對他人付出勞動收集的但由于不符合版權保護的要求而不能取得版權保護的信息加以利用的行為。
(謝惠加)
deguogonghui liɑnhehui
德國工會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german Trade Unions)德國最大的工會聯合會,1949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慕尼黑成立。擁有660萬會員,8個下屬工會。每個下屬工會均是以行業為單位,而不是以職業為單位。8個下屬工會中實力最強和人數最多的是五金工會,233萬會員;其次是服務業聯合工會,227萬會員。
(劉誠)
deguoguzhu xiehui zonghui
德國雇主協會總會(Confederation of german Employers'Association)又譯德國雇主協會聯邦聯合會。德國最大的全國性雇主組織聯合會,成立于1947年,下設80個基層協會。有80%左右的雇主參加了雇主協會,遠遠超過工人參加工會的百分比,包括全國所有工業、商業、手工業、銀行、保險事業、農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和經濟部門。德國雇主協會總會是德國工會聯合會的談判伙伴,代表資方利益;但它與德國工會聯合會一樣,自己不簽訂勞資協議,而是代表雇主總體利益,提出基本框架和要求;雇主的具體經濟利益和稅收事宜則由其他雇主協會負責處理,例如“德國工業聯邦協會”“德國手工業中央協會”“德國批發和外貿聯邦協會”等。各行業協會的實力以“德國工業聯邦協會”為最強,有36個下屬專業協會,覆蓋整個工業部門,包括航天、化學、機械、造船、電氣電子和食品飲料等;在世界一些大城市布魯塞爾、倫敦、紐約等設有常駐機構,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工業聯合會和歐盟工業聯合會的成員,在德國政治、經濟界具有重要影響。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前身是1913年至1934年的德國雇主協會聯合會。1947年,西部地區雇主協會成立并最終發展成為德國雇主協會總會。成立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目的是保護并促進就業和改善會員的經濟環境。從德國雇主協會總會成立開始,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任務和成員就迅速、大量地增加。目前,德國雇主協會總會已經被公認為是德國雇主在聯邦和國際上的代言人。德國雇主協會總會主要有兩種功能:(1)與聯邦政府、聯邦議會、德國工會聯合會聯邦委員會談判時代表雇主立場和雇主利益。在聯邦勞動機構的自我行政管理委員會以及在聯邦一級的社會保險體系中代表雇主的全部利益。(2)為會員提供各種服務,包括提供所有其活動領域的信息、建議和協調活動。但一般德國雇主協會總會不直接參與集體談判。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直接會員一般是團體會員,有兩種直接會員協會類型:省級協會和跨地區協會。會員在自愿基礎上入會,公司不能成為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直接會員。目前有64個雇主協會是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直接會員,他們代表了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通過這些直屬會員協會,超過一千個地區和地方性雇主組織成為德國雇主協會總會的直接會員。因此,德國雇主協會總會代表的雇主雇傭了德國私營經濟中大約80%的勞動力。德國雇主協會總會是國際雇主組織、歐共體工業聯盟和工商業咨詢委員會的成員,在國際勞工組織活動中代表整個德國雇主。
(劉誠)
deguo liɑnbɑngshuju bɑohufɑ
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法》(germany Federal Data Protection Act)《聯邦數據保護法》于1977年由德國聯邦制定,最近一次主要修正的時間是1990年。《聯邦數據保護法》規制聯邦公共機構及私人組織對個人數據的處理行為。其涉及個人數據的自動化處理,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個人數據手動處理。該法調整與可識別個體有關的數據,該個體不僅限于德國公民。根據該法規定,在數據的收集、處理及利用過程中,信息主體通常享有如下權利:請求告知權、個人信息更正權、個人信息刪除權、個人信息封鎖權。另外,《聯邦數據保護法》是否適用于死者在德國學者間存有爭議。
(韋曉明)
deguo moshi
德國模式(german model)社會化社會保障模式之一。德國模式的社會保障體系涉及的保障范圍廣,覆蓋人員廣泛,除國家公職人員外,所有就業人員都必須參加社會保險。保險種類多,德國已形成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和失業保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幾乎覆蓋所有需要救助的社會領域。這四種保險的保險金支出占整個德國社會保障支出的80%以上。德國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健全,每一社會保障項目都通過立法而建立,并按相應的法律規定進行運作和管理。實行“自治”原則,政府與社會共同管理保險金。各類承辦社會保險的機構中,分別設置代表大會和董事會,負責決定保險承辦機構的財政預算和人事安排。國家只起監督作用。承保多元化,經費籌集由個人、企業、國家共同負擔。大部分由雇主和雇員交納,政府在必要時酌情給予資助,負擔相對較少的部分。德國養老保險金的來源,主要是投保者及其所在的企業交納的保險金,小部分來自政府提供的財政補貼。德國的養老保險實行的是“多交費,多受益”的原則。在職時交保險費越多,退休后領取養老金也越多。因此,在計算養老金時兩個因素最重要:工資高低,投保時間的長短。工資越高、投保時間越長,到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1992年改革后,養老金的支取較以前靈活,除了允許提前支取外,還允許部分支取,即支取1/3、1/2或2/3。支取養老金越少,支取者被允許參加工作的程度也就越大,其目的是鼓勵人們延長工作時間,少領取養老金。(王逸劉誠)
deyizhi diguogongyefɑ
《德意志帝國工業法》(german Reich Industry Act)頒布于1891年,規定禁止童工每日勞動時間超過6小時,禁止未成年工每日勞動時間超過9小時,禁止女工每日勞動時間超過11小時和徹夜勞動。
(劉誠)
dengji duikɑngzhuyi
登記對抗主義(principle of register for withstan-ding)雖然商號權的取得無需經過登記,但是,未經登記的商號不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登記對抗主義與使用取得主義的區別在于:雖然商事主體也可以在營業中使用未經登記的商號,但是不具有排他權,其他人使用與其相同的商號亦不構成侵權,因此在使用效力和轉讓效力上遜于已登記的商號。登記對抗主義主要體現在日本、韓國的法律中。《日本商法典》第19條對商號登記的效力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同一市鎮村內,不得因經營同一營業,而登記他人已登記的商號”。該法第20條第1款規定,“已登記商號者,對于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使用同一或類似商號者,可以請求其停止使用該商號。但是,這種請求不妨礙損害賠償請求”。該法第24條第2款還規定:“商號的轉讓,非經登記,不得以之對抗第三人。”《韓國商法》第24條、第20條亦有類似的規定。
(曲三強 鄢妍)
dengji shengxiɑo zhuyi
登記生效主義(principle of register for becoming effective)商號只有被登記后方可使用,才具有排他性專用權。目前,德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國家和地區的商法典都采用該制度。例如,《德國商法典》第29條規定,“每一位商人都負有義務將他的商號向其營業所在地的商事登記法院申報登記,且必須向法院標明其商號以作保存。”《澳門商法典》第20條第1款也規定,“商業名稱之專用權于采用該名稱之人在有權限之登記局登記后即成立。”因此,在登記生效主義的立法模式下,只有履行法定的登記手續,經營主體才能取得商號權。如果發生商號所有人變更、營業所遷址、商號廢除等事項,則經營主體應向登記法院申報。采取該制度的優點在于,一方面有利于確定商號權的歸屬,減少糾紛,另一方面也利于通過登記而向公眾公示,便于維護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
目前我國在有關商號權的法律中均采取登記生效主義。例如,《民法通則》(1986年)第33條規定,個人合伙可以起字號,并依法申請核準登記,其應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1991年)第3條規定,企業名稱經核準登記注冊后方可使用,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專有權。該規定第26條還規定,如果使用未經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令停止經營活動,沒收非法所得或處以罰款。對于外商投資企業,在開業登記之前應辦理獨立的企業名稱登記。
(曲三強 鄢妍)
dengjigongzizhi
等級工資制(graded wage system)根據勞動或工作的復雜性、繁重性和責任大小劃分等級,按等級劃定工資標準的制度。其功能是區分勞動質量差別,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數量上亦可反映勞動數量差別。該制度是工資的基本制度,按照它規定的工資是標準工資,是工資中的主要部分。標準工資同時又是其他一切工資計算的基礎,無論是計時工資,還是計件工資,都是按照標準工資計算的。正確地規定工資等級制度,對于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意義重大。
(孫娟 劉金波)
dengtongqinquɑn yuɑnze
等同侵權原則(doctrine of equivalent infringement)用來判斷專利侵權的一系列規則學說的簡稱。這一原則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已經在英美法中產生并一直沿用至今,現在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等同侵權原則的基本理念是:實際生活中專利侵權人直接的完全的復制侵權的例子很少見,更多的是對權利要求中的某些要求進行非實質的替換,從而從形式上超出權利要求的范圍,如果法院容忍這種做法,則很容易架空權利人的專利,使得發明人的預期利益得不到保護,從而打擊發明人公布發明的積極性,這根本上違背專利法的立法目的。專利法對等同侵權原則日益重視的根本原因是產業競爭中企業對于技術的依賴性日益增強。等同侵權原則擴大了技術發明的價值,從而降低了商業投資的風險,增加了凈社會價值。一般認為等同侵權原則的貢獻主要在于維持專利體系中所體現的公平、實用的一些理念,具體包括鼓勵技術創新,反對自由抄襲,避免專利保護流于文本主義等。等同侵權原則在擴充權利要求范圍的過程中,必然要和專利法上另外一項同樣重要的立法價值相沖突:等同侵權原則導致權利要求的邊界模糊,從而損害專利文獻的公共通知職能,破壞社會公眾對于專利保護范圍的合理預期。
等同侵權原則經歷歷史演變,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實施規則,以增強該規則的可預見性:(1)“功能—方式—效果”三要素。美國最高法院在graver Tank案(1950)選擇利用技術特征的三個要素“功能—方式—結果”(function ̄way ̄result test)來判斷技術特征的等同。如果兩項技術要素是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產生基本相同的效果,則該技術要素確定為等同。從常識上人們基本同意“功能、方式和結果(效果)”的相似通常不會給其他的實質上的不同留下余地。(2)普通技術人員的顯而易見。在三要素測試法中,判斷技術特征的功能、方式和結果是否等同的尺度是普通技術人員的認識能力。也就是說,只有相同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導致技術效果相同的替換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才能夠從法律上認定為等同。法院在確定普通技術人員的水平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因素:發明人的教育水平,技術方案所解決的問題,在先技術中提供的解決該問題的方案,發明完成的速度,技術的復雜程度,相同領域活躍分子的教育水平等。如何實現對這些因素的綜合,顯然已經超出了法律規范的范疇,完全依賴于法官的權衡。(3)等同判斷的時間標準。等同判斷的時間標準在各國不盡相同,其中英國以專利公開日為準,日本、德國等所采用的是申請日(優先權日)為準,美國、法國等所采用的是侵權行為發生日為準。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這一時間標準,法院的司法實踐存在分歧。學者一般傾向于美國的標準,認為等同判斷的時間應該是侵權發生的時間,而不是專利授權的時間。也就是說,即使在專利授權時,專利權人或者當時的普通技術人員無法預見到后來的替換方案,只要在侵權發生時普通技術人員認為該技術特征的替換是顯而易見的,就可能認定等同。
(崔國斌)
dishouru jiɑtingjiuzhu zhidu
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for the low-income home)國外立法實踐中劃分的與公共援助(長期救助)相對應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在中國,由于貧困的致因和貧困群體分布的特殊性,將低收入家庭救助又劃分為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城鄉特殊對象的救助制度。農村“五保”制度建立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規定:農村合作社對于社內缺乏勞動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的社員,應當統一籌劃……在生活上給予適當照顧,做到保吃、保穿、保燒、保教、保葬,使他們生老死葬都有依靠。2006年1月國務院通過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使農村“五保”供養更加規范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在總結全國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上,于1997年發布《關于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按照這項通知的要求,全國縣級市和縣政府所在的鎮以上的城鎮應在1999年底前建立這項制度。這項制度的保障對象和范圍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
(謝德成)
dishouru jiɑtingnengyuɑn bɑngzhu jihuɑ
《低收入家庭能源幫助計劃》(The Low-Income 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LIHEAP)美國政府實施的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為州和其他轄區提供聯邦固定撥款,幫助那些收入低于聯邦貧困線150%的家庭,以便他們能夠負擔得起冬天取暖和夏天制冷所需的費用開支。救濟的范圍包括:現金、燃料、預付公共社會事業公司寄來的賬單、房屋越冬御寒所需的加固材料、可兌換成能源的票券。申請該計劃的人必須到指定的地方機構例如社區行動計劃辦公室去申請。僅1993財政年度,美國國會就為該項計劃撥款大約13.46億美元。
(蔣月 胡立峰)
dichu shenqing
抵觸申請(interfering application)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申請。抵觸申請主要是為防止重復授權的情形出現而設定的。由于某個專利在申請時,抵觸申請的申請文件尚未公開,因此不能作為現有技術來判斷該專利的新穎性,如果不規定抵觸申請,則很可能造成同一個技術方案授予兩個專利權的情形。須注意的是,構成抵觸申請的在先申請必須于在后申請的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向專利行政部門提出,不包括與在后申請同日提出的申請;還必須在在后申請的申請日之后公布,包括申請日當日公布的在內。這里所說的公布,是指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要求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起滿18個月時的公布或者應申請人的請求而進行的提前公布,以及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時的公告。如果在先申請因被撤回、被視為撤回或者被駁回而沒有公布或者公告,就不是專利法所稱的抵觸申請,不能用于評價在后申請的新穎性。
(董曉敏)
dixiɑo zhengce
抵消政策(offset policy)美國執行《清潔空氣法》及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一種措施,進行污染權交易的一種形式。根據美國國家環保局的規定,在一定區域內,現有工廠可以通過減少污染而取得“污染權”,就是以交易的形式將這個“污染權”出賣給新建工廠,但出賣的“污染權”必須比原工廠減少的污染量小,以保證新增加的污染不超過原有污染;同時,政府也可以出資要求現有工廠減少污染以取得污染權,并將其出賣給其轄區內的新建工廠。抵消政策即所謂新舊污染之間的抵消,一般要求在同類污染之間進行,但在美國有些州也試驗進行了不同類污染物的相互抵消,而且不僅在控制大氣污染中實施,在其他污染中也實施這一政策。抵消政策直接控制大氣污染的措施,建立“污染權銀行”對于執行《清潔空氣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和批評,因為該政策本身存在許多缺陷。
(范正偉)
difɑngbiɑozhun
地方標準(regional standard)又稱為區域標準。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在公布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之后,該地方標準即應廢止。地方標準屬于我國的四級標準之一。地方標準的制定范圍:(1)工業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2)藥品、獸藥、食品衛生、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種子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3)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因此,制定地方標準的項目就以屬于上述范圍而又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項目為限,不能以一般的標準化對象都作為制定地方標準的項目。負責制定地方標準的單位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王海燕)
difɑnggonghui
地方工會(local trade union federation)按照我國行政區劃建立起來的工會組織的通稱,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省轄市總工會、縣(市、區)總工會。地方工會負責領導本地區的工會工作,指導和促進本地區基層組織的工作,指導和促進本地區基層組織的工作,協助它們發揮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地方工會不同于產業工會,產業工會的上級組織只能領導同一產業系統的基層組織,地方工會則是當地地方工會組織和產業工會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也就是說,地方工會和產業工會不但受本系統上級產業工會的領導,而且還受當地地方工會的領導。
(劉金波)
dili biɑozhi
地理標志(geographic indication)用于指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決定于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的標志。如江西南豐蜜橘、新疆庫爾勒香梨、北京懷柔板栗等。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通過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是第一個使用地理標志概念的國際公約,該協定的第2部分第3節專門規定了對地理標志的保護。為了與該國際公約協調一致,2001年中國在商標法的第二次修改過程中,增加了有關“地理標志”的規定,在地理標志的定義上與TRIPS協定表述稍有差異,但是并無本質不同。商標中含有商品的地理標志,而該商品并非來源于該標志所標示的地區,誤導公眾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但已善意取得注冊的商標繼續有效。
在商品上使用地理標志必須具備下列條件:該地理名稱是確實存在的,不是臆造、虛構的;地理名稱的使用人是利用該地自然條件或人文條件的生產經營者;使用地理名稱的商品是著名的地方特產,在原產地以外的廣大地域范圍內為公眾所知曉。地理標志為特定地域范圍的相關經營者共同享有,該項權利不受時間限制,不可轉讓。由于地理標志標示商品來源于某一地區,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或人文要素決定,故具有區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可以作為商標予以使用或注冊。但地理標志屬于一個地區,而非單個企業或個人,地理標志可申請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而不能作為個人商標為某一企業或個人所獨占。因此,以地理標志作為證明商標使用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該地理標志條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要求使用該證明商標,控制該證明商標的組織應當允許。以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使用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該地理標志條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要求參加以該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該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根據其章程接納為會員;不要求參加以該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注冊的團體、協會或其他組織的,也可以正當使用該地理標志,該團體、協會或其他組織無權禁止。
申請以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的,應當在申請書件中說明該地理標志所標示的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與該地理標志所標示的地區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關系,以及該地理標志所標示的地區的范圍。如果一個地名被用作某一類產品的通用名稱,不用于表示該產品的產地,那么,這一名詞就不再具有地理標志的功能。
(曲三強 鄢妍)
dili biɑozhi de qinhɑi xingwei
地理標志的侵害行為(infringement on geographic indication)經營者為了謀取市場競爭優勢或經濟利益,故意將他人的地理標志作為自己的商品名稱、商標、產地標記,或者將其用于廣告、產品宣傳文件,誤導消費者,損害地理標志權利人合法利益的行為。
在實踐中,侵害地理標志的行為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將其歸納為如下幾種主要類型:(1)假冒他人地理標志。經營者直接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用于自己的商品,堂而皇之地投放市場,屬于典型的假冒行為。(2)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用作自己商品的商標。經營者往往將他人地理標志的關鍵部分,即標示產品產地名稱的部分注冊為商標,也有經營者將他人地理標志的整體注冊為商標,這類商標的使用,極易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和誤購。(3)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用作產品的通用名稱。就這類行為而言,經營者的產品往往有自己的商標,且該商標明顯不同于他人的地理標志,故不存在商標侵權,但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當作該類產品的通用名稱使用,客觀上侵犯了他人的地理標志權。(4)將他人的地理標志作為自己的商號。商號是區分不同商品生產者的標記,如果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用作自己的商號,勢必造成消費者的誤認和混淆。(5)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用于廣告宣傳。某些經營者為了搭便車,將他人的地理標志直接作為廣告關鍵詞,或將含有地理標志的產品形象作為廣告畫面的核心,予以突出的宣傳和展示,客觀上造成相當多消費者的誤認和誤購。(6)仿冒他人的地理標志。某些經營者將與他人地理標志音、形相同或相近的文字作為產品的商標、名稱或產地標志,也構成對地理標志的侵害行為。
(曲三強 鄢妍)
dili biɑozhiquɑn
地理標志權(right on geographic indication)以地理標志為依托的無形財產權,屬于知識產權中工業產權的范疇,具有知識產權的一般特性。不過,與專利權、商標權等工業產權相比,地理標志權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地理標志權是一種集體性的共有權利。地理標志權的集體性和共有性是其區別于傳統類型的知識產權的顯著特征。地理標志是基于產品產地的自然條件和生產者所共同創造的人文條件而形成的,它不可能由某個特定的企業或者個人所獨占和專有,而是屬于某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所有生產同類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共有。這意味著:(1)地理標志不允許某個企業或個人獨自注冊,因為獨家注冊會剝奪該地域內其他生產經營者的使用權;(2)地理區域內所有的企業和個人只要其產品符合地理標志的條件,具有特定的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都可以使用該地理標志,地理標志的使用權主要是針對地理區域內符合該產品特質的所有企業和個人,而禁止地理區域外的企業和個人以及雖處于區域內但產品不相符的企業和個人使用;(3)當發生盜用、假冒地理標志的行為或其他侵權行為時,任何一個權利人都可以提起訴訟。根據《巴黎公約》的規定,在虛假產地標記所標示的國家、地區或地方,生產經營該項商品的任何人都應視為有關當事人,均有權提起訴訟。
地理標志權具有不可轉讓性。該項權利雖然具有財產意義,但使用這一標記的企業或個人都不得將其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如果允許地理標志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就會引起商品地域來源的混淆,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喪失了地理標志的本來功能和作用。地理標志權不具有時間性,沒有保護期間的限制,是一項永久性的財產權利。地理標志權附著的是地理標志,它與某類生產者相聯系而存在,因而是一種無法定消滅事由的永續性權利。但是,如果將地理標志注冊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則權利人享有的是商標權而非地理標志權,應該適用商標法關于保護期限的規定。
(曲三強 鄢妍)
dili huɑnjing
地理環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生物、包括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系統。1876年法國地理學家E.雷呂克提出,地理環境是圍繞人類的自然現象的總體。地理環境是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統一體。地理環境經歷了漫長的形成發展變化過程。據目前科學假設,地球起初形成了地表液態水,出現了原始海洋。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早的有機化合物的聚集場所。接著出現了生命,這是地理環境形成的標志。再接著又出現了游離氧。最后出現了人類生命體。地理環境各成分具有不斷向前發展的特征,一般具有以下規律:(1)完整性規律。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獨特性的有機整體。首先,地理環境中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變化。例如副熱帶高氣壓帶以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于長年受到副高帶下沉氣流以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徑流較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蝕作用盛行,形成大面積的沙漠,植被稀少。其次,地理環境某部分會影響到另一部分。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于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于北美洲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很小,導致歐美的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最后,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的發展變化都會受到整體的制約。(2)地域分異規律。即地理環境各組成部分和整個景觀具有空間變化的現象。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異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緯度地帶性分異;經度地帶性分異;垂直性分異;構造—地貌分異,同時存在非地帶性的分異。人類社會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從地理環境中獲得生活所需的一切。同樣,人類的活動也影響或改變著地理環境。
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地名可以作為商標使用包括兩種情況:(1)某種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故對于某些商品或服務而言有內在的顯著性;(2)地名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的組成部分;(3)地名通過使用后具有識別不同來源商品或服務的顯著性,即獲得第二含義。
(曲三強 鄢妍)
ditu zuopin
地圖作品(maps)圖形作品的一種,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宇宙天體)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通過概括和取舍用符號縮繪在平面上的圖形。在地圖繪制過程中,屬于繪制者獨創的指示性或者藝術性的成分可以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趙啟杉)
dizhi huɑnjing
地質環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億萬年來,巖石圈與水圈之間、巖石圈與大氣圈之間、大氣圈與水圈之間,通過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建立的地球化學物質的相對平衡的自然系統,主要由巖石、浮土、水和大氣等地球物質組成。地質環境是一個整體系統,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關系緊密。例如,水和大氣直接參與地表細微景觀的塑造和地表物質再分配的地質作用,對地球環境的演化影響重大。據科學假設,目前人類所處的地質環境是在地質史上最后一次造山運動和最近一次冰期后形成的。比如,巖石圈也稱為地殼,由基巖和浮土構成。巖石分為火成巖(如玄武巖)、沉積巖(如頁巖)和變質巖(如大理巖)三種。現代板塊學說將地殼結構分為六大板塊,由于地球內部有應力作用導致板塊發生運動,從而使地質環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胡琪)
diming
地質環境與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首先,地質環境是各種生物的棲息地和活動場所。生物是地質環境的產物,同時生物又改變著地質環境。其次,人類的活動對地質環境具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大規模地不恰當地開采森林資源和使用草原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人類依賴于地質環境,人類的活動不斷地改變地質環境,同時地質環境對人類會作出相應的反饋。
地名(place name)某一特定空間位置、地域范圍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典型的地名有:(1)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包括山、河、湖、海名稱;(2)行政區劃名稱,包括各級行政區域和各級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所轄區域名稱;(3)居民地名稱,包括城鎮、開發區、居民區、建筑物等名稱;(4)各專業部門使用的具有地名意義的臺、站、港、場以及名勝古跡、紀念地、游覽地、企事業單位名稱。《商標法》(2014年)第10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王彥昕胡琪)
disɑn fɑyu
第三法域(jurisdiction of the third law)又稱“社會法域”“社會法”。在公法領域(公法所作用的社會關系)和私法領域(私法所作用的社會關系)之后產生的新型社會法律關系領域。從近代社會到現代社會,公法與私法的交融現象越來越普遍。面對這種狀況,傳統的私法理論與公法理論以及相應的法律制度自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房產法中的“買賣不破租賃”、公司法中的“刺破公司面紗”等等,當代民法、行政法有了一些新的特點。對于二元法律結構而言,權力和權利的結構分化一旦完成,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就形成了權力和權利的二元并存局面。這時,法律面臨著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如何協調權力和權利二者間的關系?如果過分強調國家權力的無限性,脆弱的權利必將萎縮甚至重新為權力所吸收;如果片面強調權利的絕對性,忽視權力在市場經濟中的能動作用,不僅會阻礙社會經濟總量結構優化,而且會導致社會公平和效率之間的緊張關系。最佳的方式是為私法與公法相結合劃出一塊相對獨立的領域。以維持這種社會經濟弱者階層的生存及其福利的增進為目的的諸法律在學術上按體系分類,稱為“社會法”。這就是第三法域。第三法域形成后,三元法律結構的現代法律架構也逐漸形成,并形成各自的特點。
diɑnci fushe huɑnjingbɑohuguɑnli bɑnfɑ
(董保華 周開暢)
disɑntiɑo dɑolu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Measures o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以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為目的制定的部門規章。國家環境保護局令第18號,1997年3月25日頒布實施。該辦法分總則、監督管理、污染事件處理、獎勵與懲罰、附則共5章34條。其主要內容包括:(1)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已購置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的,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2)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規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確需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3)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定。(4)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環保部門收到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措施,消除影響。
第三條道路(Third Path)原指社會民主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目前多指吉登斯專著《第三條道路》闡述的有別于傳統社會民主主義的新主張,即介于新左派與新右派之間的中間道路。民主社會主義曾被認為是蘇聯式道路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蘇聯侵捷后流亡西方的原捷副總理奧塔·希克曾著書設計“共產黨政治”與“資本主義舊制度”之間的“第三條道路”。而英國首相布萊爾所倡導的“第三條道路”則與上述歷史上的“第三條道路”有所不同,是指消除舊的意識形態界限,以務實的精神處理一系列社會具體問題。“第三條道路”主張既要突破舊左翼那種專注于國家控制、高稅收和單純維護生產者利益的觀念,又要擯棄新右翼倡導的狹隘個人主義和市場經濟萬能的放任自由主義,通過革新和政策調整來建立效率與公正之間新的平衡;強調個體能動性創造的新機遇和人們通過應付新挑戰提高自身福利的途徑;主張在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之間尋求一條中間道路,即適度的市場自由和適當的國家干預,以建立一個強大而公正的社會,否則就難以避免少數人受益而多數人受到損害的情況。布萊爾認為,“第三條道路”既不專屬于資產階級,也不專屬于工人階級,它屬于大多數人,屬于普通人,它并不是要偏向于哪一方,它的政策的最終目標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第三條道路代表著一種現代化的社會民主主義,它熱衷于社會正義等目標,但采取了一種靈活、創新、富有遠見的方法來實現它們。
(別濤)
diɑnci fushe wurɑn
電磁輻射污染(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電磁輻射是由加速度運動的電荷所產生的一種能量。任何一個帶有電荷的物體均能在其周圍產生電場,任何一個載流導體均能在周圍產生磁場。當帶電系統的電荷或電流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時,該系統所產生的磁場也發生周期性變化并不斷向空間傳播,可達無限遠處。電磁輻射污染主要來源于居室內的家用電器、工作場所內的辦公電器以及室外環境空間中來自廣播、電視、移動通訊、微波等發射裝置以及高壓輸電線等。
(朱媛)
根據發射電磁波強弱的不同,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的電磁騷擾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弱電磁騷擾源,另一類是強電磁騷擾源。相對而言,強電磁騷擾源輻射的頻譜往往較窄,易于防護;而弱電磁騷擾源則因為頻譜較寬,會對生物體造成影響。根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第一,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第二,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第三,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第四,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導致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第五,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在電磁輻射污染防范方面,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在1997年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定了《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的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主要規定了對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的監管,它要求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執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并接受環保部門的審批以及竣工驗收。
(袁巍)
diɑnshi juben
電視劇本(screenplay)以文字形式表現未來劇目內容的一種文學作品式樣,又稱為“電視文學本”。電視劇本是所有電視節目的文學基礎,為導演、攝、錄、美等創作部門提供最初的想象,屬于電視文學創作范疇。電視劇本包括成型的各種文本,如電視劇劇本、電視譯制片臺本、電視專題片劇本、電視分鏡頭本、電視廣告片劇本;也包括不定型的文本,如新聞特定計劃、電視情話腳本等。在著作權法上,一般認為電視劇本并不屬于電視作品的組成部分,其著作權由該劇本的編劇或編輯享有。
(徐緒輝)
diɑnshi zuopin
電視作品(television work)我國《著作權法》在列舉作品形式時,并未將電視作品單列,而是將其與電影作品合并規定,通過“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之表述將其涵蓋其中,并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將其定義為“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電視劇和電視節目是電視作品的主要形式。電視劇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與電影作品一樣,歸制片人享有;而電視節目的著作權也歸制作單位(通常是電視臺)享有。
(徐緒輝)
diɑnxin ziyuɑn
電信資源(telecommunication resource)用于實現電信功能的有限資源,主要包括無線電頻率、衛星軌道位置、電信網碼號和互聯網絡域名等,具有功能性和有限性的特點。電信資源是電信業務經營者開展電信經營活動和電信用戶實現通信聯系的基礎,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電信資源是各國電信法規制的主要對象,也是電信行業反壟斷的產物。
我國對電信資源及其管理十分重視。1993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下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1995年原郵電部下發了《關于重申電話網特服號碼全國集中管理、統一使用的通知》等文件,規定“無線電頻譜屬國家所有。國家對無線電頻譜實行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有償使用的原則”。這些規定,明確了電信資源的性質、地位、管理原則,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電信資源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2007年施行的《物權法》規定,“無線電頻譜資源屬于國家所有”。這一規定,將無線電頻譜資源作為一種稀缺的戰略資源,同礦藏、水流、森林、土地、草原等自然資源一樣,規定為國家專屬(所有)。
電信資源的利用,必須遵循以下要求:第一,經營者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電信資源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第二,國家對電信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制度。經營者占有、使用電信資源應按規定繳納電信資源費。第三,經營者取得電信資源使用權后,應有效使用電信資源,并按照電信資源主管部門的要求報告使用情況。第四,經營者使用電信主管部門核配的碼號提供業務時,應保障電信用戶的碼號使用權益,不得隨意更改碼號。第五,經營者在使用碼號資源中與相關單位或用戶發生爭議時,應服從電信主管部門的協調和管理。
(滕銳)
diɑnyingjuben
電影劇本(screenplay)用文字表述和描繪未來影片內容的一種作品。電影劇本是電影拍攝的基礎,但是因為各國藝術界對電影藝術的理解不同,其對電影劇本具體包含的內容、表達方式以及電影劇本對電影拍攝的作用的理解也有不同。在著作權法上,電影劇本并不屬于電影作品的組成部分,而是作為文字作品享有著作權。
(趙啟杉)
diɑnyingzuopin
電影作品(cinematographic work)攝制在一定物質之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的裝置放映、播放的作品。著作權法上的電影作品應該具備四個構成要件:(1)電影作品的表達手段是一系列活動的畫面和/或伴隨的聲音;(2)電影作品的表達方式體現在對圖片的銜接和聲音銜接的構思,并由此傳遞出一定的精神內容;(3)電影作品的影像和聲音需借助一定的科技器械固定于一定的媒介物之上并顯現出來;(4)電影作品須體現出獨創性。電影作品不包括電影劇本,而是指拍攝完成后的影片。
目前部分國家和國際公約已不再區分電影作品、電視作品和錄像作品,而是將其統一定義于“視聽作品”概念之下,而部分國家則使用電影作品來涵蓋“視聽作品”的定義。我國著作權法采用了“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對不同的視聽作品給予相同的著作權保護。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國家對電影作品和視聽作品加以區別對待,例如在法國,電影作品的權利轉讓必須進行登記,而其他視聽作品則無須履行該手續。另外愛爾蘭版權法中,電影的聲音部分(電影配樂)被視為錄音制品而非電影作品的組成部分。
(趙啟杉)
diɑnzi dɑiliren
電子代理人(electronic agent)在沒有人檢查的情況下,獨立采用某種措施或者對某個電子信息或者履行作出反應的某個計算機程序、電子的或者其他的自動手段。電子代理人的出現使得合同的締結過程可以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自動完成。合同既可以通過雙方的電子代理人的交互作用形成,也可以通過電子代理人和自然人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由于電子代理人并非電子合同中獨立的主體,因此,其行為應當由被代理人來承擔。我國法律并沒有相關的規定,但依據相關的法理,應當認為電子代理人雖然是自行發出或者接受意思表示,但其并無獨立的意志,而且其所為的發出行為或者相應的動作,都是基于當事人或使用人所設計或控制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人的意志的延伸,而將它視為“工具”。所以,通過電子代理人所為的行為,被認為與該當事人所為無異。
(楊靚)
diɑnzigonggɑobɑn
電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互聯網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書寫,發布信息或提出見解。電子公告板作為一種發布并交換信息的在線服務系統,可以使不同的用戶以簡單的終端形式實現互聯,從而得到廉價的豐富信息,并為其用戶提供進行網上交談、發布消息、討論問題、傳送文件、學習交流和游戲等的機會和空間。
(謝惠加)
diɑnzi hetong
電子合同(electronic contract)合同雙方當事人完全以電子計算機網絡為媒介,通過網上數據交換,發出要約和承諾而確定的協議。網絡是一種新的媒介,而并非一種新的社會關系,電子合同訂立于網絡虛擬世界,但卻在現實社會中得以履行,這種合同是一種新的合同形式,但不是新的法律關系,所以可以接受現行法律的調整。我國《合同法》第11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這表明,電子合同與傳統合同的區別之處只是合同載體不同,但合同的內容和意義沒有多大改變。
電子合同在簽訂和履行的過程中會涉及很多主體,不僅僅指合同雙方當事人,還包括網絡交易中心、電子認證機構、電子代理人等。電子合同的成立,同樣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電子合同一般都是諾成性合同,因此,電子合同的成立以承諾的生效為標志。合同的有效性不應僅僅因為合同采用了電子形式就受到影響。電子合同應當不要求書面形式,且在一定條件下承認電子簽名的效力。
(楊靚)
diɑnzi huobi
電子貨幣(electronic currency)狹義的電子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的電子信息形式。這種電子貨幣在經濟學性質上與法定貨幣完全相同,具有與法定貨幣相當的支付能力,只是由于其支付要依賴于電子信息網絡,只能在有電子貨幣網絡終端設備的場所才可以使用。狹義電子貨幣的代表性表述是歐洲央行和歐洲議會對電子貨幣的定義。1998年歐洲央行(ECB)在其發布的《電子貨幣報告》中把電子貨幣定義為:“電子化存儲于技術設備中的貨幣價值,可以廣泛地用于向除了發行者之外的其他方進行支付;并且,電子貨幣作為一種無記名的預付工具在交易中不需要與銀行賬戶相關聯。”2002年歐洲議會與理事會發布的《電子貨幣指令》(EMID)將電子貨幣定義為:“對發行者的債權所代表的貨幣價值,并滿足:(1)存儲于電子設備中,(2)作為支付方式能夠被除了發行者之外的其他方所接受。”《指令》于2004年起被歐盟國家轉譯為各國的法律并實施。
廣義的電子貨幣,源于國際清算銀行的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在1998年對電子貨幣所下的定義:“電子貨幣是指在零售支付機制中,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絡(如Internet)上執行支付的儲值和預付支付機制。”
(楊靚)
diɑnzi jisuɑnji chuɑngzuo zuopin
電子計算機創作作品(works created by comput-er)通過運行一定的計算機程序而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的作品,例如運用文本程序或者翻譯程序所生成的文本形式的作品、通過多媒體制作播放軟件而生成的計算機音樂作品、計算機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作品等。如果這類作品能夠具有獨立于生成其的計算機程序而擁有一定的獨創性,則可以根據其具體的表現形式而在計算機程序被保護之外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趙啟杉)
diɑnzi qiɑnmingrenzhengzhengshu
電子簽名認證證書(electronic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certificate)電子商務中交易雙方互不認識,缺乏信任,使用電子簽名時,往往需要第三方對電子簽名人的身份進行認證,并對其發放證書,向交易雙方提供信譽保證,發放的證書即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根據我國《電子簽名法》第21條規定,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簽發的電子簽名認證證書應當準確無誤,并應當載明下列內容:(1)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名稱;(2)證書持有人名稱;(3)證書序列號;(4)證書有效期;(5)證書持有人的電子簽名驗證數據;(6)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的電子簽名;(7)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楊靚)
diɑnzi renzhengfuwu
電子認證服務(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service)為電子簽名相關各方提供真實性、可靠性驗證的公眾服務活動。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是為電子簽名人和電子簽名依賴方提供電子認證服務的第三方機構。電子認證主要應用于交易關系的信用安全方面,保證交易人的真實和可靠。
(楊靚)
diɑnzi renzhengfuwuguɑnli bɑnfɑ
《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Services)為了規范電子認證服務行為,對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實施監督管理,原信息產業部(現改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該管理辦法所規范的“電子認證服務”,是指為電子簽名相關各方提供真實性、可靠性驗證的公眾服務活動。而作為該辦法調整主體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是指為電子簽名人和電子簽名依賴方提供電子認證服務的第三方機構。《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共8章43條,其主要內容包括總則、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電子認證服務、電子認證服務的暫停、終止、電子簽名認證證書、監督管理、罰則和附則。(謝惠加)
diɑnzi shɑngwu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廣義的電子商務是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到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互聯網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后的所有活動。狹義電子商務是指主要利用互聯網從事商務或活動。電子商務是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人,系統化地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總稱。
電子商務涵蓋的范圍很廣,一般可分為企業對企業和企業對消費者兩種。另外還有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隨著中國國內互聯網使用人數的增加,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購物并以銀行卡付款的消費方式已漸流行,市場份額也在迅速增長,電子商務網站也層出不窮。電子商務是因特網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絡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因特網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征,并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的特點,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電子商務使企業可以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電子化市場,使得中小企業有可能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提高了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電子商務重新定義了傳統的流通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接交易成為可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方式。電子商務一方面破除了時空的壁壘,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各種社會經濟要素的重新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王海燕)
diɑnzi shɑngwu fɑ
電子商務法(e-commerce law)廣義的電子商務法,與廣義的電子商務概念相對應,包括了所有調整以數據電訊方式進行的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其內容極其豐富,至少可分為調整以電子商務為交易形式的,和調整以電子信息為交易內容的兩大類規范。前者如聯合國的《電子商務示范法》(亦稱狹義的電子商務法),后者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電子資金傳輸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電子商務的形式性規范,與以電子信息為內容的實體性規范之間的關系,猶如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那樣,其形式規范可以一部法典或法律而制定,但其實體規范由于涉及面極廣,無法以統一的法典或單行法律予以囊括,而只能分別以單行法律、法規甚至是判例的形式出現,也可能融合在其他部門法的規范之中。如果從聯合國及世界各國以“電子商務法”或“電子交易法”命名的法律文件的內容上分析,其間存在著明顯的共性,即它們所解決的問題,都集中于諸如計算機網絡通訊記錄與電子簽名效力的確認,電子鑒別技術及其安全標準的選定等方面。這些實質上都是解決電子商務交易的操作規程問題的規范。所以,倘若從便于立法和研究角度出發,有理由認為,狹義的電子商務法,是調整以數據電訊為交易手段而形成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商事關系的規范體系。需要指出的是,此處主要是從狹義電子商務法的角度來論述這一問題,當提到電子商務法時,一般是指這種意義上的概念,但由于電子商務法有廣、狹兩種含義,當具體遇到電子商務法這一術語時,應注意區別其語境而理解與使用,不可一律對待。
(楊靚)
diɑnzi shuju jiɑohuɑn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exchange, EDI)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它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在經營者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經濟信息的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并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一般來說,EDI包括以下工作步驟:(1)買方將需要購買的貨物名稱、規格、數量、價格、數據等信息輸入采購應用系統,該系統的翻譯軟件制作出相應的EDI電子訂單,這份訂單被電子傳到賣方。(2)賣方的計算機接到訂單后,EDI軟件把訂單翻譯成賣方的格式,同時自動生成一份表明訂單已經收到的功能性回執和一份表示供貨可能性的接收訂單,并傳回給買方。(3)買方的計算機收到賣方的功能性回執及接收訂單通知后,翻譯軟件將它們翻譯成買方的格式。(4)買方根據訂單的數據,產生一份電子的“了解情況”文件,并電子化傳遞到賣方。賣方的計算機收到了買方的“了解情況”文件,把它翻譯成賣方的格式,并核查進展情況。
(謝惠加)
diɑnzi yinhɑngɑnquɑn pinggu zhiyin
《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guidelines for the Se-curity Assessment of Electronic Banks)為加強電子銀行業務的安全與風險管理,保證電子銀行安全評估的客觀性、及時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中國銀監會制定了《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2006年3月1日起施行)。《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主要調整的是金融機構在開展電子銀行業務過程中,對電子銀行的安全策略、內控制度、風險管理、系統安全、客戶保護等方面進行的安全測試和管控能力的考察與評價。《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共5章57條,主要內容包括總則、安全評估機構、安全評估的實施、安全評估活動的管理和附則。
(謝惠加)
diɑnzi yinhɑngyewuguɑnli bɑnfɑ
《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Electronic Banking)為加強電子銀行業務的風險管理,保障客戶及銀行的合法權益,促進電子銀行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中國銀監會制定了《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所規范的電子銀行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訊通道或開放型公眾網絡,以及銀行為特定自助服務設施或客戶建立的專用網絡,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共9章99條,主要內容包括總則、申請與變更、風險管理、數據交換與轉移管理、業務外包管理、跨境業務活動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謝惠加)
diɑnzi zhengju
電子證據(electronic evidence)以磁性物、計算機或類似設備為載體,通過使用計算機網絡系統、電光學等高科技技術設備生成、發送、接收、存儲的,以電子文字信號、電子圖畫信號、電子數字信號、電子模擬信號等為表現形式的,蘊涵有能夠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電子信息資料。電子證據的外延廣泛,常見的電子證據表現形式有三種:(1)電子通訊中的電子證據,如電報、電話、傳真資料等;(2)封閉計算機系統中的電子證據,如單個電子文件、數據庫、各種信息卡資料等;(3)計算機網絡中的電子證據,如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聊天記錄、電子公告牌記錄、電子簽章等。此外,手機短信、錄音錄像資料也屬于電子證據。電子證據作為一種新型的證據與其他傳統的證據相比有其明顯的特點。
(楊靚)
diɑnzi zhengwu
電子政務(electronic government)在現代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支撐下,政府機構日常辦公、信息收集與發布、公共管理等事務在數字化、網絡化的環境下進行的國家行政管理形式。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將電子政務定義為,政府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手段的密集性和戰略性應用組織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強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財政約束、改進公共政策的質量和決策的科學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間、政府與社會、社區以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贏得廣泛的社會參與度。世界銀行則認為電子政務主要關注的是政府機構使用信息技術,賦予政府部門以獨特的能力,轉變其與公民、企業、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這些技術可以服務于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務、改進政府與企業和產業界的關系、通過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權,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產生的收益可以減少腐敗、提高透明度、促進政府服務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減少政府運行成本。
相對于傳統行政方式,電子政務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電子化,即行政方式的無紙化、自動化、虛擬化、即時性等。電子政務的出現有利于政府轉變職能,提高運作的效率。政府可以在網上辦事,實現全天候的電子政府;建立對公眾開放的非保密信息資源庫,對于流程簡單的辦公業務如網上稅務、網上政府采購等,各相關部門可以實現共同辦公。通過實施電子政務,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運作的透明度。用安全認證等技術作保證,具有可靠性和保密性。電子政務對于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提高社會資源的運作效率等方面也不無裨益。
(王海燕)
diɑnzi zuopin
電子作品(electronic works)在電子媒體中以數字形式存儲并因具有獨創性而受保護的作品。廣義的電子作品包括在網絡上傳播的作品,狹義的電子作品僅指存儲在電子出版物中的作品。我國《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將電子出版物界定為“系指以數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信息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閱讀使用,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并可復制發行的大眾傳播媒體。媒體形態包括軟磁盤(FD)、只讀光盤(CD ̄ROM)、交互式光盤(CD ̄I)、圖文光盤(CD ̄g)、照片光盤(Photo ̄CD)、集成電路卡(IC Card)和新聞出版署認定的其他媒體形態。”
(鄭勝利)
diɑosu zuopin
雕塑作品(works of sculpture)使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木材、石料、金屬等)通過雕琢、鑄造、澆鑄或者其他方法創造出的三維立體藝術作品。已經存在的三維物體組成的結構以及屬于某個建筑作品組成部分的塑像、高浮雕和淺浮雕都被視為雕塑作品。關于制作雕塑的模具本身是否屬于雕塑作品,目前還有爭議。《英國版權法》上的雕塑作品涵蓋了為制作雕塑所制作的模具。
(趙啟杉)
dingjufɑ
《定居法》(Settlement Act)1662年英國頒布,屬于早期社會救濟立法。該法規定,一個人要獲得教區救濟,必須有一個固定的住所。獲得教區救濟的條件是,要么生于該教區,要么在此結婚(如果是婦女),要么在該教區工作1年零1天。如果勞動者離開出生的教區外出尋找工作,原教區將發給他居民身份證,說明此人遇到困難時他自己的教區則將他領回并負責救濟。定居法帶來了許多問題:首先是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其次是阻礙人們離開人口稠密教區去尋找哪怕在某市極小的工作機會,再次是導致諸如364天或51周此類的短期合同(一個人可能在教區生活25年,但只有短期合同而沒有訂立長期合同的資格)。
(劉誠)
dingpɑi shɑngpin
定牌商品(goods with designated brand)經定作人委托或授權而制造或加工的貼有定作人指示的商標的商品。當定牌商品發生侵權時,承攬人負有對其注意義務的舉證責任。2006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1條規定,承攬加工帶有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承攬人應當對定作人是否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進行審查。未盡到注意義務加工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承攬人與定作人構成共同侵權,應當與定作人共同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承攬人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并能夠提供定作人及其商標權利證明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曲三強 李宗輝)
dongnɑnyɑmoshi
東南亞模式(Southeast Asian Model)又稱新加坡模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國家實行的自助型社會保障模式。基本做法是通過國家立法,強調所有雇主、雇員按照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積金局繳納公積金,中央公積金局在個人公積金的基礎上加上每月應付的利息,一并記入每個公積金會員的賬戶,專戶專存。公積金會員所享受的各種保障待遇,只在其賬戶的公積金額內支付。東南亞模式的特點是強調個人自立,人們相互間無互助共濟關系,經費由雇主和雇員分擔,政府不提供資助,完全是一種自助型、以強制儲蓄方式實行的社會保障制度。
東南亞模式以新加坡為代表。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是在經濟起飛階段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社會經濟目標建立起來的,是一種獨特的、有效的養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全社會和國民的認可。中央公積金制度于1955年7月建立,它是一項為新加坡受薪人員而設立的養老儲蓄基金,是一項強制性的儲蓄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為職員提供足夠的儲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喪失工作能力時有所依靠。但經過40年的時間,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面的,可以滿足人們退休、購房、醫療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新加坡,每個就業者無論其受雇單位的性質,都在公積金擁有戶口,每月要向公積金繳交一定比例的個人工資。目前繳交的基數上限是月工資6000新元,會員年滿55歲或永遠離開新加坡時,就可提走全部公積金存款,存款享有與市場利率掛鉤的利息。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企業,它規定凡是年齡在55歲以下的雇員,其公積金的征繳率為日工資的40%,55—59歲的征繳率為25%,60—64歲征繳率為日工資的15%,65歲以上征繳率為10%。在這些百分比中,雇主和雇員各承擔一半。新加坡公積金實行全國統一管理,為此建立了中央公積金局,統一管理和使用公積金儲蓄,還制定了《中央公積金法》,以保護公積金會員的合法權益,規范管理、使用公積金儲蓄的行為。雇主和雇員都必須按時繳交公積金,雇員的公積金儲蓄由雇主根據繳交率扣除,連同雇主應繳交的數額,一起存入公積金局的會員賬戶。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新加坡政府對公積金的內容不斷加以補充和完善。個人可以動用公積金儲蓄來買房、看病和養老。公積金使新加坡居民在不長的時間里,初步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雖然在運用公積金存款方面逐步放寬限制,但政府仍然牢牢抓住公積金最終保障作用的核心。預見到人口迅速老化和平均壽命延長的趨勢,新加坡從1987年開始實行公積金最低存款計劃,規定會員在55歲領取公積金存款時,必須把一筆錢留在退休戶口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10年內,這筆最低存款的數額要逐步調高到8萬新元,根據政府的測算,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基本生活費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保障會員在退休若干年后仍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新加坡的這種以儲蓄基金制為主體的養老保障制度,節省了大量的財政開支,抑制了消費膨脹,增加了社會積累,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利于企業開展平等競爭和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劉誠 王逸)
dongtɑi shɑngbiɑo
動態商標(dynamic trademark)由一系列靜止的動作或畫面所組成的,通過一定數量的幀的安排后,按一定的速度播放所形成的視覺商標。動態商標將一系列特定的動作或運動狀態作為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記。動態商標具有以下特征:標志由運動元素組成或包含有動態要素;需要保護的對象通常是可用視覺感知的一系列動作或運動狀態本身;通常需要借助肢體動作或電子視頻的方式予以表達。常見的動態商標主要有:(1)手勢商標,是指通過特定人物的一系列連續的手勢動作或肢體動作來指示產品或服務的來源;(2)活動影像商標,是指運用文字、圖片、錄像、聲音等綜合要素呈現的動感片段來區別不同的產品或服務;(3)產品運動商標,是指以產品本身的移動狀態或者基于產品產生的一系列特定的動作來識別不同的產品或服務。2006年《新加坡條約》首次明確承認了非傳統商標的保護,其實施細則第5條具體提到了作為新型商標的動態商標,“任何締約方均可以要求,申請書中聲明商標為全息圖商標、動作商標、顏色商標或位置商標的,須按其法律規定提交該商標的一份或多份圖樣,以及有關該商標的細節。”這項規定對促進各成員國對于動態商標的國內立法保護具有積極意義。
(曲三強 陳曼儀)
dongwu he zhiwu pinzhong
動物和植物品種(animal and plant varieties)不能自己合成,而只能靠攝取自然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來維系其生命的生物和可以借助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無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來維系生存,并通常不發生移動的生物。對動物和植物品種的保護,各國的政策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國某些無性繁殖植物品種可以申請另一種“植物專利”,并出現授予“非人類轉基因哺乳動物”(即“哈佛腫瘤鼠”)專利的個案。而在我國,動物品種和植物品種都是不能授予專利權的,而植物品種可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獲得保護。
(張曉)
dongwu lunli
動物倫理(animal ethics)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廣義的動物倫理主要指人類對動物的行為規范,是社會普遍接受的指導人們如何對待動物的原則。狹義的動物倫理主要用于指稱對于用作科學試驗、教學和產品開發中的動物的行為規范。通常提倡制定法律規范規制用于試驗等難以準確預知后果并有可能使動物承受極大痛苦的行為。
(舒旻)
duchuɑngxing
獨創性(originality)作者獨立用創作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僅僅抄襲或復制別人的作品。各國著作權法都將獨創性作為作品享有著作權的先決條件之一。作品的獨創性僅僅表現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而并不是指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原始作品的獨創性在于,它是作者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演繹作品的獨創性在于,作者在對原作品的改編或翻譯等活動中,在原作品基礎上有某些創新成分。作品的獨創性不可與發明創造的新穎性相混淆。由于不管什么樣的作品都是在前人的藝術貢獻和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盡管是作者自己創作的作品,也不是要求它一定要達到沒有先例或完全獨創才行。著作權法所要求的獨創性區別于專利法所要求的創造性,前者強調“獨自完成”,后者強調“獨一無二”。因此,即使一些作品的內容相似甚至相同,但是它們的作者彼此沒有抄襲或復制,而是各自獨立創作,那么,這些作品都算是獨創的作品。例如,五名記者同時采訪某一事件,所寫出的五篇文章相互之間可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只要它們都是由每個記者各自獨立完成的,就都是獨創的作品,都應受到保護。
(周林)
duli keyɑn jigou
獨立科研機構(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由籌建單位向上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經上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建立,采用事業編制、財政撥款(或經費自立)、經濟獨立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如國務院各部門所屬的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科研所,省、地、縣所屬的科研院、所或開發中心,均屬獨立科研機構。獨立科研機構是全國和地方的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是科研活動的主要場所,它在科研和技術開發中起主導和牽頭作用,居于核心和中心地位,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和發展自然科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配合有關部門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綜合性的、關鍵的、重大的科技問題,把主要科技力量投入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戰場,組織精干的科技隊伍,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和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等科技活動。獨立科研機構設立必須貫徹以下原則:一是必要性;二是專業性;三是可行性。凡新建獨立科研機構,應先由籌建單位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遞交可行性論證報告等材料。經主管部門同意后,由主管部門向同級科技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報告,并附上述材料,由科技行政機關會同編委、計委、財政部門審查同意后,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再報上一級科技行政機關審批。省級科研院所報國家科技部審批;地市科研所由省科技廳審批,報國家科技部備案;縣(市)科研所由地(市)科技局審批,報省科技廳備案。
(裴麗萍侯東輝)
duli quɑnli yɑoqiu
獨立權利要求(independent claim)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內容,記載為解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需的必要技術特征。必要技術特征的總和應當足以構成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使之與已知的技術方案相比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由兩部分構成,即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以及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一份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所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征;特征部分應當使用“其特征是……”或者類似的用語,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區別于其最為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征。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采用這種撰寫方式的好處在于便于專利行政部門進行審查,也便于公眾理解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之間的區別,從而理解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的貢獻。
(王周誼)
dushengzinü buzhufei
獨生子女補助費(one-child subsidy)又稱為獨生子女補貼。我國為鼓勵育齡夫婦實行計劃生育,無論出生胎次如何,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對其子女按月發給補助費,直至滿14周歲止。凡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育齡夫婦,經本人申請并經有關單位(指區、縣計劃生育委員會)批準發給“獨生子女光榮證”。獨生子女家庭憑證可以享受國家或集體規定的對獨生子女及其家庭的獎勵和照顧,其中包括獨生子女補助費。如獨生子女父母在已領取“獨生子女光榮證”并享受一切福利待遇后又生育第二個子女,應當及時收回“獨生子女光榮證”,并取消有關福利待遇,分期退還已領取的補助費。
(郭莉)
duzhɑn shishiquɑn
獨占實施權(exclusive exploitation rights)專利權人享有的制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等權能的統稱。依我國現行專利法的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專利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由此可見,我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獨占實施權包括制造權、使用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共五項權能,而外觀設計專利獨占實施權只包括制造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進口權四項權能,外觀設計專利沒有獨占使用權。
(張平張小林)
duzhɑn xuke
獨占實施許可(monopolized license)知識產權許可使用的一種重要形式。知識產權被許可人在約定的時間和地域內對許可人的知識產權享有獨占使用權,包括許可人在內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在上述范圍內使用該知識產權,許可人也不得在上述范圍內就該知識產權與第三方再簽訂許可使用合同。被許可人根據這種許可使用的方式可以行使禁止權,即如果知識產權許可人在對被許可人頒發獨占許可的情況下,在未經其同意的前提下向第三方再頒發許可證,該獨占被許可人可根據合同約定追究知識產權許可人的違約責任。在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授權中,獨占許可是授權程度最高的一種形式,因為它不僅不允許知識產權許可人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再頒發第二個許可證,而且知識產權許可人也不得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使用該知識產權。基于此,在許可費用支付上,與其他形式的許可形式相比,獨占許可形式下的許可費用一般是最高的。獨占許可與排他許可都是只授予一個被許可使用的主體,兩者的區別則是前者排除了知識產權許可人在合同范圍內對該知識產權的利用,而后者并不排除。
獨占許可與普通許可相比區別更大,因為在普通許可的情況下,被許可人在約定的條件和范圍內可以利用知識產權并取得利益,知識產權許可人自己仍有使用其知識產權的權利,并且可就相同的條件和范圍向第三方發放這種許可證,將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轉移給其他人。
獨占許可與從屬許可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如果知識產權許可使用合同中允許被許可人再與第三方簽訂許可使用合同,那么被許可人與第三人簽訂的許可使用合同是從屬許可使用合同。從屬許可使用合同的訂立要以原許可使用合同的授權條款為前提。一般地說,只有獨占許可證或排他(獨家)許可證的被許可人才可以向其他人發放從屬許可證。如果知識產權許可人允許被許可人簽訂這種合同,那么許可人有權獲得從屬許可使用合同的部分使用費。從屬許可使用合同本身只能是普通許可使用合同。轉售從屬許可證的目的一般是知識產權許可人為了充分有效地使用知識產權許可項目。
在知識產權許可使用中,知識產權獨占許可的獲得需要有明確的合同約定。一般地說,如果許可使用合同沒有明確是獨占許可使用還是非獨占許可使用,那么不應認為被許可人取得了獨占許可使用權。其出發點是為了充分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許可人可以就知識產權有效期內整個知識產權與被許可人簽訂獨占許可使用合同,也可以就一定時期、地域以一定方式的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權訂立這種合同。
獨占許可使用合同,特別是完全獨占許可使用合同本身具有某種物權的特點。有些國家在貿易活動中甚至將獨占許可證視為知識產權的轉讓。另外,知識產權被許可人通過獨占許可合同的簽訂而獲得獨占許可使用權,并不影響知識產權根據知識產權法律而被其他主體依法利用的情況。例如,獨占許可使用合同的訂立不影響國家按照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實施指定許可(又稱計劃許可)。
(馮曉青)
dui nɑnnügongren tongdengjiɑzhi degongzuo fuyu tongdengbɑochougongyue《
《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Equal Remuneration for Men and Women Workers for Work of Equal Value)國際勞工組織大會1951年6月通過,引用時得稱之為1951年同酬公約或第100號公約。公約共14條。我國于1990年11月批準。根據公約的規定,就本公約而言:“報酬”一詞包括因工人就業而由雇主直接或間接以現金或實物向其支付的常規的、基本或最低的工資或薪金,以及任何附加報酬。“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一詞,系指不以性別歧視為基礎而確定的報酬標準。各會員國應通過與確定報酬標準的現行方法相適應的手段,促進并在盡可能與這些方法協調的情況下,保證在所有工人中實行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的原則。
此項原則得通過下列手段予以實行:(1)國家法律或條例;(2)合法建立或承認的確定工資的方法;(3)雇主與工人之間的集體協議;或(4)上述幾種辦法的結合。只要以下行動能有助于本公約條款的實施,應采取措施以需從事的工作為依據,促使對各種工作崗位進行客觀評定。用以進行這種評定的方法得由負責確定報酬標準的當局決定,若此種標準系由集體協議確定,則由協議各方予以決定。經此種客觀評定所確定的不論性別而依所從事工作的差別而造成相應的工人之間報酬的差距不應被認為違反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的原則。為實施本公約的規定,各會員國應酌情與有關的雇主組織和工人組織合作。公約第5—14條對公約的最后條款和非本土領地的適用聲明作出了規定。
(周寶妹)
duiwɑi jishu yicundu
對外技術依存度(dependent ratio for external tech-nology)國家對引進技術的依賴程度,是技術引進經費支出與科技經費支出的比例。對外技術依存度(%)=技術引進經費/(自主研究開發經費+技術引進經費),它是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對外技術依存度越高,說明國家對引進技術的依賴程度越高,自主創新能力越低。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在2005年為50%。《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制定了到2020年力爭使我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的目標。
(李恒)
duomeiti zuopin
多媒體作品(multimedia work)通過計算機程序制作和表現的文字、音頻、視頻、動畫、圖像等多種媒體元素混合的作品。多媒體作品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復制、移位和更改,具有顯著的交互性特點。多媒體作品的媒體組成元素各自的版權狀態不一樣,有的有明確使用授權,有的無明確使用授權,這使得多媒體作品的制作過程容易引發相關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徐皝)
duoxiɑngyouxiɑnquɑn
多項優先權(several priorities)申請人在一件專利申請中,要求兩項以上的申請作為優先權基礎的申請。要求多項優先權的,該申請的優先權期限從最早的優先權日起計算。對于要求多項優先權的申請,其不同的方案分別享受其作為優先權基礎的申請的優先權日。提出多項優先權的,應該符合如下規定:(1)要求多項優先權的申請具有單一性;(2)要求外國多項優先權的,作為多項優先權基礎的外國首次申請可以是在不同的國家或政府間組織提出的;(3)要求多項優先權的申請中,除包括作為外國優先權基礎的申請中記載的技術方案外,還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新的技術方案。但要注意的是,新的技術方案將不享受優先權日。
(張曉)
duoyu zhidingyuɑnze
多余指定原則(principle superfluity establishing)專利侵權判斷過程中分析、確定專利技術特征的一種規則。法院通常根據當事人的解釋,參考專利說明書中對發明目的、技術效果、技術方案以及專利申請過程中申請人的陳述等,對權利要求中所揭示的各種技術特征進行審查,確定出必要技術特征和非必要技術特征。如果法院認定一項技術特征屬于非必要技術特征,則在判斷侵權的時候不再將該非必要技術特征納入比較范圍。這一規則通常被稱作多余指定原則。
我國法院采用多余指定原則的大致考慮如下:發明人不熟悉權利要求撰寫方式,在撰寫權利要求書時難免會把不重要的技術構成寫入權利要求,縮小權利要求的范圍;技術的進步也導致發明人不可能羅列所有的可能的實施例;專利申請文書撰寫是一項技術性和法律性很強的工作,撰寫一件完美無缺的權利要求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法院從公平的角度出發,為發明人撰寫文書的失誤提供救濟。多余指定原則大大增強了法官在專利侵權判斷過程中的裁量權,擴大了專利權保護的范圍。
但是,這一做法似乎違背了中國專利法對法院和專利行政部門的職權劃分。法院輕易省略專利行政部門審定的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實際上等于否定專利行政部門在專利審查過程中所作的努力,同時也使得專利法上關于文書撰寫、提交、審查、授權等環節的系列規定失去意義。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已通過司法解釋和司法判例明確否定了多余指定原則的合理性。
(崔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