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年來,“公文寫作與處理”一直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所有專業的本科生、MPA研究生、遠程(網絡)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從2006年開始,“公文寫作與處理”又先后被山東大學選定為全校的任選課、通識課、核心通識課,面向全校30個學院的所有專業的本科生開設,每個學期,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選修該課程,“公文寫作與處理”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同時,我們還每年為政府部門的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職工、軍隊轉業干部舉辦“公文寫作與處理”專題講座,社會效果良好。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開設的“公文寫作與處理”這門課,無論是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理論體系還是實踐環節都日臻完善。有的教師還曾經在機關部門從事過多年的公文寫作與處理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也曾有過把這些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編寫成教材的想法,但一直未付諸行動。我們一直從網絡或圖書市場上給學生們選用教材,盡管這些已出版的《公文寫作與處理》教材都各有優長,但每本教材都有一些讓我們感到不滿意的地方。我們在每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都會針對教材的不足,做一些矯正和補充工作。
真正讓我們下定決心決定編寫一本教材的原因,是2012年4月16日、2012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部門先后聯合發布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以下分別簡稱新《條例》、新《格式》),均要求從2012年7月1日起實施。同時宣布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2008年8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1999年12月27日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上述三個法規以下簡稱原《條例》、原《辦法》、原《格式》)自2012年7月1日起廢止。新《條例》、新《格式》與以前一直使用的原《辦法》、原《格式》相比較,內容差距非常大,有一些規定甚至正好相反。比如“份號、密級、緊急程度”標注的位置,原《辦法》、原《格式》要求“頂格標注在版心右上角”,而新《條例》、新《格式》則要求“頂格標注在版心左上角”。再比如“發文機關署名與成文日期”,原《辦法》、原《格式》規定:如果單個機關發文,不必署發文機關名稱,直接蓋發文機關印章即可,成文日期用簡寫的漢字標注,而新《條例》、新《格式》則要求:即使是單個機關發文,也必須署發文機關名稱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還有就是新《條例》、新《格式》第一次實現了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范的統一。在2012年7月1日之前,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范和要求是不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公文是按照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制發和處理,而行政公文則是遵照2008年8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1999年12月27日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制發和處理。以前所有的《公文寫作與處理》教材均按照原《辦法》、原《格式》的規定和要求編寫;各種各樣的考試,包括公務員考試也都是遵照原《辦法》、原《格式》的規定和要求制定標準。新《條例》、新《格式》實施以后,所有這些教材都已經與新《條例》、新《格式》的要求嚴重不符,都已經不能再滿足各類讀者的需要了,若再繼續選購和使用這些教材就會誤導學生。眼看著新學期就要開始了,我們跑遍了濟南的大小書店,也在各個網站上搜尋,還電話聯系了許多出版社的發行部,始終沒有找到按照新《條例》、新《格式》標準和要求編寫的《公文寫作與處理》教材。為了能讓學生在暑假開學后按時用上合適的教材,我們決定在暑假期間全力以赴編寫教材。我們在平時講課講義的基礎上,按照新《條例》、新《格式》的標準和要求,廣泛搜集材料,認真組織編寫,苦戰兩個月,終于在8月底完成初稿,經進一步修改后于9月初印制成《公文寫作與處理》內部教材,暑假開學后即發到學生手中。之后的整個學期,我們邊教學邊廣泛的征求學生們對這本內部教材的意見,教材得到了學生們的充分肯定,同時他們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對這本內部教材進行修改和完善,并于2013年2月上旬印制成第二版的《公文寫作與處理》內部教材,在寒假開學后發給學生們使用。同時,我們還把這本內部教材贈送給政府部門和學校機關從事公文寫作與處理的朋友們和同事們,請他們指正。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最終完成了這本《公文寫作與處理》書稿的修改與定稿工作。
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張盈盈編輯對這本教材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該教材的出版,在此對他們表示誠摯地感謝。
該書有以下特點:
1. 該教材是根據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編寫的,符合黨和國家的新標準、新規范、新要求。
2. 所選范文分類詳細、具體、明確,基本上是每一個文種的每一種類型后面都對應著一篇范文,以方便讀者對各個文種的不同類型進行比較鑒別。這是本教材與其他教材相比獨有的特點。
3. 所選范文大都是近幾年黨政機關部門發布的公文,具有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內容新的特點。
4. 對所有選編進教材的范文我們都作了認真審核,并根據教材需要,對一些范文的某些內容作了適當修改,包括成文日期(2012年7月1日以前發布的行政公文,成文日期均為簡寫的漢字,為了與新《條例》、新《格式》標準和要求一致,我們一律改為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該教材是集體勞動的成果,主要是因為:一是我們在編寫該教材的過程中,參考使用了許多教材和網站的資料,在此對這些教材和材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二是本教材是由多位教師和專家共同編寫完成的,參加編寫的人員有高永貴、張鑫、鄔松、王雪、史永志、高強(山東大學)、姜晨(山東廣播電視臺)、李彩云(齊魯工業大學)、趙越。
本教材由高永貴負責大綱擬定、體系結構設計和內容安排,各位作者分工寫作,形成初稿,再由高永貴對初稿進行多次修改,并根據需要對某些內容進行了重寫,最終定稿。史永志、姜晨、高強做了一些輔助性的編輯工作。
由于學識和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和業內同行批評指正(作者郵箱:yonggui2004@sdu.edu.cn)。
高永貴
201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