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審美閱讀十五講
  • 孫紹振
  • 1588字
  • 2019-11-29 15:47:13

二 悲劇的兇手:荒謬的自相矛盾的偏見

“我”問,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進來沖茶的茶房說:“還不是窮死的。”這好像不無道理,她畢竟是當了乞丐,凍餓而死的。

但是是終極的原因嗎?在它背后是不是還有原因的原因呢?那她為什么會窮死呢?是因為她被開除了。她為什么被開除呀?原因是她喪失了勞動力。可是原本勞動力是很強的呀!最初到魯家,魯四奶奶不是慶幸她比一個男工還強嗎?原因的原因是,她的精神受了刺激。什么東西使她受了這么嚴重的刺激呢?這就到問題的關鍵了:一切都因為她是寡婦。

按封建禮教成規,寡婦要守節。五四時期寫婦女婚姻題材的小說,大都寫封建禮教要寡婦守節,可是寡婦不甘。魯迅偏偏不寫這個。他寫祥林嫂不想改嫁,不寫她想改嫁,不寫她不能改嫁之苦,如冬天晚上沒人陪呀,被子里沒有熱氣呀,屋角破了沒有人來修理啊等等,更沒有寫看見什么帥哥心跳加快呀等等。他寫祥林嫂不但不想改嫁,而且從婆婆家溜出來。為什么溜出來?《祝福》里沒講,夏衍改編的電影《祝福》里說,婆婆想把祥林嫂賣掉,給祥林的弟弟娶媳婦。這可能值得相信,除了別的原因以外,還因為夏衍和魯迅是同鄉,他對那個地區的風土人情有深刻的體悟和理解。祥林嫂為什么要逃?值得分析。公開地出走,像娜拉那樣是不行的。因為在農村、山區,封建禮教很嚴酷。丈夫死了,妻子就成了丈夫的“未亡人”,也就是等死的角色。這就是封建禮教的夫權:妻子是從屬于丈夫的,丈夫死了,還是屬于丈夫的。魯迅在小說里,問題提得深刻:婆婆賣了她,讓她去當別人的老婆,不是違背夫權了嗎?不!封建禮教還有一權,那就是族權。兒子屬于父母,丈夫死了,屬于自己的妻子就自動轉賬到了婆婆名下。這樣,就產生了封建禮教內在的第一重矛盾:夫權要求守節,族權可以將之賣出,賣出以不能守節為前提。接著就發生了所謂搶親。這顯示了,這種族權違反夫權,以暴力強制為特點,而這種野蠻卻被視為常規。

魯迅如果寫祥林嫂想改嫁,那樣就只有夫權一重矛盾,思想就比較單薄了。而把祥林嫂放在這樣的矛盾下:夫權讓她守節,族權強迫她改嫁,其“荒謬和野蠻”就深化了。如果光是寫到這一層,也挺深刻了,可是魯迅并不滿足。他進一步提示:夫權與族權有矛盾,那是人間的事,那么到了地獄里,到了神靈那里,應該是比較平等的呀!

柳媽告訴祥林嫂:你倒好,頭打破了,留下了一個疤,可是還是改嫁了,在人世留下了個恥辱的標記。這個問題還不大,但你死了以后,到了閻王老爺那里怎么辦呢?兩個丈夫爭奪你,閻王是公平的,就把你一劈兩半,一人一半。閻王代表什么權力呢?神權。神權居然是這樣的一種“公平”。照理說,祥林嫂可以申辯:“我并不要改嫁,是他們強迫我改嫁的呀,你不能找我算賬。真要劈兩半的話,應該劈婆婆嘛!”可是,閻王是不講理的。這樣,魯迅之所以不讓祥林嫂想改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就是要通過她的處境來顯示三個不講理:夫權是不講理的,族權是不講理的,神權是不講理的。要寡婦守節這一套完全是野蠻而又荒謬的!

禮教不講理,人不講理,神都不講理,這就是魯迅第一層次的深刻。

魯迅第二層次的深刻在于:這種荒謬而野蠻的封建禮教的觀念,是不是封建統治者、封建地主才有的呢?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不是講過:“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魯四老爺是封建統治階級,他有這種思想,看見祥林嫂頭上戴白花就皺眉頭;魯四奶奶有這個思想,她不過是不讓祥林嫂端福禮。這還不太荒謬。荒謬的是,這種思想不僅他們有,跟祥林嫂同命運的人也有,就是柳媽,這種觀念也是根深蒂固。雖然魯迅沒有點明柳媽是寡婦,但從情節的上下文看來,可能也是寡婦,老寡婦。何以見得?因為似乎她當寡婦的經驗很豐富。沒聽說她丈夫來看她,她也沒像長媽媽回家探親什么的,大體可以斷定是跟祥林嫂同樣命運的女人。她堅信菩薩把祥林嫂一劈為二是公正的,勸祥林嫂去“捐門檻”贖罪。這種寡婦罪有應得,被統治階級也當做天經地義,這才叫可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安乡县| 大新县| 广南县| 梅州市| 宁乡县| 登封市| 新野县| 塔河县| 宁波市| 临西县| 塘沽区| 什邡市| 阜平县| 江油市| 廊坊市| 罗山县| 天长市| 光泽县| 玉林市| 乌鲁木齐县| 策勒县| 寿宁县| 崇仁县| 米泉市| 密云县| 中牟县| 南澳县| 綦江县| 开江县| 江西省| 新疆| 屏边| 永济市| 铜梁县| 萝北县| 丹凤县| 和政县| 凤城市| 抚宁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