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陳平原

選擇“開封”作為我和王德威共同主持的“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第四站,在旁人看來是“水到渠成”,實際上則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說“水到渠成”,因此前我們已先后在北京(2003)、西安(2006)和香港(2010)舉行過三次以“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既然已經見識過唐及唐以前的長安,元明清以降的北京,還有近現代的香港,談論中國史,不就獨缺宋代這一塊了嗎?考慮到“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陳寅?。骸多噺V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選擇開封這座曾經舉世聞名的古都大做文章,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這座城市最繁盛、最值得追憶的,無疑是其真正“號令天下”的北宋年間(960—1127)。那168年的輝煌,日后被世世代代的開封人用各種方式追懷、書寫、贊嘆與回味。對于研究者來說,盛世固然值得探究,衰落也自有其意義;至于為何由盛而衰,怎樣貞下起元,那更是絕好的大題目了??烧f實話,此乃事后諸葛亮,當初我們并沒有如此“高瞻遠矚”。

好食物不一定合你的胃口,更何況還有何時上菜的問題。這些年,“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雖步步為營,可并非我們工作的全部——相反,并非城市史專家的我們,只是在從事文學史、文化史、教育史、學術史的同時,將“城市”作為一個重要的參照系。如此學術姿態,缺點是不夠專業,好處則是帶入不同學科的視野,與諸多領域的專門家就“城市問題”展開深入對話。

與許多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的研究團隊不同,我們倆作為主持人,純屬業余愛好——限于個人精力、學術準備以及經費支持等,辦此類跨學科的國際會議,三年一次就很不錯了。因為,會前的立意與籌備,會后的修訂與出版,絕非“唾手可得”。另外,因師友推薦,已有南京、天津、廣州、臺北等城市進入我們的視野。

之所以最后選擇了“開封”,且不顧車馬勞頓,隔年便提前開工,與中央黨校副校長李書磊的積極推介有關。李君河南人,早年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與我很熟悉。2010年10月的一天,我正緊鑼密鼓地籌辦香港會議,突然接到李君來電,說是對當初參加北京、西安兩次“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研討會印象極佳,問能不能明年秋天在開封也做一次,他可以說服河南大學及開封市政府“做東”。

談論《東京夢華錄》,辨析《清明上河圖》,這當然很有趣,可如何設計話題,能否找到合適的研究者,我實在沒把握。跟王德威商量,沒想到他竟一口應承,稱如此意蘊宏深的古城,“就算以古典文學、歷史、考古為主,也不為過”;更何況還有當代文學中的“豫軍”,以及河南梆子在臺灣六十年的發展等,也都值得深究。于是,我倆抖擻精神,提前進入了七朝古都開封。

說起來輕松,進入實際操作,可是關山萬重。時間緊迫,如何與開封市政府及河南大學展開精誠合作,怎么確定會議的宗旨、話題與組織方式,還是頗費斟酌的。

2010年10月下旬有此動議,12月與開封市副市長當面商討,第二年2月寫信給河南大學尋求合作,3月23日發出正式邀請信,籌備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烧f實話,如此專業會議,半年時間,無論對于與會者還是主辦方來說,都是過于匆促了。好在大都是老朋友,操作起來輕車熟路,且很能體諒“業余選手”辦會的艱難。

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乃文學院教授、中國近代文學史專家,多年前就已認識,估計很好合作;果然,一拍即合。關兄熱情且能干,可就是太忙,于是拉上了文學院長李偉昉,讓他負責日常事務。與會者只知道會議開得很成功,實際上中間頗多波瀾與曲折,全靠關、李二位沉著應戰,才將危機一一化解。

有感于中國的學術會議傾向于“大而全”,我們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小而精”的模式。國內外學者加起來不超出三十人,且采用邀稿的方式,與會者必須精心準備論文,積極參與討論。為了謝絕“大牌學者”的信口開河,從一開始就說好,經費由開封市政府及河南大學出,但邀請名單雙方商定。

選擇了開封古城,一不小心就會開成“宋史研討會”。若如此,則河南大學早有準備,且做得很好,不勞我們這些“三腳貓”來湊熱鬧。我給關愛和的信中稱:“此系列研討會的共同特點是:邀請國內外不同專業(文學、歷史、教育、考古、藝術、建筑等)的學者,就某一特定城市的‘前世今生’展開深入探討,既講歷史縱深,也有現實關懷。如此古今貫通,文史兼顧,且以‘都市生活/文化’為中心,其工作目標是:讓開封不僅活在宋代,也活在當下?!贝宿k會宗旨得到了河南大學諸位朋友的認可,因此才有了“邀請信”上建議專家們關注的如下議題:

1.古今開封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建筑風格、語言變遷;

2.古今開封的文化生產,如教育、出版、文學、藝術等;

3.不同時代、不同媒介、不同文類所呈現的“開封”;

4.帝都體驗與文學表現之關系;

5.作為思想主體與作為表現對象的“東京人”、“開封人”、“河南人”;

6.從知識考掘的角度反省“宋史”、“開封論述”的建構。

其實,與會專家來自不同領域,大都胸有成竹,你提你的建議,他寫他的論文。我關心的是,在如此跨學科對話中,能否呈現某些大視野或大思路。從最終結果看,還算比較理想。經過一番評審與篩選,最后入集的25篇論文,共分為五輯,中間三輯討論古代開封的年節、寺院、法律、市聲、話本、詩文、雅音、戲曲等,自然是本書的主體;但第一輯之貫通古今,兼及個人感慨,第五輯之談論現當代開封之跌宕起伏、悲歡離合,或許更能體現我們的思路——讓開封走出宋代,活在當下。

這回的國際會議,大部分費用是開封市政府提供的。政府愿意支持學術,自然是大好事;可我原來有點擔心,會不會變成了時下常見的“國際會議搭臺,書記市長唱戲”?專家們大老遠跑來了,可不是為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我請李書磊轉達,希望開幕式上各方致辭,合起來不超過二十分鐘。之所以提如此“無禮要求”,是有感于今日中國官員越來越有文化,越來越能說話,越來越愿意在國際會議上長篇大論。本只是發牢騷,沒想到開封市領導當真了,致辭非常簡單,話不多,轉而放映介紹開封歷史及現狀的紀錄片,并邀請各位來賓會后參觀新修復的文化街。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方式,很受與會專家的歡迎。

從2000年10月開始策劃,到2011年10月21日—24日舉辦會議,再到2012年7月編定書稿,終于趕在年底前付印了——兩年多時間里,與現實的以及虛擬的“開封古城”打交道,忙得不亦樂乎。如今,事情即將了結,特向積極參會并提交論文的各位作者,以及鼎力支持此次國際會議及出版計劃的開封市政府、河南大學、河南大學文學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2年12月23日于香港中文大學客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浪卡子县| 仁化县| 丰城市| 北京市| 秦皇岛市| 宾阳县| 荆门市| 小金县| 马公市| 遵化市| 山丹县| 东方市| 日照市| 自贡市| 芦山县| 板桥市| 桂林市| 浮山县| 梧州市| 越西县| 三亚市| 弋阳县| 天长市| 广宁县| 无锡市| 钟祥市| 教育| 延吉市| 义乌市| 泽库县| 赤峰市| 荣成市| 汶川县| 南木林县| 大名县| 鹰潭市| 灵川县| 宝鸡市| 靖边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