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稅務傳喚程序
一、稅務傳喚程序概述
在美國聯邦稅法中,稅務傳喚(summons)是由聯邦稅務局發動的,以稅款核定和征收為目的,具有強制性的信息收集程序。聯邦稅務局可以簽發和送達傳票,要求納稅人或者第三人在指定的時間、地點,接受聯邦稅務局的詢問,或者向其提供特定的證據材料。
美國稅法關于稅務傳喚的內容,體現在《聯邦稅法典》第78章第1節。根據第7601條的規定,財政部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要求聯邦稅務官員采取行動,對負有繳納聯邦稅收義務的人進行質詢,或者向第三人詢問與納稅人有關的情況。在實務中,有關聯邦稅收方面的權力,財政部長大部分將其授予聯邦稅務局長。所以,這一條款實際上成為聯邦稅務局行使傳喚權的法律依據。不過,由于這種授權過于廣泛,聯邦稅務局在實踐中很少引用。有關稅務傳喚更具體的內容,則規定在《聯邦稅法典》第7602條。
根據第7602條的規定,為了下述目的,聯邦稅務局可以行使傳喚權:(1)為確定任何納稅申報的準確性;(2)為準備一份任何人都不曾申報的申報書(注:當納稅人沒有進行納稅申報時,聯邦稅務局可以代納稅人進行納稅申報。申報內容以稅務局已經掌握的信息為依據。);(3)為確定任何人的任何聯邦稅收義務;(4)為確定受讓人、信托受托人或其他任何人在法律上或者衡平法上的任何聯邦稅收義務;(5)為征收任何聯邦稅收。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該條允許聯邦稅務局及其代表采取下述行動:(1)檢查任何相關或者重要的賬簿;(2)傳喚納稅人、會計記錄保管人或者其他任何適當的人,令其出面接受質詢,交出會計記錄,提供與質詢有關的或重要的宣誓證詞。
除此之外,還規定了稅務傳票的送達(第7603條);與傳喚有關的關于檢查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第7605條);納稅人接受質詢時的權利(第7521條);第三人被傳喚時,納稅人的受通知權,以及相關的抗辯權(第7609條);證人為提供材料的費用,以及提供證詞的補償(第7610條);當被傳喚人不遵守傳喚要求時,法院對稅務傳票的執行管轄權,以及具體的執行手段(第7604條);稅務傳票正當送達之后,有義務作證或者提供材料的人,當其對此不予理睬時相關的法律責任(第7610條)。
在稅務稽查一章中,我們已經提到,聯邦稅務局通過各種形式收集納稅信息,以核實納稅人申報的信息是否準確,同時查證是否存在遺漏。除此之外,稅務稽查的目的還在于,根據各種線索,揭露稅收違法行為,防止納稅人隱瞞收入不申報。從這個角度來看,稅務傳喚可以成為稅務稽查的一種手段。只不過,稅務傳喚是一種正式的、具有強制性的信息收集手段。在稅務稽查過程中,為了爭取納稅人的配合,聯邦稅務局一般不會輕易動用這種程序。如果納稅人或者第三人不予配合,不愿意主動向稅務局提供信息,稅務局可以直接向納稅人下發30日函,不一定非要借助于稅務傳喚程序。
在稅務稽查過程中,根據稽查類型的不同,稅務局會要求納稅人提供證詞,或者提供賬本、記賬憑證等書證。例如,在通信稽查中,稅務局會要求納稅人提供交易憑證;在機關稽查中,稅務局會要求納稅人到稅務局接受詢問。而在現場稽查中,納稅人不僅需要接受詢問,而且需要按要求提供相關材料。不僅如此,稅務局還可以向第三人索取信息,要求其提供與納稅人的交易情況。不過,這些都屬于非正式的信息獲取渠道。盡管拒絕配合可能引發后續的正式程序,但是,無論是納稅人還是第三人,對于稅務局的上述要求,即便拒絕配合,稅務局也無權進行懲罰。此外,這些要求也沒有強制執行力。稅務局不能對其強制執行,也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與上述程序相比,稅務傳喚的法律效力有很大不同。無論是納稅人還是第三人,當其接到稅務傳票之后,必須對此進行反應。反應的方式可以是配合,也可以是異議。如果被傳喚人對此置之不理,不僅會失去抗辯的機會,同時也可能構成刑事犯罪。(注:IRC§7210.)另外,雖然稅務局不能強迫被傳喚人提供證據,但是,稅務局可以向聯邦地區法院申請,使稅務傳票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法院判定被傳喚人執行稅務傳票,而被傳喚人仍然拒不執行,就會因藐視法庭而受到懲罰。正因為如此,相對于非正式的稅務稽查手段而言,正式的稅務傳喚程序雖然不經常使用,但是對被傳喚人具有威懾力。基于這種威懾力,即便沒有接到稅務傳票,當稅務局要求提供信息時,除非有足夠充分的抗辯理由,納稅人或第三人一般都會配合。
在稅務稽查的過程中,稅務傳喚的目的在于收集信息,及時準確地核定應納稅款。但是,收集信息不僅是稅務稽查的需要,同時也是稅款征收的需要。對于已經核定的稅款,如果聯邦稅務局不能掌握納稅人的財產狀況,仍然有可能無法得以實現。例如,納稅人有可能隱瞞財產,也有可能向家屬、親戚贈與財產,還有可能將財產通過信托,轉移給受托的第三人,而本人則只保留收益權。盡管美國稅法規定,稅收核定之后,納稅人所有的財產被留置,成為稅款清償的擔保,無論納稅人將其轉移給何人,這種性質無法改變,但是這只是在法律上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并不代表現實的必然。如果稅務局不能掌握財產信息,再詳盡的法律規定也是枉然。可見,稅務傳喚的功能并不限于稅務稽查,其同樣可以服務于稅款征收。
無論是稅務稽查還是稅款征收,都只涉及納稅人的稅收義務本身,以及相關的民事處罰。而在美國稅法中,聯邦稅務局擁有一定的刑事調查權,可以就稅務欺詐等涉稅犯罪進行調查取證。需要指出的是,稅務傳喚不能用于稅務刑事調查,只能用于稅務稽查和稅款征收等民事目的。如果稅務局假借稅務傳喚,從事稅務刑事調查業務,這可以成為納稅人的一個抗辯理由。當稅務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時,一旦法院查證屬實,這樣的傳票就會被宣布無效。現實中界限比較模糊的是,當刑事調查與民事調查一并進行時,稅務局簽發的傳票一般會得到法院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的抗辯就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
對于稅務局簽發的傳票,納稅人可以進行抗辯。抗辯可以直接向稅務局提出,也可以在稅務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提出。納稅人的抗辯可以基于不同的理由,例如,傳喚程序存在缺陷,傳喚沒有充分正當的理由,傳喚的內容違反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或者被要求的信息受到法律特權的保護,等等。這些抗辯理由很多來自案例的積累,也有的來自法律的直接規定,甚至來自特定的憲法修正案。在不同的抗辯理由中,既有一般原則的適用,也有很多例外性的規定。納稅人只有善于利用這些規定,才能很好地對抗稅務傳票的效力。否則,從維護依法行政的角度出發,法院一般都會確認稅務傳票的執行力。
總而言之,稅務傳喚是一種非常正式的調查程序,無論對聯邦稅務局還是納稅人,它都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美國稅法既要保證聯邦稅務局行使調查權,又要保證稅務局不至于濫用這種調查權,損害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因此無論在立法還是判例中,都會存在精巧復雜的平衡機制。本章主要介紹稅務傳票的簽發與效力,以及稅務傳票的執行與抗辯。這些內容對于中國稅務機關如何行使稅務調查權,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