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腫脹濕氣停滯
本節名詞
1目窠 2毬 3腠理
眼瞼腫脹,是指上胞下瞼腫脹不適。本證在《靈樞·水脹》中名為“目窠上微腫”。在《素問·評熱病論》中被稱為“目下腫”。《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中稱為“目窠上微擁”。
眼瞼腫脹可由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所致。生理因素可見于睡眠不足、枕頭過低及流淚之后。病理性的眼瞼腫脹相當于西醫所指的眼瞼非炎性水腫,包括眼瞼血管性水腫、腎小球腎炎性水腫及營養不良性水腫等。中醫認為,眼瞼腫脹往往是全身疾病在眼瞼局部的表現。《證治準繩》中稱其為“腫脹如杯”、“脾虛如毬”,前者為外障實邪,后者乃氣虛所致,后世醫家多從其說。
肺脾積熱會使人眼睛赤痛,熱淚時出,怕光羞明。繼則眼瞼腫脹,紅腫如桃,疼痛拒按,痛引頭額;或伴惡寒發熱,舌紅,脈跳急速等癥狀。此癥多因熱邪入里,或飲食失節,以致肺脾積熱,壅熱上攻,燥火客邪,血分熱盛,熱積胞瞼所致。《銀海精微·胞腫如桃》中說:“此乃脾肺之壅熱,邪客于腠理,致上下胞腫如桃,痛澀淚出。”治療時應清火散風解毒,藥方選散熱消毒飲。
脾虛濕滯會使人上胞浮腫,虛腫如球,患處喜按,拭之稍平,少頃復起,目不赤痛;或兼目癢,脈弱,舌胖苔薄白。多因脾胃氣虛,中氣不足,運化失司,水濕停于胞瞼所致。因虛而浮腫,故按之不痛,且患處水濕稍散,眼瞼腫脹稍平,繼而水濕復聚,頃復如故。風為肝之氣,脾虛則風邪更易侵入,若兼風邪則見口癢。治療脾虛濕滯引起的上胞浮腫應補中益氣,健脾滲濕,藥方選神效黃芪湯或助陽活血湯。
診斷流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