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口鎮 徽派民居的典范

古鎮概述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
氣候特點
→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適宜春秋季旅游。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免費。
交通
→在黃山市的屯溪有到達潛口鎮的旅游公交車。
潛口鎮是徽州地區著名的文化古鎮,古時候稱阮溪、潛川。地處于黃岳、天馬之間的潛口鎮是著名景色黃山的南部余脈萬山的出口,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色,加之近2000多年的歷史,潛口鎮成為一個有著豐富自然風景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氣候宜人、風光秀美的潛口鎮古鎮最值得稱贊的還是獨一無二的民居建筑,這里建造于明代的民居建筑帶著鮮明的徽派民居的建筑風格,被認為是徽派明代民居的縮影。潛口鎮的明代古鎮建筑主要開始于明代弘治年間,后一直延續至明朝的晚期,這些涵蓋了民居、亭閣、古橋、牌坊的古鎮建筑雖然跨越了百年的歷史但是在建筑風格上依然一脈相承。在潛口鎮,保存下來的古建筑并不僅僅只有官宦富商所建造的私人宅院,也有普通農人的簡陋民居,可見古鎮建筑的豐富多樣。
在潛口鎮的建筑中以民宅最為有名。潛口鎮民宅又稱紫霞山莊,因位于古鎮紫霞峰的南部而得名。民宅原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建筑群,清朝晚期由于戰火被毀,1984年在原址上重建,取名為潛口鎮民宅。如今這些依山就勢而建的建筑包括4幢民居、3幢祠堂、牌坊、拱橋、路亭和山門各1座,總占地近2000平方米,可謂規模龐大,被認為是“明代民宅的博物館”。
帶著欣賞完黃山美景的愉悅漫步古鎮,不僅能看到在江南地區保存完好的最早磚木結構的“司諫第”、按照遠點營造手法建造的吳建華宅,還有最能體現徽雕技藝的方文泰宅院,那充滿著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展示著明代徽派民居建筑的風格和特色,是研究古建筑史的重要來源和依據。
景點品鑒
→司諫第:江南地區現存最早的明代古建筑之一,是一座三間兩進的磚木結構的廳堂,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原是汪氏為祭祖所建的祠堂。建筑用木宏大,在各個細節之處都雕琢有精美的雕刻,是明代大木建筑中很少見的建造。
→樂善堂:又稱耄耋廳,原是專供老人娛樂休閑的場所。建筑修建于明朝中期,是二進三開間的建筑,20根大柱支撐著正堂,上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然如今的樂善堂已經有些斑駁不堪,但是蘊藏的古韻依然讓建筑顯得古拙質樸。
→善化亭: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的亭閣,因修建時意在行善,故而取名善化亭。古亭石柱木架歇山頂的建筑構造,青瓦覆頂,裝飾有龍吻,底部是用花崗巖鋪就,兩側的石條長凳可供行人休憩。
→方觀田宅:一座當地普通的明代中期的居民宅院,一進三間的磚木結構的樓房。建筑各個結構布局緊湊,加有木樨的屋柱具有防震、防潮、防腐功能。雖然民居建筑沒有奢華的裝飾,卻被認為是明代普通農民住宅的代表。
→谷懿堂:潛口鎮潘姓商人的住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由門屋、大廳和居室組合而成。建筑內各種木雕非常精美,被認為是清中葉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谷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