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鎮 休閑寶地

古鎮概述
地理位置
→上海市閔行區。
氣候特點
→全年溫和濕潤,春季和初秋適宜旅游。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聯票30元。
交通
→公交937路、748路、803路、513路、87路、91路、92路、92B路和莘北專線等都可到達;乘坐旅游1號線(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上車)和地鐵9號線2號出口也可到達。
七寶鎮是離上海繁華鬧區最近的一個古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有“千年上海看七寶”的說法。雖然在漢朝就已萌芽,但真正開始于宋代,明清時期走向繁榮,商賈云集、人文薈萃,成為一座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相輔相成、相互彰益的歷史文化古鎮。
七寶鎮是因民間傳說擁有七寶而得名,后因七寶教寺而正名,這些寶物包括金雞、神樹、玉斧、金字蓮花經、飛來佛、氽來鐘、玉筷。古鎮雖然歷史久遠,但是面積并不大。只能夠三人并行的明清老街縱橫南北,兩側是鱗次櫛比的朱紅排門商鋪。在古鎮北面的老街入口處,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巍峨聳立,上面篆刻的“七寶老街”是北宋時期遺存下來的,兩側的石柱上刻有“百年市聲唱金雞,飛杪十里接蒲溪”的對聯,可見當時古鎮繁榮的景象。
七寶鎮的老街是古鎮最繁華的地方,而且老街有一大特點:南北兩段各有不同,南大街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有著各種特色小吃;北大街是購物者的最愛,琳瑯滿目的工藝品。七寶鎮中,康樂橋、蒲匯塘橋和安平橋是比較有名的橋梁,穿鎮而過的蒲匯塘串聯著小橋迤邐流過,在河水兩岸商鋪飯館林立,各色旗牌隨風鼓動。
如今的七寶鎮是繁華的大上海有名的休閑娛樂之地,每天來自市中心的游人絡繹不絕地來到古鎮,放松身心,游玩娛樂。
景點品鑒

七寶琉璃玲瓏塔
→七寶教寺:教寺原是古鎮名人張澤的宅院,后來改成寺廟。寺廟明朝中期重新修繕,規模廣大,內部園林古木蒼翠,房間有近千間,是江南地區有名的寺廟,有著“郡東第一剎”的美稱。如今的七寶教寺是在2000年移址重建的,各種殿宇一應俱全,是上海最勝的道場。
→琉璃工房: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琉璃脫蠟鑄造室之一,擁有較為完善的琉璃制作技術和設備,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琉璃藝術品。
→氽來鐘樓閣:一幢三層朱紅色的閣樓,位于距石牌坊很近的空地上,風格古典雅致被譽為“古鎮之魂”,是由金、銀、銅、鐵、錫五金融合精煉而成,每年新春都會敲響古鐘為古鎮居民祈福。

七寶鎮景色

七寶鎮夜景
→斗姆閣:七寶鎮中一座歷史悠久的兩層閣樓,原是為供奉道教的斗姆神而建,后來在清朝嘉慶年間被改成戲臺。
→蟋蟀草堂:為紀念七寶鎮深厚的蟋蟀文化而建,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以蟋蟀為主題的展覽館。在展覽館內展示著各種蟋蟀的標本,也講述著古時蟋蟀愛好者是怎么樣耍玩蟋蟀的。
→張充仁紀念館:紀念館通過大量的圖片、作品等信息展示著張充仁的藝術生涯,建筑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特有的走馬樓風格建造,8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分為6個展廳陳列著張充仁20多件雕刻藝術作品,向世人展示大師的風范。
特色美食
?吃什么
→七寶方糕:方糕是七寶鎮特有的美食,據說源自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小時候的范仲淹因父親早亡,隨母親改嫁,家境貧寒,每年的冬天都會將稀粥凍成塊狀,每頓就吃一小塊解餓。后來他的同學就按照他的制作方法將糯米粉制成糯米糕每天給范仲淹送去,并取名白軟糕,這樣飽含情誼和祝愿高升的方糕就成為七寶鎮有名的糕點。
→七寶紅燒羊肉:上海有名的傳統菜肴,據說是從清朝宮廷里流傳出來的,也是慈禧太后最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