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鎮 東海文化明珠

古鎮概述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
氣候特點
→氣候溫和濕潤,春夏是旅游的最佳季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
→寒山寺20元,楓橋25元。
交通
→在蘇州市乘坐公交301路和308路在楓橋站下車即達。
在中國的歷代名詩集里一定不會少了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楓橋夜泊》,那簡單的詞語匯聚著作者無盡的惆悵,也描繪出楓橋優美的意境。千年之后的人們手拿詩篇追尋著詩人吟詩的地方,看一看到底是怎樣的美景觸發詩人那樣的詩情?
楓橋鎮的歷史悠久,隋唐時期憑借大運河便捷的交通發展成鎮,宋元時期就是當地有名的商業之地,到了明清時期,古鎮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路運輸成為商業重鎮,四面八方的商賈在此云集。唐伯虎就曾這樣描述楓橋鎮:“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后來在太平天國時期,楓橋鎮在戰火中化為廢墟,如今的古鎮是在原址上重建的。
楓橋鎮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始建于五代后梁時期的寒山寺、明朝時為抗擊倭寇修建的鐵鈴關以及后來恢復的唐燈、草堂、戲臺等,無一不展示著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
景點品鑒
→寒山寺:是古鎮最為著名的建筑,始建于南朝蕭梁時期,后來唐朝高僧寒山和拾得來此住持,才改名為寒山寺,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古寺在歷史上多次被毀壞,如今的建筑是清朝光緒年間修建而成,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霜鐘閣、鐘樓、花籃樓、楓江樓以及收藏眾多碑刻的碑廊。
→楓橋苑:一座展示楓橋鎮歷史的展覽館,有著古典庭院式的建筑風格,展館分為“楓橋五古”“楓橋勝跡”和“遠景規劃”,展示了古鎮的歷史、古跡以及未來的規劃,是了解楓橋鎮的重要途徑。

寒山寺普明塔
→鐵鈴關:明朝嘉靖年間為抵御倭寇而修建,由城樓和關臺構成,與楓橋相連,也稱楓橋敵樓。鐵鈴關地處水路和陸路進入蘇州城的要塞地帶,橋樓相連的建筑構造有著鮮明的江南古塞的特色。如今的鐵鈴關是蘇州唯一的一座軍事古塞,站在這里可以盡情俯瞰楓橋古鎮秀麗的水鄉風貌。
→江楓草堂:古時候文人雅士聚集暢聊的地方,懸掛的“江楓草堂”是由明朝著名文人文征明所寫。園內假山流水,清新自然,堂內各種家具古色古香,雕刻精細,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在草堂南側還有書房,裝飾典雅,是當時吟誦詩賦后撰寫成集的地方。
→楓橋:又稱封橋,是古鎮河流楓江上的一座古橋,因唐朝詩人張繼的古詩而聞名。如今的楓橋是清朝同治年間重建的半圓形單孔石橋,寬大的拱洞能夠讓游船自由穿梭,游人可盡情領略兩岸秀美的景色。

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