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藥圖鑒(圖鑒珍藏叢書)
- 吳劍坤
- 282字
- 2021-03-26 18:14:51
別名:葈耳實(shí) 性味:性溫,味辛、苦 來源:菊科蒼耳屬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shí)
蒼耳子
功效主治及應(yīng)用:蒼耳子具有祛濕消痛、散寒通竅的功效,常用于四肢痙攣、頭痛牙痛、鼻涕不止、關(guān)節(jié)疼痛、頭癬等癥。取各10克的蒼耳子灰、葶藶子末,用水服下,每天2次,可緩解大腹水腫、小便不利。取500克蒼耳子、10升水,煎煮后取5升,熱含之,痛則吐,吐復(fù)含,可緩解牙痛。
生長習(xí)性:常喜溫暖稍濕潤的氣候,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為宜。
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和河北等地。
藥用宜忌:血虛頭痛、痹痛者忌服。過量服用易導(dǎo)致中毒。

采收時(shí)間:秋季
小貼士: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實(shí),曬干,去刺,生用或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