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名勝古跡暢游通(美麗中國系列)
- 李良才主編 壹號圖編輯部編著
- 1231字
- 2021-03-26 18:00:46
黑城遺址 漠北古城

在西北額濟納茫茫沙漠戈壁灘中,干枯的礫石戈壁如死一般沉寂,酷烈的風沙席卷著塵土在天地間飛舞,只留下黑色礫石伴著粗糙的流沙。蒼茫的戈壁,裸露的礫石,寥若晨星的低矮沙生植物,隨風飛揚的黃沙,一片滄桑寂寥中,一座神秘而又孤寂千年的古老城池——黑城,獨立于這方天地之中。

黑城遺址的城門,也是游覽的入口。
黑城遺址位于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zhèn)的東南處,是古絲綢之路上規(guī)模最龐大、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黑城始建于西夏政權時期,后因明朝大將馮勝攻破之后廢棄,逐漸被流沙侵蝕掩埋,但這并不能掩蓋黑城曾經作為一座輝煌古城的光芒。
在茫茫的戈壁灘上,黑城似乎是周圍最高的建筑,在很遠的地方便看到立于城墻西北角之上的覆缽式白色佛塔縹緲在簌簌漠風之中,宛如仙境,神秘莫測,那是黑城遺址獨特的標志。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黑城,這座曾經的軍事重地、西漢時軍隊交戰(zhàn)的前沿、古代的交通要道,現(xiàn)在雖已被遺棄成了一座快要被黃沙掩埋的廢城,但它輝煌的過去卻是無法掩埋的。現(xiàn)存的城墻多為元代擴建而成,呈長方形,還開設有東西兩座城門,并以甕城加護。城內官署、府第、民居和佛寺一應俱全,城外西南角還聳立著一座伊斯蘭教的教堂。漢代以前黑城在這一方土地上就有著赫赫威名,后多個朝代的塞外民族,如匈奴、回鶻、西夏、契丹和蒙古等,在這片土地上揚鞭策馬,南征北戰(zhàn),鑄就了新的輝煌歷史。
如今的古城仿佛是百齡的老人,牙齒脫落,頭發(fā)稀疏,雖然歷盡滄桑、衰老不堪,卻也積淀百年的風度。作為一座重要的軍事要塞,黑城城墻堅固,軍事設施齊備,如今殘留的古老城墻兀然而立,城門口都有甕城拱衛(wèi),城墻上筑的經緯線橫平豎直歷歷在目。只是西城墻與北城墻已被黃沙所掩埋,城中那整齊有序的房屋建筑、連綿起伏的樓宇殿閣和筆直寬闊的街道都已成為不可追憶的過去,只剩下了狼藉一片的殘垣斷壁,曾經輝煌的城池也經不住時光的冷落。
在黑城零落不堪的遺址中有白色的佛塔孤寂地聳立在那里,千百年來那烈烈西風、漠漠黃沙沖刷侵蝕著黨項先民在此留下的最后印記,似乎要抹去那凄美的悲歡離合。這兩座殘存的佛塔卻已傷痕累累,外墻的皮層已片片脫落,如進入遲暮之年的老人。但時間和風沙并不是損壞這些遺跡的唯一破壞者,還有那些外國探險家們大肆無恥的盜取和破壞。這些如同強盜般的行為,使這座古老的城以摧古拉朽般的速度不斷消亡,那些歷史遺留的痕跡,也遭到了毀滅般的破壞。
夜幕開始來臨,站在黑城的高處四處遙望,到處的殘垣斷壁,仿佛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望著那夕陽下斑駁的建筑,心中不禁想著,或許千年前的這個時候,黑城早已是炊煙滾滾、牛羊入圈了吧。

遺存下來的古城堡,具有伊斯蘭建筑的風貌。

黑城是多種文化的交匯地,現(xiàn)保存的多是代表宗教的建筑。

黑城的外圍逐漸被沙漠淹沒,成為沙海。
旅游小貼士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zhèn)南偏東方向約22千米
最佳時節(jié):夏秋季
開放時間:08∶00~18∶00
旅游景點:城墻遺址、佛塔
特色風味:涼拌蹄黃蹄、燴羊雜碎、粉湯餃子、黃燜羊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