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十三陵 皇家陵墓群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后的13位皇帝陵墓的簡稱,它位于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上,陵區面積達40多平方千米,是歷代陵寢建筑中埋葬皇帝最多的。該陵區自永樂七年(1409年)五月間開始動工,直到明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入墓,先后經過了長達230多年的時間,共修建了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的陵墓,以及諸多的后宮嬪妃和皇子皇孫也在此下葬。明十三陵四周群山環抱,綠水相繞,而陵園規模宏大、建筑雄偉、體制完善、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我國古代的歷代帝王和王公貴胄都十分重視自己的身后事,都把陵墓建造得富麗堂皇,這13座皇帝的陵寢皆是仿造皇宮建造的,顯示了帝王唯我獨尊的地位和君臨天下的睥睨氣勢。在建造格局上,不管是選址或者是規劃設計,這些陵寢建筑都與自然和諧統一。

青山環抱、綠水相繞的明十三陵名堂開闊,各個陵寢背依山、面向水,風景十分優美,同時雄偉的建筑也顯示皇帝陵寢肅穆莊嚴和恢宏的氣勢。著名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評價說:“明十三陵建筑價值極高,長陵的楠木殿其規模是全國唯一的,石雕工藝精湛,明十三陵無論是從建筑形式,還是建筑結構,或建筑藝術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實物歷史。”

明武宗及其皇后的陵墓康陵,是擁有磚碑銘文最多的一座。

神道是通向死者之道,即為墓道之意。圖為斑駁的康陵神道。

旅游小貼士

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區

最佳時節:3~5月、9~11月

開放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08∶00~17∶0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08∶30~17∶00

旅游景點: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特別注意:每個景點的開放時間略有差異,注意時間

明穆宗及其皇后的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修葺復原的陵園。

莊嚴肅穆的神功圣德碑亭和巍然聳立的華表遙相呼應,相輔相成。

坐落在天壽山中峰下的長陵是明成祖永樂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長陵是十三陵中建造最早、建筑規模最宏大、建筑用料最精細的一座皇帝陵寢,是明十三陵之首,長陵的陵宮建筑占地約12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的長陵為諸陵之中心,其他陵寢在其四周圍之而建,并自成體系,各有格局。整個陵園用圍墻環繞,包括陵門、神庫、碑亭、祾恩門、欞星門、寶城、明樓等。其中長陵中最有名的便是祾恩殿,它是明朝時帝后陵寢的主要建筑之一,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殿面闊九間,進深九間,取“九五”之意,為至尊。殿內裝飾古樸大氣、莊重肅穆,殿內木結構皆為金絲楠木,突出皇家之威儀。它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筑,歷史雖已有500余年,依舊安穩如初。

明十三陵中的大部分陵寢墓室建筑都保存得十分完整,除了13個陵墓中的定陵于1956年進行過考古發掘。坐落在大峪山下的明定陵是明朝萬歷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合葬墓,在萬歷皇帝生前就已開始修建,歷時6年完成,其規模之宏大位居十三陵中最大三座陵墓之一。定陵前有蟒山,背靠峪山,總體布局好似前方后圓,與古代的“天圓地方”說相符合。定陵挖掘后,如今可供游人參觀,穿過地下通道,可見帝后棺槨以及裝滿陪葬品的26只朱漆木箱。

走在明十三陵,有一條1000米長的神路,兩側整齊排列著雕工精巧、栩栩如生的石雕,由南至北分別是兩臥兩立的雄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后各有4個武臣、文臣、勛臣,盡顯明代石質建筑工藝之精湛。

德陵是明末代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的陵墓,是明代營建的最后一座帝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杭锦后旗| 万源市| 衡山县| 浑源县| 那坡县| 乐平市| 朝阳县| 锡林郭勒盟| 耒阳市| 大城县| 喀喇沁旗| 孟州市| 大宁县| 依兰县| 建水县| 延吉市| 崇阳县| 佳木斯市| 巴林右旗| 分宜县| 鹤壁市| 治多县| 株洲县| 清远市| 九龙城区| 庆元县| 永和县| 连城县| 清原| 光山县| 朝阳市| 盘锦市| 祁连县| 崇文区| 嘉祥县| 丹江口市| 辽阳县| 汝南县| 通江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