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本草綱目對癥養生方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951字
  • 2021-03-26 16:33:05

003 中藥氣味有陰陽

《陰陽應象論》記載:陽氣積聚在上為天,陰氣積聚在下為地。陰性柔和而安靜,陽性剛強而躁動,陽主蘊育,陰主成長;陽主肅殺,陰主收藏。陽化生清氣,陰凝聚成形。飲食五味滋養了形體,形體又依賴于元氣的充養。

五味之氣生成陰精,陰精又靠氣化生成。五味太過會損傷形體,元氣太過則耗損陰精。陰精能化生人體的元氣,飲食五味太過又耗傷人體的元氣。陰性沉下,故味出于下竅;陽性升浮,故氣出于上竅。清陽之氣循行于肌膚腠理,濁陰之氣向內歸藏于五臟;清陽之氣充實四肢肌肉,濁陰之氣內走于六腑。味屬陰,味厚者為純陰,而味薄者為陰中之陽;氣屬陽,氣厚者為純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味厚者能瀉下,味薄者則通利;氣薄者能宣泄,氣厚者則助陽。五味中,辛、甘味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潤或燥,或軟或堅,須根據各自功能而使用,從而調節機體平衡。

李杲說:味薄的能通利,像酸、苦、咸、平這些;味厚的能下泄,像咸、苦、酸、寒這些。氣厚的能發熱,像辛、甘、溫、熱這些;氣薄的能滲泄,像甘、淡、平、涼這些。滲指微出汗,泄指通利小便。又說:藥有溫、涼、寒、熱之氣,辛、甘、淡、酸、苦、咸之味,還有升、降、沉、浮的區別,厚、薄、陰、陽之間的不同。

一種藥物之內,氣味兼有,理性具存?;驓庀嗤恫煌?,或味相同而氣有異。

氣像天,溫熱的為天之陽,寒涼的為天之陰;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的規律與之對應。

味像地,辛、甘、淡的為地之陽,酸、苦、咸的為地之陰;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藏與之呼應。

氣味薄的,輕清上升而形成天象,因為它源于天而親上。氣味厚的,重濁下沉而形成地貌,因為它源于地而親下。

中藥氣味有陰陽

氣味陰陽生生不息

陰與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的內涵極其豐富,無論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大的還是小的,都可以劃分出陰與陽,藥的五味也不例外:五味中,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

氣味陰陽圖

天為陽,陽主發散,天生四氣,四氣無形。地為陰,陰主聚集,地生六味,六味有形有陰陽。飲食五味滋養了形體,形體又依賴于元氣的充養。五味之氣生成陰精;陰精又靠氣化生成。五味太過會損傷形體,元氣太過則耗損陰精。陰精能化生人體的元氣,飲食五味太過又耗傷人體的元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安康市| 临夏县| 汾阳市| 江口县| 奈曼旗| 西贡区| 安化县| 措勤县| 横山县| 金阳县| 陇川县| 临朐县| 二连浩特市| 林周县| 钦州市| 沂南县| 肥城市| 渭源县| 涡阳县| 舞阳县| 浦江县| 江北区| 凤翔县| 巴马| 凤冈县| 铜梁县| 洪泽县| 乌兰察布市| 九龙城区| 长宁县| 新和县| 北碚区| 鄂伦春自治旗| 茂名市| 宝丰县| 东丰县| 玉树县| 措美县| 宜章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