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房龍地理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13711字
  • 2021-03-19 21:58:01

第九章 意大利

地理位置優越,具有稱雄海陸的實力。

意大利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意大利是一片廢墟——它的一切都是一座巨大山脈的遺留物。這座山脈曾經構成過一片方形高原,形狀就像現在的西班牙,但后來逐漸風化(在幾百萬年中,就算是最堅硬的巖石也會風化掉的),最終隱藏在地中海的海水里。現在,這座古代的山脈只剩最東邊的部分還能讓我們看見,這就是亞平寧山脈。亞平寧山脈源自波河流域,最終到達位于靴尖(意大利的地圖看起來像一只靴子)的卡拉布里亞。

科西嘉島、厄爾巴島和薩丁島都是那片史前高原的遺跡,西西里島當然也是它的一部分,此外如散落在第勒尼安海里的許多小島,也是那座古代殘骸的一部分。想象一下,當那片高原被海水淹沒的時候,景象一定很壯觀。因為悲劇的發生早在2000萬年以前,所以誰也不能知道其中的原因,誰也不能知道高原在受到致命的火山噴發后是怎樣的情形。火山爆發的結果反而讓后來亞平寧半島的居民獲得了很多的收益,他們能夠享受到大自然的種種恩惠,例如溫和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適宜的地理位置等。亞平寧半島之所以會變成古代的強國,以及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絕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希臘是一只伸到亞洲去的手,它抓住了尼羅河流域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把它們輸入歐洲的其他國家。但那時,雖然希臘人帶給了歐洲大陸很多福利,但他們同時也與歐洲大陸保持著刻意的疏遠。他們的國家就像一個島國。盡管表面看來希臘是一個半島,可是半島對于他們,一點好處也沒有。整個巴爾干山脈中重重疊疊的山脈,把他們與歐洲其他地方的人們隔絕開了。

意大利的情形卻完全相反。它是三面環海的半島,又是北歐大陸的一部分,因此半島與大陸的福利它都享受得到。我們經常忽略這個事實,總是把西班牙、希臘和意大利放在一起討論,認為它們有很多相同點。西班牙與希臘的確有許多地方類似,比利牛斯山脈與巴爾干山脈同為無法跨越的屏障,因此把南北地區隔絕起來。但遼闊的波河流域卻是一片突出的平原,深入歐洲的內陸。意大利最北邊各城的緯度,比日內瓦或里昂高得多。就算是米蘭與威尼斯所處的緯度也高于波爾多與格勒諾布爾。至于被我們當做意大利中心的佛羅倫薩,也幾乎和馬賽在同一個緯度上。

雖然阿爾卑斯山比比利牛斯山及巴爾干等山脈高很多,可是它有便捷的道路,使南北之間的交通十分便利。羅訥河和萊茵河與意大利的北部國界平行,把阿爾卑斯山一分為二,境內許多小河,都向萊茵河及羅訥河流去,而且與主河道成直角,這些小河與波河流域之間,就有了不少捷徑。這些捷徑的最早發現者是漢尼拔,他曾經帶著一隊大象,從這個地方攻打羅馬,讓毫無準備的羅馬人驚恐萬分。

意大利 版畫 17世紀

位于歐洲南部的意大利,以阿爾卑斯山為界,與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為鄰。在這片土地上,見證了古羅馬帝國的強盛、文藝復興的繁榮,以及幾千年來無法動搖的最高宗教地位。在藝術、科學和技術方面,意大利擁有悠久的傳統,許多藝術作品也流傳至今。

因此,意大利就是一個扮演雙重角色的國家:一方面做威震地中海的島國;一方面做傲視歐洲的大陸強國。

自從地中海丟掉了世界舞臺中心的地位以后,美洲的發現使大西洋變成了商業與文化的中心,意大利便失去了以前的很多優勢。它缺少煤礦和鐵礦,不能和西方的工業國家抗衡。然而從公元前753年羅馬人建國之日起,直到公元4世紀為止,將近1200年中,易北河與多瑙河以南的地方,全由意大利人統治。

野蠻的日耳曼部落從亞洲遷入歐洲以后,都想占有肥沃的“遠西”,并為此爭得不亦樂乎。這時的意大利誕生了基本的法律和秩序觀念,他們利用這個機會放棄了漂泊的游牧生活,享受半開化生活的各種利益。當然,它為了要繁榮自己,難免會犧牲別人。雖然它一面讓百姓繳納苛捐雜稅,一面把那些日耳曼部落遣散到各地去,讓各地的命運永遠受到他們的支配。就是在現代,只要是眼光敏銳的人到過巴黎、巴伐利亞、馬德里或特里爾之后,就會馬上覺得,那邊地方居民的容貌與外表,都有某種相似之處。他還會驚訝地發現,那邊商家所用的招牌上面寫的字不論是法文、西班牙文、羅馬尼亞文或者葡萄牙文,他都能看得懂,也讀得出來。他或許會嘆息:“我原來是在古羅馬的境內呀!這一帶地方原來是屬于意大利的,就好像現在的菲律賓屬于美國一樣。這里的第一棟房子是意大利工程師造的,第一條街道是意大利將軍開拓的,就連最早的交通和商法也是用意大利文寫的?!彼€會恍然大悟,覺得這一半是海島、一半是大陸的國家,擁有著多么大的天然優勢?。?/p>

意大利的法庭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就出現了結構完善的法庭,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以及與宗教相關的案件都在這里做出裁決,可以算是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法庭組織。圖中出現了負責審判的法官,宗教的神職人員以及前來起訴的民眾。但當時機構的權利都掌握在富人手中,因此為了自身利益產生的誤判和錯判也時常出現。

這些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得意大利征服了周邊的很多國家,但同時它所在的地理環境也給它帶來了可怕的災難。大家都知道只要是由火山爆發形成的國家,就永遠會有被火山毀滅的危險。意大利不僅是廢墟、橘子樹、樂隊以及時髦的人們的故鄉,也是一塊經常受到火山爆發的威脅的大陸。

任何活到70歲的意大利人(在意大利,人均壽命為70歲很平常,因為他們仿佛生來就愛笑,懂禮貌,就好像窮鄉僻壤的人生來就哭喪著臉、毫不懂規矩一樣),在去世以前,至少會親身經歷一次大地震、兩次小地震。地震儀(愿我們所有的儀器都像地震儀那樣精確可靠)告訴我們,從1905至1907年間,地震的總數已達到300次。第二年,也就是1908年,墨西拿城完全被摧毀。你如果需要可靠的統計表(而且數字往往比文字更動人),這里剛好有一張,是記載埃斯切爾島上的地震次數的。

埃斯切爾島位于卡普里島的對岸,那邊地震的年份如下:1228、1302、1762、1796、1805、1812、1827、1828、1834、1841、1851、1852、1863、1864、1867、1874、1875、1880、1881、1883……

數百萬年來,火山爆發的結果是,讓意大利很多地方逐漸覆蓋上了厚厚的凝灰巖。凝灰巖是一種軟石塊,是火山爆發時從火山口里噴出來的火山灰所凝結而成。這些凝灰巖非常疏松,對于半島地貌的形成有著決定的影響。有幾片凝灰巖區的面積竟然達到了4000平方英里,古人所說的“羅馬七山”,實際上只不過是七堆硬化了的火山灰罷了。

遠古時期的火山爆發產生了其他地質上的變化,使意大利的土壤變得異常不穩定。亞平寧山脈縱貫整個半島把它分成兩半。這些山脈大部分由石灰石構成。石灰石往往附著在較硬而且年代較早的巖石上,性質非常柔軟,并且容易滑動。古代的意大利人很清楚這件事,所以每隔20年,即使火山不爆發,也會勘察一下與各大國之間的疆界,看那些做好記號的界石是否還在原處。對于現代意大利人來說,只要一聽說鐵軌彎曲了、道路被壓得粉碎,或村落被一座郁郁蔥蔥的高山埋在下面的時候,他們就非常清楚(他們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憑借以往的痛苦經驗,才了解到的),那一定是土地的“滑坡過程”了。

龐貝古城大劇場 油畫 哈克特 1799年

圖為1799年被挖掘出來的龐貝城劇場區,其背后依靠著維蘇威火山,劇場高大的外墻、半環形的走廊、觀眾的座位及角斗士的營房仍然依稀可見,整體建筑氣勢磅礴,就算被火山灰埋藏了多年,也掩蓋不住當時城中繁盛的景象。

如果你去意大利旅行過,就會驚訝地發現,在高山頂上有許多城市。關于這個情況,當地人最常見的解釋是:當時的居民為了防范盜賊才逃上山頭,其實這只不過是次要的原因。他們放棄了溪谷里的清泉、遠離了交通便利的大道,搬到不方便的山頂上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避免山體滑坡導致的危險。在山頂附近,那些較硬而且年代較早的巖石往往露在表面,能夠給居民提供永久的棲身地,至于山坡上面,則全是些疏松的石灰石,跟浮沙一樣站不住人。因此,山頂上那些看起來風景如畫的小村莊,生活在其中卻未必舒適了。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聯想到現代的意大利。意大利不像希臘,它并沒有希臘輝煌的歷史。但是意大利人聰明而又勇敢,信心百倍地向著新的目標行進,當然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但是他們情愿長期努力,以求擺脫數千年被忽視的威脅,恢復古代的繁榮景象,躋身于世界列強之林。

1870年,意大利重新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從獨立戰爭結束以來,外國的統治者被驅逐到阿爾卑斯山(他們原本就是阿爾卑斯山那邊的人)的另一邊以后,意大利人便開始進行一項偉大而艱難的事業,把意大利這個消沉了多時的國家重新帶入正軌。

他們最先注意到的是波河流域——這個半島的食品倉庫。波河沒有其他河流長。實際上,你只要看一看世界大河比較圖,你就會知道歐洲只有伏爾加河才符合大河的標準。波河靠近北緯45°,僅長420英里,即使如此,那片直接受它影響而且布滿了它的支流的土地,卻達到了27000平方英里。盡管在流域面上波河跟其他河流無法相比,可是波河也有它自己的特性,有它獨特的地方。

波河可以用于航行的水域達到了全長的5/6,又是世界上三角洲的最快建造者。每年,它會把它的三角洲向前推200英尺,增大3/4平方英里。如果這種現象能持續1000年,波河的三角洲就會延伸到對岸的伊士特里亞半島,成為7英里寬的長堤,把亞得里亞海的一部分分隔成湖泊,讓沿海的威尼斯變成水上的城市。

威尼斯總督府景觀 油畫 卡納萊托 1755年以前

在這幅圖中,精巧而壯觀的總督府和圣馬可教堂十分醒目,而運河上的船只和忙碌的船夫也構成畫面的一部分,生動而莊嚴的威尼斯在畫家的筆下格外美麗,卡納萊托抓住了威尼斯的典型景物,完成了這幅精彩的作品。

河流攜帶的大批泥沙中,一部分被波河帶到海里,一部分沉積在河底,使河底長出幾英尺厚的堅硬地層。沿岸的居民為了要預防這條日漸增寬的河流的泛濫,修建了很多堤壩,這項工作始于羅馬帝國時期,至今仍然沒有間斷。最終造成了波河的河床高出兩旁的平原,有些村落里的堤岸,竟然達到了30英尺高,波河仿佛就在他們的屋脊上流過。

波河流域之所以聞名于世,還有其他原因。從地質學角度看,距離現在不久以前,意大利北部的平原完全是亞得里亞海的一部分。那些阿爾卑斯山中美麗的峽谷,雖然現在成為游人的避暑勝地,但是從前與被淹沒在海里的挪威峽谷一樣只是狹窄的海灣。古代,冰川覆蓋著歐洲與阿爾卑斯山的大部分地區,冰川融化帶來大量的水傾瀉而下,這些溝壑就成為了它們的出口。冰川從山坡上一直后退,水流下泄造成許多石粒也跟著滾落下來,壓在厚厚的河床上,這些石粒叫做冰磧石。如果兩條冰川相遇,兩層冰磧層便合成一層,比原來的高出一倍,就叫做中磧層。冰川融解后,中磧層與冰川分離,就叫做尾磧層。

蓋滿白雪的阿爾卑斯山 水彩畫 科曾斯·約翰·羅伯特 約1776~1779年

阿爾卑斯山位于歐洲南部,是歐洲最高的山脈,平均海拔為3000米。在這幅圖中,遠處覆蓋著白雪的勃朗峰清晰可見,當氣溫變暖時,積雪融化,匯成小溪,成為了很多河流的發源地。人們把山路作為連接兩地的交通要道,彼此之間的貿易也逐漸開始了。

尾磧層類似于河貍筑成的堤壩,它們把山谷的最高處與最低處分隔開。只要冰川延續下來,尾磧層就無法阻攔住向下傾瀉的洪水。但年復一年,冰川逐漸溶化,水量逐漸減少,尾磧層便高出于水面之上,形成一個湖泊了。

意大利北部的所有湖泊,如馬格里羅湖、迪科莫湖、迪伽達湖等,都是冰磧湖。當人類來到湖邊進行灌溉工作時,這些冰磧湖確實是良好的蓄水池。每逢春季積雪消融,它們把剩余的水量儲藏起來,讓它們不會全部泄入溪谷,造成水災。迪伽達湖的水位能抬升12英尺,馬格里羅湖的水位能抬升15英尺,即使有更多的水進來,它們依舊容納得下。居民只需要在湖邊修建簡單的水閘,就可以按照當時的需要把水閘打開放水了。

波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開始利用這種天然的便利。他們開鑿了許多運河,讓它們與波河的各支流相接,還建造了許多水閘和堤壩。現在,在幾分鐘之內,就會有幾千立方英尺的水從運河里通過了。

波河流域是最佳的稻米產區。1468年,一個比薩的商人引進了稻谷,直到今天,波河流域中部已經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了。其他農作物如玉米、大麻、蘿卜的產量也非常豐富。波河流域的雨量雖然不如其他地方多,但它卻是全意大利土地最肥沃的區域。

波河流域不僅提供豐富的谷物給人們,同時還把漂亮的衣裳賜給女人。早在9世紀,養蠶用的桑樹已經從中國經過了拜占庭,傳到意大利來(拜占庭就是東羅馬帝國,它的首都在1453年被土耳其占領,從此君士坦丁堡就變成了土耳其人的國都,拜占庭也跟著滅亡)。桑樹需要溫暖的氣候,倫巴底一帶剛好給它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倫巴底就是波河流域,它以條頓民族里的倫巴底人或長須人命名)。現在這些地方從事養蠶的人已經將近50萬,產品的質量也遠勝于中國和日本。雖然蠶是體積很小的昆蟲,它卻能為我們提供最華麗的布料。

波河流域的人口非常密集,這原本并沒有什么可驚訝的,不過有一點卻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初期的居民,總把城市修建在離河很遠的地方。原因是當時的工程技術還很落后,沒有達到修建牢固堤壩的水平,而且每到春季洪水來襲,河邊總有許多泥濘的濕地,因此他們只能退避三舍了。位于波河流域最重要的城市就是都靈了,它是當今薩伏伊王室古老的居住地,它位于通向法國和瑞士的山口(通向法國的蒙特·塞尼斯山口和通向瑞士的圣伯納德山口,后者以優良的犬種和修道院而著名)。都靈是波河沿岸最大的城市,地勢很高,不會有遭受水災的危險。其他城市中,米蘭是米蘭省的首府,位于五條重要商道的交匯點、波河與阿爾卑斯山之間。威洛納是伯倫納山路的終站、德國和意大利最早的連接點之一,位于阿爾卑斯山的山腳下??死啄{是有名的小提琴制造商斯特拉第瓦里家族、瓜爾里家族和阿馬蒂家族的故鄉。至于帕多瓦、摩德納、費拉拉及博洛尼亞(歐洲最早的大學所在地)等城市,雖然是依靠波河才繁盛的,但卻與波河的距離很遠。

在古代,威尼斯和拉文納是以浪漫聞名于世的兩座城市。在威尼斯有157條運河,共長28英里,代替街道作為通商之用。它最初只是難民的棲身地,在大移民運動發生時,百姓們感覺到住在內陸并不安全,為了躲避危險,于是就搬到波河與各條小河所形成的泥濘的沼澤地來。可是他們到達威尼斯之后,就立刻發現了掙錢的機會。那里食鹽資源非常豐富,甚至可以用“遍地都是”來形容。食鹽的壟斷經營使他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們的茅草屋變成了大理石宮殿,他們的漁船和戰艦一樣大,將近300年的時間中,他們是殖民力量中最重要的一支。

米蘭 版畫 17世紀

米蘭位于阿爾卑斯山南側的波河平原上,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工業中心,也是意大利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修建有教堂、美術館、城堡、劇場和圖書館等,也被譽為世界時尚之都。

那時,就算是頭戴高冠的教皇、神圣的羅馬皇帝、土耳其的皇帝也不如他們富有。直到哥倫布安全返回的消息和印度航路發現的消息傳到里阿爾托(他們的商業中心)之后,才引起了一陣恐慌。股票和債券暴跌50點,商業的失敗變成衰落的預兆,從此威尼斯便一蹶不振了。往日的貿易要道現如今卻變成了毫無用處的投資。里斯本與塞維利亞乘機興起,取代了威尼斯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歐洲各地的商人都涌向那邊,因為那邊有各種香料以及亞洲和美洲的商品。至于曾經黃金滿庫的威尼斯,此時卻成了18世紀的巴黎。有錢的公子們都到那邊去,因為那邊能讓他們接受到文雅的教育和頹廢的娛樂。但正當尋歡的人們樂不思蜀時,末日突然到來了,拿破侖率領著一隊人把這個繁華的城市征服了。運河至今還在,它的美麗依然聞名于世。再過20年,它們很有可能會被蒸汽船所毀壞。

威尼斯的繁榮景象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東北部,它建在水上,因此素有水城的美稱。在這幅圖中,碼頭的小船或載著游覽的客人,或載著運往國外的貨物,每天都有大批的貴族、商人匯聚在這里??梢哉f,這條運河讓他們得到了美譽,也得到了財富。

另一個城市拉文納,也是波河沖積作用的結果。拉文納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內陸城市,距亞得里亞海岸有6英里的距離。這是一個像黑洞般的城市,但也曾經接待過尊貴的客人。但丁與拜侖都在那里住過,也許是因為迷戀那里的燈紅酒綠,也許是想沉浸在感嘆與悲愁中。5世紀時,它在世界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今天的紐約,因為它既是當時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又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有森嚴的禁衛軍、巨大的船埠以及大量木料的存儲。

公元404年,西羅馬皇帝眼見野蠻民族日漸強盛,羅馬城已經難以固守、危在旦夕,為了避免可怕的襲擊,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便決定搬到這“海上城”來。從此以后,這里就成為歷代帝王的故鄉。他們的皇宮在這里,他們的樂園也在這里。現在,你只要看到“黑眼婦人”時代的精細嵌工,你一定會為人類的手工藝術達到的高度感到震驚,因此聯想起拉文納當年的景象。這位黑眼婦人出身貧寒,幼年在君士坦丁堡做過馬戲團里的舞女,后來卻成為了名君查士丁尼所心愛的皇后,死后還得到了一個尊貴的封號——狄奧多拉。

帝國的歷程:帝國消亡 托馬斯·科爾 1835年

在系列作品《帝國的歷程》中,托馬斯描繪了羅馬帝國由一個蠻荒之地成為一個帝國,直至最后消亡的過程,以此對美國不要重蹈羅馬帝國的覆轍提出了警示。圖中的羅馬帝國富麗堂皇、華美瑰麗,應該正處于盛年時期。

隨后,拉文納被哥特人征服,變成他們的新國家的首都,附近的淺水湖也在此時漲滿。在這之后,威尼斯人和教皇為此發動了戰爭,還被當成過可憐的流浪者的暫時居所。這可憐的流浪者原本是佛羅倫薩人,曾在他的國家留下不少政績,結果卻受到死刑的威脅,不得不逃離自己的故土。從此,他就在拉文納郊外的松樹林中過著寂寞的生活,直到老死。沒過多久,這古老的帝國名都也步上了他的后塵。

關于北部意大利的情形就簡單地說幾句。意大利雖然缺少煤礦,可是水力的供給卻幾乎是無限的。這些水力資源在世界大戰剛爆發時就已經開始被利用,20年之后它一定會有驚人的發展。原料的缺乏雖然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普通的意大利人都能從事養蠶業,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有條理,他們對物質的欲望也很有節制,因此如果和原料多而人力少的國家相比,意大利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對手。

在西面,波河平原與地中海被利古里亞的阿爾卑斯山分隔開,這個地方也是連接阿爾卑斯山脈與亞平寧山脈之間的紐帶。山的南邊是里維埃拉的一部分,那里不會受到北方寒風的侵襲,成為全歐洲的避寒勝地;那里還有很多華麗又舒服的旅館,能給長途跋涉的人們提供方便。它的首都叫熱那亞,是現代意大利的第一港口,城內有雄偉的大理石宮殿,是古代遺物。當年威尼斯侵占近東殖民地的時候,熱那亞的勢力也是非同小可的。

熱那亞的南邊有一片小小的平原,就是亞諾河平原。亞諾河發源于佛羅倫薩東南25英里的群山里,橫貫佛羅倫薩城。佛羅倫薩在中世紀就有完善的交通系統,向南通往基督教的中心——羅馬,向北能到達歐洲的其他地方。佛羅倫薩人運用了這種優越的商業地位,不久就成為世界銀行業的重要中心。有一個名為美第奇的家族要特別提及一下(他們最初以行醫為業,所以有三顆藥丸總掛在他們的徽章上),對于這項事業有著特殊的天分,在這之后的很多年,他們成為一個世襲家族統治著整個托斯卡納,使佛羅倫薩成為15世紀和16世紀時最神奇的藝術中心。

1865年至1871年之間,佛羅倫薩是新興的意大利的首都。雖然它已經沒有了往昔的風采,但依然是一個值得觀光的地方,當一個人的財富和鑒賞力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點的時候,那么他在佛羅倫薩就總能領略到生活的美麗。

亞諾河緩緩流淌,沿途美麗的風景可以與爪哇相媲美。河口附近有兩個城市,它們除了歷史遺跡以外,其他部分都不是很重要了。比薩城內有一座斜塔,當年因為建筑師沒有把地基打好,塔身就傾斜了,但后來伽利略想研究自由落體時,這座斜塔就很有用處了。第二個城市是內窩那,英國人之所以這樣叫它可能有著特殊的理由。1822年,雪萊曾經在離城市不遠的海里淹死,因此內窩那這個名字也就被人們所銘記了。

從內窩那往南,早期的古道與近代的鐵路都緊靠海岸。游客們坐在車上能夠看見厄爾巴島在迷霧中若隱若現(這是拿破侖的流放地,后來他突然從島上逃回法國,陷入了滑鐵盧戰役)。再往南,便是臺伯河流域了。這條有名的河在意大利語中叫做Tevcre,是一條緩慢流淌并呈褐色的小河。它有點像芝加哥河,但是比芝加哥河寬;它也有點像柏林的斯普雷河,但是比斯普雷河渾濁得多。它的發源地在薩賓山中,古代羅馬人曾經到那里去偷去搶他們的妻子。史前時期,它的入海口在羅馬以西12英里,現在已經延長了2英里。其實它跟波河一樣,也是一位出色的泥沙輸運者。臺伯河流域與亞諾河流域完全不同,臺伯河流域要寬得多。亞諾河流域土地肥沃,對于人類健康非常有好處。臺伯河流域卻經常瘟疫蔓延,到處都是荒蕪的土地。傳說在這個地方的人們會患上一種恐怖的熱病,能使人的身體慢慢腐爛。中世紀時的人們對此都深信不疑,認為是由于惡氣所致,從此瘴氣一詞就被人們創造出來了。附近的居民因為害怕這種瘟疫,在太陽下山以后就把門窗緊閉。這種消極的防御有一個極大的弊端,因為緊閉之后,所有的小蚊蟲都被關在室內了。但是對這種超乎尋常的愚昧,我們也很難責怪古代的人們,因為在30年前人們才發現蚊蟲能夠傳播病菌。

意大利早期的銀行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銀行產生,穩定的匯率也為佛羅倫薩銀行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為客人辦理手續的工作人員,負責清點數量的人以及正在等候的客人。日積月累,借貸、利率、匯率和復式記賬這些現代銀行學的基礎概念也逐漸產生了。

在羅馬帝國時代,臺伯河平原上的水被排干了,居民也很密集。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地中海盜賊蜂起,第勒尼安海岸全無屏障,結果便成了海盜的囊中之物。城市被毀了,農場也荒廢了,排水的溝渠常年沒有人疏通,這些臭水溝里藏滿了傳播瘟疫的蚊蟲。從臺伯河口起,一直到西塞奧山附近的彭汀沼澤杳無人煙。旅客們在經過這里的時候,總是快馬加鞭,讓可憐的馬拖著車疾馳而過。不但整個中世紀時是這樣的,即使在30年前也還是這樣。

到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像這樣一個古代的重要城市,為什么要建在瘟疫盛行的地方呢?為什么圣彼得堡要建在費盡了無數人的力量才能變成土地的沼澤里呢?為什么馬德里要建在孤零零的、荒涼的并且沒有樹蔭的高原上呢?為什么巴黎要建在終年下著連綿陰雨的盆地的最低處呢?我不知道,或許是因為湊巧的機緣和人類的貪婪,或許是因為聰明一世卻糊涂一時的政治遠見!這些我都不知道,我并不是在寫哲學教科書。

現代的羅馬依然是老樣子:夏季酷熱、冬季嚴寒、交通不便、氣候不利于健康。可是,在古代,它竟然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基督教的圣地,是威震世界的大帝國的中心。這一切,絕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解釋清楚的,你應該去尋找那無數種不同且互相關聯的因素。但是在這里卻沒辦法敘述,因為我如果把其中的原因都解釋清楚,那就要寫三本這么厚的書了。

就是關于羅馬的本身,我也不想細說,因為我無法對這座東半球的永恒之城做出公正的判斷,這也許是受到我的祖先的影響。我的祖先只要一看見羅馬的東西,總是深惡痛絕,1700年來(公元前50年至公元1650年)從來沒有改變過這種態度。我只能站在古羅馬的廣場上放聲大哭,我只能回想起當年的殘暴情形。那時候,強盜和勒索者憑借大將軍和領袖的名號,肆意殘害著整個歐洲,以及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然而后人還往往原諒他們,認為他們對于文化的發展也有著相當的功績,其實他們的殘忍行為,絕對不是筆墨所能形容的。我只能站在大教堂的前面,追憶著圣彼得的功績與罪惡,讓嚴肅的情緒充斥著我的腦海。我只感到心痛至極,痛惜著當年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建造了這座紀念圣彼得的建筑,到頭來卻除了比其他教堂大一些外,毫無美麗或精雅可言。我羨慕佛羅倫薩與威尼斯的和諧。我羨慕熱那亞恰到好處的協調。我也知道,存在著這種情緒的只有我一個人,是的,就連比特納克、歌德以及稍有名望的學者,看到了布拉曼特的建筑,也只是灑下惋惜的淚水而已。算了吧!我并不想讓你對于羅馬存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它到底是什么樣子,你在親眼見過之后就會知道了。我所要告訴你的,只是羅馬從1871年以來,一直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城內還有一個叫梵蒂岡的城市。梵蒂岡于1903年歸屬教皇統治,從此教皇就有了統治全城的自主權。1870年9月,意大利的軍隊攻進了羅馬城,頒布了憲法,取消了教皇歷年來的至高無上的權利以后,直到1930年為止,教皇連統治梵蒂岡的權力都沒有了。

擲鐵餅者 雕像 5世紀

該雕像是古羅馬的復制品,其原作是古希臘雕塑家米隆于公元前450年的作品,展現了一位正要投擲鐵餅的青年形象,他有著強壯的肌肉,正蓄勢待發,其肌肉的寫實表現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設計師討論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方案 賀拉斯弗奈 18世紀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也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其建設之初請來了當時在意大利最有名的藝術家參與設計。圖中身穿紅衣、留著白胡須的長者是當時的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布拉曼泰在他的前面手拿教堂平面圖為他講解教堂構造,拉斐爾站在一旁等待著教皇驗收壁畫草圖,教皇左側的米開朗基羅也參與了討論。

現代的羅馬工業很不發達,城內有幾座猙獰可怕的紀念碑、一條跟費拉德爾菲亞相似的大街,以及許多穿著制服的人們,制服倒都很整齊。

離開羅馬,我們到達另一個城市。這個城里的人口很稠密,在意大利半島上可說首屈一指,它是神奇的地理與歷史的錘煉場地,并且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一個煩人的質疑:“羅馬位于小河邊的死角里,這座城市卻享受到各種天然的利益,但為什么它不能把羅馬的統治權奪過來呢?”

那不勒斯位于海濱,剛巧在一個地勢優越的海灣的頂端。它的歷史比羅馬早,附近的土壤非常肥沃,意大利西部的沿海各地都不能與它相比。從前,希臘人發現了那不勒斯城后,在埃斯切爾島的附近和野蠻的亞平寧部落有了商業上的往來。但埃斯切爾島上經常有火山爆發的危險,不適合作為穩定的貿易市場,因此希臘人就相繼遷移到大陸上去。遷居之后,他們時常發生不可避免的爭執(一方面是由于離祖國太遠,另一方面由于統治者過于嚴酷,治理不當),以致內戰不斷,三四個小居住點互相攻擊。幸好就在這時候,一大批新的希臘人開始聯合起來到達這里,自己建立起了一個叫“新城”,或稱“Neapolis”的城市,隨后又改稱那波利,就是英語中的那不勒斯。

當羅馬只是個游牧民族聚居的小村落時,那不勒斯已經是繁盛的商業中心。但那些牧民也很厲害,很有政治天賦,因此公元前4世紀時,那不勒斯就做了羅馬的“同盟”,同盟二字本來是褒義的名詞,表示平等的關系,不像“從屬”那樣不雅。從此以后,那不勒斯就逐漸處于次要地位,不久就遭受到來自野蠻民族的侵略,最后更落入西班牙波旁王朝之手。波旁王朝在那不勒斯的統治成為了一切打壓言論自由和行動自由的代名詞,是一個政治的壞榜樣。

但那不勒斯自有它的先天優勢,因此居民日漸增多,最終擁擠不堪,歐洲各城市沒有一座能與它相比。當時,這么多人是如何居住的,并沒有人知道,也從來沒有人過問。直到1884年發生了霍亂,才迫使這個現代王國進行全城大掃除。當然,它是以一種很聰明、很鄭重的方式進行的。

那不勒斯后面矗立著一座美麗的維蘇威火山,維蘇威火山與其他火山相比,噴發相對很有規律,它大約有4000英尺高,四周遍布著許多美麗的小村落,村落里釀造一種特別的烈酒,叫做基督的眼淚,極負盛名。村里人的先祖從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住在那邊了。為什么不呢?從前的維蘇威是座死火山。自從有史料記載以來,近千年中,它從未噴發過一次。但是在公元63年,它的內部雖然會隱約地發出隆隆的聲音,但像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卻滿不在乎。

直到公元79年,才發生了一件非??植赖氖虑椤T诓坏絻商斓臅r間里,赫基雷尼亞城、龐貝城和另外一個小城,完全被覆蓋在火山灰下面。從此以后,維蘇威火山在100年中至少要活動一次,讓人們知道它離死期尚遠。新火山口比舊火山口的遺跡高1 500英尺,永遠在噴發濃煙,我們只要看近300年來的統計:1631、1712、1737、1754、1779、1794、1806、1831、1855、1872、1906……我們就能知道,那不勒斯是非常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龐貝城的。

那不勒斯附近的景色 版畫 17世紀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圖中左側A區),位于維蘇威火山西側山腳下。這里景色優美,是地中海著名的風景區之一,現在也是鋼鐵和石油的主要出口區之一。

從那不勒斯往南,我們就到卡拉布里亞??ɡ祭飦喌娜秉c在于離這個國家的中心太遠。雖然它也有鐵路可以跟北方相連,但是沿海地區瘧疾橫行,中部地區是花崗巖地質,農業耕種從羅馬第一次共和時期就開始了。

墨西拿海峽 版畫 17世紀

墨西拿海峽位于西西里島和意大利之間,溝通了第勒尼安海與愛奧尼亞海,以考古遺跡和沿岸風景著稱。但是海中的大漩渦使這一帶的水流十分湍急,為航運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西岸的墨西拿港和東岸的雷焦卡拉布里亞港是主要港口。

狹長的墨西拿海峽,在卡拉布里亞與西西里島之間。這個海峽只有一英里多寬,但在古代卻非常有名。因為那里有兩個漩渦,一個叫斯庫拉,一個叫卡里布狄斯。據說,航海的船只只要偏離航向,便會被它們吞噬。這種由漩渦所引起的恐懼心理,可以讓我們對古代船只的落后有所了解?,F代的游輪已經能夠在漩渦中順利地駛過,非常平穩,絲毫不會察覺水里有什么異動。

說到西西里島,它的位置讓它成為古代世界天然形成的中心。這個地方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人口也非常稠密。就和那不勒斯一樣,人民的生活太好了、太舒服了、太容易了。西西里人在2000多年的漫長時間中,對于外國勢力強加于他們的苛政,總是心平氣和地承受。他們先后被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他們離非洲北部的海岸只有數百英里的距離)、汪達爾人、哥特人、阿拉伯人、諾曼底人、法國人,或被120個省份、82個公爵、129個侯爵、28個伯爵、356個男爵統治過。等到統治者不去掠奪和折磨他們的時候,就把那些被地震震壞的房屋修理一下。島上的火山叫做埃特納,1908年那次的噴發至今還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記憶中。當時它不僅把最重要的城市墨西拿完全震毀,而且還殺死了7.5萬人。

馬耳他島實際上是西西里島的水上鄰居,它從政治上來說,雖然不是意大利的一部分,但也要在這里敘述一下。它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海島,位于西西里島與非洲海岸之間。由歐洲經蘇伊士運河進入亞洲的航路,必須經過該島。十字軍東征失敗以后,它就被圣約翰的武士們占領。這些武士自稱為Maltese Order,意思是馬耳他武士。1798年這個地方又被拿破侖順手奪去。那時拿破侖想經由埃及和阿拉伯,到印度去趕走英國人(這實在是一條妙計,不幸的是埃及和阿拉伯的沙漠非常遼闊,終究沒有成功),兩年后,英國人便用這個借口把它占領了,至今仍未放棄。對于英國人的做法,意大利人當然很不高興,可是馬耳他人卻滿不在乎,因為他們只在意安逸的生活,而不在意是由誰來統治。

對于意大利的東部海岸,我以前也沒有特別注意,它確實也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首先,亞平寧山脈蜿蜒到海邊,在那里很難找到寬廣的平原,再加上亞得里亞海的西岸山勢險峻,非常不適于人類居住,商業的發展也就不得不落在人后。從北方的里米尼直到南方的布林迪西(郵車到非洲和印度就從此地出發),那里沒有一個重要的港口。

長靴的后跟是阿普利亞,阿普利亞的缺點和卡拉布里亞一樣,都是離文化中心太遠。這里的耕種方法,自從漢尼拔(他曾經在那邊等候迦太基的救兵,等了12年,但救兵始終沒有來)時代起,直到現在也沒有一點變化。這和卡拉布里亞的情形很相似。

阿普利亞有一座城市,雖然擁有良好的天然港口,可是從來沒有顧客光臨。這個城市叫做塔蘭托。塔蘭托一詞,同時又指毒蜘蛛和一種舞蹈。據說只要是被塔蘭托蜘蛛咬過的居民,都會跳著塔蘭托舞,這樣他們就能防止陷入昏迷之中。

世界大戰使地理狀況變得非常復雜,如果我們要提到現代的意大利,就應該提一提伊士特里亞半島。這個半島之所以歸意大利人統治,是意大利人背棄了同盟與敵軍合作后的結果。的里雅斯特本來是奧匈帝國的主要港口,現在它的資源供給城市已經丟掉了,不再像從前那樣繁盛了。最后要敘述的是阜姆,阜姆在瓜爾內諾灣的末端,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舊領土,日耳曼人在亞得里亞海上很難找到比它條件更優良的港口,只有阜姆才是他們的天然出路。但意大利人卻害怕它會變成的里雅斯特的勁敵,一心想占領它。當時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各國代表,不同意他們的要求,他們就直接把它奪取過來,不,簡直是那位大詩人兼大惡棍的鄧南遮替他們奪取過來的。隨后,協約國雖曾一度把它變成一個“自由國家”,但自從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長期談判之后,阜姆終于被讓給意大利了。

我要再說一下薩丁島,本章就可以結束了。薩丁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海島,可惜位置僻遠,島上的居民又很稀少,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忘了它的存在。但是它確實坐落在那里。它的面積約10000平方英里,是歐洲的第六大島。雖然島上的山脈與亞平寧山同為史前大山脈的一部分,但因為它們是那座大山脈的兩個極端,都背向意大利本國。島的西海岸有很多優良的港口,東海岸異常崄峻,沒有一片平坦的登陸點。過去兩個世紀中,它在意大利歷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708年以前,它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708年以后,它落到奧地利人手里;1720年,奧地利人又把它讓給薩伏伊公爵,而用公爵的領地西西里作交換條件。薩伏伊公爵先是把波河邊的都靈作為首都,此時得到了薩丁,便高傲地稱自己為薩丁國王了(因為公爵可以很容易地升為國王)。但是這些都不能說明薩丁島上的居民都是意大利人,因為事實上到過撒丁島的意大利人寥寥無幾。

意大利海港和古代遺跡 油畫 弗朗西斯·瓜爾迪 18世紀30年代

在這幅圖中,畫家以浪漫的手法描繪了灰蒙蒙的云彩下的壯麗景色,畫風灑脫隨意,抒情色彩濃厚,帶有威尼斯的晚期洛可可風格,其令人感嘆的詩意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不乏印象派的特色。

知識山

在文藝復興時期,知識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學習知識的權利。人們從最基本的說話、寫字開始,逐漸學習文學、醫學、音樂、數學和天文。這一時期,教育也逐漸對女性開放,人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想學的知識。

意大利文藝復興代表作

13世紀末,文藝復興開始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并出現了許多畫家、文學家,他們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就是當時的代表人物。

作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米開朗基羅在《創世紀》中描繪了男子氣概的理想形象,是對永恒世界的輝煌的完美表達。

在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中,畫家將多名不同時代的學者繪制在畫面上,寄托了他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以及對希臘精神的崇拜。

達·芬奇創作了這一副動人心魄的作品——《蒙娜·麗莎》,她的微笑神秘莫測,也是有史以來最炫目的畫作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南华县| 会宁县| 庐江县| 天台县| 湟源县| 成都市| 邵东县| 十堰市| 娱乐| 延长县| 界首市| 怀来县| 安西县| 确山县| 介休市| 揭阳市| 巴林右旗| 黑水县| 桐庐县| 奎屯市| 潢川县| 河间市| 古丈县| 无极县| 云和县| 建平县| 民丰县| 手游| 若尔盖县| 壶关县| 淮阳县| 保康县| 甘洛县| 疏附县| 洛浦县| 尉犁县| 武乡县| 拜城县| 大英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