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 3 魚鉤

01 魚鉤的種類

魚鉤的種類很多,一般按可分為普通鉤、爆炸鉤、錨鉤、擬餌鉤;按其引魚裝制來分,可分為普通鉤和夜明鉤;按其大小來分,可分為一分鉤、二分鉤……;按其鉤把的長短和形體又可分為長把鉤、短把鉤、勺把鉤、饅頭鉤、朝天鉤等等。我國生產的魚鉤一般用數字命名,可分為10類:鶴嘴形、胡弓形、袖形、環形、伊勢尼形、江蘆形、丸袖形、龜形、丸形、蘆江形。依次以1、2、3……0為序號。每個序號后面的兩位數字是它的具體型號,數字越大,魚鉤越小。日本產的魚鉤不以序號分類,直接標出魚鉤名,魚鉤的大小也是順序排列,號越小鉤越小。挪威鉤也頗有名,常在鉤把上帶一小圈,以便于栓線。

02 常用的鉤型

圓型鉤

顧名思義,是指魚鉤的底部呈圓形,鉤尖到后彎部分的過渡處相對圓滑,沒有明顯的折角,其特點是鉤門適中、鉤尖鋒利且向內傾斜、鉤底渾圓受力點分布均勻、鉤身堅硬強度高、魚被鉤中后不易脫鉤。此類鉤有伊豆、伊勢尼等,其中伊勢尼是圓形鉤里最具代表性的,它可以釣取鯽、鳊等小型魚,遇上兇猛、沖擊力強的青、草、鯉等大型魚也有優異的表現,因而釣友們稱它為“萬能鉤”,是征戰自然水域的必備利器。

袖型鉤

其形狀似衣袖,鉤的底部相對平直,與鉤尖、鉤把過渡的折角相對明顯。袖鉤的特點是鉤柄較長、鉤門較窄、鉤條較細、鉤尖鋒利,因此它具有易于入口、刺魚直接、卸魚方便快捷的特性,用它垂釣體形不大、魚嘴較小的魚類最合適。常見的袖鉤主要有金袖、白袖、黑袖、流線袖、秋田袖、萬能袖等,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魚鉤的顏色和鉤條的粗細上。無倒刺的金袖、黑袖、白袖在野釣中也被廣泛使用。

無倒刺鉤

因鉤尖內側沒有倒刺而得名,特點是刺魚快、上餌迅速、摘魚快捷、方便,對保護魚類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它的缺點是因鉤上無倒刺,在使用蟲餌時會因蟲餌的蠕動掙扎而容易從鉤上滑脫,只適合使用有一定黏性的商品餌或植物類餌。

毛餌鉤

指在鉤柄的下端用羽毛、塑膠、魚皮纏線成類似陸棲昆蟲、水藻類的形體以引魚上鉤的一種假餌。其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其色彩有深、淡色兩種。兩種顏色各有特點,對垂釣效果也各有影響。另外,季節、氣象、流水狀態等因素均影響到用餌的顏色。

狐形鉤

指形狀類似泥塑狐貍的鉤。如九六、秋田狐、三越狐、白狐等。其特點是:鉤柄較長,鉤門較窄,因而易吞食、易上餌、易摘鉤。其中九六鉤尖斜傾,就更突出以上的優點,對敏感膽小的魚尤為有效。其不足之處:歪嘴鉤易使重心紊亂、彈性小、過于用力時易折斷。丸六還有一種帶背刺的(l個或2個),適用于急流的河域或海流中垂釣。因有背刺,餌料不易脫落。

有倒刺鉤

在鉤尖的內側下端有倒刺或在其他部位也有倒刺的魚鉤被稱為有倒刺鉤,愛好手竿傳統釣的釣友最常用這類魚鉤,只因在自然水域垂釣常用蚯蚓、紅蟲等活體釣餌,鉤上的倒刺能很好地防止活餌滑脫。但有倒刺鉤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魚咬鉤時不易刺進魚嘴;對中鉤的魚傷害大,加快了魚的死亡;摘魚慢,耽誤時間,不適用于競技釣;不慎鉤中衣物時取鉤困難。

搭鉤

指將釣住的魚拉到岸邊提到岸上的用具。其用途與網抄相同。主要用于搭大型魚類。搭鉤柄有長短之分,這要根據垂釣水域而定。一般柄不宜過長;但在海釣中,尤其是船釣,搭鉤柄均較長,以便雙手使用。

03 魚鉤的組成

魚鉤由柄頭、鉤柄、鉤彎、鉤尖、鉤門、鉤底六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魚鉤的構成

1 柄頭

又稱鉤軸,是指鉤柄的最上端部分,它唯一的作用是防止綁好的釣線滑脫。柄頭有直扁頭、側扁頭、圓頭等多種形狀,都要求其厚薄均勻,邊緣應有一定厚度,否則薄似刀口,容易割斷釣線。

2 鉤柄

也叫鉤把,是從柄頭到鉤彎處的一段,上端用于綁線。鉤柄有長有短,長鉤把適合掛蚯蚓、蟲餌等長形餌,多用于垂釣吞食兇猛的魚類。鉤柄長可使釣鉤刺得更深,且不易跑魚,又方便摘鉤;用面餌、米飯粒等小顆粒餌施釣,宜選用短鉤柄的魚鉤。

3 鉤彎

是魚鉤的彎曲部分,主要作用是能將魚牢牢地鉤住,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魚對鉤的拉力。鉤彎會因鉤形不同而有差異,有圓形、方形、流線形、下斜形等,角度設計合理的鉤彎能增強魚鉤的抗拉強度。

4 鉤尖

因為它最先作用于魚嘴,所以要求魚鉤的鉤尖必須鋒利,禿鈍的鉤尖或虛尖是無法將魚鉤牢的。有的鉤尖內側有倒刺,倒刺的翹度不可過大,也不可過小,倒刺在鉤尖的1/3處比較合適,有倒刺鉤的穿刺速度不及無倒刺鉤,不過一旦被刺中,魚將很難掙脫。

5 鉤門

也稱鉤口,是鉤尖到鉤柄之間的距離。鉤門寬窄與鉤型大小是成正比的,鉤號越大一般鉤門越寬,寬鉤門的魚鉤適合釣嘴大的魚,窄鉤門的魚鉤適合釣嘴小的魚。

6 鉤底

又名鉤深,是鉤彎底部到鉤尖的深度,它可以分擔魚對鉤尖的拉力。鉤底的深淺也很有講究,過深,魚難以吞入口腔;太淺,容易造成跑魚。

魚鉤的改進

過去的釣尖

過去的釣刺

改進的釣尖

改進的釣刺

釣鉤的改進要求更鋒利、更堅韌,易于刺入魚體。

04 好魚鉤的特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釣具組合是助你成為垂釣高手的利器,而魚鉤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完美的魚鉤應當具備堅、利、韌、勁四個特點。所謂堅、是指魚鉤抗拉強度大不易被拉直,又指鉤柄具有綁扎后不易脫落的優點,如土肥富獨特的凹槽設計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謂利,是指鉤尖鋒利,穿刺性好。所謂韌,是指魚鉤具有一定的柔韌度,這對魚鉤用鋼材的含碳量有一個要求。含碳量過高魚鉤性脆,稍遇扭曲力即會折斷;反之含碳量過低,魚鉤抗拉強度降低,容易被拉直。檢測魚鉤韌度時,先固定鉤柄,旋轉鉤尖,在90°~135°角左右折斷的鉤,其韌性是最適宜的所謂輕,是指魚鉤的重量輕。淡水魚攝食多為吸入,魚鉤重量越輕,它的被吸入性能越好,中魚率越高,這就要求使用細徑、輕質的魚鉤,要讓魚鉤同時具備上述四方面的特點是相當困難的。用大號粗徑、高碳素鋼材魚鉤就要犧牲韌性和吸入性;而使用小號細徑、中碳素鋼材魚鉤,那么魚鉤的抗拉力又稍嫌不足。

所以,要因魚施釣,根據垂釣對象魚的種類大小,攝食方法及用餌等因素,選擇不同尺碼,不同鉤型的魚鉤,使魚鉤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05 魚鉤的選擇

魚鉤以鉤體的部位來說,可分柄頭、鉤柄、鉤背(底)、鉤端、鉤尖、鉤刺六個部分。柄頭的作用是使縛的線不易滑出。有直扁頭、側扁頭、帶圈頭、帶刺頭等多種形狀。只要適中,一般不須講究。

鉤柄有長有短。長柄鉤適用于串蚯蚓、昆蟲等長形餌,短柄鉤適用于串面筋、飯粒等小顆粒餌。鉤背有圓背、平背、斜背、拱背等形狀。從力學上講,圓背鉤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背、斜差。如果鋼性好,拱背鉤上鉤后最易脫落。鉤背還有寬窄的不同。柄與端的距離就是背的寬度。太窄了,刺進魚嘴著肉少,魚容易掙脫;太寬了,所能承受的拉力相對減弱。理想的寬度,是根據整個鉤子的大小,使鉤端、鉤背、鉤柄三者基本上構成一個圓形。鉤子大了,圓形也大,寬度增大。魚上鉤后,鉤背起著主要的受力作用,鉤形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鉤背上,最值得注意。鉤端的長短意味著進鉤后著肉的深淺。長了,著肉深,但不易進鉤;短了,易進鉤也容易脫鉤。鉤尖要求鋒利,但過于鋒利了一碰到水草什么的很容易被鉤住,串蚯蚓較困難。倒刺要求適度,過長了退鉤麻煩,過短了會失去倒刺的作用。

市場上還有一種發光魚鉤(有國產、進口兩種),鉤柄端有一小粒磷,能夠發光,在某些水域(深水)和光亮度較差的天氣有作用,魚的上鉤率高于普通鉤,但不少人通過使用發現易斷線(從磷拉處斷線),常常為斷線丟鉤跑魚而惋惜。

釣鉤優劣的檢查

檢查釣鉤的優劣,可用擴張釣鉤彎曲部的方法檢查,經擴張后釣鉤彎曲部能復原,不會斷裂或伸長,其質地優良。鉤尖的鋒利程度可用大拇指甲去碰肋鉤尖,不滑則為優良。

06 朝天鉤的選擇

朝天鉤是傳統釣法中必備的器材,沒有朝天鉤就不能稱為傳統釣法,它的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釣獲量的多少,特別是冬季野釣,朝天鉤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利器。自20世紀40年代這種鉤柄尾焊錫的新型魚鉤誕生后,50年代風靡長江中下游一帶,80年代后期在臺釣法進入我國內地的同時,朝天鉤也進入兩廣、海南、臺灣。

朝天鉤與光鉤又有各自的特殊性。雖然從表面看只是它在鉤尾上焊上一個錫砣,這一點就使它與光鉤有許多不同處,在選擇和使用中就具有不同的方法和特點。

首先,錫砣的大小與魚鉤的大小要匹配,砣小鉤大,入水鉤不朝天,失去它“朝天”魚易發現的意義;砣大鉤小,鉤尖朝天了,但砣大而重,魚唇一碰釣餌,就碰著錫砣這一硬物,吐而不吞,上鉤率低,即使吞了,也吐鉤快,提竿時,由于砣大鉤小,鉤極易從魚嘴中滑出,跑魚概率多。還有就是鉤柄不能過長和過短。過長則鉤屁股焊得太淺,易搖動和逸出,跑魚概率多,且魚吞鉤時,不能將錫砣一并吸入嘴中,而是梗于唇中,唇最敏感,一遇硬物,即刻吐出。釣者來不及反應,魚已掉頭而去。過短則餌放得淺,易脫鉤。揚竿后由于錫砣上方與鉤尖離得太近,也易使鉤尖扎不進或扎不深,魚腭上的軟肉而隨錫砣一起帶出魚的口腔,釣不上魚。正宗的朝天鉤焊制比例為,錫砣的上方與鉤柄平行,鉤尖與錫砣在一垂直線上,這樣鉤子焊得牢,鉤柄不會搖動,釣住魚后其力點在鉤柄與錫砣分布均勻,鉤上魚時鉤尖扎得住魚腭,不易脫鉤,取鉤也方便。

其次,認真檢查一下鉤彎的拉力。方法是;一手持錫砣,一手持鉤彎,上下猛拉,如被拉直,那是沒有再淬火,或者是制造者為了速度快,多生產魚鉤,簡單放入熱水中一蒸,即拿出冷卻磨制,這是偽劣產品,不能用,一般猛拉使勁拽,鉤子只微有彎曲,一松手又回復原狀,這是正宗的好鉤子。上下拉扯后,還要左右晃動,如果焊得不牢,鉤子砣之間會左右上下晃動,這種鉤子不能用,易跑魚,釣得較大個體魚時一掙扎,鉤與砣會分離。只有搖不動,鉤與砣已連為一體,才是好鉤。

第三,檢查鉆孔是否在錫砣中心,穿線后,線左右的錫砣部分重量相等。如果孔鉆偏了,朝天鉤穿線后鉤子就向左或向右傾斜,入水后鉤尖倒向砣重的一方,鉤尖不朝天,就失去朝天鉤的誘魚作用,即使有魚吃鉤,由于鉤左右重量不等,揚竿時不是鉤尖上刺力最強,而是鉤柄與錫砣受力大,這樣的鉤小易跑魚,質量不好,拋棄不用。其次要注意鉆孔與鉤柄的角度,一般呈90°~100°,為直角或小鈍角,這是最理想的,鉤線受力均勻,又不影響魚吃餌。不可小于90°成銳角。那樣線與鉤尖距離近,影響魚吃鉤餌,提竿時穿在錫砣中的一小股線受力大,易損傷折斷。

第四,在配制朝天鉤之時,浮漂的浮力與鉤重、力要平衡,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朝天鉤的敏感性。

第五,檢查錫砣穿線孔中是否有毛刺,尤其是基部要平滑無疙瘩,穿線孔要用彈性韌性好的塑料管穿過,線從管內穿過,再通過鉤柄中的槽,拴緊在鉤柄與錫砣的交接處。這樣的結構可避免線的摩擦,釣到大魚也不會磨斷。但每釣到一條大魚后,都要檢查一下這里有沒有磨毛拉細,如有損傷,將線向下抽出5cm~10cm,剪去原拴結點磨毛的線,重新拴結,又可垂釣。

朝天鉤的垂釣優勢:朝天鉤落點準確,在經常垂釣水域,采用朝天鉤垂釣則每每奏效。

朝天鉤垂釣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腦線過渡,在底泥比較厚的水域中使用,魚兒不易發現,另外魚墜與鉤尖距離僅4mm左右,魚墜的光澤往往使魚產生戒心,在不敢輕易咬鉤或吞鉤時碰到魚墜后而逃走。因為朝天鉤反應靈敏,一般用小漂,所以在風浪比較大,或魚窩較遠時,觀漂也有一定困難。垂釣時,可拉大墜和鉤類的距離,將魚墜染色可以避免魚產生異物感。也有將墜、鉤分離,以短短的硬腦線相連,可以兼顧兩種拴鉤法的優點。

07 魚鉤的保養

綁鉤時要注意,不管采用什么樣的釣線,都應把釣線上下的兩個抽頭綁在魚鉤的內側,以保證起魚時提拉用力的方向正確,不致使魚脫鉤。若用多股絲線做腦線或自綁炸彈鉤,綁鉤時纏繞不要超過四圈,繞多了反倒不易綁緊,絲線容易從鉤柄脫出。也可以打“8”字雙扣線,這樣可使釣鉤綁得更緊更結實。

釣魚鉤每次用完要及時清除掉鉤上及倒刺溝內的雜物,及時晾干。保存時不要放在機油或粉中。因為這些物質會在釣鉤上留有異味。魚的嗅覺十分靈敏,沾有這些異味的釣鉤對魚咬鉤會起到不良作用。

08 魚鉤與魚線的搭配

魚鉤的使用還應和釣線的線徑相匹配,例如:較細的釣線應搭配適合垂釣小型魚類的魚鉤,反之在垂釣大型魚時應以粗線搭配伊勢尼、關東等鉤,具體到實釣中應視釣場魚的密度、魚的大小、個人用鉤用餌習慣及季節氣候等因素合理選用,才是真正的用鉤之道。

釣多大的魚,用多大的浮標、多大鉤子、多大主線和子線?感覺是一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問題。

短竿配小鉤、細線,長竿配大鉤、粗線,這是一般的原則。若是線承受的拉力過強,而竿子承重力小的話,釣著了大魚,竿子承受不了過大的拉力,就會斷竿。因此說,并非線越結實耐用越好,一定要與鉤的型號、竿的承重力相適應,即使斷線了,釣魚的損失也小;若線不斷而斷竿,所受的損失就大了。

磨魚鉤的方法

手持鉤柄將鉤尖刺入塑料片,感覺平滑的刺入無聲響的是鋒利的鉤,很輕微的“啪”的一聲刺入的就是鈍鉤,需要磨了。

鈍鉤子夾在小型臺鉗上,鉤尖、鉤柄在同一高度,用細油石側傾(先左再右)約60°順鉤尖向鉤柄的方向推磨。不時用放大鏡觀察,鉤尖斷面磨成兩平面和一弧面組成的近似三角形。最后用白鋼條壓磨幾下。

09 魚鉤拴線的方法

手竿釣魚一般都是單鉤,也有用雙鉤。用來拴鉤的線稱為腦線,即子線。從鉤柄到鉛墜距離稱為腦線的長度。用尼龍線拴鉤稱為硬腦線,用錦綸線拴鉤稱為軟腦線。硬腦線反應靈敏,適合釣小魚。軟腦線易彎曲,伸縮性強,適合釣大魚。腦線拴鉤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將鉤拴牢,并在拴鉤時要用剪刀和小鉗子,切忌用手和牙齒來拴鉤。腦線的長短,要根據所釣魚類的大小而定。魚大腦線應留長些,采用軟腦線拴鉤時,應比用硬腦線拴鉤的線短。腦線留得過長,魚吃餌時反應靈敏度差;腦線留過短,魚吃食時鉛墜要碰魚嘴,容易脫鉤。

綁鉤法

1.把線附在鉤軸上,并卷一個大圈。

2.包著魚線和鉤,共纏四五次。

3.完成穿回大外圈內。

4.拉緊把多余的剪去即成。

5.拉緊時把主線帶回向鉤尖方向。

10 什么是鏟尾結綁鉤法

將釣鉤縛到拴鉤線上叫拴鉤。“鏟尾結綁鉤法”是目前公認的最簡潔,實用,牢固地綁鉤方法。這種優良的方法已傳承了很多年。使用鏟尾結綁鉤法綁好魚鉤后,“點”上一些502膠水。之所以用“點”字,就是盡量要少一些。最好不要弄到繞線圈以外的子線上,那樣也會引起子線脆化。此處有個小技巧,就是將線圈處下面墊一些柔軟的紙,這樣502膠水多余的部分就會被紙迅速地吸掉,以保證綁線部分的平滑,流暢。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子線可以讓在鉤柄內側(即靠鉤尖一側)。作用除防止鉤子地鏟柄磨斷子線外,還可防脫鉤跑魚。

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雖然夠結實,但經過過猛地拉拽后,也極有可能使綁線處的膠開裂松動。發過力后同樣需要檢修。

11 使用串鉤的方法

串鉤,又叫葡萄鉤、蜈蚣鉤。它將釣鉤拴成一串,故而得名。串鉤入水后,要求各鉤能伸展開,不要與主線相纏繞,因此,其腦線要稍硬性,即用線徑較粗的尼龍線。串鉤的腦線不宜太長,一般以5cm~8cm為宜,線徑為0.25mm~0.3mm,鉤與鉤之間的距離,要大于兩根腦線的長度,以免相互纏繞。

串鉤一般用死墜,墜子固結于主線末端,死墜距第一枚10cm~15cm,要求第一枚鉤在入水后能剛好挨底,而不能埋于淤泥中。從魚咬鉤的情況也可了解水底情況,若底鉤一直沒被魚咬,說明底鉤已埋入泥中,這時就應及時改變對策,一般可將墜子下移。

在用串鉤垂釣時,海竿的仰角不必太大,盡量使釣線接近于水面,這樣,主線上面的釣鉤便靠近水底,垂釣效果會好一些。在串鉤釣到大魚時,由于串鉤鉤多,且延伸距離長,要注意不要使閑鉤掛住抄網,以致難以抄魚。

串鉤由于鉤子較多,且上下拉開距離較長,因此在甩投時要特別注意,以免釣鉤鉤住身體。在甩投時,一般采用正投法,從頭頂上方甩出去為宜。這樣易于甩出,也易于準確地投到預定釣點,且不易出事故。

串鉤的優勢

串鉤一般用3~5枚釣鉤拴結于主線上,多用于海竿甩投。由于各鉤相隔一定距離,故落水后處于水體不同層次中,可釣不同水層的魚,以提高上鉤率。

12 魚鉤大小與垂釣的關系

釣大魚配大鉤,釣小魚用小鉤,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則。但釣友對魚鉤大小的理解和使用卻迥然不同,有的初學者往往喜歡用大鉤,認為大鉤結實,不易跑魚。大也要有個度,比如釣體重不足500g的魚用10號以上大鉤,或釣個體不大的鯽魚用7號以上的鉤,這顯然都偏大了。大魚與小魚往往不可兼得,在垂釣時要目標明確,釣大魚就應該用粗線大鉤,反之,則以細線小鉤穩獲小魚。究竟采用何種策略,這要根據當時的具體魚情而定。有的釣友愛用中型鉤,因其型號介于大小鉤之間,所以他們認為如此選擇既可釣大魚,也可兼釣小魚。然而在實釣過程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碰上大魚嫌鉤小,碰上小魚嫌鉤大。不是中型鉤不好,大中小型鉤各司其職,最好不要讓它們干力所不能及的事。因此,一定得根據對象魚的種類和大小、攝食方法及用餌等因素,選擇不同大小的魚鉤,這樣才能讓魚鉤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13 魚鉤的比重與功能的關系

魚鉤的比重是指其自身的重量,與制造魚鉤時的選材、鉤號的大小、鉤條的粗細有著直接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魚鉤比重和鉤條粗細是成正比的,即同一品牌、同一型號、同一形狀的魚鉤,鉤條越粗,重量越大,抗拉強度也越大;反之,鉤條越細、重量越輕,抗拉強度也就越小。

由此不難看出,比重不同的魚鉤功能是不一樣的,重量大些的魚鉤因其堅固耐用,多用于垂釣個體較大的魚類或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

重量輕的魚鉤優點相對要多些,我們知道淡水魚攝食方式多為吸入,魚鉤重量越輕,越容易被魚吸進嘴,加之它穿刺能力強,中魚率也就相對要高;缺點是如果用太硬的釣竿或是遇上掙扎力大的魚,魚鉤易被拉開或拉直,從而造成跑魚。

14 魚鉤的形狀可影響垂釣的成果

鉤尖內傾類型的釣鉤,魚類吞食入口就比較暢順;而只要被魚吞進口腔后,稍有反應活動,魚鉤就立即刺入魚體,一般刺掛也較為牢固。

袖形鉤的鉤尖前端長度彎部近似直角形,容易被魚吞食,釣小鯽魚一般選用白鯊的細地袖鉤3號。

關東鉤子一般鉤條比較粗,鉤門大,用這種鉤子垂釣大鯽魚和鯉魚,一般常用5號的白鯊黑關東鉤子。

圓形鉤的鉤尖前端長度彎部呈圓形,易為魚類吞食,釣到魚后不易脫鉤。

角形鉤的鉤尖鋒利,從鉤尖到鉤底彎部呈死角狀。鉤尖短的釣鉤容易刺入魚體,鉤尖長的魚鉤容易發生鉤尖斷裂的情況。通常我們使用面餌釣魚的時候,最好選用鉤柄稍短一些的鉤子,用蚯蚓等活餌施釣的時候鉤柄應該適當加長。

15 魚是否吃鉤也受魚鉤顏色的影響

市面上的魚鉤顏色不一,有白色、黑色、金色、紅色、藍色等多種顏色。有一些釣友認為顏色鮮艷的魚鉤容易使魚產生警覺,造成魚不愛吞鉤的現象。有的釣友認為黑色鉤子是釣魚的首選,他們認為這樣不易使魚驚慌。有的釣友習慣使用白色或者黑色的鉤子。實際上,各種顏色的魚鉤都上魚,很少存在紅色、藍色魚鉤不上魚的情況,而金袖鉤也是袖珍鉤的首選。如果用商品餌搓球,實際整個餌球已經把鉤子包裹住,鉤子是很難露出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呼和浩特市| 庆城县| 聂荣县| 竹北市| 英吉沙县| 平乐县| 沙洋县| 永新县| 普宁市| 萝北县| 和硕县| 久治县| 肇东市| 邯郸市| 句容市| 岱山县| 西昌市| 壶关县| 固阳县| 左云县| 聊城市| 阿克苏市| 阿巴嘎旗| 小金县| 皋兰县| 巴楚县| 大石桥市| 和田市| 渝北区| 吉林省| 兖州市| 镇原县| 修文县| 富顺县| 肥东县| 巴里| 新源县| 榆社县| 柳河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