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何謂記憶

記憶力是一種神奇的能力,但它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就一定能夠激發(fā)記憶的潛力。

盡管記憶是人盡皆知的心理現(xiàn)象,但說來有趣,雖然早在遙遠的古代,世界上就有很多哲學家開始探索其中的奧秘,想要進入大腦復雜的神奇世界,但至今仍沒有人能夠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

傳說在以物易物的古代社會,“集貿(mào)市場”上就有一種“記憶人”的職業(yè),因為他們的記憶力超群,所以大家用他們的記憶作為標準去衡量交換物的價值。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尼摩妮西的“記憶女神”,她生了9個女兒,都專管著記憶。雖然這僅僅是美麗的傳說,但也說明了人們對記憶的高度推崇。

古希臘期間,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曾在其著作《斐多篇》中論述有關記憶的心理現(xiàn)象;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曾提出過一個假設,他認為人的感情、思想和記憶力皆“存乎一心”。

到了17世紀,出現(xiàn)了以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派。霍布斯被恩格斯稱為第一個近代唯物主義者;洛克在歐洲心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記憶現(xiàn)象——“聯(lián)想”,從而開始了采用實驗方法的心理學研究。

第一次在心理學史上對記憶進行系統(tǒng)實驗的,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發(fā)現(xiàn)舉世矚目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為記憶研究開辟了新途徑。他所著的《論記憶》一書使記憶成為心理學實驗的重要領域。

在百科全書中,關于記憶是這樣定義的:

能夠記起且在往后再現(xiàn)(或回憶)有過經(jīng)驗的事物,或在它重新起程時能再認識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識,這三方面。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性神經(jīng)聯(lián)系;保持即暫時性聯(lián)系,它以痕跡的形式留存于腦中;再現(xiàn)或再認識則為暫時性聯(lián)系的再度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以累積知識經(jīng)驗,通過再現(xiàn)或再認識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

不同的人記憶的快慢、準確、牢固和靈活程度,可以隨其記憶的目的、任務、對記憶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而有所差異;不同的人記憶的內(nèi)容則隨其觀點、興趣、生活經(jīng)驗而轉(zhuǎn)移;對同一事物的記憶,不同的人所牢記的廣度與深度也往往不同。

快樂記憶秘訣1

令人驚嘆的記憶力

記憶是人腦對經(jīng)歷過的事物的投射。它分為三個方面,即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識。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記憶是對輸入信息的加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這里加工、編碼相當于識記,儲存相當于保持,提取相當于再現(xiàn)或再認識。

衡量一個人記憶力的好壞,通常是從記得快慢、正確與否、儲存時間長短以及能否順利提取等四個方面來考察的。

同樣一段材料有人過目不忘,有人則需要一再地記憶,這就是記憶的敏捷性。有人記材料很快,但粗枝大葉,錯誤百出,有人記的材料再難再多,也能記得有根有據(jù),確定無疑,這就是記憶的精確性。有人能將記憶信息保持很長時間,也有人剛記住的事情轉(zhuǎn)眼就忘了,這就是記憶的持久性。此外,記憶的內(nèi)容要有備用性,有人的信息在頭腦中存貯得雜亂無章,該用的時候難以順利提取出來,這方面的表現(xiàn)如何,反映了不同的人在記憶備用性上的差異。

所以,一個人記憶力發(fā)展得好,表現(xiàn)為記得快、對、牢,并且能在該用的時候順利提取出來。

記憶力是人的天賦,人在呱呱落地之前就具有記憶力了。然而,由于后天的原因,每個人記憶力的好壞卻又是千差萬別。上了年紀的人,大多還會顯出記憶力衰退的現(xiàn)象。專家們認為,這些情況的產(chǎn)生,并非是由于體質(zhì)虛弱或腦細胞死亡所致——人有腦細胞數(shù)萬億個,40歲以上的人,每天喪失的腦細胞也不過1萬個——而主要是由于忽視早期培育和缺乏經(jīng)常性刺激造成的。

為了充分發(fā)揮記憶力這一天賦的潛能,生理學家提出: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應當誘導和刺激他們,使之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好奇心——早期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和增強人的記憶力影響極大——并向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刺激物,鼓勵和刺激他們運用大腦的兩個部分:左腦用于對諸如語言、名單、次序等一類事物的記憶;右腦用于對諸如韻律、想象、創(chuàng)造等一類事物的思索。成年人則應盡可能多地從事一些不同性質(zhì)的活動,以尋求刺激——刺激乃是使記憶力不致衰退的關鍵。

世界著名的記憶大師哈利·羅萊因說:“記憶方法是任何人都完全能夠掌握的。記憶力的強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隨著訓練和掌握好的記憶技巧與方法而提高的。”許多人在劇場或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過在記憶方面表現(xiàn)出超級能力的人,都對其記憶的神秘莫測感到驚訝。

他們是這樣進行表演的:首先,在舞臺中間放一塊大黑板,在黑板上寫上從1至30的數(shù)字。此時,讓表演者蒙上眼睛,再讓觀眾任意說出一種事物的名稱、地點或人名。比如觀眾說:“5—蘋果。”助手就在5下面寫上蘋果。與此同時,表演者開始記憶數(shù)字下面的所有物品的名稱。

一切準備就緒,讓觀眾任選數(shù)字提問,比如觀眾問:“5是什么?”表演者立即回答:“是蘋果。”表演者能準確無誤地回答從1至30或50數(shù)字下面的所有詞——即使將數(shù)字的順序任意顛倒也不會產(chǎn)生錯誤。

這位世界聞名的記憶大師哈利·羅萊因先生,據(jù)說能在招待會上把在座的500人的姓名、臉型一下子全記住。他讓大家用各種語言按順序說出從1至20多位的數(shù)字,他當場就能全部記住,當人們?nèi)我馓岢鰡栴}時,他能按指定的語言流利地說出對的答案來。

進行這種表演的演員,往往被人們看成是天才,人們會羨慕他們。其實,他們并非所謂智商上的天才、奇才,他們只不過掌握了記憶的要領,訓練有素罷了。

記憶的強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隨著訓練和掌握好的記憶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伍德華司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學到正確的記憶方法,就能夠提高記憶力。

他做過一個實驗,把一些人分成記憶力相仿的兩組,讓第一組人只依賴簡單的背誦方法去完成一個記憶任務,而讓另一組人先接受記憶方法的訓練,再完成與第一組同樣的記憶任務,結(jié)果掌握正確記憶方法的一組,記憶效果遠比另一組好得多。因此,在記憶中,既要花工夫苦練,又要找竅門、摸規(guī)律,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快樂記憶秘訣2

記憶是怎么儲存的

很久以前,人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記憶是位于腦部的。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的記憶就像一塊柔軟的蠟上面的刻印,但會隨著時間而日漸模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認為記憶位于心臟。

最先提出“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會在腦子的某個部位留下痕跡,而那正是記憶的本體”的則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他認為,腦是一種類似由纖細的神經(jīng)線所構成的特別“編織物”,來自松果體的精氣流進面對腦室的網(wǎng)眼空隙后,就產(chǎn)生了知覺和情念。此時,對應某個對象形體的腦孔就會擴大,一旦精氣流進去,即使該對應的對象已經(jīng)消失,腦孔依然會擴張一段時間,這種情形就像我們用許多針在布上戳洞,在重復地戳刺同一處之后,洞就會一直留下來一樣,所以,看過幾次的對象形體將會被我們保存在腦部。

笛卡兒還說:“當人的心企圖想起一件事時,這個意念就會改變松果體的傾倒方向,使之持續(xù)地把精氣朝各個方向努力送進腦內(nèi),直至腦內(nèi)刻畫有我們企圖想起的事情的痕跡為止。”

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記憶是過去發(fā)生的事在人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這種說法和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觀點相互吻合。

人的記憶潛力有多大呢?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腦共有130億個細胞,其容量可以容納5億本書的信息總和,記憶力可以持續(xù)七八十年之久。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巨大的潛力被窒息了,一般人只使用了自己記憶力的10%。遺憾的是,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如何挖掘記憶潛力知道得還很少。但毫無疑問,正確的記憶方法和長期有意識的鍛煉,對提高記憶力有極大的好處。

認為記憶力是單純的天賦,實際上是一種偏見。正常人資質(zhì)之間的差距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記憶方法,任何健全的大腦都能夠記住大量有用的知識。

記憶力是人進行創(chuàng)造的基礎,其作用是把學到的東西積累起來,避免對同一事物反復認識。記憶力是人智力結(jié)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人們學習知識必須從記憶開始。

我們周圍的人有的善于觀察,能明察秋毫;有的善于記憶,幾乎能過目不忘;有的則邏輯思維能力出眾,能舉一反三;有的想象力過人,能不斷創(chuàng)新。你可知道,這些都是記憶力的功能或延伸。

記憶力可以使人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從而去推理,去想象。說記憶就是效率,記憶就是成功,也并非過分。

下面我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看看這個故事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肥东县| 北票市| 榆林市| 武鸣县| 册亨县| 安徽省| 咸宁市| 射洪县| 白银市| 本溪市| 荥阳市| 大渡口区| 尼木县| 平昌县| 南开区| 寿阳县| 根河市| 云霄县| 东丰县| 阳城县| 安徽省| 马公市| 宝山区| 辽源市| 定日县| 郧西县| 根河市| 五指山市| 涪陵区| 井陉县| 扎赉特旗| 清河县| 阳曲县| 三亚市| 巩留县| 黄冈市| 元谋县| 闻喜县| 海阳市|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