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無疾言劇色
- 忍經(jīng)(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545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呂正獻公自少講學,明以治心養(yǎng)性為本,寡嗜欲,薄滋味,無疾言,無劇色,無窘步,無惰容,笑悝近之語,未嘗出諸口。于世利紛華,聲伎游宴以至于博弈奇玩,淡然無所好。
※譯文
正獻公呂蒙正在年少的時候就非常講求學問,懂得人應該以修身養(yǎng)性為根本,清心寡欲,食用清淡的食物,不說嚴厲的話,不顯出憤怒的臉色,走路的時候從容不迫,也沒有顯現(xiàn)出疲倦的神色,笑話俚語、粗話臟話等從來都不說。對于塵世間的利益、繁華、聲色、宴會,甚至賭博、下棋之類的事情,他都不喜歡。
※評析
古人非常崇尚修身養(yǎng)性,在日常的生活及為人處世中,不斷地警醒自己,以期能夠更加有修養(yǎng),更加有度量。呂蒙正就非常注意修身養(yǎng)性,在各個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吃東西要吃清淡的,這樣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說話的時候和顏悅色,不對人發(fā)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寬容的度量;走路的時候從容不迫,這樣可以不失君子的風度;少言寡語,更不會說臟話、粗話之類的污言穢語,這樣可以使自己更加高尚;至于塵世間的利益、繁華、聲色、宴會,甚至賭博、下棋之類的事情,更是身外之物,不聞不問,毫不沾邊。
清心寡欲,不為塵世間的利益所驅(qū)使,這是儒家哲學大力提倡的。擺脫名利的束縛,以一種淡泊、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來生活,樹立更加遠大的志向,這樣才能使自己超脫凡夫俗子之流,達到圣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