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遜以自免
- 忍經(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579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唐婁師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劇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
※譯文
唐代婁師德性情穩重,寬容大度,有人觸犯到了他,他就采取退讓的態度,進行自我檢討和批評,而不顯現出發怒的神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出門。因為婁師德向來就身體肥胖,所以走路時走不快,李昭德嫌師德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耕田的漢子給耽擱了。”師德笑著對李昭德說:“如果我不做耕田的漢子,那么讓誰做呢?”
※評析
在別人說了不利于自己的話時,有的人會“起而攻之”,以牙還牙,試圖為自己爭回臉面,挽回名譽,即使與對方大動干戈、傷了和氣也在所不惜;有的人卻會笑對別人對自己的不恭,稍稍退讓一下,主動從自身找不足,進行自我批評、自我嘲笑,從而在笑聲中化解一場可能會發生的矛盾。
唐代宰相婁師德就是這種善于自我批評的人。當急性子的李昭德把他說成是“耕田的漢子”的時候,他并沒有生氣,而是以自嘲的口吻來應對李昭德對自己的不滿。一句“如果我不做耕田的漢子,那么讓誰做呢?”不僅沒有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而且還緩和了當時的氣氛,融洽了兩人的關系。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能夠把他人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而常常對自己的過錯視而不見。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掌握“修身”的技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自省、自責,寬以待人,嚴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