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孝經(國學大書院)
- 孔丘
- 1237字
- 2019-11-14 16:53:14
中國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之為孝文化。傳統的中國社會,是植根于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是中華文明區別于其他古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孝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孝”字源于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原意為“奉先思孝”。據文獻記載,孝文化大約產生或大興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報本反始和生兒育女、延續生命。至孔子時,孝從其宗教與哲學意義轉化為“善事父母”的純粹倫理意義,從宗族道德轉化為家族道德。在《孝經》中,孝這個反映家庭親子關系的道德觀念被全面政治化。
孝文化在其演化進程中,不能不打上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不能不形成民族性的精華與封建性的糟粕共存的局面。傳統孝文化是以多重性、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著歷史積淀的,但是它的主體部分仍不失為中華傳統文化寶貴的歷史遺產。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這部書,相傳為孔圣人門生所作。據說是曾子問孝于孔子,退而和學生們討論研究,由學生們記載而成的一部書。呂維祺《孝經或問》中稱:“《孝經》為何而作也?曰,以闡發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作也?!薄稘h書·藝文志》上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社會上奉為圭皋,人人所應遵守的德操。
《孝經》一書,共計十八章,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上自君主,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而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標示出其實踐孝親的法則與途徑。這是自古以來讀書人必讀的一本書,所以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孝經》作為儒家經典之一,不僅有它的文學和文化價值,而且具備了宣揚孝道、凈化心靈的精神和社會價值?,F代社會中,有多少人心靈污染,沉溺在物質欲望中,迷失自我;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錢為人生唯一的目標。更有甚者,有的人為了金錢,可以親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殘。這些可怕的事件,反映了人性的墮落。何以至于此?因孝道之泯滅。孝是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孝是人類延續之本,孝是一切愛心之本。
我們編寫《孝經》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向讀者展示國學的巨大魅力,更是為了讓讀者通過對《孝經》的閱讀,提高對孝文化的認識,提煉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值得發揚光大的精神,轉變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消極看法。傳統文化并非糟粕,只要我們與時俱進地去理解它,就會發現很多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內涵。
本書除了收錄《孝經》之外,還在正文之前增加了《二十四孝》的圖片及故事?!抖男ⅰ废鄠鳛樵泳淳?,內容是輯錄古代所傳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后來的印本都為文字配上了相應的圖畫,又稱《二十四孝圖》。同時,我們又精選了“百孝故事”作為例證,希望通過這些故事更好地將《孝經》的內容闡發,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最后,我們還加入了朗朗上口的《勸孝歌》和《勸報親恩篇》來供大家誦讀,使孝的真諦從經典走向平常百姓生活。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