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搭配原理與技巧(第二版)
- 范文東
- 708字
- 2019-12-06 16:31:57
空間混色
空間混色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色塊并置后,形成一種反射光的混合。它是借助于顏色并置在人眼視網膜上形成的色彩混合效果,色彩既不加光也不減光,是以光與色料同時的混合,被稱為空間混色法,俗稱“空混”,也稱中性混合。

圖3-3 《大碗島星期天的午后》及放大后的局部

圖3-4 粗網點四色印刷圖片及放大后的局部
這種混色方法與古老的馬賽克鑲嵌技法相似。印象畫派中的一個分支“點彩派”大體可歸入此類。由于印象派畫家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年)將這種表現光色的技法運用得更加完美,所以,這種畫法一般被稱為“修拉效果”。我們從他的名作《大碗島星期天的午后》(見圖3-3)能清楚地感受到這點。
平時我們看到許多畫報、雜志和廣告,會為上面精美的畫面而感嘆,實際上這些色彩豐富的印刷品,也是根據這個原理制作、生產的。常用的四色印刷,就是在色料三原色C(青)、M(品紅)、Y(黃)的基礎上,再加上K(黑)形成印刷油墨的四個基本色,通過這四色網點的混合(疊印)、并置而成為彩色(全彩)圖像。我們從印刷好的紙表面見到的是色點反射光。通過加粗網點的印刷品和放大后的局部,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見圖3-4)。看到這張圖,相信對從事過印刷行業的人來說,一定會感到親切,這對他們來說,早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我們平時之所以感覺不到,是因為我們平常看到的印刷品,一般都是印在銅版紙上精度較高的圖片,網點很細,人眼察覺不到,但通過高倍放大鏡依舊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印刷網點。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在空間上混合后的效果。
另外一種常見的空間混色,就是色織布料。高檔西服料子的每一根線都是由各種色棉混合而成的。因為各種色的面積太小了,所以只能看到單色,但又明顯是一種不同于一般單色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