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搭配原理與技巧(第二版)
- 范文東
- 549字
- 2019-12-06 16:31:54
光源色與色溫
由自行發光的物體所產生的色光,被稱為“光源色”。如,太陽光、月光、熒光燈、日光燈、霓虹燈、LED光、燭光、煙火等,這些光源有冷有暖,這就涉及一個專業詞匯——色溫。色溫是照明光學中用于定義光源顏色的一個物理量,也是人眼對發光體或白色反光體的感覺,這是物理學、生理學與心理學的綜合因素的一種感覺,也是因人而異的。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準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0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熒光燈為6400K;藍天為10000K。
總體來說,色溫小于3000K的光源,給人感覺溫暖(帶紅黃的白色);色溫為3000~5000K的光源,給人感覺溫暖傾向不明顯(白色);色溫大于5000K的光源,給人感覺偏冷。一般情況下,正午10點至下午2點,晴朗無云的天空,在沒有太陽直射光的情況下,標準日光在5200~5500K。
色溫在電視(發光體)或攝影(反光體)上是可以用人為的方式來改變的。中國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溫在8000~9500K,影視部門在制作節目時都是以色溫9300K去拍攝的。歐美的相關部門則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溫約6000K為制作的參考。因此,我們猛地看到歐美的電腦或者電視屏幕時,感覺色溫偏紅、偏暖,就是因為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但是藍眼睛的人看了就覺得偏藍;藍眼睛的人看6500K是白色,咱們中國人看了就偏暖。無論你是使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都必須重視色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