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世界人口經濟史
  • 李仲生
  • 2170字
  • 2019-12-06 14:37:58

2.2 城市革命與城市人口

古代城市出現于農業革命之后,這是因為沒有較發達的農業,城市是不可能出現的。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尼羅河到恒河這一廣闊的地帶建立了許多農耕村落,糧食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人口充其量不超過數百人,其中最先進的美索不達米亞[1]、歐貝德、哈拉夫等地以神殿為中心形成了大部落。伴隨著農業的發展,開始了農田灌溉,并確立了鑄銅技術,人類從石器進入金屬器時代,廣泛進行通商貿易,開始使用印章,開始了城市文明的前期。

最早的農業出現在東方,最早的城市也出現在東方。早在歐貝德文化(Ubaidian Culture[2],公元前4300—公元前3500年)之前的數百年,蘇美爾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埃利都,當時的人口約為4500人。但根據蘇美爾的傳說,埃利都后來被洪水毀壞。在歐貝德文化時期,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內部平原上建立了不少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如歐貝德、烏爾、烏魯克、捷姆迭特?那色等。城市的建立標志著兩河流域南部地區氏族制度的解體和向文明時代的過渡。在隨后的烏魯克文化(Uruk Culture[3],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期間,由于人口增加、社會分工,以及文字的出現并運用于經濟方面,兩河流域由農村到城市的發展過程進一步加快了,出現了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合而成的城市,這表明蘇美爾人已經邁進了文明的大門。到公元前3100—公元前2800年,兩河流域南部已經形成了不少的城邦,即城市國家,主要有烏爾、烏魯克、拉伽什、馬瑪、蘇魯帕克、尼普爾、基什、西帕爾等。蘇美爾早期城邦規模不大,人口也不多。烏爾城邦的面積不過9000萬平方米,人口約6000人。每一個城邦都統治著周圍的農村地區,并以某種方式創造出商品和勞務。即使到了蘇美爾早期的王朝時期,公元前2800—公元前2371年,蘇美爾各邦也不大。據考古資料估計,拉伽什的人口約為19 000人,烏瑪的人口約為16 000人,卡法伊的人口約為12 000人,而埃什努那的人口僅為9000人左右。

所謂的文明其原意是城市化,正是在城市誕生后,人類才從未開化階段向文明階段邁進。從這個意義上說,歐貝德文化(公元前4300—公元前3500年)時期的城市建立,在人類歷史上是繼農業革命以后的第二個重要的轉折點,是值得稱之為城市革命的[4]。

古代腓尼基人建立了最早的商業城邦,它代表著一種城市的類型,這種類型將在以后的城市發展中擔負起更重要的作用。這些城邦的經濟基礎不是建立在周圍的農業上,而是建立在與其他地區的商業聯系上,實際上是主要沿海岸隨國際貿易發展而建立的沿海城市。比布魯斯是當時最早的商業城邦,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城市,并且是地中海地區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這個城邦的貿易活動就比較多,不但與中東地區有貿易往來,而且還與遠在非洲的蘇丹有商業貿易。腓尼基的商業城邦還有阿卡、阿杜拉斯以及貝魯特等,這些城市的國際貿易也是比較活躍的,在經濟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至公元前3000年所展現出來的文明之后,城市文明之花又在埃及尼羅河畔開放。之后,公元前2500年出現了印度的哈拉巴文明。據考古發掘,公元前2000年前后,哈拉巴文明出現了不少城市。這些城市的規模不大,其中較大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占地面積僅有100萬平方米左右,人口大約各為35 000人。公元前1800年,巴比倫文化取代了蘇美爾的城邦文化,巴比倫由一個城邦逐漸成為巴比倫帝國的都城,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整個地區的經濟、政治和生活,在漢謨拉比統治下,巴比倫發展到全盛時期。公元前1500年,在黃河流域興起了殷商文明。另一方面,在開發較晚的新大陸,公元前200年左右在中美地區,公元前后在安第斯地區,也都分別發展了獨自的城市文明。

在古代城市發展初期,城市的人口規模不大,人口也只有2000~20 000人,這一點可從前述的蘇美爾早期王朝時期的主要城市中得到佐證。當時的人口規模偏小,是因為農業技術和交通工具不發達,城市所需糧食無法全部依靠農村供應。反過來說,在農業生產率很低的古代社會,城市的規模越大,其周圍就越需要廣闊的農耕村落,而城邦周圍農村的廣闊程度也就決定了城市的規模。

古代城市中,在公元前1300年以前最大的是埃及的底比斯[5],如表2-1所示,人口有10萬人。底比斯橫跨尼羅河兩岸,是當時古埃及的宗教、政治和經濟的中心。據史載,當時的底比斯有城門百座,人口稠密,廣廈連亙,極為繁榮,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門之都”的美稱,阿拉伯人曾贊譽這里為“宮殿般的城市”。到了公元100年,羅馬一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到65萬人,而且作為羅馬帝國的都城,還是其政治和經濟中心。從公元2世紀起,羅馬帝國開始了城市化進程。隨著大規模的海陸貿易的發展,羅馬帝國各地的城市日益繁榮。羅馬、加普亞、那不勒斯成為帝國境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埃及的亞歷山大成為內外貿易的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另一方面,這一時期還興起了許多新興的城市,如倫丁尼姆(倫敦)、盧格頓(里昂)以及文都旁那(維亞納)等。但是,當羅馬帝國衰落后,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羅馬市就荒廢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城市在公元500年以前從未出現過百萬人以上的大城市。無論這些城市多么強大,但當時的農業經濟發展和落后的技術限制了城市人口的集中,人口規模超過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在世界上也是寥寥無幾的。通過表2-1還可以看出,從古代到中世紀初期,世界大城市主要在亞洲,而在歐洲,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和君士坦丁堡。

表2-1 古代世界的大城市人口(公元前1360—公元622年)

資料來源:Chandler and Fox, 3000 Years of Urban Growth,19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双江| 靖边县| 瑞金市| 灵石县| 洞口县| 金门县| 贵州省| 应用必备| 金门县| 伊通| 新泰市| 达州市| 阳西县| 增城市| 塔河县| 偏关县| 虹口区| 邛崃市| 上高县| 南陵县| 永州市| 井冈山市| 平果县| 昌都县| 蓝田县| 博乐市| 靖安县| 会泽县| 巫山县| 卓资县| 宝山区| 奉节县| 孝义市| 蒙自县| 巫山县| 万山特区| 于田县| 鹤岗市| 武川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