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REFACE前言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經營主體的構建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以“家庭農場”為主的經營理念,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河南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多年以來農業發展一直面臨著耕地細碎化嚴重、土地利用率偏低、農業現代化機械無法大量使用、農業生產效率較低、土地流轉和集中困難、農戶兼業化現象嚴重、政策支持不明朗等各種問題,因此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家庭農場是大勢所趨。作為剛剛起步的河南家庭農場,如何實現規模化經營之路,如何規避經營風險,如何平衡家庭農場各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如何使家庭農場生產效率達到最大化,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河南家庭農場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影響到土地流轉的效率和規模。

本文以河南省家庭農場主關于農業的應用為主,結合農業公共產品理論、創新理論、農業技術擴散理論、結構化理論,構建以家庭農場主、土地轉出戶、村集體為主體的家庭農場結構,各主體在政府的監督和指導下,為實現各自的目標,打破家庭農場中的局限,利用有限的資源,促使家庭農場結構反復調整,最終實現家庭結構的動態平衡。因此,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外(日本、韓國、荷蘭、丹麥、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和國內(上海松江模式、浙江寧波模式、安徽郎溪模式、湖北武漢經營模式、吉林延邊模式)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經驗,并借鑒國內家庭農場模式和成功案例,進而提出適合河南省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最后,從河南省家庭農場各主體與結構互動的角度,圍繞以獲利為目標的家庭農場戶、以保障為目標的土地流出戶、以穩定為目標的村集體三方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實現農民增收、糧食增產,促進村莊的和諧穩定,從轉變農業科技方式、提高科技意識、健全農業科技體系等方面進行科技推廣,并在家庭農場準入退出制度、金融服務制度、家庭農場監管制度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呈贡县| 安丘市| 满城县| 银川市| 耿马| 万源市| 夹江县| 遵义县| 江门市| 临漳县| 灵台县| 青河县| 成安县| 宜黄县| 无为县| 永胜县| 淮阳县| 师宗县| 封丘县| 乌拉特后旗| 三穗县| 嵊州市| 福建省| 潢川县| 楚雄市| 扶沟县| 建昌县| 九龙坡区| 丰都县| 黄平县| 葫芦岛市| 漳平市| 玉林市| 韩城市| 梁平县| 汾西县| 芮城县| 巍山| 屏东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