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研究的意義

理論上,進一步充實綠色發展理論。綠色發展理論是當今學者關注的理論前沿。本研究從江蘇沿海地區中觀視角,深入研究了這一個問題,有助于完善這一理論。

實踐上,為江蘇沿海地區走綠色發展之路提供決策建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也已經在江蘇省全面鋪開。但是實踐缺乏理論的支持,需要不斷總結實際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指導江蘇沿海地區綠色發展實踐。

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生態優先綠色產業發展的研究,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后,人們新的價值追求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不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我們奠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思想基礎。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是新時代的重要內涵和基本特征。我們從求溫飽到求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先富帶后富到共建共享;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諸如此類的要求都是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也是新時代的具體特征。如今的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相比之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廣泛了。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突出體現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二)對生態優先綠色產業發展研究,是推進“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要求

早期,我國著力發展經濟,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飛速增長。然而,一味地發展經濟,卻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有些地區的人們借助于生態資源,過量消耗各種生態資源以獲得經濟的增長,導致資源未達到合理配置,資源浪費問題嚴重,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生態被嚴重破壞。面臨如此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實施“五位一體”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這是從“三位一體”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到“四位一體”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向“五位一體”的轉變,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步發展的過程。其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前提,生態文明建設則是基礎。我國開始實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重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行低消耗、低能量、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建立節能型社會,努力發展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排放的工業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做到真正的節能減排。研究資源的再循環、再利用,確保我國工業化發展所需的資源能夠持續供應。

(三)對生態優先綠色產業發展研究,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迫切要求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40年的超高速增長(見圖1-1),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采取了粗放式、速度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這種發展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而帶來經濟的飛速增長,造成環境污染現象嚴重,是一種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發展方式,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污染了大量的環境,難以為繼。我國“就目前來看,資本的投資效率正呈逐年下降趨勢。在當前情況下,每新增1元GDP需要多增加6.9元投資,投資效率經過比較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同時相比我國10年前的水準也有著大幅度的降低。(2008—2017年增量資本產出效率平均為5.7;1998—2007年則為4.0)。”(1)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4年5月的河南考察行程中提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走出去,去適應新常態,同時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及的經濟新常態,是指從經濟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調優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2)。對于高質量經濟發展,其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推進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增強經濟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經濟發展要轉化為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綠色經濟,步入綠色生產力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圖1-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長率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所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英山县| 盐城市| 云阳县| 高青县| 晋宁县| 翁牛特旗| 仁布县| 营口市| 伊春市| 鹤岗市| 高雄县| 乌鲁木齐市| 安塞县| 黄骅市| 南木林县| 沭阳县| 宜宾市| 青岛市| 温州市| 习水县| 孝义市| 弥渡县| 武宁县| 东方市| 福贡县| 宁乡县| 威信县| 交城县| 荆门市| 蓝田县| 昌都县| 惠水县| 宁陵县| 长白| 广安市| 海伦市| 温宿县| 天峻县| 吉安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