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與多語言服務創新型人才培養:四川外國語大學學生創業案例集
- 張季菁 秦勇
- 3590字
- 2019-11-29 22:19:42
跨境電商篇
不負韶華
——執著女孩的電商之路
人物志
姓名:馬笑春
入學年級:2003級
入讀學院:英語系(現更名為英語學院)
就讀專業:英語專業
創業項目
重慶茵特萊貿易有限公司,從事靈芝、香菇、木耳和銀耳等農副產品跨境貿易。
【創業故事】
統籌資源,“執著女孩”的創業之路
臨近畢業,馬笑春發現語言類專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緊迫起來。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馬笑春決定自己創業。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就業不如創業。
昔時有朋友做傳統貿易,做傳統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菌類,馬笑春也加入其中。但是做傳統外貿每年要參加展會,成本很高。馬笑春想著能不能做電子商務,做農產品的跨境電商?
萌生了這個想法后,馬笑春開始搜集各方面信息。但做跨境貿易,首先得選擇一個平臺;要入駐平臺就需要注冊公司。做食品類貿易,還有檢驗檢疫相關手續,知道報關流程,還得有報關員資質……每一個準入門檻,對馬笑春而言都是一個難關。但執著的馬笑春,還是執拗地踏上了電商創業之路。
選擇哪個交易平臺,馬笑春犯難了。當時可以選擇的電商平臺不少,但綜合來看阿里巴巴國際站更符合國內中小企業,所以她選擇了阿里巴巴。結合市場調研,考慮各國市場對菌類食品的接受程度,馬笑春把目光投向了日韓市場。因為日本人和韓國人講究和注重食材的新鮮度及營養價值,菌類等農副產品在日本韓國特別受歡迎。馬笑春是電商業務的新手,對如何開展業務幾乎一竅不通。為了盡快熟習業務,她一邊申請注冊國際平臺,申領相關資質;一邊在一家杭州貿易公司“臥底”(員工)兩個月,熟悉基本流程。那兩個月,馬笑春是實習生,沒有工資。每天要學習最基本的平臺操作方法和流程,沒有人教她,全靠自己問,自己學。很枯燥、很乏味。身在異鄉的馬笑春有幾次都想放棄,但最后還是咬牙挺了過來。

工作中的馬笑春
經過兩個月的實習操練,馬笑春摸清了跨境電商的整個業務流程。隨后,相關資質也拿到了,馬笑春從此踏上了跨境電商之路。
不斷學習 學本領長見識
馬笑春創業過程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好姐妹兼聯合創始人,畢業于重慶大學的劉盈含。倆人都對跨境貿易的知識體系不太了解。于是決定加強理論學習,自學國際貿易相關知識。雖然“骨頭”難啃,但是她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經過系統學習,她們對外貿、內貿兩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堅定了信心。在開拓市場過程中,她們發現日韓市場雖然對菌類等農副產品接受度高,但市場相對狹小。她們決定把產品推銷到更多的國家與地區。一次,在與一位加拿大客戶聊天時,她們發現把菌類等農副產品銷往歐美市場并非沒有可能;但前提是,得有大數據對各地區的需求進行整合。于是,馬笑春、劉盈含和團隊一起,通過網絡、平臺等渠道,調查分析不同平臺在不同地區的影響力;重新調整思路和運營平臺,壯大團隊,整裝出發。
調整思路 輸入新鮮血液再出發
2017年5月,馬笑春和劉盈含招募了五位初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組成了一個年輕團隊“茵特萊”。

團隊成員與希臘客戶洽談
重慶茵特萊貿易有限公司依然從事靈芝、香菇、木耳和銀耳等農副產品的出口業務。馬笑春憑借豐富的外貿談判經驗和扎實的語言功底,帶領年輕團隊一起,一舉成為重慶外貿行業的新標桿。她們兢兢業業,一路攻關克難。公司營業額在短短三個月內升至重慶外貿前十,成為行業內最有潛力企業。
像《論語》講的一樣:“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創業的路,雖是艱辛的,但只要抱有希望和夢想,一定會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對于公司五位新隊員而言,從“小白”(新手)到操盤能手,其中的付出和艱辛難以想象。其中一成員說,壓力最大的還數第一次調整P4P外貿直通車。當時還只是兼職人員,忙于工作又兼顧學業。剛接觸外貿直通車的那一周,每天必須花很長時間琢磨數據,研究平臺規則,經常忙到凌晨。碰巧又是第一次接到詢盤客戶,這位客戶來自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重慶時差五個小時。這位客戶習慣于早晨七八點查看郵件,也就是北京時間凌晨兩三點。為了能及時與他交流,每晚整理完直通車數據之后,還要熬夜等待客戶回復郵件,解答他的疑問。早晨六點又早早起床,爭取機會與客戶溝通。
創業雖然艱難,但好在還有陪伴于身旁的茵特萊大家庭。她們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伴。五個月時間,讓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年輕一代的創業激情。
另一位團隊新成員是一個“95后”女孩,原本就想著畢業后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份穩定收入,為家里減輕一些負擔。可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一個偶然時機她遇到了“茵特萊”,一群富有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她拋棄了安于現狀的想法,放手一搏,毅然加入了“茵特萊”團隊。開始壓力很大,雖然大學學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但對于阿里巴巴國際站她什么都不懂。為了跟上大家的步伐,她每天利用大量時間學習阿里巴巴國際站后臺相關資料。目的就是能更快地融入,發揮自己所長,和團隊一起成長。2017年我國向世界各國發起“一帶一路”倡議,更加增強了她的信心。她相信,茵特萊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茵特萊團隊辦公現場
2017年6月27日這天,當馬笑春找到她,問她愿不愿意做外貿,運營阿里巴巴國際站?她心底更多的是感激。她感激這份知遇之恩,謝謝那份肯定。同時,也要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自己做事的態度。這是一個“95后”少女又一次真正的成長。
其他幾位新成員認為,大學時她們努力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參與學校主辦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為創業打好了基礎。
信息化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人選擇自己創業。她們也同樣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可是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正當內心無比糾結時,突然想到重慶的未來發展趨勢。作為中西部地區的重心,渝新歐的起點,新外貿——跨境電商的發展必然成為重慶發展的重點。跨境電商如一股熱潮向重慶涌來,如果利用好這一發展趨勢自主創業,無疑為一種驅動力。她們意識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外貿方式,完全可為她們所用。利用大數據整合資源,利用重慶未來的發展趨勢,為自己的理想添磚加瓦。
2018年,不僅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同時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于重慶而言,遵循黨中央“兩點”“兩地”定位和“四個扎實”要求,充分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連接點的特殊區位優勢,前景廣大,意義深遠。同時,阿里巴巴的區域中心落戶兩江新區。作為跨境電商新外貿的一分子,茵特萊當然要利用好這一優勢。2018年,作為茵特萊公司的發展元年,加強互聯網平臺、人才培訓、新外貿合作等,順應重慶的發展定位,是她們的重中之重。
對于馬笑春帶領的新團隊“茵特萊”而言,未來也許艱辛不斷,坎坷也會接踵而至;但她們相信,即使在雨夜,隊員也會擦干臉上的淚水,拍拍胸脯,淡定地對自己說:“我,從不畏懼。”只要堅持,雨夜終會過去,黎明就在眼前。
【導師點評】
1.跨界心態、專業精神,是創業成功的“一體兩面”
看了茵特萊團隊的創業故事,想必大家都受益匪淺。不僅僅對創業多了一層認識,更意識到除專業知識,能力與品質同樣重要。馬笑春認識到,各類翻譯軟件和工具已嚴重威脅語言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應及時轉向其他領域并進行自我學習。摒棄專業所長而投身于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不是每個人都敢嘗試的。但她做了,而且做成了。除了勇氣,擁有一雙發現商機的眼睛對于創業者至關重要,甚至直接影響創業的成功與否。電子商務近年來大熱,馬笑春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成功地抓住了機會。她沒有選擇直接創業,而是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現在有許多大學生也有創業想法,但大多數人都急于求成。大家應該向她學習,學會自我積累進而厚積薄發。創業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創業的激情褪去后,創業者必須學會面對日復一日的枯燥和乏味。但我們有必要知道,我們覺得困難和疲倦,那是因為我們是在走上坡路;唯有牢記初心,時刻從外界尋求創業動力才能夠成功登頂。
2.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許多人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創業中途發現走錯了方向怎么辦?這個團隊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答案,那便是重新開始。隨著對市場了解逐漸深入,發現現實情況和設想不一樣是件很正常的事,但這樣一件正常的事情卻常常使創業者士氣嚴重受挫。她沒有抱著錯誤計劃死磕,而是靈活應變,大膽開拓新市場。正是因為馬笑春的膽大心細,才讓茵特萊三個月內就進入重慶外貿前十。
3.互補型團隊是創業成功的保障
創業的成功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團隊的成功,團隊成員各有其閃光點。茵特萊團隊中兩位成員分別給了創業大學生幾點啟示,前者告訴我們時間不能打敗創業,怠惰才能。后者告訴我們穩定固然是一種不錯的生活狀態,但面對時代發展,趁年輕為夢想多試錯也許是更好的選擇。正如雪萊所說,“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不要讓曾經的認識和經歷禁錮了你對未來的追求。發現自己和別人有差距時,不能讓壓力擊退激情,而應選擇迎難而上,讓自己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