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 言

創新是國家經濟價值、經濟戰略實力和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被譽為“社會財富創造中最富神秘色彩”的部分。面對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世界各國紛紛把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核心,希望通過創新來優化就業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為此,各國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和舉措:如美國強調《美國創新戰略》;德國制定《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韓國推出《納米融合推廣戰略》;印度將2010—2020年視為“創新十年”,出臺《科學、技術與創新政策》。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靠創新。2005年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006年的“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和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啟動實施,以及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和2016年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始終秉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核心思想,將創新驅動提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隨著中國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R&D經費投入呈持續增加態勢,2015年更是實現了R&D經費投入總量(1.4萬億元)和投入強度(2.07%)的雙突破,投入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強度也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其中,企業占比高達77.40%。企業既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也是創新活動的主體,隨著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創新投入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道路。自2008年起,科技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三部門先后評價認定了三批共356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這是創新引領的一個重要范例。創新型企業是以創新求生存,并且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創新有助于企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治理結構的創新和提升運行機制,所以創新型企業被認為是優于效率型、質量型和柔性型的新型企業。也正是由于它們的存在,才讓我們認識到新時代變革的偉大力量。創新型企業以創新驅動為主要特點,代表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企業運行和發展模式。那么,如何在價值評估中體現創新貢獻,成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實現企業資本與技術雙輪驅動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創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增加了評估創新型企業價值的需求,但是由于創新型企業是一種新型的組織模式,它使傳統資產評估理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傳統企業依賴生產要素和資本驅動發展的方式不同,創新型企業是以創新為核心源動力,這也造就了其特有的企業價值評估特性。由于現有資產評估理論及實務對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缺乏系統研究,無法得到科學、準確的評估結果,進而影響了其“揭示判斷價值”“評價估算價值”“評估計量價值”等基本功能的發揮。因此,當務之急是尋找一種科學的方法準確地評估創新型企業價值。價值評估理論自19世紀中后期以不動產評估為開端的現代評估業形成至今,其不畏挑戰,針對不斷涌現的“新興公司”而做的評估參數和方法的調整,正是該理論能夠推陳布新的精華所在。同時,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也有二十多年對傳統評估模型廣泛使用和“本土化”調整的歷史。這些都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據。此時開展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可謂正當其時,不僅有助于豐富和發展資產評估的學科理論,也可以為評估實務提供指導。

本研究在充分論證企業創新能力是企業價值決定性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從創新視角構建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本研究以探索創新型企業價值關鍵驅動因素為切入點,致力于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創新能力是否為創新型企業有別于傳統企業的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其二,創新能力如何構成,怎樣測量;其三,創新能力是否為影響企業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其四,創新能力如何驅動企業價值;其五,如何基于創新視角評估創新型企業價值。

圍繞上述問題,本研究從五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

第一,對創新型企業價值關鍵驅動因素的挖掘。創新驅動既是創新型企業區別與傳統企業的不同之處,也是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所在。本研究從分析創新型企業“創新驅動”的特征和現狀入手,以創新視角挖掘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型企業深層次價值驅動因素結構體系。

第二,創新能力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實證研究。依據企業創新能力理論、企業價值評估理論、系統理論及既有文獻研究成果,篩選創新要素,構建創新能力四維指標體系。實證檢驗創新資本對創新型企業價值的影響,并初步分解創新子資本對創新型企業價值的貢獻率及其行業差異。

第三,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價值差異形成的影響研究。從“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是提升創新型企業價值的主要動因”出發,精準檢驗關鍵創新子資本對創新型企業價值的影響力度;從“技術資本投入最多的企業往往并不是企業價值最大的企業”出發,進一步分解各要素對創新型企業間價值差異形成的貢獻率。

第四,協同創新對創新型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利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企業——創新型企業中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分析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戰略性創新資本影響企業價值協同創新的內在機理,并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引導企業實現聯動有效的創新驅動發展。

第五,對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指標、方法和應用的探討。構建六維度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差冪復合模糊物元選擇可比企業,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并以華海藥業為目標企業進行典型案例分析。

通過上述五個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創新資本正向驅動創新型企業價值,其驅動效果大于物質資本,是創新型企業價值最為關鍵、深層次的驅動因素。其中,作用最為顯著的創新子資本是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

(2)現階段,我國創新型企業呈現出創新驅動特殊性、創新來源多樣性及很大的行業差異。

(3)各創新資本存在共生演化的趨勢。其中,技術和人力資本取代物質資本,是創新型企業價值提升的最主要動力,而人力資本對創新型企業價值差異形成的作用大于技術資本,即更易造成企業價值不平衡。

(4)創新型企業技術資本對企業價值的驅動遵循倒“U”型增長軌跡,創新型企業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本、行業競爭等影響因素對技術資本投資活動的協同創新效應,才能穩定、高效地發揮技術資本對企業價值提升的正面作用。

(5)針對創新型企業的特點,需要建立一套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特有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方法體系。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體現在:

第一,豐富了企業價值驅動因素領域的學術研究。企業價值驅動因素是研究企業價值的起點,既有研究主要借助于經濟學模式、管理學模式、財務學模式及以智力資本為代表的拓展模式加以展開。雖然研究者們早已認同創新是現代企業價值創造的關鍵資源,但是在企業價值評估中考慮創新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見,進行定量實證、實務應用的研究則更是匱乏。這種對于創新能力在企業價值驅動作用研究上的“回避”,使企業價值評估的視角不夠完整。通過本書的研究,我們認識到創新能力是企業價值驅動因素體系中不可遺漏、更深層次的關鍵組成部分,希望能對企業價值驅動因素領域的研究有所貢獻。

第二,拓展了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領域的研究范疇。評估方法是企業價值評估的中心問題,本研究以傳統的市場法評估模型為基礎,以創新型企業的“創新驅動”特點為依據,以關鍵價值驅動因素為切入點,通過三層次創新驅動理論分析,構建差冪復合模糊物元選擇可比企業,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從理論、指標和方法三個方面構建了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利用該評估模型,既可以對創新型企業價值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也可以部分適用于開展創新活動的其他企業進行價值評估。

第三,聚焦于創新型企業評估客體。與既有企業價值評估研究關注高新技術、創業板、互聯網和能源企業不同,本書聚焦于創新型企業評估客體,又有別于創新型企業相關文獻以概念特征、發展模式、影響因素、評價體系(非企業價值評估)和基礎評估方法比較為主的研究范疇。本書從創新視角研究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不僅滿足了評估實務亟須理論的指導、評估理論研究又亟待跟進評估實務的切實需求,而且對創新型企業更好地厘清創新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優化創新活動路徑、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此外,本書對資本市場有效地監督管理企業以及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提供了較為全面、科學和合理的依據。

當然,針對非技術創新分散化的研究現狀,本研究發現大多關于創新的討論基本上都是圍繞創新活動系統進行的,系統理論視角是整合分散化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書基于系統理論構建了創新能力四維結構模型,并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系統地揭示了創新能力對企業價值的驅動機制和運作機理。此外,本書對全面認識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內涵、實現企業資本與技術雙輪驅動以及推進我國創新型企業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一個成熟的企業價值評估模型,不僅要在理論上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還要在實踐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針對特定地區、行業或性質的創新型企業(或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等不同的評估對象,以及企業價值評估服務于企業上市、資產置換、股權轉讓、收購兼并和債務重組等不同的評估目的,如何從現實出發,具體分析,進一步提高創新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適用性,既是本研究的難點和不足,也是未來研究深化和完善的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从江县| 天峻县| 中宁县| 平乐县| 集安市| 梅州市| 若羌县| 靖州| 蓝山县| 绩溪县| 冀州市| 湄潭县| 阳春市| 木兰县| 敖汉旗| 通道| 河南省| 汽车| 大城县| 英德市| 平山县| 保德县| 平阳县| 遂昌县| 平武县| 朔州市| 泸溪县| 宁武县| 古交市| 盐边县| 绩溪县| 九江县| 万全县| 平山县| 报价| 玉林市| 巴彦淖尔市| 尼勒克县| 长武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