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冊
- 李赫男
- 2553字
- 2019-11-29 21:33:48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

教學視頻1-1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不僅為無產階級政黨提供了第一個“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而且為人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時代特征與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提出的一系列新課題,創立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應用,豐富和發展。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中國革命的道路。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背景

教學素材1-1
近代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不僅學習西方理論,而且付諸實踐,他們建立團體、組織政黨、舉行變法、發動革命。問題在于,“中國人向西方學得不少,各種西方的道路在中國都行不通。”都以失敗而告結束,中國人只有去尋找救亡圖存的新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的實踐中也逐漸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過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本身是一個歷史過程,一個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一個由少數人認識到形成全黨共識的發展過程。
第一,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惲代英、蔡和森、毛澤東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經提出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的思想。
第二,遵義會議后,黨的中央領導開始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重要性。時任黨的總負責人張聞天從1936年起逐步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和相關命題。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實際領導地位。在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思想逐漸成為黨中央的共識。
第三,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并進一步作了科學的闡述。
“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具有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全黨共識
經過延安整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全黨共識。黨的七大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正式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且寫入《黨章》。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理解一:關于“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
這里用“基本原理”,是重在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那些最基本的東西,那些稱得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東西”:防止人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所有的內容,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也都認為是“普遍真理”。
理解二:關于“實際”和“實踐”。
“‘實際’這一個概念,按照中文解釋,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客觀真實的情況,另一種是指人們的行動(也即一般人所說的實踐)。”實踐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廣泛、更一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命題的含義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內容。
理解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預期目標。
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毛澤東強調“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出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因而,“解決中國問題”“創造出新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個目標。
理解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
第一,緊密聯系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問題,即使之“具體化”。
第二,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即使之“本土化”。
第三,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賦予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即使之“民族化”。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及其關系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不等于毛澤東的思想,被實踐證明了的毛澤東錯誤的理論觀點不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不等于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毛澤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第一,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
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基本原則。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突破性的創新,創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教學素材1-2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都屬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有相同的理論特征和理論品質。它們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