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冊
- 李赫男
- 2204字
- 2019-11-29 21:33:49
第四節(jié) 思想路線與理論精髓

教學視頻1-4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思想路線的含義。
一個政黨的思想路線,是指這個政黨確立自己的指導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動的認識路線。哲學上的認識路線,是指人們的認識所遵循的方向、途徑、原則和方法。即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無產(chǎn)階級政黨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
第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最早倡導者。
1929年6月14日,毛澤東在寫給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線”一詞。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明確提出了“思想路線”的概念。
1937年7月、8月間撰寫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毛澤東第一次使用了“實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產(chǎn)黨員要做實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命題。
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第一次對“實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學解釋,把實事求是提高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態(tài)度和黨性原則的高度。標志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
第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
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同時也在全黨確立了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黨的七大以后,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繼續(xù)發(fā)展與豐富。
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chǎn)黨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第四,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fā)展。

教學視頻1-5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鄧小平在1979年7月29日的講話中將毛澤東倡導的思想路線的內(nèi)容概括為: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78頁)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在總綱中指出: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之間的關系。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并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胡思亂想,而必須與實事求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任何把兩者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也要反右。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科學內(nèi)涵
《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指明:“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
1.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前提
毛澤東強調(diào):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沒有調(diào)查沒有發(fā)言權(quán),必須成為全黨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實際”包括:客觀真實的情況:人們的實踐或行動。對于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全局而言,從實際出發(fā),就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因此,毛澤東強調(diào):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jù)。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就是要有目的的去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使理論切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它包括:
首先,必須把握和運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有方法論指導意義和直接指導意義的科學理論:
其次,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開展對于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實際問題的調(diào)查和研究:
最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結(jié)果,必須是獲得關于中國實際問題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并使之上升為理論。
3.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這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目的和驗證條件
首先,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社會實踐,這是確定的、絕對的。但它又有不確定性、相對性。就總的指導思想來說,一方面,認識正確與否,終究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另一方面,實踐對認識的檢驗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常常需要反復檢驗。就具體的行動方針、政策、辦法來說,實踐若不成功,則必須從主觀認識上查找原因,修改行動方針、政策和辦法。
其次,要在新的實踐中發(fā)展真理。
三、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教學素材1-7
1.什么是理論精髓
所謂理論精髓,是指理論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貫穿于理論形成和發(fā)展的始終、并體現(xiàn)于其理論體系中各個基本觀點中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
2.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第一,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形成和發(fā)展的起點,是構(gòu)筑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基石。
第二,實事求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中,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基本內(nèi)容的各個方面。
第三,實事求是是新時期偉大實踐的基本特點。
正是把握和運用這個精髓,才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才有“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才有科學發(fā)展觀的誕生,也才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就。正是把握和運用這個精髓,一代又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在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解決新課題、開拓新境界。把握了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最本質(zhì)的東西,把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聯(lián)系及其統(tǒng)一的科學思想體系。

同步訓練

歷年考研真題

章節(jié)資源